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練習“健身氣功·十二法”有助于防治神經衰弱,其理論依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大腦是控制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最高司令部”,人體中每個器官、每個系統都是在大腦統一指揮下,完成各自既精細又復雜的獨特機能,從而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人們長時間地用腦,工作緊張、瑣事纏身,使傳入大腦的信息量過多,心神不得安寧,造成大腦分化能力失調,協調能力下降,進而逐漸形成神經衰弱癥狀。</p><p class="ql-block">練習“健身氣功·十二法”時,要求習練者思想集中,精神內斂,全神貫注,動作緩慢柔和。多年的實踐表明,此特點有助于神經衰弱患者大腦皮層由興奮與抑制兩大過程轉化為相對平衡狀態;有助于肝、心、脾、肺、腎等臟腑協調起來。從而促使神經衰弱患者的逐漸好轉。</p><p class="ql-block">此外,“健身氣功·十二法”,要求以靜養神,形神共養,音樂古樸典雅、和諧動聽的特點,對神經系統有著良好改善效果。</p><p class="ql-block">練習“健身氣功·十二法”,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其理論根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素問·五臟生成論》云:“諸血者,皆屬于心。”《素問·痿論》云:“心主身之血脈”。均在說明血液運行有賴于心的推動。心血不僅能營養人體周身各部組織,同時,也能滋養心臟本身。心血還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心血旺則血脈充盈,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心血虛則心悸健忘,驚恐不安,失眠多夢,面色無華。</p><p class="ql-block">《健身氣功·十二法》中意守勞宮、手摳勞宮、兩掌對摩勞宮等方法,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有助于暢通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消除其阻隔段,實現“阻者通之”的治病原則。</p><p class="ql-block">練習“健身氣功·十二法”,有助于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其理論根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中醫臨床經驗表明,呼吸系統疾病與“肺、脾、腎”三臟有關。治療宜從調節三臟相關經絡入手。太淵為手太陰肺經之原穴,是其脈氣深入留止之處。肺朝百脈,脈會太淵,故取太淵可防治呼吸系統疾病。</p><p class="ql-block">《健身氣功·十二法》套路之第三式“老驥伏櫪”,第七式“芙蓉出水”意守太淵,以及其功法中多次出現的“疊腕、切腕、翹腕、屈腕、旋腕、捻太淵”等動作,實踐證明,可有效地暢通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從而取得防治咳嗽、氣管炎、哮喘、傷風感冒等疾患。</p><p class="ql-block">練習“健身氣功·十二法”,有助于防治消化系統疾病,其理論根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生理學告訴我們:胃是六腑之一,其經脈絡脾,與脾互為表里,主受納與腐蝕飲食,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通過脾之運化,輸布于五臟六腑,營養全身,故脾胃合稱“后天之本”。</p><p class="ql-block">消化系統疾病多由脾胃經阻隔,氣滯血瘀;情志波動,七情失調;中氣不足,腹肌乏力等因素所造成。</p><p class="ql-block">(1) “健身氣功·十二法”之第一式“乾元啟運”、第二式“雙魚懸閣”、第八式“金雞報曉”、第十式“云端白鶴”、第十一式“鳳凰來儀”、第十二式“氣息歸元”等均要求意守丹田(關元)。實踐證明:這種意守方法,有助于疏通脾胃經阻隔,消積化瘀,加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消除飲食積滯,促使血液循環,從而防治消化系統疾病。</p><p class="ql-block">(2) “健身氣功·十二法”要求習練者做深長的順式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凹落)或逆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凹落;呼氣時腹部凸起),研究表明,這種深長的腹式呼吸法,由于膈肌上下移動的幅度較大,所以對脾、胃、肝、膽、腸等臟腑,上下移動的范圍和推動力也隨之增大,這種呼吸特點實際上就等于給脾、胃、肝、膽、腸等臟腑做按摩,從而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取得防治消化系統疾病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临夏市|
抚顺市|
垣曲县|
类乌齐县|
突泉县|
峨山|
离岛区|
南川市|
内黄县|
禹城市|
木兰县|
澎湖县|
甘洛县|
巴林左旗|
焦作市|
新兴县|
宜黄县|
贵定县|
斗六市|
远安县|
和田县|
甘德县|
肃南|
扶风县|
隆化县|
前郭尔|
乌兰察布市|
历史|
修文县|
绥棱县|
张北县|
唐河县|
嘉善县|
潼关县|
蓬溪县|
水富县|
永和县|
柞水县|
徐州市|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