美篇號 72696785
被訪問 9827877 收獲贊 83608 被收藏 13
掃碼分享到微信
2285
13
6214
生動、形象、性格化、富于詩意和哲理的人民口頭語(包括俚語、諺語、成語等等),是各種文學作品都要吸取的"養料和形式"。古往今
2025-05-15
詩,在它的孩童時代就是歌謠。它是民眾所產生的,是民眾所歌唱的。我們的文學史證明了這點。你只要翻一翻《樂府詩集》、《詩經》
歌謠的表現法,雖然和詩歌大概可說相似,但細別之,實有許多不同之點?,F在我所要說的雙關語,便是其中之一。雙關語,是詞在此而
翻案要在另出機杼,別創新意,非徒說反語也。如同翻西施舊案,羅隱云:"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
2025-05-14
詩者,文學之精也,難從筆上得來,應自心中流出。心中無激情,不可強做,勉強落筆,恐其畫虎不成反類犬耳,縱有千言,何足言價?
2025-05-13
明清民歌,是我國民間文學重要的遺產。明代的作家對當時民間流行的歌曲,是十分重視的。李開先在《市井絕詞》序中說:"正德初尚《
2025-05-12
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里的《粱鼓角橫吹曲》中。所謂"橫吹曲",就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由于樂
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里的《清商曲》中,主要有《吳聲》和《西洲曲》兩大類。前者計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