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惠小芳</p><p class="ql-block">圖/家 人</p> <p class="ql-block"> “ 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謧饶敢?,暗向枕邊流?!?lt;/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了,三年前的今天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愛她的親人和她所愛的一切。 媽媽去逝的日子不知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公歷“三·八”婦女節前一天,注定不能過婦女們的節日了,農歷二月初一,注定不能抬頭了。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注定?<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經朝夕相處,如今陰陽兩隔。不能與母親訴說相依,只有無盡相思之回憶……</span>媽媽的過往如同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潮水般涌來歷歷在目,想擋,怎么可能呢!?!</p><p class="ql-block"> 媽樸實善良,勤勞樂觀,吃苦向上,不懼艱難。一個沒文化的農村婦女,但對于新事物非常容易接受,永遠走在一般農村女人的前面。她一直堅信只要努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夠吃苦就會有好日子過,容易滿足,一心向善。所以晚年還算過得比較幸福。</p><p class="ql-block"> 媽的一生像一本書。今天我只想就媽前半生的一星半點有聽媽訴說的,有自己親歷的事情敘敘以表哀思。媽的一輩子是農村大部分普通勞動婦女生活的縮影。老年時雖與國之富強共幸福,同命運,但出生于1930年的她,由于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是經歷了許多那個年代人們都經歷的磨難。外婆家是極普通農家,外婆共生了七個孩子最后長成的只有三個,媽媽是一哥一弟中間的一個,哥哥干活弟弟讀書。媽因為是女孩兒,在那個一家老小只為吃穿用度奔忙的家里與讀書肯定無緣,可以想像如此環境中她在家中的各種角色與處境是怎樣的。記得媽媽說過,她雖是女孩兒,因為哥哥要干真正男孩子應該干的活兒,所以一些諸如拾柴撈火的事情都是她的。如為了柴火上樹拆老鴰窩(媽說她小時候上樹的本事沒人能及),耙地時站耙子,農忙時節給地里干活的人送水送飯,給上坡推車的男勞力拽車子??總之只要是覺得讓男勞力干有些大才小用時都是她的事了。但真正到她需要家里付出小代價的時候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因為天花還是水痘之類的疾患差點沒了命,昏迷兩天不醒的情況下不得己用當時的土方救了她一命,模糊記得是在頭頂上用什么火燒(應該是像艾灸之類的)保住了一條命,也是她命大活了下來,后來頭頂上留下了大拇指大小的一塊疤沒有頭發。1949年臨解放前為了出嫁能坐上轎子與沒見過面的爸爸結了婚,一年后有了哥哥,父親當時在外當相公,后又上了兩年學畢業后參加了工作,所以媽媽屬于當時農村比較普遍的“一頭沉”婦女。</p><p class="ql-block"> 婚后在男尊女卑、長子如父的年代,只因父親是兄弟三個的老小,母親的地位很自然的是最低的。在家干活最多,但到了飯點兒必須是別人都端上碗了她才能給自己盛飯,缺糧時鍋里就只有湯水了……我記事時每年過年家里買肉了,平時做飯的媽媽是沒資格做肉的,爺爺親自下廚做肉,沒有花樣諸如炒、紅燒、蒸碗、油煎之類的,只一樣叫煸,做好后盛到一個瓷盆里放到爺爺自己的房間里。每天吃午飯時爺爺一手抱著盆一手拿把鏟子,從兒子到孫子依次給碗里鏟一些肉放入,最后表情很不友好的、不情不愿地鏟一下給奶奶放碗里,然后自己給自己放一些。至于媳婦孫女就像不存在似的,尤其是我們小輩女孩子只有看著爺爺伯伯哥哥們吃肉的那種饞相自咽口水的份了。在這重男輕女的家里媽媽生產六次兩男四女,四胎女兒其中兩胎都在未滿月即早夭,我是第四胎,第五胎妹妹在六歲時,因發燒沒及時就醫惟患腦膜炎住院治療三個月還是沒能保住命。當時傳染病是國家免費的,我一直都在想要不是國家免費會不會就放棄治療了呢?有時候也為自己能活著感到特幸運。</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少回家,母親的地位如同傭人,侍奉一家老小十幾口的大家庭不說別的,只是吃飽飯就是一項既繁重又瑣碎的事情,還有一家老小的衣服漿洗縫補,這些在當時可都是手工制作。家里自己磨面、碾米、碾包谷糝子。有時磨面要花費一整夜的時間,媽媽籮面時困倦打盹兒頭栽到面里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常常是到了晚上孩子們都睡了,媽還在做針線活兒。就這樣沒日沒夜地干,還是不能讓家里人滿意,輕則罵,重則打。原由就是媽帶著幾個孩子吃白飯。從我記事起,做飯總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就連堂哥婚后嫂子坐月子都是媽媽侍候。我記得給堂嫂做飯因米少鍋大不好做就用紗布縫個袋子裝上米放鍋里煮,然后把米倒碗里給堂嫂,鍋里的湯給大家喝,經常吃不飽飯。時常會沒到飯點就餓得不行,我時常試圖去爺爺房間拿饃吃,誰知看似睡著的爺爺每當我快要夠著饃時突然就醒了,自然是沒拿到饃反被罵一頓,餓死鬼之類的話一遍遍,人都跑的沒影了罵聲還在繼續,但還是會在下一次去嘗試雖然一次也沒有成功過。這樣的曰子直到我己經上小學三年級。</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爸爸回家了,該走的時候大伯不讓走,除非帶上老婆孩子,說我們娘兒幾個都是靠大伯養的,讓我們滾出去。一連幾個晚上看著悄悄推車出門的爸爸被大伯拉回來,母親只有無聲落淚的份兒。就這樣連續幾次后爸爸是走了,可母親帶著我們兄妹四個一人一碗(按大伯的話說拿碗要飯去)自己過日子了。那是六十年代中期即將收麥子時節,生產隊長給了母親一把鐮刀 ,婦女隊長給我們一個籠(我們那里下地干活的人常常胳膊上挎著的農具)隔壁兩鄰居一戶給了一個泥爐子,一戶給了一個風箱,這就是全部家當。生產隊從隊里倉庫借給我們一些糧食說好當季麥子下來分糧后還給生產隊。順便說一下我奶奶因為不想繼續她過去的曰子,非要跟我們一起過,還說她不拖累我們,“你們要飯我也跟你們一起要飯”,就這樣母親帶著我們祖孫三代人開始了十多年節衣縮食的艱辛生活??大妹就是在這個節點上因耽誤了治療而早夭的。</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村里公認的有本事的女人,因為她既做女人又做男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把好手。農忙時節啥活給的工分多干啥,農閑時給別人家紡線、做衣服、做鞋子,掙點零花錢。時常誰家老人或突發事件需要縫壽衣啥的都是她幫著從不推辭,婚喪嫁娶過事搟面蒸饃從不偷懶。據說我們本家大部分長輩、年長的同輩的壽衣都出自媽媽的手。我們村過去大部分是水田,下雨天也不歇工,稻田育秧、施肥、拔草等雨天都可以干,可以說媽媽一年到頭幾乎沒有歇過工。收割時節,白天在地里干,晚上在場上干,因當時無脫粒機,只能拿一小捆在碌碡摔使稻粒脫離。這樣連軸轉的人沒幾個能夠撐得住的,我的媽媽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人中之一。在當時計劃生育還沒強制執行,但為了少拖累,媽媽她悄悄做了絕育手術,因農村做不了這種手術,她是天不亮拿著雜糧饅頭步行去了現在的四醫大附屬二院做的,做完后稍作休息再步行回家,來回五、六十里路程。這在當時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媽不想讓人知道還硬撐著下地干農活。這種吃穿用度與勞動強度極不平衡的艱苦日子堅持了幾年后,村里給劃了莊基,蓋房時間在夏季,忙碌一天,晚上為了省事并節省時間直接睡在施工現場,有次大陣雨媽媽半夜醒來發現自己是睡在雨水里面且何時下雨全然不知??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情況才稍有好轉。</p><p class="ql-block"> 媽媽的快樂就是兒女能比她輩有出息,孫輩、重孫輩一代更比一代強。后來母親跟大多數農村人一樣 ,當了婆婆?再奶奶?繼而外婆?日子好了母親雖不用那么辛苦,但還是地里家里力所能及的事情忙個不停,其嫻熟的勞動技能一點不比年輕人遜色。她常常念叨這都是享毛主席的福,沒有毛主席咱還能過上這么好的生活。2000年初我帶媽媽去了趟她夢寐以求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門廣場她驕傲得說:我站的地方毛主席來過,沒想到我老婆子在毛主席站過的地方也站過了。遺憾的是我們去時是國慶期間,毛主席紀念堂暫停瞻仰,這成了媽媽之后日子里時常覺得不夠圓滿的事情,后來只要提起去北京或是看電視有毛主席的鏡頭就表示非常遺憾,只可惜后來也沒能領媽再去一次彌補彌補她老人家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隨著祖國的繁榮富強,國泰民安,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母親說現在的日子真是天天都在過年,但我們不能忘本,不能忘了毛主席。她時常提醒晚輩們不要浪費糧食,說浪費糧食的人到臨了都是會餓死的。從不讓倒剩飯剩菜,從不挑食。穿衣用度不舍得多花一分錢,始終遵循著笑臟不笑補的古訓。與人為善也是媽常常教導我們的,媽常說心里有善念,所做的事情肯定會是善事,做善事既方便別人又修行自己。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善心老天爺知道,你的善行老天爺記得的,在你遇到困難時老天會幫的?!盀槿瞬蛔鎏澬氖?,夜半敲門心不驚。”是媽做事膽大的底氣。記得那年去北京,媽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準備好一天的用度,尤其要準備好零錢,每到一處必奉香火與零錢。北京這類地方尤其多,但生活特節儉的她決不吝嗇。如今我輩吃穿用度,住行游玩,都不是個事??赡赣H的言傳身教根深蒂固,每時每刻都會影響我的一切,如影隨形,好像未曾離開一路跟隨。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始終敦促我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損人利已,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勤儉持家,不浪費資源的良好習慣,媽媽:你的優良習慣和優秀品德女兒永遠都不會忘!</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媽媽,因你在這邊的歲月一切皆從善,如今在那邊也會一切安好!因你一輩子吃了太多的苦,如今祈你少勞累無痛災。安安息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lt;/p><p class="ql-block"> 沒有大事大非,只有涓涓細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念母親》</p><p class="ql-block">一一唐恬</p><p class="ql-block">秋風吹 雁兒往南飛</p><p class="ql-block">心中有 無限的 傷悲</p><p class="ql-block">夢里看見 媽媽的臉</p><p class="ql-block">我的想念 向誰說哎</p><p class="ql-block">白云淺 天地連一線</p><p class="ql-block">牧羊人 歌聲在 天邊</p><p class="ql-block">馬頭琴弦 拉起思念</p><p class="ql-block">我的妹妹 好好入睡</p><p class="ql-block">后來 我才明白 人世間</p><p class="ql-block">有些 人永遠 不能 再相見</p><p class="ql-block">馬兒 也追不回 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只有 那一輪 天邊 清冷的月</p><p class="ql-block">秋風吹 雁兒往南飛</p><p class="ql-block">心中有 無限的 傷悲</p><p class="ql-block">夢里看見 媽媽的臉</p><p class="ql-block">我的想念 向誰說哎</p><p class="ql-block">白云淺 天地連一線</p><p class="ql-block">牧羊人 歌聲在 天邊</p><p class="ql-block">馬頭琴弦 拉起思念</p><p class="ql-block">我的妹妹 好好入睡</p><p class="ql-block">后來 我才明白 人世間</p><p class="ql-block">有些 人永遠 不能 再相見</p><p class="ql-block">馬兒 也追不回 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只有 那一輪 天邊 清冷的月</p><p class="ql-block">后來 我才明白 人世間</p><p class="ql-block">有些 人永遠 不能 再相見</p><p class="ql-block">馬兒 也追不回 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只有 那一輪 天邊 清冷的月</p><p class="ql-block">而我 用一生 想念 媽媽的臉</p> <p class="ql-block">外婆 媽媽 表哥和大哥</p> <p class="ql-block">陜科大的圍欄與熊貓合影</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廣場集體合影</p> <p class="ql-block">外孫女訂婚了,看外婆多開心</p> <p class="ql-block">參加市婦聯組織的學習雷鋒活動與外孫女兒一起當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八十六大壽</p> <p class="ql-block">戴上外孫女的太陽鏡酷一把</p> <p class="ql-block">與外孫女及其朋友一起</p> <p class="ql-block">嘗美味后</p> <p class="ql-block">西安農博園</p> <p class="ql-block">袁家村</p> <p class="ql-block">與兒媳拉家長</p> <p class="ql-block">藍田葛牌避暑</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的正月二十八在回家的路上??</p> 陰陽原是一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武山县|
肥西县|
石阡县|
满城县|
华安县|
台南县|
北海市|
密山市|
姜堰市|
闵行区|
舟山市|
甘南县|
安吉县|
讷河市|
阿克|
邢台县|
太谷县|
集安市|
桐庐县|
安达市|
林西县|
卢龙县|
从江县|
凤山县|
龙山县|
青川县|
松江区|
岫岩|
涞源县|
西吉县|
德钦县|
湘阴县|
东海县|
南宫市|
凯里市|
吉林省|
广平县|
孝昌县|
遵化市|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