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濯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法自然,自然現象,故法乃道所顯象之依規。因此真正的取法既非取形也非取象,而是取得道與象之間接。所以學習書法要外求形象,內求道理,合而識度。識法得度才是取法!正如用圓規作圓,圓規是道,圓形是象,半徑就是法度。只有掌握了圓的半徑尺度,才能作出大小相同的圓來。</p><p class="ql-block"> 外求形象,內求道理。古人之所以從自然萬象中去尋求筆法,墨法,章法,向大自然學習,主要是因為自然萬物本身,既包含著各自的獨特規律又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形象特點。而在這逐一的探索中,不僅能增加閱歷,積累經驗,掌握更多觀測事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還能收獲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懂得現象與本質之間的生發關系。通過外求與內求達到內外聯通的目的,從而使自己具備通透的本性!</p><p class="ql-block"> 外求形象。蔡邕《筆論》中提出:“為書之體,須入其形………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所謂形象,就是形有樣子,象有來源,有遠近之分,即遠取諸物之形,近取諸身之質。譬如蟬翼點畫,外形是簡潔的翼形,內質如云陳一般繁復的紋理。蟬翼點就是法源蟬翼之象的點畫形式。外求形象,就是在字形體勢,點畫組織或單一點畫的書寫過程中不是機械得像電腦字一樣單調乏味,而是要有看點,有法象的來源,具有想象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內求道理。就是在字形或點畫之間,包括點畫的書寫,用筆技巧等都要依存法理。如畫與畫的結合之法:有折叉股,鴨爪丫等。畫與畫的排列組合之法:有橫畫組織法,豎畫組織法等。用筆法有: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等。如張旭在觀公孫娘舞劍,王羲之從觀鵝群行水中悟得筆法。都要法有物象,遵從事理,暗藏玄機,匠心獨運,一切都要發于心存乎理。最終目的是要體現出人的精神氣質,格局操守,道德修為!骨有骨法,有山石一般的堅挺;氣有氣法,有內外循環的往復;神有神韻,有具象之外的意氣,體現精神的風貌。主要在一點一畫,一字一句中都能蘊含深刻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 法度并非從簡單直接中得來,而是要通過內求道理,外求形象,需要經過反復的推演,達到神本統一的經典。正如人們所說的:一個標準動作經過千萬次重復的練習。標準即法度,取法就是懂得要求標準。而得法度就是在千萬次重復練習中達到萬無一失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元代著名書法家歐陽玄,是宋代文宗歐陽修后人,精文史,善書法。書法取法宋代蘇東坡,黃庭堅和蔡襄。是當時極具影響的書法家,被稱為一代宗師!而我站在取法的角度看到其所存在缺乏,提出有益的批評。</p><p class="ql-block">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蘇、黃、蔡雖為宋代大家,但放到中國書法史上來說頂多算個二流。取法不高是其缺乏之一!宋代書法在蘇東坡倡導下應運而生的尚意書風,其本身存在疏于實處的缺點,后學效法必然疏而再疏,落入趨虛的境地。此為其缺乏之二!魏晉書尚韻遵道,黑白皆有象;隋唐書尚法度,內外有理,畫外生象。相較之下,宋之非書而為字,歐陽玄之書則又下之又下!失于道象,此為其缺乏之三!總的說來,就是失于法度!</p><p class="ql-block"> 但將心血化時雨,潤色桃花一片紅。書法是寫字,但又有別于寫字!書法是寫字,是因為書法的載體是文字;有別于寫字,是因為書法內含道理,外顯物象,合乎法度。如一腔熱血化時雨,潤發桃緋一片,既有伴隨文字意義,又有平添于情于理的音符,以激情唱響而動情,有凱歌一曲之玄妙!</p><p class="ql-block"> 當然,歐陽玄是非常優秀的,更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作為后人應該尊敬古人,但不要盲目崇拜古人!在實學面前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要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腳踏實地穩步向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当阳市|
凤阳县|
阳谷县|
西乌|
遵义市|
永吉县|
西畴县|
北安市|
昭平县|
保定市|
罗山县|
裕民县|
沛县|
杨浦区|
信阳市|
宕昌县|
抚顺市|
广饶县|
通渭县|
岐山县|
密云县|
泗洪县|
郑州市|
彩票|
莲花县|
凭祥市|
社旗县|
莒南县|
天等县|
大冶市|
万载县|
宜都市|
江都市|
津市市|
江津市|
黄大仙区|
抚宁县|
龙江县|
垣曲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