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濯 堂<br></h3><h3> 曾經流行過這么一句話(出自馬云):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里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是有錢!有錢,就要有積累,要有賺錢的機遇,更要有賺錢的能力。有能力才是簡化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能力和方法成反比例關系,能力才是最簡單的方法。</h3><h3> 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在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高峰,即晉與唐。宋代雖緊隨唐后,相比之下已跌落低谷,與晉唐之間分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之間的差別主要是能力的差別!</h3><h3> 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主要取法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其用功重點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是最忠實的顏粉。在《顏真卿書法全集》里收錄有一段蔡襄的題跋,乍看與顏真卿字跡并無二樣,但仔細對比之后就不難發現二者之間存在的差距。無論點畫還是結構,顏字更緊湊,蔡字顯松懈!有人會說,不緊湊寫緊湊就是!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這么簡單!像蔡襄這樣有著不俗功底的人在精力充沛的時候,認真寫出幾個字逼真的字也許不是很難,但是只要多寫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因為能力不濟會顯得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宋人與唐人的差距在歷史上是已成定論的,非我一人之所見。</h3><h3> 我在另外的文中提到過能力的問題。比如,一個人力量不夠,抬不起一臺車,但是用千斤頂就能頂起這輛車。如果這個人具有千斤頂一樣的能力,還要千斤頂干什么?千斤頂是借物之法,相比個人能力之外的優勢是能解決問題,但相比個人能力之內就顯得繁瑣,失去了便捷的優勢。能力不夠的情況下被迫采用復雜的方法,以解決問題為宗旨;能力足夠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就要采用便捷的方式,以簡單為前提。所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學習和探索,而培養自身的超然能力更應該努力去做到。</h3><h3> 方法與能力之間的關系。除了能力與方法成反比例關系,方法還是提高能力的基礎,即能力在方法中成長,從方法得來。比如筆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先是順描,后是逆入;再到轉鋒、擰管;再到頓挫、衄屈,內擫、外拓;印印泥、錐畫沙……。順是逆的基礎,調鋒是頓挫的基礎,外拓是內擫的基礎,印印泥是錐畫沙的基礎,因為后者都是對前者的提高,沒有前者的積累與體會就難有后者的發現。發現并不是憑空得來,而是隨著認識的提高,為達成目標的結果。方法與能力交替遞進,互為利用,互相成就。</h3><h3> 寫字與練字。寫字是通過書寫,熟練和運用文字的表達為目的;練字是以強調文字的形、質、神,達到深刻揭示文字內涵為目的。兩種對待方式的不同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前者無意于練字,故往往只能停留于表面,很難深入;后者才有可能像鉆井一樣層層深入,直達核心。寫是堅持本能,是平行;而練是在不斷改進方法上深化本能,是提高和深入。</h3><h3> 今天從書法平臺看到一篇《書畫害人》的文章。作者旁征博引,主要論述了書畫水平沒有確定的標準,于是就出現藝優者挨餓,藝劣者富庶的混亂局面,認為書畫不能作為職業。就其中的書畫水平沒有確定的標準這一觀點,我給作者發表了個人觀點:書法的標準就是人的標準!雷鋒如果不是時代的需要,其人再好也只是個好人,不會成為人人都要向他學習的標桿。好書法就像做好人,社會并沒有供養好人的義務,靠做好人怎么討能討生活呢?好藝與討生活有聯系,但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討生活除了藝術水平還有其它的條件。因為能力的欠缺導致討生活的失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書畫本是養人,而作者僅因某個原因而認定書畫害人的觀點未免有失偏頗。相反,如果藝術水平不俗,又不失討生活的能力,那么書畫一定會讓人如魚得水,如鳥添翼,非常復雜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了!</h3><h3> 方法是技術,能力是本質。方法從認識能力中得來,能力從方法的精進中得來,二者相互助進。能力越強,方法越簡,不失為一條真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政和县|
舞钢市|
江津市|
大冶市|
交口县|
讷河市|
岐山县|
浦东新区|
温宿县|
平江县|
额尔古纳市|
吐鲁番市|
夏津县|
岗巴县|
巴彦淖尔市|
古田县|
勐海县|
栾城县|
永泰县|
淮南市|
阳朔县|
台南县|
齐齐哈尔市|
扶沟县|
当雄县|
清水河县|
台前县|
天峨县|
囊谦县|
本溪|
汾西县|
浦江县|
广德县|
弋阳县|
浦县|
福建省|
黎平县|
锦屏县|
从江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