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剛看了某篇關于電影《芳華》的評論,說馮小剛在片子中歌頌了某個不該歌頌的時代…<br> 不得不說,要“看懂”此片,須有關于那個時代的記憶,那些記憶中的影像、那些熟悉的旋律和歌曲…以及自己的某種際遇和隱秘的情衷打底…</h3> <h3> 《芳華》里的鏡頭呈現那個時代的場景,并不華麗厚重,但文工團青年男女身上的美卻是耀眼逼真的…無論怎樣的年代,青春和愛情都使人煥發出生命激情,呈現美好,演繹出悲歡離合的故事…即便政治生活凌駕于一切之上,人性之壓抑扭曲潛伏著無常和不幸,但這是活生生的個體的人的歷史,值得被回憶和銘記…</h3> <h3> 片中人物身上烙著時代印記,影片并未刻意去評價和控訴那個時代,只在敘述人物命運中拉出了一條社會變遷的暗線,這種變遷也并非要演繹一個時代終結就能帶來皆大歡喜的歌功頌德方程式。何小萍的悲劇完成了一次社會批判___親生父親被勞改,“不光彩”身世帶給她不幸遭遇,被歧視、冷遇和欺侮…她本以為軍裝會讓自己脫胎換骨,哪知埋下的是悲劇命運的伏筆,善良美好的人兒終被可怖的政治漩渦吞噬……</h3> <h3> 而另一個曾經被時代鼓勵的“活雷鋒”劉峰,因樂于為大家服務受到嘉許,卻也是一個犧牲品被非人化了___發揚風格讓出上調指標的無私,其實源于青春期愛慕的異性,也可能被文工團“革命”而不無旖旎的浪漫生活不自覺吸引,這本為正常的人性使然。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好人”,可當這好人有了正常人的欲求,他便成了“壞人”…當他人性的善再也不能夠無底線配合社會時,便遭到殘酷懲罰,由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墮為無家無業的落魄者。這難道不是對社會的質疑和拷問?因而我們應透視到被社會主流觀念綁架的人本質上是拿“做自己”的自由抵押了一枚道德假幣。當曾經的“活雷鋒”升級為“國家英雄”,又當這“英雄”也已“過氣”,跌倒在乞討糊口三輪車而遭訛詐的“城管混混”拳下,那句解恨的“操你媽”由一位漂亮女人嘴里噴出,正義的宣泄也不過是一句帶勁兒而軟弱的“臟話”…這不是莫大諷刺嗎?當他失去榜樣價值時便得到更為多舛的命運,那他失去的那就不僅僅是一條手臂,而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尊嚴和對社會價值體系的信仰…</h3> <h3> 當鶯歌燕舞隨時世變遷不再被需要,流淌過汗水淚水證明的青春價值也瞬間幻滅了…文工團這個灰色歲月里的一抹亮色終于黯沉,芳華不再…</h3> <h3> 影片最終想表達的依舊是人性的光芒,那些真摯的感情…“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善良,在片中是最被重視的高貴品格,甚于那些浮華亢奮的疑似愛情,甚于那些精明務實的人際攀附,更映照出強權扭曲下的丑陋人格。<br> 美善人性的脫出,給了灰暗人生以亮色。“你能抱抱我嗎?”___暗揣20年的情話,渴望安慰的心,受傷害的心,漫長的靠近,殘缺的圓滿,終于平淡真實的愛著了……</h3> <h3> 也許是已習慣于那些宏大敘事和傳奇故事,習慣在夸飾煽情中啟動情緒機制,奇作巧制才能被津津樂道,我們的審美可能被那些虛張聲勢的類型化的東西弄壞了,對于平淡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感悟力是弱的,如果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換成另外一群更為平凡的個體,沒有那些準文藝青年給人帶來的審美觀感的愉悅,我們還會不會耐心體味庸常生命里那些喜怒哀樂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白沙|
南漳县|
安庆市|
沈阳市|
枝江市|
三明市|
湛江市|
文山县|
南昌市|
永寿县|
沂源县|
青铜峡市|
大丰市|
轮台县|
诸城市|
田林县|
宜章县|
桂平市|
长寿区|
尤溪县|
涟水县|
临海市|
青川县|
通道|
黎平县|
林芝县|
宁阳县|
滨海县|
柳江县|
江永县|
大埔县|
苗栗县|
海兴县|
宜丰县|
汪清县|
江山市|
太白县|
乐亭县|
安义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