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 115583645
學習學習再學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被訪問 69521 收獲贊 537 被收藏 5
掃碼分享到微信
8
5
39
唐朝郭元振,十六歲在太學讀書,胸懷大志,崇尚儉約,仗義疏財,以俠義聞名于世。一位孝子因無錢為各在一方的五世先祖遷葬,求助
2025-01-25
明朝人羅倫,自幼家境貧寒,愛好讀書,少時便懂得孝悌仁義之道。五歲隨母入園,見到落果,眾人競相拾取,唯獨羅倫賜而后食,茍非
2025-01-24
唐初人才濟濟,高祖遍考群臣,唯以李綱為第一,對他寵愛有加,皆因李綱為官問心無愧。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李綱官拜禮部尚書兼太子
2025-01-23
隋朝梁彥光任相州刺史時,盡力提倡圣賢教育,人人克己勤勉,端正了一方民風。可謂善政不如善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民親愛
2025-01-16
宋人劉庭式忠厚質樸,重義守信。及第后不棄貧賤,義無反顧地迎取既貧寒又失明的鄉人女子,雖只是口頭婚約,但他不負初心,堅守信
2025-01-12
六歲的陸績隨父親去作客,席間悄悄藏了三個橘子,原來是為了帶給家中的母親吃,因為母親愛吃橘子。初讀這則故事,沒有什么特別的
2025-01-10
堂前紫荊樹,聽聞將被分斫,所以枯萎。樹尚有情有義,人豈不如樹乎!紫荊樹的示現,喚醒了兄弟們的孝悌之道:實迷途其未遠,覺今
2025-01-09
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婢女,卻能擔負托孤重任,歷盡艱辛,撫育小主人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年至耄耋,終身不嫁。古人的高行令人仰慕,
2025-01-08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