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走半根草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句話是著名的學者陶行之老先生的教學態度,也是他的辦學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b></p><p class="ql-block">“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新時代的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須以德立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四有好老師”的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號召廣大教師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p><p class="ql-block">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秉持“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理想信念,立志“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用四通八達的教育創造四通八達的社會”;恪守“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道德情操,踐行“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的宏愿;以“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的態度,厚積扎實學識,既向書本學習,又向實踐學習;以“愛滿天下,甘當人梯”的仁愛之心,“為老百姓燒心香”,“為了苦孩,甘為駱駝”。</p><p class="ql-block">放眼宇內,師魂永駐,“世界的陶行知”名居其一;歷史鉤沉,名家輩出,“萬世師表”的陶行知燭照當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b></p><p class="ql-block">出自陶行知的《百侯中學校歌》。“真人”即追求真理做真人,善于創造全面發展的人。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變壞,縱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越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一言以蔽之,“敗德之人,不得志害身家,得志害天下”。1943 年,陶行知提出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著名主張。為學做真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從青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他一生堅守心中有國家、心中有人民、心中有信仰,并身體力行,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將畢生所學運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一直跟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走,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span>。</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所處時代,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民族危難、國家存亡,促使陶行知在青少年時代便立下宏愿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在大學和留學期間,他逐漸確立以教育手段來實現報國的理想信念,在鄉村教育的變革中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并以之為指導,終身從事教育事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師,最高的道德品質就是愛國。當國家遭遇危難,陶行知不顧個人安危,盡最大努力團結一切力量對抗外敵,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詮釋了一個公民和一位教師崇高的道德情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育家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p><p class="ql-block">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p><p class="ql-block">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p><p class="ql-block">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p><p class="ql-block">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023年9月9日,習近平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師德典范</b></p><p class="ql-block"><b>教師大計,師德為本。</b>師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的人民教育家、教書育人楷模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構成中國師德師風師魂血脈相承的壯麗詩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生命線</b></p><p class="ql-block">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卒于1946年7月25日。他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努力做好自己,用55年短暫的一生溫潤中華。他是孜孜不倦、治學嚴謹的學者;是胸懷天下、熱愛人民的社會活動家;是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人民教育家;是不畏生死、堅持斗爭的民主戰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下按鈕,點亮陶行知的人生,翻閱他的人生故事。</b></p> “萬世師表”的陶行知燭照當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得荣县|
安泽县|
扶沟县|
长沙县|
郑州市|
德清县|
东源县|
深州市|
镇原县|
清丰县|
南乐县|
那曲县|
渝北区|
耒阳市|
金平|
扎兰屯市|
临朐县|
红原县|
汤阴县|
香格里拉县|
仪陇县|
寿阳县|
新和县|
汝阳县|
汉寿县|
鹤壁市|
尚志市|
乌苏市|
凤凰县|
台安县|
遵义市|
延津县|
崇阳县|
肥城市|
金溪县|
新和县|
抚宁县|
安福县|
保定市|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