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雞殼子(是我們這一帶的稱呼),讓我的記憶回到了多年前,想起了那時的“美食”。</p><p class="ql-block">那是我還在孩童時代,母親說包雞殼子。我很是好奇:啥叫雞殼子?難道還要殺雞!</p><p class="ql-block">母親從菜地里掐回紅汗(音)菜葉切碎了,把那讓手和刀都像染了血似的水揑干,再放上油、鹽、辣椒面拌勻。再去柜里拿出麥沙沙(麥子磨成的連麩面)調(diào)成糊糊,再用早已弄回的桐巴葉(油桐樹葉),涂上面糊又放上汗菜餡,把桐巴葉迭成半圓形放在蒸籠里蒸。</p><p class="ql-block">雖然只蒸了約半個小時,卻讓我們幾兄弟等得“望眼欲穿”、“垂涎欲滴”,好像等了大半天。</p><p class="ql-block">蒸好了,母親連蒸籠端上桌,那香氣直往鼻子里鉆。盡管母親打招呼:謹防燙到手。我們還是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撕開桐巴葉就是一口……,嘴皮、牙齒燙得打顫,太好吃了!</p><p class="ql-block">后來,雞殼子的餡就不只是紅汗菜了。南瓜絲、蓮花白甚至南瓜花等。更有把山坡上的“豆雞冠”(菌子)弄回來做餡,只是菌子的出現(xiàn)是有季節(jié)性的而且不可多得。</p><p class="ql-block">條件好的家庭,把臘肉或臘豬板油切成米粒大的顆顆加在里面就更香更好吃。</p><p class="ql-block">當年的農(nóng)村,大多以包雞殼子為改善伙食的好辦法,既不費事又好吃。</p><p class="ql-block">更有人以此送禮,用提篼提上一二十個雞殼子去親戚、朋友家里。</p><p class="ql-block">還有人蒸了雞殼子拿上街去賣,換幾個稱鹽打油的錢。那可是要偷著賣的,按那時的說法那叫“投機倒把”,一但被市管會的人碰上了連裝雞殼子的家伙都要一并沒收的,有時還會弄去寫檢討、辦學習班。</p><p class="ql-block">現(xiàn)如今雞殼子就與百姓生活漸行漸遠了!如今特級面粉蒸的饅頭包子都不想吃了,怕碰上了劣質(zhì)肉,誰還想吃連麩面蒸的雞殼子!</p><p class="ql-block">保守估計:恐怕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輕人聽到說雞殼子都當是“天方夜譚”,更不用說誰還見過。</p><p class="ql-block">就是想吃雞殼子,如今桐油樹都幾乎見不到了,哪里去找桐巴葉!</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樣說,雞殼子在我的記憶中還是:香!好吃!</p><p class="ql-block">2023.11.1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城固县|
阳江市|
七台河市|
岑巩县|
民县|
南宫市|
昂仁县|
文成县|
临桂县|
天峻县|
临海市|
辽宁省|
梨树县|
弥渡县|
东阿县|
北碚区|
渝北区|
富民县|
盖州市|
彭山县|
巴东县|
吴川市|
康定县|
金秀|
嘉义市|
延川县|
鹿邑县|
香格里拉县|
印江|
庆阳市|
阜新市|
日照市|
沙湾县|
双桥区|
永清县|
永昌县|
遂昌县|
上栗县|
类乌齐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