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隨著對《新課標》的學習,對“核心素養”的了解越來越多之后,隨之而來不是越來越清晰,更多的則是“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的一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在理論層面,大家都提倡“核心素養”,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則撕下“核心素養”的面紗,用“考試分數”考核教師,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那這樣的教學現狀是否就說明“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其實是矛盾的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都知道,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語文教學的目標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綜合素養的培養。然而,在考試分數的壓力下,許多家長仍然將分數視為唯一目標。這種評價目標的差異性來自于核心素養的長期性和考試分數的短期性。</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養強調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理解等綜合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人格塑造,其效果往往需要長期積累才能顯現。而考試分數則側重于短期內的知識掌握和應試技巧,為了一個“好分數”,部分教學可以通過“刷題”“模板化”“機械化”實現高分,這樣就容易忽視深層素養的培養,甚至壓縮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所以,一味地過度追求分數,就可能導致教學窄化為應試訓練,削弱對學生綜合素養的關注。</p><p class="ql-block"> 在看到矛盾的同時,其實我們也要看到矛盾的深層統一性,那就是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的內在關聯。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核心素養應該是我們追求考試高分的基礎,教育的改革已逐步體現核心素養為導向,這是不可逆的教育趨勢,考試分數作為一種評價方式,只會越來越科學,在語文試題中閱讀理解的深度分析、作文的思辨性命題,均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積累。在未來的考試里,核心素養扎實的學生,往往能在考試中更具競爭力。</p><p class="ql-block"> 其次,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比如那些邏輯思維強的學生,能更快理解復雜文本;那些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學生,作文和閱讀更具優勢;那些文化積累深厚的學生,在古詩文和現代文閱讀中更易觸類旁通。由此可見,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考試分數并非完全對立,相反,素養的培養是可以提升學習質量的。</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認真分析“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矛盾的根源時,我們不難發現,這矛盾的背后,其實有一部分原因還是我們自己評價體系的局限性導致的。</p><p class="ql-block"> 那作為我們自己,到底要如何實現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的平衡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自己要堅定不移地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的推進。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平時的作業設計要逐步向素養導向轉型,要減少機械記憶的題目,要增加開放性練習、要強調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要增加對思維能力和文化理解的考查。另外,在作業批改過程中,要敢于摒棄“標準答案”評改模式,要認真對待學生答題的思維訓練。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 ,要抓素養帶分數,通過經典閱讀、任務群學習、跨學科整合等活動,在提升素養的同時自然提高應試能力,例如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講解應試技巧,該背誦的,該默寫的一樣不能少,但也可以講古詩中的故事,還可以講古詩里的畫面,除了考試技巧,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還有,對于學生的評價,除了考試分數,我們平時還應該注重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要積極探索“過程性評價”(如課堂表現、實踐成果)與“終結性評價”(考試分數)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避免“一考定終身”。</p><p class="ql-block"> 總之,核心素養與考試分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素養是分數的根基,分數是素養的一種顯性體現。平衡二者的關系,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打破“唯分數論”的思維定式,能否通過更科學的教學設計和評價方式,讓素養培養與考試成績相輔相成。</p><p class="ql-block"> 所以,好的教育,不應該是“為分數犧牲素養”或“為素養放棄分數”,而應該是讓孩子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既贏得考試,更贏得未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谷城县|
安国市|
射洪县|
平果县|
宜章县|
和田市|
伊吾县|
海丰县|
环江|
南丹县|
综艺|
泗阳县|
忻州市|
阿尔山市|
涡阳县|
新沂市|
繁昌县|
永川市|
富裕县|
湖州市|
天峻县|
津市市|
花莲县|
晋城|
乾安县|
临沂市|
孝感市|
定远县|
十堰市|
六安市|
元氏县|
连南|
仙游县|
科技|
华池县|
介休市|
绍兴县|
黄龙县|
同仁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