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脂肪細胞像氣球體積可增加上千倍</b></p><p class="ql-block">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細胞,其組織又稱脂肪組織。此類細胞在幼兒期大量增殖,青春期數量達到巔峰,此后數量一般不再增加。</p><p class="ql-block">脂肪細胞(白色)內,90%的細胞體積被脂滴(俗稱脂肪球)占據,脂滴95%的成分都是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脂肪細胞可以小至20微米,大至200微米。為了儲存足夠的脂質,脂肪細胞的體積最多能增加1000倍。</p><p class="ql-block">個體脂肪細胞多少和大小會受人種、性別和地理環境影響。因此可以推斷,天生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大的人就特別容易胖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脂肪物質進出脂肪細胞有兩條路徑其中一條是雙向可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消化系統維度:</b></p><p class="ql-block">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上段,經酶及膽汁酸鹽作用,水解為甘油、脂肪酸等。中鏈、短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經由門靜脈進入血液;長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膽固醇等結合成乳糜微粒,進入淋巴系統,經由淋巴胸導管穿經膈肌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再上行至頸根部,從左靜脈角進入血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脂肪細胞維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第一條路徑:</b></p><p class="ql-block">脂肪細胞攝取血液中的脂肪酸和甘油,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還可通過脂肪酶催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u>脂肪細胞內,甘油三酯的合成與分解是同時進行的動態過程、可逆過程。</u></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第二條路徑:</b></p><p class="ql-block">脂肪細胞攝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來合成甘油三酯,其 <u>合成效率要比第一條路徑要低10倍,且這個過程是單向的。</u></p> <p class="ql-block">??圖:乳糜顆粒之所以能被淋巴液和血液輸送的關鍵是在甘油三酯、膽固醇等不溶于水的脂質外包了一層水溶性比較好的蛋白質外殼,是人體內最大的脂蛋白。脂蛋白絕對是進化的智慧,從而使水相系統可以輸送疏水性物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脂肪主要功能是保溫和產熱</b></p><p class="ql-block">脂肪通常有保持體溫、保護內臟、儲存能量等作用。脂肪分解主要產生甘油和脂肪酸,然后通過血液循環被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尤其是肌肉細胞和肝細胞。在肌肉細胞中,脂肪酸進入線粒體進行氧化過程,生成ATP、水和二氧化碳。ATP供給運動消耗,而二氧化碳則通過呼吸排出體外。</p><p class="ql-block">有研究認為,維持體溫所需的能量要占到基礎代謝量的60%~70%。其余化學能(自由能)則載荷于ATP分子之中,經過轉化與利用,最終也變成熱能。人類是恒溫動物,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需要維持動態平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棕色脂肪細胞容易分解產熱</b></p><p class="ql-block">2024.12,《nature metabolism》一篇研究發現:連續10天的間歇性寒冷暴露并伴隨1小時寒戰,可促進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代謝健康,包括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癥和血壓等代謝指標。</p><p class="ql-block">研究者發現棕色脂肪細胞很容易分解產熱,有維持能量平衡的功能。棕色脂肪細胞的線粒體有一種稱為解耦聯蛋白1的物質,這種物質使得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產生的能量不能轉化為ATP,而只能轉化為熱能。還有研究者發現鳶尾素可作用于白色脂肪細胞,誘導其轉化為棕色脂肪細胞。這意味著全新減肥路徑的提出。近些年,關于白色細胞轉棕色細胞的研究特別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50年來人類平均體溫至少降低了1℃</b></p><p class="ql-block">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等單位對南美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展開研究。研究發現,在2002年到2018年這16年期間,該部落居民的平均體溫從37.0℃下降到了36.5℃。</p><p class="ql-block">日本石原結實在診療人體測溫時發現,現在日本人的體溫大部分只有35℃。50年來平均體溫至少降低了1℃。正是由于這1℃體溫的降低誘發了大量的疾病,因為體溫的升降與機體免疫力呈正相關。</p> <p class="ql-block">也有人認為,體溫高新陳代謝的速度就會快,會加重心臟等器官的負擔,體溫下降是人體在保存實力的機能,更有利于健康長壽。現代人普遍顯得比較年輕且長壽,是不是與此有一定的關系?</p><p class="ql-block">有研究者還發現,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可能是導致體溫下降的隱藏因素,而這種激素的大量產生源于現在人的精神壓力過大。</p> <p class="ql-block">??圖: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人體會分泌一種特殊的褐色(棕色)脂肪組織。褐色(棕色)脂肪組織富含線粒體,可以通過燃燒脂肪產生熱量來提高體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黔江区|
八宿县|
恩平市|
仲巴县|
保德县|
博乐市|
子洲县|
博爱县|
叶城县|
聂拉木县|
泰兴市|
北辰区|
柳州市|
江油市|
镇江市|
伊金霍洛旗|
鄂尔多斯市|
扬州市|
崇明县|
永新县|
苏尼特右旗|
垫江县|
宕昌县|
汝城县|
古丈县|
年辖:市辖区|
安福县|
高碑店市|
赞皇县|
鄂温|
大洼县|
呼玛县|
通山县|
长泰县|
偃师市|
固镇县|
肃北|
台东县|
会宁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