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南朝樂府民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里的《清商曲》中,主要有《吳聲》和《西洲曲》兩大類。前者計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這些歌詞在內(nèi)容上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幾乎全是情歌,所謂"郎歌妙意曲,儂亦吐芳詞"。這些民歌,其中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有少部分為妓女婢妾之作,含有較濃厚的色情成分。就拿好的一部分民歌來說,在內(nèi)容上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的憎恨和反抗,在愛情上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藝術(shù)手法上,寫得溫柔、婉轉(zhuǎn),頗有南國的特色。南朝民歌之所以情歌較多,并具有這些特點,這和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與地理條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南朝民歌產(chǎn)生的時代,最早為孫吳,最晚是蕭粱,大多數(shù)出于東晉、宋、齊各代。南朝繼續(xù)東晉的偏安局面,社會情況比北朝較安定,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下,經(jīng)濟(jì)有了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在南朝樂府民歌中,不少作品真實地生動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愛情生活,其中有些作品的特點是結(jié)合勞動描寫愛情,并采用了女子獨唱的形式。為《拔蒲》:</p><p class="ql-block">朝發(fā)桂蘭渚,晝息桑榆下。</p><p class="ql-block">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拔呀,拔呀,拔拔歇歇,拔了一整天,才拔了不足一把。為什么沒有好好勞動呢?因為忙于談情說愛,心思沒有放在拔蒲上。這里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的幸福情景與沉醉于愛情之中的歡樂心情。在此不由得使我們想起《詩經(jīng)》里《卷耳》篇中的"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人,置彼同行"的詩句,兩者情形相似,只是一個寫歡樂,一個寫相思懷念。又如《那呵灘》這首情歌:</p><p class="ql-block">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江津灣。愿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p><p class="ql-block">篙折當(dāng)更覓,櫓折當(dāng)更安。</p><p class="ql-block">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這首情歌是采用了男女對唱的形式,即女唱男答。有的同志把這首民歌分為兩首,前四句是一首,后四句是一首,我覺得把它們合在一起比較好,原因是內(nèi)容前后可以銜接上,成為一個整體,再說情調(diào)也是完全一致。</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那呵灘",《古今樂錄》里說:"那呵灘"……多敘江陵及揚州事。那呵,蓋灘名。"王運熙說:"'那呵'與'奈何'聲同,當(dāng)即是'奈何。"根據(jù)民歌的思想內(nèi)容與情調(diào),把"那呵"解釋為"奈何",我認(rèn)為是確切的。</p><p class="ql-block"> 《那呵灘》這首情歌,前四句為女子所唱,后四句是男子的回答。看,男的要去揚州服役,女的把他送到江津這個地方的時候,心情十分沉重,對于心愛的人戀戀不舍。這時,她多么希望撐船的篙和拔水的櫓斷掉,讓情郎返回家里,再過相親相愛的生活。可是情郎應(yīng)征服役,不能不離開自己心上所愛的人,正象男的所唱的,即使篙斷櫓折,也不能再回去了。這首情歌,既表現(xiàn)了男女分別的心情,雙方深切愛慕的心理,又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者無比的憤恨。</p><p class="ql-block"> 在南朝樂府民歌中,有些作品揭示了封建社會戀愛不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罪惡,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在愛情問題上的苦惱和痛苦。如《華山畿》里的一首情歌:</p><p class="ql-block">相送勞勞者,長江不應(yīng)滿,是儂淚成許!</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勞勞",本來的意思是憂傷,這里的"勞勞",是指地點。"勞勞諸",即"勞勞州",猶如"勞勞里","勞勞壩","勞勞山"。這首情歌的意思是:我把你送到勞勞州這個地方。長江的水本來不是這樣滿的,它之所以如此滿江大水,是因為增添了我的眼淚啊!民間詩人,在這里把女的悲痛的心情形象地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了,用長江的大水比喻眼淚之多。這種夸張,富于想象的手法,增強(qiáng)了民歌的感染力量。</p><p class="ql-block"> 有些情歌直接了當(dāng)?shù)卣f明了"父母之命"的殘酷無情。如《華山畿》里的另一首情歌:</p><p class="ql-block">未敢便相許。夜聞儂家論,不持儂與汝。</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顯然,女的愿意嫁給她自己所喜愛的人,只是不敢當(dāng)著男的面表示兩個人可以成親。原因是,她在晚間聽到父母的議論,說是不肯把她嫁給他。這首簡短的情歌,雖然只有三句,一共十五個字,然而卻真實地反映了女子的無比苦惱和無比怨恨,苦惱不能與自己相愛的人配成雙,怨恨父母不盡人情,蠻橫無理。在古代封建社會里,不知有多少年輕的少女就這樣被壓制著,摧殘著,不許她們自由戀愛,選配意中人。</p><p class="ql-block"> 南朝樂府民歌中,有些情歌表現(xiàn)了廣大男女青年為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權(quán)利,對封建禮教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進(jìn)行了堅決的反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如《華山畿》里的另一首情歌:</p><p class="ql-block">懊惱不堪止,上床解要繩,自經(jīng)屏風(fēng)里。</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懊惱",即悔恨。"堪",即可以。"要繩",即"腰繩",就是褲腰帶。"自經(jīng)",即"自縊"。這首情歌的意思是,悔恨的心情難以抑制,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上床后解下自己的褲腰帶,吊死在屏風(fēng)后頭。為什么要上吊自殺呢?另一首《懊惱歌》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懊惱奈何許。夜聞家中論,不得儂與汝!"。原來家中父母另有打算,不允許她嫁給自己所愛的人啊!心中悲痛到了難以抑制的地步,便以死殉情。在那樣黑暗、森嚴(yán)的吃人社會里,一個少女能夠為了戀愛自由、婚姻自主而不惜犧牲生命,這確實了不起,不能不使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盡管封建社會是那樣殘酷,封建禮教是那樣森嚴(yán),然而有極少數(shù)的男女青年卻無所畏懼,通過斗爭取得勝利,實現(xiàn)了自由戀愛的愿望。南朝樂府民歌中也有不少表現(xiàn)這種勝利喜悅的詩篇。這類作品往往對愛情作赤裸裸的天真而大膽的抒寫,突出地顯示出南朝情歌的特色。如《誤曲歌》:</p><p class="ql-block">打殺長鳴雞,彈去烏日鳥。愿得連冥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曉。</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宋書·樂志》里說:"《讀曲歌》者,民間為彭城王義康所作也。"為什么叫做《讀曲歌》呢?《古今樂錄》里說:"<讀曲歌》者,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聲歌,或因酒宴,止竊聲讀曲細(xì)吟而已。以此為名。""彈去",即彈丸射擊。"烏臼",即鶚鳩,又名鴉舅,天明時比雞還叫得早。"冥",昏暗的意思。這首情歌寫得真切、細(xì)致,具有鮮明的特色。看,一種"相樂相得"的喜悅心情,真是躍然紙上。男女雙方沉浸在甜蜜愛情生活之中,雄雞長鳴,樹上的烏叫,由于干擾著戀愛的歡樂,使人聽來十分討厭。但愿長夜不明,以便盡情地享受愛情的幸福。戀愛自由難得,得而不舍,這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這首歌詞所表現(xiàn)的愛來看,顯然,他們之間是一種自由結(jié)合,無拘無束。這類情歌,是對封建禮教公開的大膽的挑戰(zhàn),也是對封建婚姻制度有力的抨擊。</p><p class="ql-block"> 在南朝樂府民歌中還有一首最長的抒情詩《西洲曲》,這首長詩究竟是誰寫的,歷來說法很多,均不可信。但是從詩的內(nèi)容與語言風(fēng)格來看,它是產(chǎn)生于民間的,說得確切些,它是經(jīng)過文人加工的南朝民歌。原詩是:</p><p class="ql-block">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目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西洲",指何地方,《樂府詩集》未說明。據(jù)唐溫庭筠<西洲曲》說:"西洲風(fēng)色好,遙見武昌樓。"能夠從西洲看見武昌黃鶴樓,說明西洲距武昌不太遠(yuǎn),可能是武昌附近的地名。這首情歌大概的意思是,一位少女,觸景生情,深切懷念起自己的情郎。她所憶念的情人住在西洲,而西洲在江北,自己在江南,平時不容易見面。他們倆曾在梅花開放的時候共同欣賞過梅花,在一起歡樂過。而眼前梅花又開放了,看到朵朵開放的梅花,不由得回想起以往歡聚的情景。于是便折了一枝梅花,托人送給他,喚起他相同的記憶。接著寫到她從春到秋,從早到晚的相思。末句說:"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希望南風(fēng)將她的夢吹到西洲去,使兩個人在夢中相會同歡。</p><p class="ql-block"> 這首情歌在寫法上有它鮮明的特點,如寫少女四季的相思,詩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春夏秋冬的字樣,但通過"折梅"、"采蓮"、"望飛鴻"這些具有季節(jié)特征的人物活動,把時序的變遷非常自然的清楚的表現(xiàn)出來。在表達(dá)思想感情方面,顯得細(xì)膩、婉轉(zhuǎn),如"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兩句,結(jié)合眼前景色,作自我寫照,言外含有無限自憐自惜之意,不唯取喻新穎,而且字詞對得自然。又如從"采蓮"更生出"弄蓮"、"懷蓮"等事,生動而形象地表現(xiàn)出以往的深情厚意。再如運用了民歌傳統(tǒng)的"接字"手法,首尾相銜,象"風(fēng)吹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蟬聯(lián)而下,加強(qiáng)了民歌的節(jié)奏感,聲情搖曳,語語動人。最后兩句"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更是設(shè)想新奇,意境深遠(yuǎn),余味無窮。因此,我們說《西洲曲》這首民歌標(biāo)志著南朝民歌在藝術(shù)發(fā)展上的最高成就,它的產(chǎn)生,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文學(xué)藝術(shù)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p><p class="ql-block"> 南朝樂府民歌中除了情歌之外,還有不少寫景與勞動生活的民謠。如《巴東三峽歌》:</p><p class="ql-block">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這首民謠,原見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注》,后被收入《樂府詩集》里的《雜歌謠辭》。《水經(jīng)注》里說,它是巴東漁人之歌。"巴東",即現(xiàn)今四川奉節(jié)、云陽、巫山一帶,郡設(shè)置在奉節(jié)以東。謠中所提到的"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此三峽在現(xiàn)今四川、湖北之間,是長江上游最險隘之處,從頭到尾約七百余里。這首民謠,除了描寫三峽的風(fēng)光和大自然的氣氛之外,著重說明了航程的艱難,漁人之苦。也表明了生活、勞動在三峽一帶的人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夠使三塊之水暢通,航行無阻,安全生產(chǎn)。這首民謠,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它顯著的特點。如四句雖為七言,但讀起來使入覺得音節(jié)、形式與有些長短句詞、曲相似。"長"與"裳","悲"與"衣",均押韻。另外,還有"巴東"、"三峽"、"三聲"重復(fù)詞,使歌謠讀起來朗朗上口。以上這些方面都表現(xiàn)了民謠的特點。再如表現(xiàn)旅途生活的歌謠:《黃牛峽謠》(又稱為《三峽謠》):</p><p class="ql-block">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p><p class="ql-block">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注》</p><p class="ql-block"> 此歌謠系古代南朝長江西上的旅人面對黃牛峽景色唱出來的歌謠。"黃牛峽",傳說在現(xiàn)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即西陵峽西一帶。據(jù)說有一險灘,灘邊峭壁上有天然的花紋,看去象一個人背著刀,手牽黃牛,人黑牛黃,分明如畫,故名其峽曰"黃牛峽",其灘為"黃牛灘"。船經(jīng)此溯流而上,其江水迂回,險曲難行。這首民謠說,早上開船,看見黃牛,天晚停船看見黃牛,船走三天三夜,那懸崖上象黃牛一樣的景色還看得很清楚。《黃牛峽》歌謠,雖然僅有四句,但卻形象地刻劃了黃牛峽山高水曲,客船迂回前進(jìn)的情景。當(dāng)我們讀起這首民謠的時候,就象身臨其境似的,親眼看到神奇的黃牛景象,不由得發(fā)出嘆!這首民謠,在表現(xiàn)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點。如"朝"怎么樣,"暮"怎么樣,"朝"與"暮"兩個字用得好,盡管只有兩個字,但把一天的時間簡練而明確的表現(xiàn)出來。又如"黃牛"一詞,在作品中出現(xiàn)三次,不但不顯得重復(fù)、累贅,而且突出了"黃牛"的景象,加深了對人們的印象。至于"牛"、"蓉"、"故",都是合韻的,讀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完全體現(xiàn)了民謠所具有的特點。</p><p class="ql-block"> 江南廣大婦女采桑養(yǎng)蠶的勞動生活,在南朝樂府民歌中也有所反映。如《采桑度》:</p><p class="ql-block">采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p><p class="ql-block">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p><p class="ql-block">(《樂府詩集>)</p><p class="ql-block"> 《采桑度》,又稱為《采桑》,據(jù)《唐書·樂志》說,它創(chuàng)作于梁時。這是南朝流行在長江中游一帶的民歌。"盛陽月",即春末夏初的艷陽天,也就是春正濃的日子。"翩翩",搖動貌。"樹表",即樹梢、樹頂。這首民歌,主要描繪采桑勞動情景:在春日采桑時,桑葉長得那樣茂盛,它隨風(fēng)擺動,采桑的婦女多么高興啊!為了采集最嫩最新鮮的桑葉,她們爬上桑樹的頂頭,由于一時不注意,被樹枝扯破了衣裾。看,民間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么歡樂、多么動人的采桑圖呀!</p><p class="ql-block"> 總之,南朝樂府民歌,無論是情歌也好,還是表現(xiàn)一般生活的歌謠也好,其大多數(shù)都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特別是突出地鮮明地表現(xiàn)了南朝時代南方人民在勞動生產(chǎn)、思想感情、生活樂趣、美好愿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點及反映這些特點的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宁陵县|
犍为县|
错那县|
万荣县|
宣汉县|
永嘉县|
黄平县|
手游|
慈利县|
西贡区|
营山县|
张家口市|
库伦旗|
新邵县|
尼勒克县|
孙吴县|
郎溪县|
上思县|
横山县|
隆尧县|
桦南县|
建德市|
巨野县|
大英县|
福泉市|
永仁县|
玛沁县|
旬邑县|
湟中县|
临夏县|
微博|
临潭县|
巫山县|
上林县|
马山县|
鲁山县|
佳木斯市|
苏州市|
深州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