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 3528950
把握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被訪問 409645 收獲贊 5080 被收藏 2
掃碼分享到微信
109
2
425
2025年3月22日12點,我們從家中出來,在離家不遠的景湖路的有軌車站,乘坐有軌車去嘉興高鐵南站。12:40,我們到了嘉興高鐵南站,
2025-04-21
那年,高考的消息如同春風吹過冰封的大地,喚醒了無數年輕人沉睡的夢想。由于我姐下鄉返城后在嘉興絹紡廠工作,我哥是新三屆,早
2025-04-13
青澳灣北回歸線標志塔,也叫自然之門,青澳灣北回線標志塔旁的沙灘,青澳灣北回線標志塔旁的雕塑,青澳灣北回線標志塔旁的雕塑,
2025-03-19
自從二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城北同樂路上怡景苑這個新小區后,我突然癡迷上了垂釣,這主要是受居住在同一個小區隔壁樓梯的徐師傅的
2025-03-10
我們出生在上世紀的五十或六十年代,父母親都在商業系統工作,大家有緣共同生活在嘉興城市里的商業宿舍大院里。那個時候,父母的
2025-03-05
在退休之前,我一直對攝影滿懷熱忱。只要學校和班級里有活動,我定會迫不及待地操起那心愛的相機,仿佛一位沖鋒陷陣的戰士。從運
2025-02-23
時間雖已過了四十年,早年參加桐鄉農村的那一場婚慶場景,仿佛就發生在昨日。如今仍清晰地記得在1985年11月,女兒剛剛滿月之時,
2025-02-13
我出生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從小學的三年級開始直至初、高中的全部時間,都是在那個動蕩的“文革”中度過的。在那“文革”的混亂
2025-01-25
在嘉興市民豐子弟幼兒園,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朱老師。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那時她中學畢業后沒多久,就進入了這所幼兒園,擔任幼兒
2025-01-21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居住在嘉興干戈弄的商業宿舍大院里,那時,父母親靠每月的工資養家,家庭之間的貧富差距遠不像如今這般
2025-01-18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