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傷寒論》是東漢名醫張仲景的經典著作,而“桂枝湯”是書中的第一個方劑,被稱為“群方之祖”。它僅有五味藥,卻能調和人體內外平衡,至今仍在中醫臨床中廣泛應用。</p> <p class="ql-block"> 一、桂枝湯的組成與作用</p><p class="ql-block"> 配方(現代簡化劑量): </p><p class="ql-block"> 桂枝9克、芍藥9克、生姜9克、大棗4枚、甘草6克。 </p><p class="ql-block"> 煎服方法: </p><p class="ql-block"> 水煎后溫服,服藥后喝熱粥、蓋被子發汗,以“微汗”為度,避免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 適用癥狀:</p><p class="ql-block"> 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常見于以下情況: </p><p class="ql-block"> 1. 感冒初期:發熱但出汗、怕風、頭痛。 </p><p class="ql-block"> 2. 體虛外感:鼻塞、輕微咳嗽、食欲不振。 </p><p class="ql-block"> 3. 脈象特點:脈搏輕按明顯(浮脈),跳動較緩。</p><p class="ql-block"> 核心病機: </p><p class="ql-block"> 風寒入侵體表,導致人體防御系統(衛氣)與營養供應(營陰)失衡,出現“發熱出汗卻怕風”的矛盾癥狀。</p> <p class="ql-block"> 二、為何被稱為“第一方”?</p><p class="ql-block"> 1. 簡單卻精妙:五藥搭配,既能驅寒又不傷正氣。 </p><p class="ql-block"> 桂枝驅散風寒,芍藥防止過度出汗,生姜、大棗、甘草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p><p class="ql-block"> 2. 變化靈活: </p><p class="ql-block"> 加葛根可緩解頸椎僵硬; </p><p class="ql-block"> 加倍芍藥可以治療虛寒腹痛(如現代胃炎); </p><p class="ql-block"> 加厚樸、杏仁可以止咳平喘。 </p><p class="ql-block"> 后世許多方劑由桂枝湯加減化裁而來,如桂枝加葛根湯,重用芍藥加飴糖而成小建中湯(上一篇中闡述)等,堪稱“萬方之源”。</p><p class="ql-block"> 3. 現代擴展應用: </p><p class="ql-block"> 慢性蕁麻疹、更年期潮熱、術后體虛多汗等,均可用桂枝湯調理。</p> <p class="ql-block"> 三、使用注意事項:</p><p class="ql-block"> 禁用情況: </p><p class="ql-block"> 1. 高熱無汗、口渴煩躁(屬“里熱證”); </p><p class="ql-block"> 2. 體質壯實、皮膚干燥無汗者(需用麻黃湯)。 </p><p class="ql-block"> 服藥后護理:避風寒、忌生冷,保持微微出汗即可。</p><p class="ql-block"> 四、古今醫家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葉天士(清代名醫): “桂枝湯外能解表,內能調氣血,是平衡陰陽的妙方。” </p><p class="ql-block"> 倪海廈:“所有古方到現在,最能夠協調陰陽的主方。”“千古第一方,提升免疫力有事沒事喝一碗。”</p> <p class="ql-block"> 桂枝湯的智慧在于“以和為貴”——不用強力發汗退燒,而是通過調和人體自身功能來恢復健康。從普通感冒到慢性雜病,這張1800年前的藥方仍在解決現代人的健康難題。據現代研究發現,其同時可調節免疫、改善胃腸功能,印證了“喝熱粥助藥效”的傳統做法 ,這也正是中醫之“平衡之道”的永恒魅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乌鲁木齐县|
乌恰县|
东乡|
大渡口区|
宁安市|
清水县|
灌阳县|
敖汉旗|
宁化县|
乃东县|
简阳市|
江达县|
丰城市|
漯河市|
湾仔区|
马边|
马关县|
江华|
湟中县|
万年县|
安多县|
吴忠市|
冕宁县|
荔浦县|
乳山市|
平顺县|
徐水县|
宁夏|
凯里市|
皮山县|
台北市|
澳门|
晋州市|
瑞昌市|
枣强县|
漾濞|
大余县|
家居|
安岳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