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初是沒有這個想法的,只是想記錄我的早餐“作品”。找到兒子已經好久不用的餐盤,開始了第一次“創作”。</p><p class="ql-block"> 第一張圖片發表于2014年5月13日;第一篇早餐日志發表于2014年6月18日;末一張圖片發表于2016年8月18日;第十二篇早餐日志發表于2016年8月18日。制作時間共計798天(兩年零三個月),積累早餐組合圖片共計371張(有5張圖片不符合入帖要求,實際入帖366張),按月歸納日志12篇(如圖所示三個系列,每個系列四篇日志)。平均每兩天發表一張早餐圖片。</p><p class="ql-block"> 沒發圖的日子,或是沒做,或是忘拍,或是食材不夠搭配,或是重樣了……第一個餐盤系列是最吃力的。前一天“備課”,當天下班去采購。絞盡了腦汁。終于,做到第四篇日志時停了下來。因為兒子大了,不再專為他一個人做早餐。</p><p class="ql-block"> 于是改版。第二個系列做完兩篇日志后,突然想起前一個系列尚未完成。于是,又把兒子的餐盤找出來。時隔一年,把第一個系列的第四篇日志補齊了。接下來,踏踏實實繼續第二個系列。</p><p class="ql-block"> 在這期間,營養學知識,食物搭配的相宜相克,食材養生等等的知識量猛增。初步將自己的早餐大致定為主食、蔬菜、湯羹和水果四大樣。四樣盡量做到營養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色彩搭配……時光飛逝,一天天,一月月,早餐圖片越來越多。重樣的幾率越來越大。再一次感到黔驢技窮。</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間里開始有意識的到處學習,激發靈感,不能再是自己一個人琢磨了。經常會看到朋友們轉發類似30天什么不重樣的帖子。有句話這樣說的,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總會有人跟我想的一樣。她們此時跟我一樣,都在用心做早餐,都在認真記錄自己的早餐生活。朋友們也會專門發給我,為我排憂解難,還會給我一些建議。比如美食配美器之類。心里莫名的溫暖,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p><p class="ql-block"> 直到第二個系列末。圈友們把我推薦到一個美食群。什么叫做人以群分,入群了就感受到了。分享,互動,鼓勵……資源越來越多。半年的帖都有了,還怕365天么。咱繼續。做啥關心啥。此階段隨處可見關于早餐的各種帖子,還有強調早餐的重要性的。也有越來越多的圈友成了廚友。</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第三系列改版。加了餐布。悄悄地告訴你,其實是兩塊粗布枕巾,專門用于拍照的。不過呢,一塊布而已,用在什么地方,它就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言歸正傳。此時就開始計算日子了。前四篇日志都是30天的。后面的八篇就都計劃做成31天的。一年7個大月。只多不少。此時也不再是堅持,而是繼續。因為已沒有太多的費力。常常是恰好廚房里有什么就搭配什么。這大概就是熟能生巧了。</p><p class="ql-block"> 從自己的體會看來,量變是一定會產生質變的。有可見的,也有不可見的。在每一次的分享中,收獲最大的就是自己了。要分享就要自己先實踐,實踐后再總結,總結后便提升了。于是有了“經驗”。想想也是。</p><p class="ql-block"> 比如做一個蛋花湯,做了無數次,每次的蛋花都不盡相同,自己也會琢磨哩。雞蛋不同,淋蛋液的方法不同,水淀粉不同,放水淀粉的時間不同,水開的程度不同,搭配的食材不同……世事不可全都經歷,卻觸類旁通,融會貫通,一通百通。一件事,亦可受益匪淺。做飯這一小事,甚大。此時,暫告一段落了。 </p><p class="ql-block"> 今早還有點失落。試想,我的早餐真要沒了發帖這一形式,估計也不想做不想拍了,最后連菜也懶得買了。不行,還得繼續。況且,已經成習慣了。</p><p class="ql-block"> 這24個合集還真不是兩年里的24個月完成的。我的第一張早餐記錄圖片是在2014.5.13,掐指算算,已經五年近半。沒錯,這兩年的食譜是在將近五年半的時間里完成的。啊呀!快夸夸我!這么多年堅持做早餐好好吃早餐對于大多數現代人來說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于我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不是有發表給別人看這一動力,估計也會隨便墊吧點兒什么糊弄自己吧。</p><p class="ql-block"> 世間俗事大都平凡重復,我是不喜歡重復的,比如連續好幾天做一種飯。即便每天重復做飯,我也是重復地做著不重復的飯。比如一頓飯的組合搭配,烹調方式,擺盤排序,水果切法等等。</p><p class="ql-block"> 發現一種食材的無盡變化是極為有趣的事情,如生熟土豆改刀后的不同形狀配合不同烹飪手法,再搭配其它食材就有了無限的序列產品。土豆切塊,配醬料,醬燒土豆塊;切條,油炸,番茄薯條;切片,煎烤,蔥油孜然燒烤土豆;切絲焯水,配胡蘿卜佛手瓜,涼拌三色土豆絲;切丁配雞胸肉,辣子雞丁;蒸熟壓泥,配紫甘藍、西葫蘆、胡蘿卜,什錦澆汁土豆泥……不同的分割排列組合就可以做出來數都數不清的菜品種類了。因為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于是就有了無窮的靈感來源。</p><p class="ql-block"> 但囿于現實,早上的時間實在有限,除去有些需要提前準備的情況,一般做個早飯大約半個小時,不能無邊無際地大工程般的發揮,因此既相對簡便又不要太單一雷同就行。在這個范圍內發揮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每個階段花心思的地方都不盡相同。幼兒早餐四期,小學生早餐四期,之后各期都統稱為早餐31天食譜分享,最后三期是減重特輯。之前的六個版從圖片上看主要是餐具和拍照背景的區別,實則是熟練程度的漸進。</p><p class="ql-block"> 若是加上心態成分,就有進步期,靈感期,瓶頸期,枯竭期,懶惰期,保持期等等。哈哈!哪來那么多說法?我自己感覺的。做任何事都是一樣。初識皮毛人人大同小異,入門容易精進難。持續深入,才覺諸事不容易。細細回想一下,從最初的只是做了拍照,到有意識地設計做什么,到有什么做什么,到想吃什么做什么,到該吃什么做什么,到該吃多少少吃點,再到有目的地吃,這一歷程恐怕經歷過才會深有體會。</p><p class="ql-block"> 吃,是一種責任,一種對自己和家人的責任。為了家人合理膳食的均衡營養和健康,為了家里廚房飄香的煙火氣,更為了同桌共餐的一段相處時光。一家人總有一些時光是必須該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突然發現,一件事情做久了,不由的就會想要升華。這種升華其實并不是初心,而是歷經歲月的積累和質變。我常常把我的春曉小廚這一欄目稱為生活美勞。簡單地講,美是美術,勞是動手能力。“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這是高爾基對勞動的詮釋,也是勞動的真諦。也有人將會做飯捧為一個人的最高才情。</p><p class="ql-block"> 做飯首先需要了解食材。食材是制作食物所需要使用的原料,有著不同的色彩和形狀,有植物動物的不同部位和器官,有新鮮的有半成品,有含有不同營養素的,有不同保健功效的……不能一一列舉了,學問太大。在接觸它們的同時我們就在學習生物學物理學營養學,進而農學、醫學、統籌學,深者哲學、藝術學等等。別笑,因為說到這兒我都樂了。</p><p class="ql-block"> 一言難盡,舉例說明。譬如,菠菜,金針,西紅柿,蓮藕分別是植物的哪部分?蘋果橫著切豎著切切開的樣子一樣嗎?按序列排擺怎樣美觀,不易迅速氧化?雞蛋怎樣吃最易被人體吸收?與誰搭配是絕配?什么樣的烹調方法最適合它?當然為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不需要研究過多,酌情即可,但自己要清楚明白。再如,早餐通常說的主食蔬菜肉類湯粥水果如何搭配實現營養均衡?</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們已知有40~45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其中人體最主要的營養素有七大類,分別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水、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簡單的說,蔬菜可以榨汁做到主食面點里,也可以做成炒菜涼拌菜,還可以做在湯羹里。碳水化合物可以是主食饅頭,也可以是薯類,還可以是湯面或是粥品。</p><p class="ql-block"> 又如,我最近一季減重菜譜里常常出現的薏米紅豆,它們二者的搭配功效大致為祛濕利水消腫。結合季節配合減重再變化不同搭配做成薏米紅豆湯、薏米紅豆燕麥粥、薏米紅豆黑芝麻糊、薏米紅豆發糕、薏米紅豆小餅,薏米紅豆蛋炒飯、薏米紅豆干果酸奶等等。藥食同源,食物與醫學不無關系。</p><p class="ql-block"> 還有最實際的,結合家里的做飯設備,早上起來洗菜,做主食,炒菜,做湯,洗切水果等等如何統籌安排才能做到時間合理又不會顧此失彼?有營養的飯菜如果有了好的賣相,賞心悅目,吃的時候更會身心愉悅。這個時候美學便會派上用場了。可它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結合菜品的營養品質色彩質地,與之相輔相成。</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簡,快炒慢熬,物質之間的相互融合襯托……都與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息息相關,品之皆是愛與智慧。悟到沒有?學無止境。寫這篇小文著實有些吃力。不僅詞窮,而且內心洶涌澎湃的感受不能極盡分享之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可意會,難于言傳。</p><p class="ql-block"> 實踐得真知,實踐是最好的教材,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好老師太多,哈哈!大自然,興趣,實踐都是最好的老師。原生食材就是接觸大自然的紐帶之一,培養喜歡動手的興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僅從做飯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培養一個完整的人。生活仍在繼續,吃貨為了吃,從不會停下。回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海城市|
磐石市|
察雅县|
湘阴县|
肇庆市|
包头市|
新宁县|
庆城县|
湾仔区|
武宁县|
个旧市|
金华市|
武冈市|
博客|
厦门市|
寻甸|
麦盖提县|
栾川县|
莱西市|
滦平县|
鹿泉市|
洛南县|
桑日县|
万盛区|
通山县|
竹山县|
太原市|
贺州市|
兰西县|
安龙县|
济源市|
若羌县|
清流县|
安龙县|
运城市|
泸州市|
五台县|
濮阳县|
文山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