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殘垣斷壁不掩千年微笑一一柬埔寨之行紀實

羊兒

<p class="ql-block">  2018.10.13.清晨5點,柬埔寨6N4夜之旅在小小的疑慮中啟程了。</p><p class="ql-block"> 說“疑慮”,是因為這個團是“白菜價”,團費和落地簽雜費加在一起才1千出一點點頭兒,如此低的費用到了柬埔寨住的怎樣?吃的如何?要看的景觀是不是有水分?自費項目會不會宰客?有沒有強制性購物……帶著忐忑,經過3個多小時的??,終于在暹粒機場落地了。</p> <p class="ql-block"> &nbsp; 暹粒機場雖然沒有高大上的建筑物,但是蠻有特點,絕對不會讓你感到是在國內的某個機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地陪歐炎興,祖籍廣東,祖輩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躲戰亂到柬并定居。自稱小歐。在地陪小歐手里換了50000柬幣,看官們數過來了嗎?對了,五萬!頓時感到自己這萬元戶腰桿挺直了,哈哈哈(實際人民幣100元)。</p> <p class="ql-block">  行進途中拍到的建筑物。暹粒省由于吳哥寺的塔高65米,因此規定所有建筑物不得高于65米。</p> <p class="ql-block">  乘上大巴,直奔景點。其實這三個景點相距很近,第一個是皇家公園,在西哈努克行宮對面、姊妹廟的周圍。面積不大但綠化豐富,尤其是樹上掛著成千上萬的蝙蝠??,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據說是西哈努克國王生前從森林購回后飼養于此,久而久之蝙蝠就居住在皇家公園。這就是為什么這里的蝙蝠不住在山洞里的原因了。如今由安保人員負責保護他們,不過蝙蝠白天現在都在樹上休息,晚上才活動,自己飛回森林吃山果。</p> <p class="ql-block">姐妹廟坐落于皇家公園邊上,與行宮一路相隔。姐妹廟不大,據說許愿很靈驗,所以香火旺盛,尤其是新婚夫婦或情侶,穿著當地的民族盛裝虔誠參拜、拍照。進殿者須在大殿外脫鞋后而入,出來時交小費。我有信仰不拜偶像,進來只是欣賞一下建筑、服飾和當地的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  姐妹廟對面就是皇家行宮,國王一年會在此小憩一段時光。</p> <p class="ql-block">  行宮門外的人像照片,是我們這代人都熟悉的西哈努克親王。記得1970年11月中下旬,為了迎接西哈努克親王訪問西安一延安,我們停課到西安和平路敲鑼打鼓夾道歡迎,那時根本弄不清西哈努克是誰,讓大家激動的是能見到周總理。為何要興師動眾歡迎西哈努克,后來才曉得原因:1970年3月,在西哈努克親王出訪蘇聯期間,柬埔寨國內的親美派朗諾發生政變,在西哈努克親王無家可歸時,他的老朋友周恩來伸出援手。中國就成了他的避難所,中央將東交民巷15號院改建成西哈努克親王的元首府。毛澤東在接見他時,分析了全世界反帝斗爭的形勢和小國可以打敗大國的道理,表達了支持柬埔寨抗戰到底的決心,并將柬埔寨的抗美斗爭看作是對中國的支持。此后的40年中西哈努克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國,在這里度過了他流亡的大半生,2012年在北京逝世,遺體運回金邊火化。關于西哈努克在中國的各種段子民間有不少版本,這里就不細表了,有興趣的@我,嘿嘿嘿。</p> <h3>這些熱帶植物作裝飾別有一番情趣。</h3> <h3>我們下榻的賓館。</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內外裝修木料多是用的小葉紫檀木雕。</h3> <h3>房間出乎意料的整潔而寬敞。</h3> <h3>清晨窗外第一眼。</h3> <p class="ql-block">  游吳哥古跡的門票,是帶本人照片的呦。自己買票是37美金一張。</p> <h3>來一杯棕糖水。</h3> <p class="ql-block">  “2號家庭”全體成員(發小閨蜜、同學好友、吾家小妹)在吳哥寺護城河旁合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寺外的護城河,象征著須彌山的咸海。</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吳哥寺,也稱小吳哥、吳哥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創建于12世紀蘇耶跋摩二世時期,耗費35年建造完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度娘曰:據紀載,東南亞最早出現一個稱為扶南國(Funan),統治當地達400多年,后于6世紀被一分支真臘(Chenla)消滅,接手管治了兩百多年。公元802年,由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建立吳哥王朝,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發展至最高峰。與中國的唐、元、明三朝接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吳哥王朝留下數百座寺廟,每個國王即位時,會為自己修建“國廟”,同時拜祭自己,也拜祭自己屬于天神的身份。“吳哥”一詞源于梵語,意為“都市”。吳哥王朝信奉印度教,這一點從吳哥窟的建筑、雕塑中都能管中窺豹。后來真臘重歸統一,再后來,真臘被暹羅滅亡后,南遷到金邊建都,故都吳哥因此荒廢,建筑被叢林覆蓋,高墻傾頹,瓦礫遍地,荒煙蔓草,逐漸在歷史中湮沒被世人遺忘了五百年之久,直到19世紀中葉才重見天日。</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  小吳哥有五道門,中間那道是國王走的,所以旅行團都會領大家走中間那道門,這個道不寬,只要導游停下要講解,人就擁上了。我選擇脫離團隊,走旁邊平民的門,完全通暢,百米長的回廊沒有人。可以靜靜地感受千年陳跡的等待……</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吳哥寺建造與完成時期,對應的是我國南宋時期,南宋地理學家趙汝適在《諸蕃志》中,把吳哥稱為祿厄,即“都城”之意; 1330-1339年間,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曾游歷吳哥,把吳哥寺稱為“桑香佛舍”,這表明吳哥曾經繁榮昌盛地存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元代使者周達觀于1296年來到吳哥,并居住一年,寫成《真臘風土記》,書中把吳哥寺稱之為“魯班墓”,原因他把吳哥寺看成是一座國王的陵墓。因為吳哥寺與其他寺廟截然不同,首先是朝向,在吳哥眾多古跡中,其他寺廟都是面東背西朝向,唯有吳哥寺面西朝東,這種朝向與印度教殯葬風俗吻合。其次,吳哥寺畫廊的浮雕順序又與印度教葬禮巡視方向相同,即逆時針方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書中對吳哥做了詳盡的描述,成為現代研究吳哥歷史最重要的著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最初,《真臘風土記》未被西方人認可,甚至嘲笑為是一部天方夜譚式的故事,直到1861年法國學者亨利·穆奧發現吳哥窟,并以一個科學家的嚴謹與細膩用文字和畫筆記錄下了這一神奇。亨利.穆奧最終沒躲過熱帶叢林疾病侵襲,病逝于柬埔寨。他的著作被他的仆人帶回法國。才使得西方學者越來越重視,并研究與維護起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吳哥寺雖被荒廢了近五百年,幸虧有寬闊的護城河阻擋,未被森林大肆吞噬,因此成為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寺廟。</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nbsp;我曾囫圇吞棗般瀏覽過《真臘風土記》,只記得其中對當地的風俗習慣記載很有意思,今日實地游覽,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吳哥的繁華、熱鬧和輝煌。有空再翻閱一下《真臘風土記》估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吳哥寺是高棉古建筑的巔峰之作。建筑結構高低錯落繁而有序,布局縱橫疏密勻而精致,裝飾瑰麗細膩豐而生動。吳哥寺以其驚世艷俗的建筑,向人們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祭壇和回廊構成吳哥寺基本建筑單元。祭壇由三層回廊環繞的須彌臺組成,回廊一層比一層高,象征著印度教中宇宙中心的須彌山。從下到上象征性地稱為“地獄”“人間”“天堂”。祭壇頂部矗立著五座中央寶塔,象征著須彌山的五座山峰。</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第三層回廊平臺高出第二層竟達12米,臺階十分陡峭,要上一段近90度的階梯,站在第三層回廊臺階口,向下望去,臺階陡峭的讓心懸若空。到第三層平臺需排隊,看起來隊伍很長,許多人因為在陽光下排隊太長而留在了“人間”,其實排半個小時就到了“天堂”。</p> <h3>人物雕塑造型也是印度教的特點。</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與兒時的伙伴,如今的閨蜜同游。</h3>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和小妹一同出國旅行。來一組姊妹休閑游照。</p> <p class="ql-block">  大吳哥是吳哥時期真蠟王國的國都,一座正方形的城,緊挨著吳哥窟。</p> <p class="ql-block">  大吳哥也就是巴戎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這祥和淡定的微笑穿越千年,就這樣靜靜地注視著人間滄海桑田的變遷。</p> <h3>12屬相塔之一。</h3> <h3>在斗象臺,小姑娘的笛聲讓我們駐足,</h3> <p class="ql-block">  我給她2000柬幣(人民幣4元),她一定要我把她自己編的花環帶走,我不要她就不要錢,最后我拿了一只小野花與草混編的小戒指,才算達成共識。</p> <p class="ql-block">  這孩子中文非常好,自尊心極強,給吃的給錢都不要,一定要你買她的東西,如若你說要買最后不買了,她會死纏不放,嘴里念叨著“你騙人!你騙人!”甚至大眼睛里眼淚汪汪的。所以請游客不要隨口說話,會傷了那顆脆弱的小心肝的。</p> <p class="ql-block">  &nbsp;塔普倫寺位于柬埔寨吳哥城東約1公里處,在吳哥窟南部33公里處,據說四周原來長1000米寬600米,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當地人稱之為“小吳哥窟”,但是現在崩落毀損的情況相當嚴重,目前只剩下長40米寬30米的內層圍墻了。</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這里的樹很有特點,樹根凸出地面甚至爬上臺階,延伸到很遠,仿佛粗糲的手背上爆出的青筋。聽旁邊的導游介紹,這是人們不斷砍掉大部分樹干,僅留下樹根,經過幾百年才長成的樣子。這些蜿蜒的樹根成了這些古跡最好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  豐盛的自助餐還有精彩的表演。不可思議的白菜價出行,太值了。</p> <p class="ql-block">  藝術學校校舍。收留的都是孤兒,孩子們自食其力,主業養蠶、織布、制作各種精美的真絲商品。</p> <p class="ql-block">  “紅色高棉罪惡館”是日本無償援建的,奇怪吧。參觀罪惡館展覽……真的讓人不寒而栗。對這樣的歷史,我們并不陌生,因為苦難是何等的相似。</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波爾布特發動紅色高棉運動,推翻了親美派的朗諾政權,建立了他的獨裁王國,雖然將西哈努克親王請回國,但是很快就軟禁了他。波爾布特曾被稱為“毛主席的好學生”。</p><p class="ql-block"> 紅色高棉執政后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對知識分子摸底排查,然后抓捕“消滅”,波爾布特認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是禍患,所以“格殺勿論”,初始摸底填寫文化程度時,知識分子們以為可以為新政府效力,體現自我價值,誰也沒料想,幾個月后只要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甚至家有戴眼鏡的,統統被抓。為了節省子彈,實行了各種慘無人道的滅絕方式……短短3年時間,柬埔寨被殺害的人口高達170萬,華僑更是遭到滅頂之災,在柬華裔幾乎有二分之一死于非命。柬埔寨人現在提起那段歷史還是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歷史是一面鏡子,但愿永遠不要再現這種反人類的罪惡!!!</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飲品及價格。</p><p class="ql-block"> 柬埔寨基本沒有工業,日用品絕大多數都是靠鄰國進口。</p> <h3>豐盛的晚餐。</h3> <p class="ql-block">  大榕樹民俗村,也是受中國旅游業影響,彌漫著商業氣息。</p> <p class="ql-block">趁機觀賞一下柬農村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農貿市場倒是蠻吸引我們的眼球。</p> <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崩密列離吳哥古跡群 40 公里,從市內的酒店出發,大概需要 1 小時車程。崩密列是完全沒有修復的古跡,據說因為最初的建筑材料是沙巖,損毀后就難以修復。崩密列被樹木包圍,從停車場進來要走一段路,而且沒有路標或任何標識,兩邊都是樹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繼續前行,一座廢墟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崩密列的圍墻大門了。但眼前的大門只剩下門洞,門前和門中堆滿了坍塌的石塊。即便如此,這個門洞還在努力地支撐著一棵大樹。再看這棵大樹,斜倚在門洞上,枝繁葉茂、粗壯的樹干上爬滿了須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熱帶樹木的根系在寺廟的地下毫無顧忌地蔓延,然后又肆無忌憚地頂出來,深入到建筑中,碎石與植物交錯融為一體,成為特殊的景觀,我們在為建筑被毀而唏噓時,又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嘆!</p><p class="ql-block"> 崩密列也是印度教,整體呈環形,除了外墻,其它幾乎已成廢墟。靠著大門外墻搭有一處窄窄的梯,上去之后是建在廢墟上懸空的簡易走道。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慢慢走在廢墟中,去找散落其間的寶貝,比如一塊雕有烏龜的門廊石或者表情生動的佛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 因為貪婪地拍照多停留了一會兒,等出了廢墟城,旅行團的隊伍已經無影無蹤了,只剩下我和閨蜜兩人。前行有一片森林小路,周圍地下有零散的露出半截的石條,我特別想沿著這條小路走進去,但是因為時間和團隊規定,只好又退出來。恰好碰到一位貌似工作人員,便用手勢打聽返回的路(如果沒有旅行團,很少能碰到人),他好像是說往左往右順著古跡外墻都可以走到,我們選擇了從左邊走(和導游他們剛好相反)。</p><p class="ql-block"> 崩密列是此行我最喜歡的地方,荒野、幽靜、落寞、冷峻、神秘……雖然遍地廢墟,卻又樹木蒼翠,所以并無陰森之感。坍塌頹圮、布滿青苔的石柱、石墻、石門、石窗和著周圍肆意生長的樹,仿佛訴說時間的力量,斑駁的光影如同記錄著歲月的轉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h3><h3><br></h3><h3></h3> <h3></h3><h3><br></h3><h3></h3>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我們游了洞里薩湖。從暹粒到洞里薩湖旅游區碼頭,走了近兩小時的路程。導游介紹說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濱平原平坦、廣闊,長500千米、寬110多千米,橫穿柬埔寨,在金邊市與貫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匯。&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洞里薩湖的名氣,還在于湖中近萬家無國籍無家園不可踏上陸地的水上人家,他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柬越戰爭流入柬埔寨境內的越南難民和軍人后裔,他們不被自己的故國接納,又被柬埔寨拒之門外,只能蝸居在船上,風吹日曬、生死由天,他們和后代的未來和希望在哪里?引起我深深地擔憂和悲傷……坐在游船上,看著那黃褐色渾濁的湖水,怎么也無法把它與“生命之湖”聯系起來。湖道兩邊布滿密密麻麻破舊的船只和在上面搭建的簡陋的房子,女人們在船邊洗菜,男人們聊天發呆,孩子們在船上嬉耍(他們無法知道在陸地上奔跑追逐的自由和快樂)……人們淡定地過著他們困頓而貧窮的日子,似乎湖外的世界是另一個星球的事兒。</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船航行一段時間后,兩旁的“船房”越來越少,漸漸沒有了,前面是一片寬闊無盡的水面,原來之前的河道并非是湖。湖中的水清澈多了,夕陽下,確實有了煙波浩渺、波光粼粼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我們的大船返回途中,停在了一個水中餐廳商店的平臺邊,馬上便有幾只小船靠近,都是婦女劃船,大一點兒的孩子脖子上纏著蛇,并用手拿起蛇頭舞動乞討;有三個大一點兒的孩子奮力劃向大船乞討,那期盼的眼光諂媚的笑容,實在讓人心疼;有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大的六七歲,小的兩三歲光著上身,母親拿著一個一次性塑料杯,彎下腰用杯子把河道那渾濁的水向左右豁開一下,很快舀上來小半杯水讓孩子喝,然后再舀再喝,看到這一幕,我隱隱感到肚子疼痛……看到這些孩子們的生存狀態,無疑給我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他們難道就這樣日復一日,一代一代生活下去嗎?他們做人的尊嚴就在這乞討生活中殆盡嗎?誰能拯救他們?……我們的大船漸漸遠去,直到他們變成一個小小模糊點后消失,那一幕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跑馬觀花般地看水上人家是無法了解到他們的世界他們的內心的,但一些船邊上養著的綠植花卉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美的本能追求。&nbsp;</p><p class="ql-block"> 一個高高豎起的紅十字,讓我心頭一悅:這里有教會,有人傳福音,愿上帝保佑這些苦難人家!</p> <p class="ql-block">  載乘我們的游船,有兩個船家的孩子,做完收放纜繩等雜事后,就向游人要小費要吃的,他們過的簡單、輕松、快樂,似乎沒有想過尊嚴和別的。</p> <p class="ql-block">  崩密列和洞里薩湖是自費項目,700元人民幣不在報團收費之中。把旅游景點拆分開,一部分列為自費項目大概是一種新的旅游營銷手段吧。即使如此,此行依然還是“白菜價”,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我覺得吳哥是個一生可以去多次的地方,下次我要邀約個有同好的伴自由行,那樣就可不被規定的時間所限制;下次來還要帶上蔣勛先生的《吳哥之美》,靜靜地走在森林廢墟中,感受歷史遺跡那點點滴滴,任你的思緒馳騁縱橫上下……去品味那種藏匿了千年光陰,滲透了歷史故事的吳哥之美;體會一個與眾不同的吳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蔣勛先生說:“我總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年10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鄂尔多斯市| 扎囊县| 武功县| 民乐县| 舞阳县| 木兰县| 长寿区| 四子王旗| 鲁甸县| 奎屯市| 乌苏市| 永嘉县| 鄂尔多斯市| 新蔡县| 东阳市| 海门市| 沈阳市| 宁河县| 平山县| 保山市| 农安县| 嘉峪关市| 水城县| 桂阳县| 广德县| 台南县| 乐昌市| 德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枝江市| 固安县| 英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读书| 冷水江市| 虎林市| 青神县| 政和县| 亚东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