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優秀教師的自我修養》作者是陶行知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毛主席評價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評價他為“萬世師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參加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會時,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千教萬教,教人求真”,號召廣大教師要學習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師從杜威,入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雖然時過百年,但陶行知結合杜威教育理念而產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早已形成一種共識,他的教師論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多的現實價值。</b></p> 此書價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優秀教師的自我修養》擇取教育名家陶行知的經典之作51篇,從“教師”視角出發,精選陶行知先生關于教師職業認知、教師教學問題與方法、教師自我修養等方面的文章。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教師及實際教學工作的認識和感悟,是一本可指導教師提升職業素養與個人修為的“答案之書”。</b></p> 精彩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教學合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教學合一》一篇中,陶行知提出“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現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從前所學的抄襲過來,傳給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的確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教師如果一直吃老本,那么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必然會被淘汰。所以教師是需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去提高的,而學習的機會最好的便是讀一些書,既讀專業教學類的書,也要讀一些經典的人文書籍,在拓寬了自己的教學專業后提高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后去拓寬自己的教學專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個教師要把學生教好,就必然要先把自己教好,“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樂,首先要把教學合而為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何況我們還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做一個充實的快樂教書匠多好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我們的信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們的信條》一篇中,陶行知列舉了十八條教育的信念。其中所提到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教育應當把環境的阻力化為助力”、“教法學法做法合一”、“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能買得來,就不必靠金錢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錢少而推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些信條中,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已深入人心,特別是我們國家經歷過“口罩”疫情之后,讓我們更加懂得健康的重要,孩子生病了,沒有心情學習生活,老師生病了,也是沒有心情工作教學,只有我們老師和學生都健健康康的時候,我們的學習才是主動發生的,才會有成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也說明了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和家庭所共同承擔的責任。他所說的生活力,講的是學生不單單只有學業成績,更應該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以及生活的審美情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3月10日,河南邯鄲三名學生殺害一名同學的案件,震驚了全國,殺人兇手的三個孩子的冷漠,手段的殘忍,讓我們不禁深思:“這不正是說明了,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事情,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缺失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偽知識階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偽知識階級》一篇中,陶行知先生提醒廣大教師要警惕成為偽知識的傳播者,照本宣科地教將禍害無窮,因為“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真知識的根要安在經驗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就提醒教師在教學生時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的經驗和水平,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經驗實際,一定要將新知識的枝嫁在舊有的根上面,新的知識才會發芽壯大,否則就很有可能嫁接不活,最后變成了死知識。而最可怕的還是死知識它也是知識,很多教師便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強硬灌輸,最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學生腦子里算是被塞進去了,知識算是“學來了”,但智慧沒有生成。于是羅素說“人生而無知,但并不愚蠢,教育使人愚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教學做合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其原意為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三者是共通而統一的,非三張皮分頭行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師們要在做上教,學生們要在做上學。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學的中心。而做既然如此重要,是不是只要一味地去做就行?這顯然是不可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勞力上勞心》一篇中就講到了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世界上有四種人:勞心的人;勞力的人;勞心兼勞力的人;勞力上勞心的人。有的只管埋頭干,有的只管閉眼想,這兩者當然是不可取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而現代教師教研一塊我們經常說“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便說的是這兩種行為的危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是不是又勞心又勞力的便是好的了?也不盡然。因為勞心兼勞力容易導致身心俱勞的局面,而唯有在勞力上勞心,用以來制力,用心思去發揮力量,才能分清主次輕重,以人力勝天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產品的出現,社會壓力的增加,年輕人對婚姻的認識及生育觀念的改變,出生人口的急劇下降,我們教師行業也面臨著失業危險。唯有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才可以在危險的境界中,占有一席之地!</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永定县|
台江县|
邵东县|
井冈山市|
安岳县|
手机|
本溪市|
济阳县|
镇江市|
神农架林区|
浮梁县|
平原县|
福州市|
罗源县|
鸡东县|
宝应县|
剑阁县|
阆中市|
柳江县|
韶山市|
阿拉善左旗|
玉环县|
尚志市|
缙云县|
永宁县|
兰坪|
洛南县|
遵化市|
定日县|
潼南县|
郁南县|
灵武市|
确山县|
新民市|
阜新|
梅州市|
青冈县|
岗巴县|
扬中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