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傳越國大夫范蠡在尋覓佳人時偶遇浣紗女西施,其母以山間野菌配嫩豆腐熬羹款待,清雅滋味令范蠡驚為天人。這道凝結著江南女兒靈秀之氣的羹湯,便隨著西施入吳的傳說流傳千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然,以上只是傳說。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安徽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的制作技術,應該比西施所處的年代晚了三四百年。但西施豆腐這道承載著江南風韻的佳肴,確實誕生于苧蘿山下浣紗溪畔,這是事實。且在諸暨方言中,“西施”與“細食”諧音,既暗合佳人風姿,又點出這道羹湯的精工細作,這確實也是人文歷史與美食文化的一次完美契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諸暨人偏愛豆腐,什么“麻辣豆腐、家常豆腐、烤豆腐、豬血豆腐、魚頭豆腐、蒸豆腐、蕃茄豆腐、抓炒豆腐、煎豆腐、涼拌豆腐、鍋塌豆腐、豆腐包”……還有民間所說的“紅嘴綠鸚哥、金箱白玉嵌”,便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吃過點贊的“菠菜豆腐”。 在可謂的“無豆腐不成宴”的暨陽宴席上,眾多的豆腐菜肴中最膾炙人口、最具地方特色的當數“西施豆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施豆腐”的名稱是怎么來的?據在餐飲界深耕40多年的費智恩先生考證,西施豆腐的前身是“山粉豆腐”,學的是紹興菜“單腐”的做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及廚師們在配料上的增加,進化成為“煎豆腐”。大約在20世紀的40年代,諸暨民間廚師在煎豆腐的配料上加入了雞、鴨、鵝等家禽的內臟,烹調時放些肉湯,勾芡后再淋入亮油,以增加光澤和延長保溫時間,煎豆腐由此又升格變身為“腐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世紀70年代初,諸暨城區名廚的施友云、張金水、郭定法、石長法等又對腐羹作了改良,加入了熟火腿、雞蛋、開洋等配料,使得這道菜,色味形俱佳,觀感鮮明。當時有廚師遂將其與美女西施聯系了起來,把它叫為“西施豆腐”。這幾位廚師也被諸暨餐飲界認同為“西施豆腐”的創始者和第一代傳承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施豆腐”的第二代傳承人金國華、舒恒泰、費智恩等利用學到過的專業烹飪知識,進一步地對它進行改良,主要包括調味、勾芡、盛器,使西施豆腐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成了諸暨最有名的招牌特色菜,并在紹興、杭州、上海等鄰近的餐飲天地中享有一定的聲譽。2004年底,經浙江省商業總會、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專家評定西施豆腐為“浙江名菜”,這是諸暨美食有史以來首次獲得這樣的桂冠。2020年,紹興菜傳承人茅天堯大師編寫了《紹興十大碗》,“西施豆腐”作為諸暨唯一的一道美食被列入了紹興地區十大傳統美食的榜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些年,涌現出來西施豆腐第三代傳承人:國家特三級廚師陳自力;諸暨美食營養研究會會長,海鮮宮總經理周宇峰,諸暨大酒店行政總監季勇軍,福田大酒店總經理宣利軍等餐飲界的精英。他們虛心好學,在傳承的基礎上守正創新、潛心鉆研,使西施豆腐不斷發揚光大。其中季勇軍大師所制作的,在原西施豆腐配料上增加了蟹粉,并用蛋泡糊蓋面,最后用干冰助力,營造出“云霧”和“仙氣”的意境,使該菜肴升格為高端的“雪山西施豆腐”,并被錄入《紹興十大碗》中西施豆腐的系列新品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施豆腐主料選用會稽山南麓的鹽鹵嫩豆腐,自帶清冽甘甜。配料如山水畫卷徐徐展開:陳宅鎮的椴木香菇積淀著森林的沉香,東白山的春筍脆嫩似玉,安華黑豬的后腿肉糜肥瘦相宜,更有開洋、雞胗、木耳等八珍點綴。高湯需用楓橋香榧雞與火腿蹄髈文火吊足,琥珀色的湯底藏著時光的密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鐵鍋熱油,依次投入肉糜、筍丁、香菇粒爆炒出香。注入高湯后,手持竹刀將豆腐切成柳葉薄片,輕推入鍋宛若游魚戲水。待湯沸珠跳,淋入葛根粉勾出琉璃芡,甩入土雞蛋拉出金絲。起鍋前撒上碧綠的蔥花與現焙的松子,一勺紅油畫龍點睛。這道羹湯講究“活色生香”,從備料到成羹須得行云流水,方保豆腐似雪,配料如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花瓷碗中,琥珀湯色映著白玉豆腐,黛色香菇、瑪瑙火腿、翡翠蔥花構成流動的吳門畫境。菌鮮、筍鮮、海鮮在舌尖奏響三重奏,豆腐的嫩滑與松子的酥脆形成奇妙變奏。最妙在那一抹若有似無的焦香,源自鍋底恰到好處的“鍋滯”,恰似水墨畫的飛白,平添幾分人間煙火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溫潤的羹湯滑過喉間,仿佛聽見苧蘿山風掠過竹林,看見浣紗溪水映照古今。這或許就是中華美食最動人的模樣——用最平凡的食材,講述最不朽的傳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中關于“ 西施豆腐”名稱由來和傳承歷史由費智恩先生提供)</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永清县|
依兰县|
博客|
牙克石市|
遵义市|
比如县|
崇州市|
门源|
新余市|
波密县|
平顺县|
禹城市|
离岛区|
黎城县|
常德市|
安泽县|
满洲里市|
桐柏县|
娄烦县|
南木林县|
福鼎市|
郧西县|
澎湖县|
新野县|
那坡县|
安西县|
兰西县|
措勤县|
祥云县|
龙陵县|
珠海市|
鱼台县|
定陶县|
福泉市|
监利县|
吐鲁番市|
德格县|
建始县|
肇州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