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Chamonix to Les Houches (霞暮尼 至 里霧詩)</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istance (距離): 8.5 邁 (13.6公里)<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scent (爬升):2132 英尺(650 米)<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escent (下降):4921英尺 (1500米)<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Hiking Time (徒步時間):7小時54分<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氣:晴, 75F</span><br /></h3> <h3>雪峰,冰川,河谷,冰湖,草甸,樹林,野花,終于,走入了我夢想的仙境…</h3><h3><br /></h3><h3>正式開始徒步之前,足足打了三天醬油,是休整,是適應異國的環境,也是趁機倒倒時差。今天終于開始務正業了,博朗十天環線從今天開始。八姐妹精神抖擻地背著背包,手持登山杖,滿懷著興奮,激情與憧憬,義無反顧地告別霞暮尼小鎮,踏上了漫漫一百七十公里的征途,十天后,再回到這個小鎮,希望仍如今日一般神采飛揚,而不是一群垂頭散氣的殘兵敗將。</h3><h3><br /></h3><h3>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如果是八個女人呢?八個女人,十天,與一條環線的故事就此正式拉開了帷幕....</h3> <h3>一,出發</h3><h3><br /></h3><h3>凌晨六點多,隔壁床上一陣輕微的響聲將我吵醒,迷迷糊糊中,一時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待睜開眼睛,黑暗中朦朦朧朧分辨出同屋Jessica的身影,才記起我們此刻正在勃朗峰腳下的霞暮尼小鎮,而今天,將是期待已久的博朗環線徒步第一天,心中不禁掠過一陣激動與興奮。</h3><h3><br /></h3><h3>見我醒了,Jessica邊穿衣服邊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小鎮上跑一圈?","好啊," 我開心地一下子從床上坐起來,飛快地將就著梳洗完畢,便隨著Jessica一起跑出了旅館,跑進了小鎮。天色尚早,整個小鎮仿佛還沉浸在睡夢之中,顯出難得的寧靜,與昨天的熙熙攘攘,游人如織之景大不相同。跟著Jessica再一次跑過小鎮的主街,穿過巴爾瑪廣場,經過阿爾沃冰河,繞著小鎮跑了一小圈,近一個小時后回到旅館。我跑得很慢,去年底腳腕受傷,近四個月不能跑步,四月底開始慢慢恢復跑步,只敢慢跑,跑量也很小,怕腳腕再一次受傷,影響此次環線之行。</h3> <h3>走進旅館,見姐妹們也都已經起床,正坐在一樓餐廳內用餐。隔壁餐桌上坐著兩位亞洲人,隨便聊了兩句,原來是來自深圳的一對年輕夫婦,剛剛用七天時間走完了環線,打算下次來攀爬勃朗峰,真是后生可畏。這次在環線上,數次碰到來自國內的年輕人,還有一對從北京來度蜜月的新婚夫婦,看來國內的戶外運動近年來發展得非常迅速,參與人數也在逐年上升,尤其在年輕人中間。</h3><h3> </h3><h3>早餐很豐盛,橙汁,牛奶,各種水果,法棍,煮雞蛋,炒雞蛋,牛角包,還有各式干的cereals, 比之大多數美國旅館的免費大陸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 不可同日而語。第一天徒步,不知何時可以吃得上中飯,也不知在哪里會吃到中飯,大家都低頭勉力用餐,恨不得一頓塞下兩頓的飯食。</h3> <h3>吃完早飯,將托運行李留在旅館大堂(除了小娘,仙姑和我,其他五位姐妹在完成博朗環線后還會去瑞士游覽兩個星期,因此每人又多留一個大箱子在旅館里,留待走完環線再取),姐妹們各自背著自己的大包向不遠處的纜車站走去。雖然有行李托運,但第一天走環線,不熟悉情況,之前聽說山中天氣變化無常,尤其因為海拔的變化,山下山上溫差很大,因此除了洗漱,換洗衣物以及電源插座等白天絕對用不上的物品,雨衣,羽絨服(雖然現在是夏天,出發的時候身上只穿了一件單衣),抓絨衫,手套,頭燈,甚至連冰爪都帶上了,24升的小包塞得鼓鼓囊囊的,顛一下,好像也不是很輕。</h3> <h3>八姐妹豪華陣容,隊伍中三位六十歲以上,兩位五十歲以上,平均年齡五十歲以上,能看得出來嗎?</h3> <h3>TMB的傳統路線,也是路書中逆時針的起點與終點,均是位于霞慕尼7公里處山谷盡頭的小鎮里霧詩(Les Houches)。因為當初設計環線的時候,山道都盡量繞山而行,而霞暮尼在山谷的中間,因此博朗環線并不經過霞暮尼小鎮。</h3><h3> </h3><h3>但我們的行程是由旅行社制定的,在這個十天逆時針環線中,我們今天將于霞暮尼出發,翻山越嶺走到山那一邊的里霧詩鎮。旅行社的行程中有兩條路線選擇,第一個選擇不坐纜車,爬升下降一千五百米,全程17公里,第二個選擇是坐一程纜車,爬升降至650米,全程13.5公里。兩種路線不過相差3.5公里,尚不到兩邁,聽起來很短,但這兩邁需要爬升近一千米,時間上將多出兩個半小時。幾乎毋庸置疑地,姐妹們都默契地選擇坐纜車,第一天走環線,大家心里都沒有底,不知路況如何,山勢是否險峻,徒步難度到底有多大?因此都不約而同保守地選擇了較短的路程,也為后面九天保存體力,第一天就給自己來個下馬威,后面九天還要不要過?</h3><h3><br /></h3><h3>纜車站在教堂附近,這大概是小鎮上唯一的一座教堂,雖然不在鎮子的中央,但頗有點整座小鎮活動中心的感覺,每年的UTMB起跑與沖線點也設在這里。</h3> <h3><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今天的纜車站,與昨天上勃朗峰的纜車站并不是同一個)</i></h3> <h3>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了,本來大家說好了盡量趁早上天氣涼快早點出發,免得中午太熱,大太陽下無遮無擋地趕路。但昨晚仙姑與小娘查得纜車八點五十分才開始運行(歐洲人果然不是早起的鳥兒?。坏玫却?,好在今天路不算長,只有13.5公里</h3> <h3>纜車下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其間隱約可見一條蛇形小道,蜿蜒而上,大家心里再沒遺憾,這一段路基本都是在樹林子里面走,沒有任何開闊處可以欣賞勃朗峰,一定會很boring, 并再一次慶幸選擇坐纜車的明智。</h3> <h3>纜車坐到半程處,有姐妹叫嚷林子里面S形的羊腸小道上,有人正向上攀爬,姐妹們聽聞,齊齊涌到纜車的一頭去拍照,急得師傅在另一頭大叫,當心纜車因為重心不平衡會翻?姐妹們聞言爆笑成團。</h3><h3> </h3><h3>想起昨天在勃朗峰山頂冰洞看到帥哥們穿著登山服準備攀爬勃朗峰,大家紛紛議論好帥啊,Tina 說就是因為穿這身衣服才帥的,旁邊仙姑憤然反駁,不穿衣服肯定更帥,姐妹們紛紛腦補,知道仙姑其實真正想說的是穿上便服更帥,爬山的女漢子果然比常人生猛,說出的話都比別人麻辣,另類。</h3><h3> </h3><h3>下了纜車才知道往上還可以再坐一程纜車,直達布列文峰(Le Brevent)山頂,但如果那樣的話,今天就只有下降,一點爬升都沒有了,因此不作他想,拔腳開走。</h3> <h3>博朗環線起點,170公里,從這里開始,而今天也恰好是美國的國慶節,今晚住在山里,怕是看不到國慶的煙花了,能夠有網絡已經很感恩。不知在勞累了一天,爬走了十幾公里的山路以后,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h3> <h3>二,Brevent埡口(Col du Brevent)</h3> <h3>從纜車站Planpraz (海拔2000米)走到布列文埡口(Col du Brevent, 海拔2368米)的這段路,總共375米爬升,全長兩公里??此撇婚L,爬升也還算好,但卻是今天最虐的一段,幾乎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終算見識了環線的厲害,不可輕易小覷。</h3><h3><br /></h3><h3>一開始路就不是太好走,光禿禿的土路,沒有任何植被,路上到處散布著碎石子,其中不乏拳頭大小的石塊,幸虧腳上穿的是專業登山鞋,鞋底夠厚,倒沒有覺得特別硌腳。來之前一直猶豫是穿高幫還是低幫登山鞋,低幫比較靈活,尤其在攀爬大石頭的時候,但是對腳腕的保護不夠,想到自己腳腕受傷剛好,而根據路書,整條環線上爬大石頭的路段并不是很多,最終還是決定穿高幫登山鞋走環線,額外帶了雙低幫越野跑鞋,以備跑山之用。</h3> <h3>開始的一段一路呈"之"字形上升,山路夠寬,總有兩三米,右手邊是嶙峋的崖壁,左手深不見底的懸崖對面便是勃朗峰白色的山峰,剛開始姐妹們還很興奮,邊走邊聊天,開心地仿佛每個周末攬勝爬山一日游,無遮無擋地烈日下走了半個多小時,聊天的心情漸減,一個個只顧著蒙頭向上攀爬,望著上面全然暴露在陽光下綿綿不絕蜿蜒崎嶇的碎石子路,不是沒有一點絕望的,恨不能早點爬到山頂,途中休息之時,抬起頭來,勃朗峰饅頭狀白色雪峰總是在身旁相伴,仿佛在這份酷熱中注入了一絲涼意。</h3><h3><br /></h3><h3>按照路書的行程安排,這一段是博朗環線最后一個stage, 路書中也特意提及由于滑雪產業的發展,通往布列文埡口的普朗普拉茲山道嚴重地被人為破壞了,樹木被砍伐,用推土機堆成的雪道對于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觀簡直是個笑柄,雖然當地人一直都在試圖停止這種粗暴野蠻的破壞,但終究敵不過商業利益的驅使,以至于形成了今日纜車與滑雪道錯綜遍布普朗普拉茲山的景觀,這段路也成了整個TBM環線上最煞風景的所在。而根據旅行社的安排,我們第一天恰巧走的正是這段,想起那個吃葡萄的故事,一堆葡萄中間,你是先挑最好的還是先挑最差的吃,我們已經無可選擇的被給予了最差的,想著以后會越來越美好,腳下的路仿佛也不是那么令人可憎了。</h3> <h3><i>(路上不時停下來,背靠著勃朗峰留個影,頓時神清氣爽,足下生風)</i></h3> <h3>繼續沿著沒有任何樹蔭遮蔽的"之"字形土路向上攀爬,眼前豁然一亮,天空中漂浮著幾片彩色的云朵,定睛細看,原來是有人在玩滑翔傘,距離埡口不遠處一塊較平坦的山脊旁,用繩子圈出了一小塊區域,做為滑翔傘起飛與降落的場所。</h3> <h3>想起剛剛在纜車站排隊等候纜車的人群中,看見一個年輕小伙背上背著一個碩大的背包,幾乎及一人高,心里還暗自嘀咕,這樣的backpacking也太夸張了吧,難道真的把全副家當都背上山了,不知道背著這么重的包袱可以走幾天?現在才明白過來原來后面背的的是滑翔傘。</h3><h3> </h3><h3>女漢子們看得興奮不已,心癢難挨,一致決定最后一天回到霞慕尼,也不去坐冰河火車看冰川了,集體去玩滑翔傘,膽子大果然比較任性,俺這個膽小鬼只得在一旁默默無語。</h3> <h3>沿著蜿蜒盤旋的土路一直向上爬升,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到達布列文埡口,而這里不過是在半山腰處,離布列文峰頂仍有一半的爬升。垂掛在勃朗峰山脊下方,綿延向下延伸到半空中的波松冰川(Glacier Bosson)也隨著我們不斷的爬升而逐漸現于眼前,看著腳下彎彎曲曲細細長長一眼看不到頭的山間土路,抬頭仰視勃朗峰頂,這一個小時的苦工,做得實在是太值了。不經歷日曬,怎么見雪峰,沒有人能隨隨便便享受美景。</h3> <h3>布列文埡口也是博朗環線與另一條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長線徒步GR5 (La Grande Traversée des Alpes)的交匯之處,這條史詩般的路線,從日內瓦湖(Lac Léman)到地中海沿岸的尼斯,綿延660公里,覆蓋了以比利時的奧斯坦德(Ostend)為起點的歐洲長線徒步路線E2中,最精彩、景觀最豐富的路段。根據路書,博朗環線將有幾處與GR5相交,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上覀兪招谐讨?,并無緣遇見行走GR5的大俠們,沒有機會請教一二。</h3> <h3>路書中還特意提及難得一見的阿爾卑斯野山羊(Ibex)就生活在這個區域,這些靈氣十足的動物身手矯健而又膽小謹慎,所以要擦亮眼睛,如果幸運的話,可以在此偶遇,然而無論我們將眼睛擦得有多么亮,卻始終沒有這樣的好運,直到博朗環線最后一天,在博朗湖附近,終于見到了他們,阿爾卑斯山真正的主人,而且不止一只,也算是了無遺憾了。</h3> <h3>(環線上的路標,任何一個路口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路標,東西南北,指往各個方向,只要你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目的地,照著路標所示方向,放心大膽地往前走,準保不會出錯。有意思的是,這里的路標與美國境內健行小徑上的路標不一樣,不是以距離而是以時間為單位標示,大概因為博朗環線地形復雜,爬升下降幅度較大,同樣的距離不同路況下所需時間相差太大所致)</h3> <h3><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法國境內紅白相間的環線路標,石頭上,樹上,隨處可見,想要迷路真的有點難度,然而我們還是迷路了)</i></h3> <h3>三, Bellachat山屋(Refuge Bellachat)</h3><h3> </h3><h3>從半山腰的布列文埡口繼續向前,這一段爬升不到兩百米的坡路難度不是很大,一個小時左右,便可爬升至海拔2526米高的布列文峰,對面的勃朗峰以及其下垂掛的波松冰川,如一本塵封多年的老書,在你的眼前完全的打開,一覽無余,氣勢壯闊。早在18世紀,布列文峰就被公認是欣賞勃朗峰無與倫比的景色之絕佳地點,兩個多世紀過去了,勃朗峰壯觀的高山景色依然絲毫不減當年,帶給你的,仍是同樣的震撼與感動。</h3> <h3>自山頂上俯瞰下方幾乎1500米落差的霞暮尼小鎮(Chamonix), 在那一群密密麻麻如鴿子籠一般的小樓中,費力找尋我們昨晚下榻的居所,完全沒有可能。</h3> <h3>翻過布列文峰以后便開始一路下降,無休無止,在那個充滿自然野性,漂礫遍布的山坳里。周圍群山環抱,目力所及之處,是皚皚的雪峰,是嶙峋的山脊,還有日光下泛著熒光的高山湖泊,仿佛一只只眼睛,給這片雄偉壯闊的山脈帶來了多少的靈動與生氣?同行的Tina不止一次地驚呼太美了,要上癮了,徒步山野真的仿如吸毒,試過一次便從此魂牽夢縈,欲罷不能。</h3> <h3>沿著山路轉過一個彎,眼前豁然一亮,一彎不大的冰山湖,正靜靜地懸浮在山腰間,寶藍色的湖水中倒映著雪峰白色的山影,姐妹們驚呼著,紛紛跑到湖邊拍照留影,師傅也掏出專業相機,大聲地叫著"Tina, Tina, 把頭轉過來." 誰知師傅話音剛落,小徑那頭也跟著傳來一聲驚呼,"Tina", 嗓音低沉而渾厚,滿含著興奮與喜悅,接著又是幾聲"Tina, Tina!", 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更加激動,一個帥哥正滿臉喜色,大步向這邊走來。心里暗想,世界果然是小啊,他鄉遇故知,Tina該是怎樣的狂喜?以為馬上要看到Tina大叫一聲,涕淚交加,張開雙臂,義無反顧地撲入帥哥懷中,親密地緊緊相擁,傾訴衷腸….</h3> <h3>轉過頭來,卻發現Tina也如我們一般睜大了雙眼,一臉茫然之色,那邊帥哥見狀,得意地哈哈大笑,大家方反應過來原來是帥哥在惡搞,走山的人果然都很有趣,心智如孩童般單純,快樂</h3> <h3>一路下降四百多米,半個多小時后,終于到達Bellachat山屋,這里據我們今天的目的地里霧詩小鎮還有約兩個半小時的路程,全程需繼續下降1100米。</h3><h3> </h3><h3>山屋矗立在山脊處的一片緩坡之上,屋外的露天平臺以及屋子周圍的草地上,不少如我們一樣的徒步者或坐或躺地休息,午餐。我們也找了一塊面對雪峰相對平整的草地,放下背包,各自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午餐,邊聊天,邊欣賞風景,邊吃午餐。</h3><h3> </h3><h3>行前特意打聽過午飯如何解決,大體有三種辦法,一是自帶能量棒(為此俺在扣死摳買了整整一盒二三十個能量棒,不遺余力地運到法國,每天背兩三個上山,十天走完環線,還余下一大半),一是頭一天在投宿的旅館或者小鎮自備午餐,再就是在途中山屋里買。昨天住宿霞暮尼小鎮,此行環線所經最大的小鎮,特意在晚飯前去逛旅館附近的超市,買了一堆水果,計有香蕉五根,杏子一盒,獼猴桃四個,蘋果若干,外加一個簡易三明治做為今天的午餐。幸虧有行李托運,不然哪敢任性地買上這許多食物?今天帶了一根香蕉,幾枚杏子與一個獼猴桃,權當午餐,面對如此壯美的景色,午餐吃了些什么,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秀色確實可餐。</h3><h3> </h3> <h3>四,里霧詩小鎮(Les Houches)</h3><h3> </h3><h3>吃完午餐,背起背包,開始了今天最后一段路程,從山屋的右側開始,沿布列文峰陡峭的側翼一路下降,一千多米,只是下降。與爬升不同,爬坡累人,下坡卻累膝,好在我的膝蓋尚可,一路沿著山路之字形迂回下降,避免對膝蓋的直接沖擊。</h3><h3> </h3><h3>路書中特別提到這一段下山是整個博朗環線中最陡峭,最虐人的一段,仿佛沒完沒了,而這一段山路最大的回報,便是勃朗峰始終位于你眼前,一路下山,仿佛沖著雪山而去,這樣的美景當前,一切的疲勞與乏味都于瞬間煙消云散。</h3><h3> </h3><h3>隨著海拔逐漸下降,山道兩旁的植被漸增,白色與黃色的雛菊,星星點點散落于一片片綠色的灌木從中,山腳下里霧詩小鎮縱橫交錯的街道與一幢幢火柴盒大小的小屋也漸漸呈現于眼前,越來越近,卻總也走不到,身旁山谷中漫山遍野的紫紅色小葉杜鵑,陽光下無羈地縱聲歌唱。</h3> <h3>一路踩著裸露的山石,不停地下降,下降,只是下降。</h3><h3> </h3><h3>未幾鉆入一片樹林之中,勃朗峰與波松冰川從視線中消失,此時我們已經不是很在乎了,烈日下暴曬了大半天,能夠躲在樹蔭下歇口氣,哪怕失去這無敵美景?姐妹們仿佛魚兒重新躍入水中,一個個自僵死之態蘇醒,又都活躍了起來,也有心情說說笑笑了。</h3> <h3>下午四點左右,走了近七邁,終于鉆出樹林,來到了一個小小的停車場,路書上特別提及這附近有一個占地20公頃的高山動物園,梅爾萊高山動物園(Parc Merlet Mountain Zoo), 棲息著羚羊,阿爾卑斯野山羊、旱獺、美洲駝和歐洲盤羊,我們沒有時間,更沒有心情去拜訪,便沿著公路繼續蒙頭趕路,走了不到一百米,再次鉆入樹林,繼續前行,在一片較為開闊平坦的轉角處,放著一張野餐桌,桌旁的山崖邊,立著一尊高大的基督塑像(Le Christ Roi), 高高的基座上寫著PAX三個大字。塑像中基督長身而立,神情肅穆,一只手高高舉起,仿佛在向門徒們做著最后的呼招。這尊矗立在里霧詩小鎮對面的森林邊緣,由鋼筋混凝土鑄成的塑像,是雕塑家M Serraz在20世紀30年代的作品,高17米,據說全部花費均來自于游客和當地居民的捐助,夜晚在燈光的照明下顯得尤其醒目。</h3> <h3>下午五點半左右終算到達里霧詩小鎮,今天一天共走了8.5邁(13.5公里), 早上九點半出發,走了近八個小時,前半程全部是上升,幾近垂直,坡度很陡,后半程一路緩坡下降一千五百米,再次慶幸今早決定坐纜車的明智。</h3> <h3>地處霞慕尼河谷深處,位于古特峰(Aiguille du Go?ter)山腳下的里霧詩小鎮(Les Houches)并不是很大,離霞暮尼不過六公里,常住人口不到三千,這里常年日照充足,鎮子中心仍然保留著令人愉悅的法國小鎮的鄉村氣息,質樸而又不乏浪漫。根據路書,這里才是博朗環線的起點與終點,也是滑雪者的天堂,有大約30公里長的越野滑雪道。</h3><h3> </h3><h3>旅館位于主街附近,仍是三層小樓,仍是沒有空調和電視,不知是不是法國鄉村旅店的標配。利用旅館的免費Wifi上網一查,從霞暮尼(Chamonix)到里霧詩(Les Houches)車程不過十一分鐘,我們硬是翻山越嶺,走了幾乎整整一天,彼此笑言絕對是吃飽了撐的。</h3><h3> </h3><h3>可是不管吃得有多飽,當走進餐廳,坐在餐桌旁,聞著空氣中彌漫著的食物的香氣時,頓時便覺得饑腸轆轆,以為在這樣的鄉村小旅館中,有一頓主食,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誰知頭臺,主餐,外加甜點一樣都不少,食物也很美味(興許是我太餓了),一時覺得幸福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沒有任何抱怨。法國美食果然不是浪得虛名。</h3><h3> </h3> <h3>旅館就坐落在山腳下,而陽臺恰好正對著群山,足不出戶,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對面巍峨的山巒。晚上吃完飯回到房間,再次欣賞到前一日在霞暮尼見到的日照金山的美景,雖然不是同樣的山峰,夕陽下同樣的耀眼璀璨,輝煌壯闊,給這一天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h3><h3> </h3><h3>晚上躺在床上,細想這一天的行程,沒有如行前想象的那樣容易,也沒有如傳說中的那般艱難,果然如小馬過河一般,環線到底是難是易,自己走一走便都知道了。</h3> <h3>附隊友Tina的環線日記</h3><h3> </h3><h3>TMB之旅 - Day 5 Les Houches 7/4/17</h3><h3> </h3><h3>早8:45化14歐坐單程纜車到達二千米高度,從Chamonix 到Les Houches13.5公里的山路直行開車僅11分鐘,我們卻化了差不多8小時完成了trip。美景當前,實在抵不住誘惑,每一步都是景色,雪山環繞,野花競放,走走停停,忍耐不住打了一路的醬油,郣朗峰似乎并不可怕,腦中居然閃過去攀爬的念頭,嘿嘿,也只是想想而已,危險的事情俺還是算了。今天行程往上需爬升650米的山路,向下卻要行1500米,對膝蓋和腿部肌肉是亇極大的挑戰。在下行一千米左右時我的右腿越來越疼,每走一步都是挑戰,同行姐妹紛紛獻上愛心,借我綁上護膝,盡可能多的延長休息時間,根據她們的豐富經驗,是缺乏鍛煉,肌肉不夠有力所致。到hotel后趕緊泡進泳池,對它進行水療,按摩受傷的可憐的右腿膝蓋。晚餐在酒店,除了甜點可口,提拉米蘇,別的填飽肚子而已,飯畢在房間陽臺上再次體驗了日落金山的美景。滿身疲憊后留下的卻是深深的滿足感,生活如此美好,愿明日沒有傷痛,不會拖大家的后腿????????</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阿勒泰市|
曲沃县|
宣汉县|
鹤壁市|
南汇区|
油尖旺区|
青川县|
宜州市|
苏州市|
浙江省|
博乐市|
莱州市|
鸡东县|
华蓥市|
田阳县|
诸暨市|
千阳县|
军事|
新宾|
栾川县|
涿鹿县|
白沙|
浠水县|
丹江口市|
祁东县|
榆社县|
萨嘎县|
宣恩县|
色达县|
正定县|
八宿县|
安塞县|
阿克陶县|
南澳县|
育儿|
额济纳旗|
伊宁县|
会同县|
浦城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