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案例簡介</b></p><p class="ql-block">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客戶李某來到我支行辦理轉賬業務。柜員發現李某一邊接聽電話一邊匆忙填寫轉賬單,且對收款賬戶信息表述含糊不清,但堅持要求立即匯款20萬元。大堂經理發現異常后主動詢問情況,李某表示接到某銀行"賬戶年檢"通知,需將資金轉入"監管賬戶"配合核查,否則賬戶將被凍結。工作人員隨即警覺到可能存在電信詐騙風險,立即暫停業務辦理并向上級匯報。</p><p class="ql-block"><b>處理過程</b></p><p class="ql-block"> 經了解,李某三日前收到自稱"某銀行客戶服務部"的短信,通知其賬戶需進行年度安全檢查。短信附帶鏈接跳轉至仿冒銀行網站,要求填寫身份證、銀行卡號及驗證碼。李某按要求操作后并未收到驗證結果,隨后接到"021-955XX"來電,"工作人員"聲稱發現其賬戶存在異常交易,需將資金轉入"銀監會安全賬戶"進行核查。對方通過視頻通話展示偽造的工作證,并提供一個顯示為"中國銀保監會"的網站鏈接,上面確有李某賬戶"異常交易記錄"。</p><p class="ql-block"> 支行副行長介入后,協助客戶進行多角度核查:首先發現短信中的客服電話與某銀行官方號碼僅一位數字差異,仿冒網站域名與官網僅相差一個字母;其次撥打該銀行官方熱線核實,確認從未開展"賬戶年檢"業務;再核查所謂"安全賬戶"實為個人賬戶,且開戶行顯示為異地。工作人員現場用李某手機回撥"銀監會電話",發現是網絡虛擬號碼。</p><p class="ql-block"> 為徹底消除風險,工作人員為客戶重置了網銀密碼,注銷了原手機號綁定業務,并協助其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p><p class="ql-block"><b>案例分析</b></p><p class="ql-block"> 此案是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精準詐騙,作案手法呈現三大新特點:一是利用正規機構名稱增信;二是偽造可視化證據提升可信度;三是利用客戶對金融監管機構權威的信任心理。值得警惕的是詐騙分子已構建完整"話術體系",從信息獲取、話術設計到資金轉移形成閉環。</p><p class="ql-block"><b>案例總結</b></p><p class="ql-block"> 本案再次警示: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需保持高度警惕,對涉及大額轉賬、非熟悉業務需"多問一句、多查一步、多提醒一次"。銀行應加強以下防控措施:一是加強老年客戶群體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二是深化警銀協作機制,共享新型詐騙特征信息。特別提醒:監管部門不會通過電話索要賬戶密碼,也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彭泽县|
林口县|
平潭县|
莎车县|
广饶县|
盐边县|
和林格尔县|
松阳县|
娱乐|
盐城市|
搜索|
金坛市|
永丰县|
沂南县|
临沂市|
庆云县|
巴塘县|
石嘴山市|
盐山县|
榆树市|
老河口市|
梧州市|
呈贡县|
布拖县|
沈丘县|
三原县|
马龙县|
沙洋县|
文登市|
宝应县|
库车县|
文昌市|
永兴县|
周宁县|
库伦旗|
辛集市|
商洛市|
巫溪县|
扶绥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