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上課方式,在家里網上教學,多半用到的是手機,比較累眼睛,但也沒耽誤我們看書。讀完一本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后,廉校長又給我們呈上了一本方華的《做有溫度的教育》。看題目我就被“溫度”兩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有溫度的教育?于是帶著疑惑翻開了這本書……</h3> <h3> 先映入眼瞼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方華,江西省弋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督學,《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特約撰稿人,《教師博覽》簽約作者。中國教師報“2014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長”,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啊!再看這本書共196頁,內容很好理解,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h3> <h3>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展現了作者長期以來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在字里行間折射出自己對教育的溫度的追求與渴望。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很贊同他的這些觀點。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這本書寫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及解決方案和采取策略。下面我從具體幾篇文章談談我的一些感觸:</h3><h3> 讀《理發師的教育經》讓我懂得教育中要多為孩子考慮,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成人的看法和孩子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平時我們在教育中不斷地要求孩子們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給他們制定了無數條條框框,卻很少讓他們看到希望。這些條條框框只是我們成人的要求,孩子們自己并不認可,因為他們是被動的、無奈的。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成長需要時間,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讓孩子在“靜”的環境下成長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些年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明白我需要靜下心來給學生和自己重新定位。</h3> <h3> 讀《教育不應對普通孩子視而不見》讓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價值,教育如同空氣和水一樣,人人都需要,但你能呼吸到什么樣的空氣,喝到什么樣的水,卻由你所處的環境決定。什么樣的環境決定你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操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培養出什么類型的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都起著主導作用,我們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的那么優秀,但我們要不放棄、不歧視、不丟下任何一個學生,要為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存在感。無論是教育的本意還是教育者的情懷,無論是教育價值還是教育者的職責,無論是教育追求教育者的良知,都要求我們不應該對普通生視而不見。</h3><h3> 讀《“獨行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贏未來》讓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意義,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教育是老師的責任,但它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校合作是通過雙方的溝通、交流,使家長和老師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幫助孩子飛得更高。同時家校合作工作也是用不同的方式減輕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學生帶來的煩惱和心累,辛苦一陣子,輕松每一天。</h3> <h3> 讀完《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讓我明白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溫度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善意的舉動,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溫度。此刻在我腦海里浮現出了下班時廉校長站在校門口看著老師離校時的面帶微笑的輕輕點頭,早上孩子們進校后的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課間老師和孩子們在操場上玩球、班主任給孩子削鉛筆、蹲下身子為學生寄鞋帶……的溫情鏡頭。教育的溫度它就在班級的某個角落,就在校園的某個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邊,就在每天上演著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教育故事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竹溪县|
宜宾县|
营口市|
嘉峪关市|
醴陵市|
田阳县|
卓资县|
沅江市|
陵水|
广宁县|
北川|
日土县|
邵阳县|
积石山|
乌兰察布市|
乐昌市|
英吉沙县|
平陆县|
北安市|
社旗县|
犍为县|
德钦县|
根河市|
轮台县|
华阴市|
隆德县|
宣武区|
霞浦县|
上高县|
山东省|
邹平县|
青岛市|
金秀|
府谷县|
房产|
南和县|
正安县|
安陆市|
酉阳|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