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撓癢癢

王建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撓癢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建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時候日子過得艱難,父親為生活所累,很少與我們這些孩子玩笑。于是老人家僅有的一次讓我猜謎,便令我到老不忘:這里這里,那里那里,是的是的,不是的不是的——猜一行為。謎底是:撓癢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謎語太形象了!一個人替另一個人撓癢癢,因為不是癢在自己身上,撓的地方,總難精準。被撓的人癢得著急,不停地發出糾正方位的指令,這指令就是上面謎面所說的大白話。最后,當撓癢人的手指甲摳到了那個癢點,期待已久的被撓人如釋重負,“哎呀!”一聲,那個舒坦,那個痛快,武漢人說話,叫做“比喝湯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  現在社會在進步,條件越來越好,跟年輕孩子們說撓癢癢,似乎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了。因為正常情況下,人的身上是不應該癢癢的。若身上癢,多是因為不講衛生,沒有及時洗澡,或者是皮膚有毛病,比如長癬、過敏。我們小時候身上癢,需要有人幫忙撓,多在冬天。因為沒條件經常洗澡,皮膚不能得到及時清潔。那時夏天也癢,因為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身上容易起痱子。但是夏天穿的衣服少,癢起來一般自己可以解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雖然身上癢是不正常,撓癢癢卻是個很享受的事情。記得小時候,只要身上癢起來,我便象一頭小豬仔,拱進母親的懷里,讓母親撓癢癢。若是冬天,母親總要先把自己的手放在火爐上烤烤,然后再把手伸進我的衣領。母親撓癢癢不用我說“這里這里,那里那里”。母親溫軟的手,象長了眼睛一樣,先是輕輕地在背上摸,摸著摸著,摸到一個小疙瘩或小火嘴兒,便輕輕摳起來,哎呀那個舒服啊,呵呵呵呵!至于夏天,我曾經在“漢口、童年、夏天”里說過:“似夢非夢之間,母親在一旁為我們搖著蒲扇。躺在睡得泛紅的竹床上,讓母親溫軟的手輕輕摳著背上的痱子,我們很快就會進入甜美的夢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唉,母親溫軟的手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撓癢癢最舒服。但是母親不會永遠在我們身邊。請人幫忙撓,并不方便。即便有合適的人替你撓,也不一定過癮。只有自己撓癢,才能以最合適的力度撓到最精準的過癮之處。但是自己撓癢是有困難的。撓癢癢通常是撓背,冬天穿的衣服多,手彎不到位。如果自己撓癢,背上總會有一塊手指無法到達的地方。這個時候,就要借助癢癢撓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癢癢撓從印度傳入我們國家,最開始就是作撓癢之器具。古書說它“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所以學名叫“如意”,癢癢撓只是它的俗稱。北方一些地方也管它叫“老頭樂”。看來不講衛生身上癢的,自古以來還是以男人居多,不然怎么不叫它“老婆樂”?“如意”一詞出于印度梵語“阿娜律”。它是何時從印度傳到我國的,我沒有考據過。據說,關于如意,最早的記載是晉代。《晉書.王敦傳》說,孫權曾得到一柄如意,常拿在手上把玩。(據此我估計他也屬于不經常洗澡之人。)他每次喝酒后,喜歡品味曹操的樂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吟誦,一邊用如意敲打痰盂,把痰盂的邊緣敲得盡是缺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有聰明和尚,在給信眾講經時,怕忘了詞兒,把經書要點寫在如意上,手持如意講經,用以提詞。所以現在還可以在某些寺廟看見手持如意的菩薩像。再后來官員上朝,有事面奏皇上,也學習和尚,把要點寫在如意上,持以上朝,充作“朝笏”,既有吉祥之意,又可備遺忘,一旦身上癢起來,還可以臨時救救急,一器多用。到了明、清兩代,人們所謂的“如意”,就基本上與撓癢用的癢癢撓徹底分道揚鑣,變成一種供玩賞的吉利器物了。如意的形狀,也與癢癢撓大不相同,把手指狀的柄頭,改為祥云、貝葉、靈芝,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尤其清代,玩賞如意之風最甚。皇上后妃、王公大臣,書房客廳,臥室閨房,都會擺放如意。制作如意的材料,也越來越貴重,金、玉、琺瑯、沉香、紫檀,應有盡有,成為朝廷賞賜之物,官商互贈的禮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覺得一旦如意成為吉祥物和珍貴禮品,它就又回歸癢癢撓的實用價值了。因為它同樣也是在“撓癢癢”呀!試想一下,你的頂頭上司喜歡的那支紫檀鑲金如意,被你用重金買了下來,再雙手奉送給他,他是不是會如同撓到了癢處,“比喝湯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叫精神撓癢癢,通俗講叫投其所好。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都喜歡撓癢癢——無論皮膚上的癢還是精神上的癢。別說人了,狗都享受撓癢癢。我家院子外面那排平房里,住著一位單身老太太。冬日陽光下,她曬太陽,她的那條柴犬也臥在她身邊曬太陽。老太太用一只手在柴犬的背上輕輕摳著,柴犬瞇縫著眼,微笑著(柴犬居然會笑!),一動也不動,那表情神態,“比喝湯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拿財物賄賂別人,這樣的撓癢癢是犯法,害人害己,不可取。但是有些撓癢癢,我以為應該學一學。比如人與人相處,那些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撓癢癢”,都能讓人舒服,給人一種撓到了癢處的感覺。他不需要人家告訴自己“這里這里,那里那里”。他一開口,就能說到人家心窩里;一動手,就能做在事情的節骨眼上。跟這樣的高手結伴、做事,真是“比喝湯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圖片選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阳西县| 锦州市| 宝鸡市| 托克逊县| 新昌县| 耿马| 湛江市| 卢氏县| 临洮县| 闽侯县| 武胜县| 迁西县| 无锡市| 临颍县| 上蔡县| 鄯善县| 哈尔滨市| 凤山县| 志丹县| 临城县| 治县。| 佛冈县| 德保县| 霍山县| 鲁山县| 伊金霍洛旗| 盐津县| 禄丰县| 旺苍县| 巨野县| 金溪县| 盘山县| 大姚县| 利川市| 怀远县| 和平区| 兴海县| 竹溪县| 蒲城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