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楊培德||《亞魯王》中的生命終極關(guān)切信仰

貴州河灣苗學(xué)研究院

<p class="ql-block">楊培德(貴州河灣苗學(xué)研究院院長)</p> <p class="ql-block">題記:在遠古歲月,/是遠古的時候。/哈珈生哈澤,/哈澤生哈翟,……女祖宗們一次又一次造族人。一一《亞魯王》</p><p class="ql-block"> 摘要:對于每一個活著的人來說,生命并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自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存在。只是每天在為生計的忙忙碌碌中,顧不上關(guān)切而已,一旦在生、老、病、死降臨時,才驀然感悟到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唯一存在,才理解匆匆而過的生命確實是非常短暫。由于人的生命非常短暫,因而對生命走向萬劫不復(fù)的死亡,便引起了個體的人對生命死亡恐懼的最大終極關(guān)切。</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貴州貧困的麻山石漠化地區(qū)的苗族亞魯王后裔,對生命死亡的最大終極關(guān)切的感受尤為獨特,這種感受,體現(xiàn)在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以及亞魯王后裔生命終極關(guān)切信仰中的死亡葬禮儀式過程里。生命終極關(guān)切信仰的死亡葬禮儀式過程,回答了生命從哪里來,生命死亡后到哪里去的最大生命終極關(guān)切。</p><p class="ql-block"> 本文用宗教解釋學(xué)的理論視角,對在亞魯王后裔個體生命的死亡葬禮中,亡人從世俗生命世界走向神圣生命世界過渡儀式過程的最大終極關(guān)切信仰,作出文化的解釋與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關(guān)鍵詞:生命 儀式 世俗 神圣</p> <p class="ql-block">一 、宗教解釋學(xué)</p><p class="ql-block"> 宗教是什么?馬克思回答說:“人不是抽象的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產(chǎn)生了宗教,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因為它們就是顛倒的世界……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1)馬克思認(rèn)為宗教是人們想象的顛倒世界,這個世界是麻醉人的世界。美國宗教學(xué)家佩頓,在《闡釋神圣》中對宗教的看法卻有所不同,他認(rèn)為:“宗教產(chǎn)生于一種需要,即人們希望找到一個比社會現(xiàn)有生活條件所能提供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宗教是為了消除那些條件造成的絕望情緒而想象出來的解脫之道,是遠離充滿煩惱的世界的避難所。”(2)對于宗教的說法還有很多,就如佩頓在《闡釋神圣》中說的那樣,“不存在任何眾所公認(rèn)的宗教定義。不僅如此,其他文化中甚而根本沒有相應(yīng)于西方世界中’宗教’一語的術(shù)語。這一切迫使我們面對一系列棘手難題:我們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何種標(biāo)準(zhǔn)來判定什么是宗教現(xiàn)象,什么是非宗教現(xiàn)象?誰說了算?……比較宗教學(xué)已經(jīng)揭示出宗教具有挑戰(zhàn)任何定義的、令人驚異的多樣性。”(3)為什么有多樣性的宗教定義?這是因為宗教的解釋者的理論視角是多樣的,多樣的理論視角解釋的宗教必然是多樣的。</p><p class="ql-block"> 從生命的視角來解釋宗教現(xiàn)象,德國著名宗教學(xué)家蒂利希用的就是這種生命解釋視角,他說:“宗教是對屬于并應(yīng)該屬于我們的終極關(guān)切之對象的終極關(guān)切。這意味著,信仰是一種被終極關(guān)切所支配的狀態(tài)。”(4)什么是信仰的終極關(guān)切?蒂利希在《論生命之短促》中,引用《詩篇》的話說:“我們一生的年月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夸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zhuǎn)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5)蒂利希對此感嘆說:“人生不可重復(fù)。即便我們能再生,即便我們能再有一次更完美、更幸福、更成功的生命,當(dāng)我們回首時,難道我們不會發(fā)出詩人那樣的感概嗎?難道我們不會感到生命最富有價值、最富有創(chuàng)意、最美好快樂的時光,是建立在無盡勞役和接踵而至?xí)A失意之上的嗎?難道我們不會感到原來以為重要的一切并不重要嗎?在死亡面前,所有的價值難道都沒有變得可疑嗎?”(6)什么是宗教信仰的終極關(guān)切?蒂利希解釋說:“死亡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接受他們吧,他們以其自身的命運提醒我們,在生命和歷史的每一時刻,末日都會出現(xiàn)。把他們作為人類的一切關(guān)切,人類的-切生命以及造物的有限性和暫時性的象征,接受下來吧!”(7)這就是說,宗教信仰是對生命生死的最大終極關(guān)切。法國著名宗教學(xué)家涂爾干,則是從神圣與世俗的視角解釋宗教,他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認(rèn)為,宗教信仰的關(guān)鍵就是神圣和世俗:“無論何時何地,神圣事物與世俗事物都被人們看作是只不相同的兩大類別,就好比迥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在兩個不同世界里發(fā)揮作用的力量絕對不能簡單地等同起來,也不能說誰比誰強,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力量。在不同的宗教里,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構(gòu)想這種對立。”(8)涂爾干還說:“所有的信仰都來自靈魂觀念”。(9)“死者的靈魂基本上是神圣事物和宗教儀式的對象。”(10)</p><p class="ql-block"> 可以這樣說,宗教把生命世界一分為二,一個是生命神圣世界,一個是生命世俗世界。兩個世界并非絕對分開,連接兩個世界的是生命靈魂觀念,生命肉體會死亡,生命靈魂不會死亡。“靈魂會永遠活著,靈魂是永世長存的。靈魂甚至還仍然不時出沒于他們前任宿主壽終正寢的地方。”(11)</p><p class="ql-block"> 把蒂利希的生命生死最大終極關(guān)切與涂爾干的神圣世界與世俗世界兩種說法綜合起來,對宗教進行解釋,那么,宗教信仰就是對生命生死的最大終極關(guān)切,就是把生命世界一分為二,活著的生命世界是世俗世界,死亡的生命世界是靈魂不死的生命永恒神圣世界。用這樣的多視角來解釋宗教,這就是宗教解釋學(xué)解釋宗教現(xiàn)象的一種理論方法。</p> <p class="ql-block">二、《亞魯王》中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各民族的古代先民,都分別創(chuàng)造有各別不同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當(dāng)人類古代眾多的社會共同體開始有了各自不同的語言,并用各自不同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發(fā)展到一定時期,個體就會產(chǎn)生自我的生命意識和死亡意識,就會有人問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就會用神話來回答這一問題。古希臘人在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上刻的“認(rèn)識你自己”的箴言,就是這種自我生命生死意識的呈現(xiàn)。</p><p class="ql-block"> 生命從哪里來?各民族古代先民用不同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回答。其中有神創(chuàng)世說、卵生創(chuàng)世說、宇宙樹創(chuàng)世說等等許多種創(chuàng)世說。例如,古希臘人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就是神創(chuàng)世說,神話說,普羅米修斯取了一些泥土,和水一起揉搓后,仿照神的形象把人造出來。他給了他一個直立的軀干,因此,當(dāng)別的動物都面孔向下,看著地面的時候,人類卻昂首向天,注視著天上的星星。</p><p class="ql-block"> 古希伯來人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也是神創(chuàng)世說。《舊約全書·創(chuàng)世紀(jì)》說:“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整個大地,以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中國古代華夏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也是神創(chuàng)世說,《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fēng)俗通》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造人,劇務(wù),力不暇供,乃引于泥中,舉以為人。”這是說,女神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生命起源于宇宙之卵的神話,就是卵生生命創(chuàng)世說,宇宙生命之卵神話出現(xiàn)在印度、伊朗、希臘、西非的芳族、波利尼西亞等許多地方。例如 “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創(chuàng)世神話,講述了諸神的祖先和宇宙創(chuàng)造者塔阿羅阿,亙古以來一直在黑暗中坐在他的殼里面,這殼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空間中旋轉(zhuǎn)的蛋。”(12)</p><p class="ql-block"> 宇宙樹創(chuàng)世說出現(xiàn)在“環(huán)太平洋的民族那里,宇宙樹一一它的枝葉伸展到第三層甚至第七層天一一在神話和儀式中具有核心地位。它經(jīng)常和祖先有關(guān),人們認(rèn)為自己就是從誕生于一棵樹的祖先那里傳下來的。”(13)</p> <p class="ql-block">《亞魯王》中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屬于神創(chuàng)世說。神話說:在茫茫天外天的宇宙中,首先出現(xiàn)一位至高無上的女始祖神哈珈,她心血來潮,開始造神:“在遠古歲月,是遠古時候。哈珈生哈澤,哈澤生哈翟,哈翟生迦甾,迦甾生迦臧,迦臧生弘翁,弘翁生翁碟,翁碟生了火布冷,……”(14)就這樣,不停地一代又一代,生出了一系列眾多的神。眾神分別造出了眾神的天外天的天和地,觥斗曦神造出長角豎眼而且不死的雛形人,董冬穹神造萬物生命,并與諾唷神繼續(xù)造出面目不完整的人,火布碟神造雛形的十二個太陽,之后的耶炯神接著造出了成形的太陽,耶穹神造了成形的月亮,丈瑟柔神造了成形的星星,接著賽揚神去射掉多余的十一個太陽,十一個月亮。開天辟地后,又遇到雷神的洪水滔天,波妮虹翁神用銀簪鑿成無數(shù)龍洞排洪,之后螢火蟲的祖宗找來火種,蝴蝶的祖宗找來了糯谷種,青蛙、貓頭鷹、老鷹去下方找到了一片無邊無際的疆域。</p><p class="ql-block"> 一切就緒之后,烏利王神繼父親董冬穹造人的工作,與女神波簡磅和咪卜磅同床共枕,終于造成鼻子是豎的,眼睛是橫的,面目完整的,能種得好莊稼,能繁育后代的人。“是烏利王首先造出人,烏利首領(lǐng)最先造成人,波簡磅生耶冬,波簡磅生耶丹,波簡磅生耶輒。耶冬坐在天外,耶丹住在地上,耶輒住在輒里邊。”(15)耶冬和耶丹兩兄弟爭奪美麗的天女,耶冬害死耶丹,與天女結(jié)為夫妻。耶冬的第十代孫耶仲王生了三個兒子,三兒子翰璽鶩在訶錦甾建立王國,翰璽鶩王生了六個兒子,小兒子叫亞魯,這就是亞魯王的祖源,亞魯王的族譜。</p><p class="ql-block"> 唱頌《亞魯王》的東郎在引言中說:“女祖宗們一次又一次造族人,男祖宗們一次再一次造萬物。女祖宗造成最初的歲月,男祖宗又造接下來的日子。造九次天,造九次人。最初的歲月一過而去,接續(xù)的日子綿延下來。有了天,才有了地,有了太陽,才有月亮。有了種子,就有枝Y,有了女人,才有男人。有了天外,就有曠野,有了大地,才有人煙。有了太陽,就有白天,有了月亮,才有黑夜。有了種子,就有生靈,有了根脈,才有枝Y,有了上輩,就有兒女。”(16)</p><p class="ql-block"> 從天外天的宇宙女祖神哈珈開啟了神造神,由此產(chǎn)生了一系列天外天的眾神世界,有了眾神世界的神,眾神中的幾位神才來一個接一個地造人,最后造出了面目完整的人,有了人又經(jīng)過多代的傳宗接代,直至亞魯王的誕生,成長,并開拓亞魯王的王國大業(yè),這就是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中的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p> <p class="ql-block">三、生命世俗世界</p><p class="ql-block"> 《亞魯王》在苗族西部方言中,由于土語不同,因而有多種土語版本, 流傳在貴陽地區(qū)的版本稱亞魯為揚魯,《古博揚魯》是其中版本之一。《古博揚魯》說,揚魯王(亞魯王)率領(lǐng)苗族先民最早建立古代的貴陽城,苗語叫革勒革桑城。“揚魯?shù)募亦l(xiāng)在哪里?江邊海邊是他的故鄉(xiāng),他來落腳在哪里?他來落腳在革勒革桑。從前叫黑羊大箐,后來是名城貴陽。”(17)揚魯王(亞魯王)建立在革勒革桑城的王國谷米滿倉,金銀滿庫,興興向榮,人們不愁吃穿,安居樂業(yè)。后來被外族入侵,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最終失敗。揚魯王(亞魯王)的英雄戰(zhàn)將祖狄龍,戰(zhàn)死在格勒格桑城的嘉壩溪,嘉壩溪即是現(xiàn)在的貴陽噴水池,有的版本說揚魯王(亞魯王)也同時戰(zhàn)死在嘉壩西,這個版本說揚魯王(亞魯王)率領(lǐng)族人往西邊的戛董蒙丈(安順地區(qū))遷徙。揚魯王(亞魯王)的后裔子孫們,為了紀(jì)念四月八日戰(zhàn)死在嘉壩西(貴陽噴水池)的英雄祖先們,從各地來到嘉壩西(貴陽噴水池),舉行祭祀儀式,貴陽苗族“四月八”祭祀英雄祖先的節(jié)日,從此開始,代代相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從《古博揚魯》中看到,古代苗族先民在亞魯王的率領(lǐng)下,建立了以格勒格桑城(貴陽)為中心的亞魯王王國,王國中的民眾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后來王國被敵人入侵發(fā)生戰(zhàn)爭,由于在戰(zhàn)爭中失敗被迫離開格勒格桑城(貴陽)往西邊遷徒,一部分亞魯王王國先民在走投無路中,逃進了生態(tài)惡劣的麻山高寒石漠化山區(qū),世世代代艱難地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麻山地區(qū)的亞魯王子孫后裔,他們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我們不妨從唱誦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東郎(祭司兼歌師)們的口述史中,去了解他們在生命的世俗世界中的生活狀況。</p><p class="ql-block"> 東郎梁老四,1936年生,紫云縣宗地鄉(xiāng)戈岜村人。他說他們寨子周邊整個山區(qū)都是石頭坡坡,“山上的泥巴又少,樹木不多,暗洞多,下雨存不了水,下雨的時候,男女老少個個高興地把家里的盆都拿出來裝雨水,不然天干的時候沒有水喝。……挑水要走老遠的豬場河,挑一挑水來回差不多要三個小時。”(18)</p><p class="ql-block"> 原貴州民族研究所所長翁家烈,在《麻山調(diào)查專輯》中,也調(diào)查到這種嚴(yán)酷的生存環(huán)境,調(diào)查說:“水池、水塘所蓄皆是望天水或山洪的留存。雨季一過,山洪消退,積水在夏季烈日照曬下,遂漸蒸發(fā),所剩不多,縱使寨內(nèi)寨外修有水池、水塘,蓄水也不夠敷用,故每日黎明各家婦女聞雞即起,趕赴池、塘處排隊舀水,以供一日之需,但聞人聲嘈雜,桶聲叮當(dāng),但見電筒光閃爍,呈現(xiàn)一派緊張而奇特的景象。由于水源短缺,設(shè)施簡陋,山野、村寨枯枝敗葉,牛糞、馬尿常沖泡其中,積水不流,池、塘中混含著諸多腐物細菌,極不衛(wèi)生。……這里無論何處都是開門見山,山高路陡,稀疏的村落被座座山巒遮擋阻隔,交通極為不便,可謂’東山看得見西山,要想見面得半天’。” 由于環(huán)境惡劣,生活非常貧困。“這些缺屋少被人家都住在氣溫低的高山上,冬季寒冷尤其難熬。毛桃灣寨每戶人口無論多少,棉被一般只有一條,無被蓋者,晚上鋪草睡在堂屋邊上,借火暖身,輾轉(zhuǎn)反側(cè)過通宵。馬義成家僅一床被子讓孩子們蓋,自己在火炕邊以草為墊,以石為枕,借此熬過慢慢長夜,那塊作枕的石頭經(jīng)多年搓磨,已變得光滑。”(19)</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住房,梁老四說:“我們家家都是窩在茅草房里,從山上割來茅草,捆成梱放起來,再均勻鋪在房子頂上,房子四周的墻是從自家屋后的園子里砍來竹子編成,竹要編成籬笆樣,固定在房子周圍成墻。夏天熱的時候住還可以,但遇到暴雨的時候,家里就遭殃了,房子漏水,要用盆來接。冬天時竹墻擋不住冷風(fēng),冷得要命。”(20)</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麻山石漠化山區(qū)的亞魯王子孫后裔,在生命世俗世界中過著令人難以想象的貧困生活,饑餓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因此生命非常短暫,死亡隨時隨地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為了讓人們在難以忍受的痛苦艱辛生活中,不至于徹底絕望,堅持活下去,于是,子孫后裔中的精英們,把英雄祖先亞魯王建立王國的光輝歷史,用口頭史詩編成神圣信仰的經(jīng)典一一《亞魯王》。《亞魯王》就成了支撐他們生命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的信仰經(jīng)典。他們在每個個體生命在世俗世界死亡結(jié)束時的葬禮儀式上,都必須請東郎祭司來唱誦信仰的經(jīng)典英雄史詩《亞魯王》。讓葬禮儀式中的亞魯王子孫后裔每一個人都明白,他們生命世俗世界的生活,雖然是令人難以忍受的貧窮與痛苦,但只要千方百計地活下去,堅持過完一生一世,一直到肉體生命的死亡,靈魂生命就可以離開生命世俗世界,前往生命始祖哈珈女神,亞魯王祖神,以及系列家族祖神的生命神圣世界,成為眾多永恒不死的祖神之一,這個生命神圣世界,是一個沒有貧困,沒有痛苦,只有歡樂幸福的生命神圣世界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四、生命神圣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終極關(guān)切信仰者的觀念里,生命不但有肉體,而且有靈魂。關(guān)于靈魂,古希臘哲學(xué)家亞里士多德在《靈魂論及其他》中認(rèn)為:“靈魂是有生命物體(生物)之因與原”。(21)他引用亞爾克邁翁的話說,“靈魂是不死的,它像高天諸神物那樣,常動不息。”(22)</p><p class="ql-block"> 涂爾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也研究了宗教信仰關(guān)于靈魂的觀念,他認(rèn)為:“靈魂與肉體性質(zhì)不同,并且獨立于肉體,因為在生命過程中它可能隨時離開肉體。……當(dāng)肉體不在存續(xù),其痕跡了不可尋的時候,靈魂卻將繼續(xù)在另一個世界中獨立地存在。”(23)生命的靈魂永恒不死的觀念是宗教信仰的普遍現(xiàn)象,生命死亡的葬禮就是靈魂永恒不死的信仰儀式。</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各民族,由于不同的信仰對生命的終極關(guān)切不同,必然會有各種不同的生命死亡葬禮。在信仰者看來,生命死亡意味著亡人的肉體與靈魂合一的生命,已經(jīng)結(jié)束在生命世俗世界的生活,生命的靈魂并沒有死亡,依然存在著,只是離開肉體而已,并且要前往生命的神圣世界,生命死亡葬禮就是亡人的靈魂從生命的世俗世界前往生命的神圣世界的過渡儀式。</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靈魂觀念的葬禮,涂爾干認(rèn)為:“靈魂以不同程度散布于整個肉體,這一點在葬禮中展現(xiàn)得非常清楚。當(dāng)肉體咽下最后一口氣以后,靈魂就要離去,它似乎應(yīng)該歆享這重獲的自由,任意四處游蕩,盡快返回它那遠在他方的真正家園。然而,它卻還在尸體附近逗留。靈魂與肉體之間的紐帶雖已松脫,但還沒有徹底斷開。要確保能夠誘使靈魂離開,就必須舉行一旁列專門的儀式,用一些動作和有意涵的活動來請走它。要為是靈魂敞開道路,還要安排好出口,以便它更加易于離去。這是因為靈魂還沒有完全地脫離肉體,它們的聯(lián)系太緊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分開。”(24)涂爾干的宗教信仰研究認(rèn)為,死亡對死者的親人來說是悲痛的災(zāi)難,葬禮就是為了讓活著的親人禳解死者的兇兆,解除對死亡的悲哀與恐懼,讓死者的靈魂與肉體分開,并且得以安息。所以,涂爾干把葬禮稱之為禳解儀式。</p><p class="ql-block">生活在貴州麻山地區(qū)的亞魯王子孫后裔,當(dāng)個體生命在世俗世界結(jié)束,死亡降臨時,親人們要舉行隆重的生命葬禮儀式。關(guān)于舉行生命葬禮儀式,王金元對麻山地區(qū)紫云縣四大寨鄉(xiāng)猛林村苗族,作有一個葬禮儀式過程及時間順序的調(diào)查:</p><p class="ql-block">第一天,做棺材、給亡人穿壽衣、送銀子、供亡人、鳴炮。</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請祭司卜算入土?xí)r間。</p><p class="ql-block">第三天,給舅舅和姑姑親戚家報喪。</p><p class="ql-block">第四天至第九天,停喪守靈。</p><p class="ql-block">第十天,請“東郎”祭司、給亡人穿新草鞋、孝子到寨門口迎接親戚、親戚給亡人供祭品、“東郎”祭司唱誦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舉行砍馬儀式。</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殺牛宴請賓客、“東郎”祭司唱誦《指路經(jīng)》為亡靈指路前往祖神們所在的天堂,給亡人入棺,抬棺上山,挖墳埋葬。</p><p class="ql-block">第十四天復(fù)山,葬禮結(jié)束。(25)。 </p><p class="ql-block"> 葬禮儀式是一種生命的過渡儀式。</p><p class="ql-block"> 用宗教儀式理論的視角看,人死亡意味著肉體與靈魂合二為一的生命,被徹底地一分為二分開,肉體生命結(jié)束了今生今世的此岸生命世俗世界的生活,靈魂生命離開肉體生命,開始走進有別于今生今世的彼岸生命神圣世界,并在生命神圣世界中永恒地生活。葬禮就是讓一分為二的靈魂生命,經(jīng)過儀式的洗禮,驅(qū)除死亡的恐懼,離開死亡了的肉體生命,依依不舍地離開親人和家園,通過死亡關(guān)口,走進彼岸的生命神圣世界,成為彼岸生命神圣世界中永生不死的成員。</p><p class="ql-block"> 按法國人類學(xué)家蓋內(nèi)普的“過渡儀式”理論,“過渡儀式”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1,閾限前(準(zhǔn)備過渡階段),2閾限中(正在過渡階段),3,閾限后(過渡結(jié)束階段)。</p><p class="ql-block"> 用“過渡儀式”閾限三階段看猛林村的葬禮,可看到:</p><p class="ql-block"> 一,第一天至第九天,屬于閾限前給亡人前往生命神圣世界做好淮備工作。</p><p class="ql-block"> 二,第十天,請“東郎”祭司唱誦英雄史詩《亞魯王》,給亞魯王后裔的亡靈,復(fù)述英雄祖先亞魯王創(chuàng)建亞魯王王國的光輝歷史業(yè)績。讓亡人牢記自己是英雄祖先亞魯王的后裔。第十天除了唱誦英雄史詩《亞魯王》,還給亡人舉行砍馬儀式,孝子送亡人戰(zhàn)馬,亡人作為亞魯王的英勇騎士,騎著戰(zhàn)馬,前往祖神的天堂向亞魯王報到。第十一天,由“東郎”祭司唱誦《指路經(jīng)》,引導(dǎo)亡人離開生命世俗世界,走進生命神圣世界。這個階段,如果用中國民間話語來說,生命世俗世界便是陽間,生命神圣世界便是陰間,這個階段,就是生命在陰陽兩界過渡的唯一關(guān)口。</p><p class="ql-block"> 三,第十二天至第十四天,屬于閾限后亡人已經(jīng)完全離開生命世俗世界,即陽間,正式過渡進入彼岸的生命神圣世界,即陰間。儀式的目的是解除亡人對死亡的恐懼,,讓亡人與親人以及家園進行依依不舍的生死告別。在葬禮儀式上,“東郎”祭司唱誦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給亡人復(fù)述祖神亞魯王在歷史上建立亞魯王王國的光輝業(yè)績,讓亡人牢記自己是英雄祖先亞魯王王國的子孫后裔身份,並帶著這樣的身份去見英雄祖先亞魯王。“東郎“祭司接著還給亡人唱誦《指路經(jīng)》,指引亡人沿著英雄祖先亞魯王歷史上遷徙的路途,然后升天,前往英雄祖先亞魯王祖神們居住的生命神圣世界的天堂。</p><p class="ql-block">紫云縣“東郎”陳興華在唱誦他的《亞魯王》版本中,亡人與親人有非常感人的告別詞:“因為你已吃完飯,因為你已算完命。甩手甩腳去歸祖(神),甩手甩腳去見(祖神)爺。千人哭你千心焦,百人哭你百心愁。哭到園邊去尋找,……你赴祖(神)路難留,他(兒女)思量真周全,他(兒女)為你籌千樣,他(兒女)為你備百物,通知千家親戚到,告訴百家朋友來。為你做客(送別)像趕場,為你辦齋(葬禮)似趕集。為你做客(送別)吹嗩吶,為你辦齋(葬禮)敲銅鼓。為你籌辦米糧侖,為你籌辦米糧庫。送你去歸祖奶(神),送你去見祖爺(神)。”(26)</p><p class="ql-block"> 在陳興華的《亞魯王》版本中,有“東郎”祭司唱誦的《指路經(jīng)》,經(jīng)中引導(dǎo)亡人離開家園,朝東方祖居地前行,其中經(jīng)過九梯九步、竹坑竹樓、大地馬場、大關(guān)寬坳、大朝門、圍墻邊等一共48道關(guān)口,才能到達天外天祖奶奶和祖爺爺眾神的生命神圣世界里的天堂(陰間)。 (27)</p><p class="ql-block"> 麻山苗族地區(qū)的《指路經(jīng)》有眾多民間版本,其中有共性也有差異性。有的版本說,“東郎”祭司送亡人去祖神的生命神圣世界天堂(陰間),需要經(jīng)過多重天,其中必須到月亮上的宇宙樹下休息,然后沿著月亮上的宇宙樹,到生命創(chuàng)世神話的女祖神哈珈的生命神圣世界天外天,永遠離開生命世俗世界的艱辛生活,在哈珈女祖神的統(tǒng)領(lǐng)下,與亞魯王及其遠祖、近祖直至家族的一系列祖神們在一起,生活在沒有痛苦的、快樂幸福的、永恒不死的、生命神圣世界的天堂里。</p><p class="ql-block"> 總之,麻山地區(qū)亞魯王子孫后裔,世世代代都在用祖先們創(chuàng)立的生命終極關(guān)切的祖神信仰,在他們的生命世俗世界里,面對生活的艱難困苦,面對生命終極關(guān)切的死亡。信仰無時無刻地給予他們生活的希望,信仰拒絕絕望,信仰凝聚族人們在貧困的麻山地區(qū)堅持共同發(fā)展,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頁。</p><p class="ql-block">2,佩頓《闡釋神圣》,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26頁。</p><p class="ql-block">3,同上,7頁。</p><p class="ql-block">4,蒂利希《蒂利希選集·上》三聯(lián)書店,1999年,411頁。</p><p class="ql-block">5,同上,605頁。</p><p class="ql-block">6,同上,605頁。</p><p class="ql-block">7,《蒂利希選集·下》,三聯(lián)書店,1999年,828頁。</p><p class="ql-block">8,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45頁。</p><p class="ql-block">9,同上,84頁。</p><p class="ql-block">10,同上,49頁。</p><p class="ql-block">11,同上,323頁。</p><p class="ql-block">12,伊利亞德《神圣的存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387頁。</p><p class="ql-block">13,同上,265頁。</p><p class="ql-block">14,余未人主編《亞魯王》,中華書局,2011年,30頁。</p><p class="ql-block">15,同上,55頁。</p><p class="ql-block">16,同上,57頁。</p><p class="ql-block">17,楊興齋等《苗族神話史詩選》,貴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151頁。</p><p class="ql-block">18,余未人主編《亞魯王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230頁。</p><p class="ql-block">19,貴州民族研究所《麻山調(diào)查專輯》,內(nèi)部資料,1993年,41、42頁。</p><p class="ql-block">20,余未人主編《亞魯王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231頁。</p><p class="ql-block">21,亞里士多德《靈魂論及其他》,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98頁。</p><p class="ql-block">22,同上,57頁。</p><p class="ql-block">23,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19頁。</p><p class="ql-block">24,同上,320頁。</p><p class="ql-block">25,余未人主編《亞魯王文論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152頁。</p><p class="ql-block">26,陳興華《亞魯王》,重慶出版社,2018年,35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敖汉旗| 池州市| 南岸区| 百色市| 武义县| 新晃| 祁阳县| 新和县| 惠水县| 公主岭市| 乃东县| 济阳县| 沙湾县| 长岭县| 万盛区| 谷城县| 黄平县| 石柱| 启东市| 县级市| 九龙城区| 胶南市| 武夷山市| 密云县| 阳城县| 双辽市| 珲春市| 岫岩| 玛纳斯县| 金湖县| 乌恰县| 宣恩县| 武平县| 孙吴县| 卢龙县| 兴隆县| 长宁县| 龙口市| 台东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