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首期明師班 于艷霞</b></p> <p class="ql-block"> ChatGPT于2022年11月問世以來,我們經歷了好奇、探究與質疑、學習的過程,直至今日,熱議話題直落”生成式 AI“,當大家好奇與質疑之際,就會有新工具、規則或迭代技術進步的推出,ChatGPT、“蘿卜快跑”……意味著AI的急速發展,大多數人從起初的焦慮又上升到恐懼,2023年因生成式AI影響部分職業的發展,導致好萊塢爆發了大規模罷工,而”蘿卜快跑”出世,恐怕又讓很多司機師傅面臨就業危機;AI與教育而言,我們又該如何看待?</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有幸與新教育明師班小伙伴一同走進科大訊飛,體驗AI與教育融合的最新成果,面對AI,教育人該何去何從?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我們該如何擁抱教育的未來?無數個問號催發我們思考。國內外專家都圍繞這已熱議話題展開研究,7月,明師班第三季培訓在廈門大學開啟,誠邀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榮休教授參會,程介明程教授結合《生成式AI:如何看》做專題報告。</p> <p class="ql-block"><b>生成式AI:如何看</b></p> <p class="ql-block"> 程教授由“chatGPT,怎么一回事?”一問入手,以自己與chatGPT的多次對話,逐步引發chatGPT的優勢與漏洞的思考;教授拋出第二個問題“chatGPT,與教育何干?”教授再次通過香港教師的探索與實踐中呈現AI在教育領域的作用與成效與之分享。終于到了靈魂第三問“chatGPT,不是很完美嗎?”很有寓意的反問句,當然,它并不完美,牛津兩位學者曾言“AI若無規管,終將有一天會殺死我們每一個人”,我瞬間記下這句話,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若無規矩何談方圓?無數政治家、資本家如何去推行AI是就其自身所需,但對教育而言,我們不能盲從的去追隨科技,而是要將AI作為工具去駕馭,從教育角度去看待技術,用技術助力教育的質量、教育的成效。作為工具的AI,猶如一把刀,怎么去“操刀”很是重要,程教授介紹了香港教師的使用流程:“提出任務、細析任務、明辨產品、修輯產品”,在此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由我們“操刀人”來主導,如此才能讓AI猶如利劍“為我所用”。</p> <p class="ql-block"><b>生成式AI : 如何用</b></p> <p class="ql-block"> 新智能時代的教育人要敢于實踐、敢于創新,在實踐AI技術的過程中,我們發現AI使用的關鍵在于“提問”,提出的問題粗淺,就只能得到粗淺的回答,所以能夠提出精準精煉的“好問題”才是硬核,提問的藝術與技巧至關重要,為此我總結以下建議:首先,要確保提示詞清晰明確;第二,適當撰寫相應的上下文信息以助于AI更好地理解問題或任務;第三,根據具體需求提供關鍵的提示詞;第四,可借鑒高頻的提示詞在多種場景中發揮作用,如思考、決策、實踐等。這就是以上流程中的“提出任務與細析任務”,每個人的提問方式不同,AI生成的產品內容皆有不同。接下來再繼續進入“明辨產品、修輯產品”階段,這也是優質“產品”生成的“最后一公里”。</p> <p class="ql-block"> <b>案例1:我嘗試借助AI寫一首致我校教師的現代詩歌。(我與AI合作完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榕林教師禮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翰林實小那片神奇之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榕樹宛如巨人般傲然矗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恰似知識巨傘被高高擎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林作根,深深扎入沃壤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人為本,永遠銘記于心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榕林師者,心似石榴般緊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敬業愛崗,火焰熊熊燃心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亮榕娃,夢想征途美如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開啟未來,美好旋律妙詩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師有特點,百花競秀展其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有特長,繁星璀璨閃如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有特色,畫卷鋪陳呈絢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鄉村校園,風采云霞盡旖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智慧閱讀,豐盈榕園這方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強師賦能,蓄力引領向美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逐夢未來,攜手攀登上云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榕林校園,輝煌前景令人期。</p> <p class="ql-block"> <b>案例2:我與AI合作為我校教師寫一首歌,其中歌詞是由我提供,軟件根據用戶要求生成一首新歌“榕師頌歌”。</b></p> <p class="ql-block"> 在明師班第二季培訓期間在科大訊飛期間,沉浸式觀摩與體驗了AI與教育融合,徜徉在“暢言智慧課堂”與AI合作互動完成備課。從生澀的使用到現在的合作,真正感受的智能技術給予教育的無限賦能,所以我在嘗試用”訊飛星火”“豆包”“kimi”等應用軟件,各軟件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例如,“豆包”最強的是它的語音克隆功能,“kimi”重在整合、梳理總結材料等……。</p> <p class="ql-block"><b>生成式AI: 人與AI如何共生</b></p> <p class="ql-block"> 當下已進入AI技術時代,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與AI聯系在一起,人與AI的關系將不斷演變,既不能被AI主導,又要與AI共生。前面我們談過,要讓AI成為我們的工具,但絕對不是“簡單”的工具,我們要與AI之間形成一種新型的關系,首先要了解AI,從輔助工具演變成合作伙伴;其次要會與AI“溝通”,與其互補優勢,提升效率;最后要讀懂AI,了解其語境特點,提升人與AI的情感交流。我們已經走進生成式AI時代,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新技術,以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去面對新挑戰,充分發揮新智能技術優勢,在新科技飛速發展的浪潮中,實現人與AI 共生共榮。</p> <p class="ql-block"> 程介明教授《教育之變》一書中講到“社會巨變,不可逆!科技前景,不可測!學生變化,莫低估!”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時代在變,教育如果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就會真的“過時”,我們是新時代教育的建設者,最需要行動與實踐,以AI實踐充實自我的學習生活,進而豐盈學生的教育生活,共同朝向生成式AI時代的幸福完整。</p> <p class="ql-block"> “未來已來,社會變了,教育就必須會變!”-程介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08.05下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鄱阳县|
安龙县|
墨玉县|
定兴县|
油尖旺区|
揭东县|
浦江县|
志丹县|
琼结县|
望江县|
通渭县|
沾益县|
宁南县|
中方县|
措勤县|
镇江市|
松阳县|
交口县|
泰宁县|
武隆县|
海宁市|
蓝山县|
鲁甸县|
正定县|
阜阳市|
沙洋县|
射洪县|
策勒县|
庄浪县|
娱乐|
四平市|
漳州市|
新郑市|
赫章县|
布尔津县|
汾西县|
吴川市|
永福县|
定西市|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