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 3765218
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
被訪問 2126652 收獲贊 26524 被收藏 72
掃碼分享到微信
460
72
3959
聽聞歐洲幾十年,走進它只用了十天。嗅得了一息歐土的芬芳,凝固了些許藝術陶瓷般絢爛的想象。歐洲的街道也是一磚一石一樹組成的
2025-04-20
回國那天趕飛機,早上四五點鐘,躡手躡腳拿好行李準備出門,真是怕什么有什么,一陣咚咚聲,小豬一樣肥嘟嘟的“妞妞”從樓上跟頭
2025-03-20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大多是隨機的,緣起于腳下共生共情的那方熱土。去年那個柳絮飄飛的季節,文友麥哲倫請我在右安門商廈四樓的“小
2025-03-18
外地人看北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北京的熟識度。沒來過的大多印象美好,宣傳加上腦補,他們自然不自然地仰視這座城池。在他們的心
2025-03-12
“園外隱約聞猿鳴,星月小橋聽蕭聲”,長蕭是我少年聽到的第一縷福音。每當夜幕低垂,施家胡同歸于寂靜,一輪明月懸升上天際,不
2025-03-10
第一次見到北京故宮筒子河是一個初春的早晨,那時的我至多五六歲,囿于身材的矮小,在岸邊那堵短墻前欠腳伸頸,才看見眼前方方正
2025-03-07
早先,前門煤市街大禮紗帽胡同(現在的大力胡同)中段有一家“新中國電影院”。新中國電影院往北路東有一家不起眼兒的小酒鋪兒。
2025-03-02
1968年3月的某一個下午,我們中學全班同學在虎坊橋勞動保護展覽館前的小廣場練習向后轉走。向后轉走的要訣是:左腳腳尖要正好落在
2025-02-18
說到北京人的性格特點,有的人張嘴就來:說什么京畿之地的人,見多識廣,官文化熏染嚴重兼有八旗余風。不是“官身”卻有官派,在
2025-02-16
前些年,《北京晚報》開辟了一個悼文專版,我先后在上面發表了五六篇散文,懷念已經故去的老師,師傅,同學。當然,文藝版上發表
2025-02-10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