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最好的祝福是平安!</b></h1><h3><b> 李勝靈</b></h3> <p class="ql-block"><b> 與作家、雜文家馮日乾老師閑談之時,感慨自己還未真正到不惑之年,卻已有心力疲乏之感,想停歇卻又似乎不能停歇、不敢停歇! </b></p><p class="ql-block"><b> 馮老師問我看沒看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電影《人到中年》,老師說,那部電影把人到中年的種種狀態反映的很真實很到位:人到中年是一個人一生中無法逃避和躲閃的一個過程,同時卻也是生命中最絢麗的時光……</b></p><p class="ql-block"><b>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時代,人到中年的各種負累也隨之加重。越是如此,越應該照顧好自己,調整好身體和心理狀態,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關照親人…… </b></p> <p class="ql-block"><b> 與年紀是我兩倍的老師一番談話,讓我受益匪淺,很想用一首歌來表達自己的感謝和祝福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一首上世紀九十年代流行的歌曲——《祝你平安》。 </b></p><p class="ql-block"><b> 《祝你平安》沒有華麗的辭藻,質樸簡單的言語卻讓人感受到似親人般的關心,如老友般的真摯,更有幾許閱盡滄桑后的平靜溫馨。</b></p><p class="ql-block"><b>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走過人生路上一程又一程,才慢慢明白這世間再好的祝福、祝愿都不抵“平安”二字! 對于老師和師母,以及摯愛的親人朋友,我最大的心愿便是祈愿祝福他們平安、健康! </b></p> <p class="ql-block"><b> 說到平安,不由想到近年來孩子們熱捧的“平安夜”,這個本來與中國大多數人沒有什么關系的節日,自從開放的窗戶打開,便迅速在商家和孩子們的助力下遠超中國傳統節日。 </b></p><p class="ql-block"><b> 對此現象,微信群里看到的是兩種完全相對立的觀點。一類人大發平安夜祝福信息,另一類人則是以“中國人不過圣誕節和平安夜”倡導國人摒棄盲目跟風陋習,弘揚國粹。 </b></p><p class="ql-block"><b> 我是一個不太容易快速接受新事物的人,骨子里隱隱有著對傳統文化的固守和堅持。因此,我也常被同學和朋友們稱為古代人。而我對于這個節日的態度應該屬于溫和派,這樣的態度,皆因“平安”二字! </b></p> <h3><b> 我對洋節的排斥、厭惡,緣于大多數國人,尤其是那些熱衷于過洋節卻未必真正體會其節日內涵的年輕人在無良商家的變異宣傳下的盲目跟從和追風圖樂。 </b></h3> <h3><b> 清末民初,我國也曾出現過一大批學貫中西的學者大家,他們并沒有因為學習和吸收西方文化而忘記和失去本真,而是取其精華,洋為我用、以使我中華文明更為廣博。許多西方節日在傳入中國后,也已經有了明顯的中國特色顯現其中。</b><br></h3><h3><b> 譬如平安夜送平安果這個習俗就是中國才有的。因為中國人比較注重諧音,比如洞房花燭夜,把花生紅棗和蓮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棗)生貴子"。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國人寓以蘋果"平安"的吉祥含義,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蘋果的習俗。 </b></h3><h3><b>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從古至今,中國文化對待外來文化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原有文化相互融合而成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文化元素。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b></h3><h3><b> 如果有選擇性的將國外節日作為對本國傳統節日有益的補充,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文化交流交融!</b></h3> <h3><b> “平安”一詞釋義有二: </b></h3><h3><b> 1、指心境平靜安定。如《韓非子·解老》中:“人無智愚,莫不有趨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 </b></h3><h3><b> 2、沒有事故;沒有危險;平穩安全。如 唐代詩人 岑參 《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之語。 </b></h3><h3><b> 祝福我的親人、愛人、朋友</b></h3><h3><b> 平安??????!!!</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定结县|
太康县|
濉溪县|
北流市|
响水县|
永靖县|
邹平县|
满城县|
上杭县|
乌恰县|
鄂托克前旗|
东兰县|
门源|
盐城市|
松潘县|
武强县|
济宁市|
玉树县|
静海县|
蛟河市|
竹溪县|
大荔县|
青铜峡市|
讷河市|
南通市|
红安县|
安岳县|
新平|
博野县|
葵青区|
当雄县|
尼木县|
剑川县|
亚东县|
黄平县|
新蔡县|
当涂县|
高尔夫|
乌苏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