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電影《芳華》觸動了我心底 "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 的青春年華。</h3><h3><br /></h3> <h3>我與我的戰友們,擁有與《芳華》相同的集體記憶。</h3><h3>電影《芳華》中,許多令人難忘的片段與我記憶中的蒙太奇,交替出現在我的腦海中……</h3> <h3>1974年冬天,我特征文藝兵入伍來到了燕山角下的某坦克部隊。</h3><h3><br /></h3> <h3>這是我軍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英雄部隊。</h3><h3>它是我軍首個坦克部隊,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功勛卓著。號稱我軍"裝甲第一師"。</h3> <h3>紅五星、紅領章,</h3><h3>天天盼著早點發軍裝;</h3><h3><br /></h3><h3>穿上新軍裝,</h3><h3>想方設法要去縣城照相館,</h3><h3>照個軍裝照,惦著寄給家人看;</h3><h3><br /></h3><h3>第一個軍禮,</h3><h3>一定是對著鏡子的揣摩;</h3><h3><br /></h3><h3>敬一個軍禮,</h3><h3>徹底告別了自己的青蔥歲月,</h3><h3>開始了真正的軍人生涯。<br /></h3> <h3>一樣的部隊駐地、一樣的部隊大禮堂。</h3><h3><br /></h3><h3>我們宣傳隊挺有點兒專業的血脈。文革時期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們分批下放到一師學習解放軍,"改造"思想,改造的結果是幫助部隊培養出一支正規的表演隊伍。我們宣傳隊擅長演話劇、戲曲,參加過多部電影拍攝,后來又增加了歌舞隊。燈光、舞美、服裝一應俱全,有嚴格的排練演出專業要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著名舞蹈家邢波老師、著名表演藝術家徐忠權老師都曾多次來隊指導。</h3><h3> <br /></h3><h3>在部隊大禮堂前的合影</h3> <h3>文藝兵的工作生活,在軍營里有著特殊性,亦兵亦藝,令許多人很好奇。</h3><h3><br /></h3><h3>馮導就這樣調侃過:每一個老兵心里都住著一個文工團女兵。</h3> <h3>一樣的早晨練功、練聲、練樂器的基本功。</h3> <h3>40多年前,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小文藝兵。</h3> <h3>一樣的排練場、一樣的練功排練,一樣的把桿、一樣的揮汗如雨。</h3> <h3>一樣的演出搭臺、一樣的舞美燈光、一樣的軍營禮堂演出、一樣的才藝一專多能。</h3> <h3>集體活動的余暇,也時常會有這樣的場景。</h3> <h3>有模有樣</h3> <h3>部隊為了讓我們不斷提高藝術水平,每年會安排大家到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歌舞團、廣播文工團中央音樂學院等藝術院團進修。</h3><h3>這是五姐妹在中央戲劇學院的留影</h3> <h3>對著鏡子勤學苦練</h3> <h3>雖然是集體生活,但是還是有更對脾氣的姐妹。</h3> <h3>那時候,照相機是很少見的。所以那時的文藝兵很少有這么漂亮的"藝術照"。</h3> <h3>在部隊,女兵是很吃香的,可對女兵而言,宣傳干事最吃香,一部照相機"荼毒"了多少巾幗。馮導的橋段絕對真實!</h3> <h3>那時候的節目絕對"主旋律"。</h3><h3>部隊從戰爭中走來,部隊文藝工作者要為"兵"服務,為部隊服務。一切都要鼓舞斗志,激勵士氣。</h3><h3><br /></h3><h3>另外一個作用是密切軍地軍民關系。逢年過節部隊首長帶著宣傳隊和籃球隊到地方慰問,如果演出精彩,籃球能贏,首長和部隊都風光地很呢。</h3> <h3>話劇《模范飼養員葉紅海》劇照</h3><h3> 后改編成電影《燕山紅葉》</h3> <h3>那時候,這樣的造型組合是經典。</h3> <h3>話劇《報童》劇照</h3> <h3>美美滴</h3> <h3>文藝兵的部隊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h3><h3>偶爾隊里也會安排大家 " 旅游 " ,這是指導員帶著部分女兵在清東陵遙看"大清河山"。</h3> <h3>共同工作生活,朝夕相處,成長的歲月里,一樣有著集體生活的愛與痛,一樣有著青春的萌動。</h3><h3>有好感、有吸引、有關愛、有信任、有友誼,單純如璞玉,唯獨不知道什么是"愛情"?!</h3> <h3>我們部隊每年都要去內蒙拉練。</h3><h3>去的地方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朱日和",著名的"藍軍司令滿廣志",就出自我們坦克第一師。</h3><h3><br /></h3><h3>那時候的朱日和一片草原丘陵荒漠,渺無人煙。部隊到了演習地域,軍用帳篷安營扎寨。部隊實戰演習秣兵歷馬,宣傳隊利用演習的間隙到各部隊慰問演出,草原做舞臺,星空做背景,為戰士們送去精彩節目,送去溫暖和鼓勵。</h3> <h3>演習之余,騎上軍馬,擺個造型。</h3><h3>不過我可不是花架子哦,我是真會騎馬的。</h3> <h3>這樣的女坦克手見過嗎?</h3> <h3>兩個女兵爬上坦克車,不愛紅裝愛武裝。</h3> <h3>慰問演出中</h3><h3>我們與當地旗里的烏蘭牧騎相互交流,相互移植各自的節目。記得有一次聯合演出,各處的牧民都趕來,盛況空前,就像那達慕一樣。</h3> <h3>當年的小兵今天已經成為享受政府津貼的國家級著名演奏家</h3> <h3>威武的長號手</h3> <h3>勤學苦練</h3> <h3>永遠忘不了草原牧民察漢蘭托。我的這張照片就是騎著他的馬,穿著他的衣服照的。他不愛說話,就一心對你好。</h3><h3>我們認識后,每年部隊一來,他就牽著馬來找我,</h3><h3>我就中午利用午休偷偷的溜出帳篷,察漢蘭托就帶著我躍馬揚鞭,一溜煙兒的消失在草原深處。這些"違紀"的事,至今指導員隊長都不知道。</h3><h3>記得有一年,拉練結束,我們坐著卡車編隊駛向部隊裝載的火車站,察漢蘭托騎著馬帶著他的大牧羊犬一直跟著我的車跑,送了很遠很遠……</h3> <h3>京東大地的山山水水,戰車隆隆,鋒煙彌漫的內蒙演習大漠,唐山抗震救災的抗震組歌……我們的青春經過部隊的錘煉,終生無悔!<br /></h3><h3><br /></h3><h3>四十多年過去了,戰友們終有一聚。</h3><h3>沒當過兵的人很難體會到這濃濃的戰友情。</h3><h3><br /></h3><h3>幾十年的回憶、期待和相望,把戰友情誼早已轉化成兄弟姐妹般的親情。</h3> <h3>我和孟排長</h3><h3><br /></h3><h3>膾炙人口的《同一首歌》作者,著名作曲家孟衛東。我們樂隊的編創和指揮,我們大家都習慣叫他"孟排長",叫了他一輩子。</h3> <h3>老漢兒與美女</h3> <h3>舞蹈隊的沒來齊,精氣神兒還都在。</h3> <h3>我當了"黨代表"</h3> <h3>我倆還得像小時候那樣寵著你</h3> <h3>喜歡和你們在一起</h3> <h3>咱倆兒一起下到一個營鍛煉,每個連隊都對咱們特好。</h3> <h3>美女簇擁,孟排樂開了花</h3> <h3>三人舞《東郭先生》的扮演者</h3><h3>從左到右,東郭先生、獵人和狼</h3> <h3>幾十年過去了,</h3><h3>戰友們相聚一堂,互訴衷腸;</h3><h3>年輕時的一段文藝兵經歷,</h3><h3>給予了我們很多……</h3><h3><br /></h3><h3>孟衛東排長的一首《同一首歌》</h3><h3>把戰友的青春,</h3><h3>凝聚在一起。<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漠河县|
邳州市|
新干县|
霍林郭勒市|
新河县|
比如县|
博罗县|
澎湖县|
洛南县|
子洲县|
建湖县|
金阳县|
清镇市|
乌兰察布市|
合阳县|
南汇区|
屏山县|
沽源县|
滨州市|
扎囊县|
辽中县|
长葛市|
锦屏县|
聂荣县|
独山县|
芒康县|
丹寨县|
曲松县|
祥云县|
离岛区|
黎城县|
本溪市|
专栏|
丰镇市|
南安市|
许昌市|
利辛县|
淅川县|
祁东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