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譚曉玲(瀾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郴州市坳上學校教師。郴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郴州民主促進會會員,郴州市及蘇仙區工美協會會員。郴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6年學習貼布繡畫,創作了四十余副畫,創作形式深受藝術前輩的好評,也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者愛好廣泛,曾在《湖南文學》《小溪流》等多家雜志發表散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家園系列》獲第七屆湖南工藝美術大獎賽銀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喜》獲第七屆工藝美術大獎賽優秀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蓮魚戲》入展郴州市第一屆美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蝶戀花》獲第十八屆全國杭州工美百花杯優秀獎(工美界最高級別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江南》獲第52屆全國工藝美術大賽優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放飛希望》獲中國廈門第十九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工藝美術大賽銅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春曉》入選郴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畫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蘭花花》入選民進中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畫作品《吉祥中國》獲第52屆全國金鳳凰杯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品《采茶女》入選郴州最美郴州畫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6受邀參加第八屆湘西旅游文化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8年受邀參加首屆湖南創新創業大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聯系電話18169202557</span></p><p><br></p><p><br></p> <p>貼布繡畫理論之四——繡點可圈</p><p>貼布繡畫最大特點,繡點的存在,不要糾結我們到底使用什么針法,而是在整個畫面里,繡點的運用,如何恰到好處的運用,比如圖案面繡或只是輪廓繡、點繡,全背景繡,局部繡,創作過程十分挑戰創作者的創作力。繡點的使用不僅體現你的手藝,同時也體現你的審美和考驗你的綜合素質。,不僅僅是圖案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你對藝術的另類理解力。一定要點到為止。相得益彰。其次,繡線色彩選擇搭配好布面色彩,針法運用又要照顧制作工藝,即能呈現豐富的畫面視覺效果,比如過渡、比如疊加,比如虛實,比如呼應,,又不能顯累贅與負荷。其難度遠遠超過一般布藝畫。所有一切不是你看到便能感同身受。 ■貼中有繡,繡中有貼,貼繡巧妙結合,相輔相成,打破傳統布貼畫的平淡無趣,又比拼布繡畫多了立體與工藝上的變化。它完全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種發展。借鑒剪紙,農民畫之圖案設計,找準合適的繡點,貼布繡畫以它的方式詮釋一種別樣的美!。</p> <p>文:悠悠</p><p>刺繡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有上千年的歷史。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瓔珞入宮之初,劇情便由繡房展開。這部劇的播出,讓有著“中國宮廷刺繡”之稱的滿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并展示了多種古法刺繡工藝。滿繡中的一種,便是“宮廷補繡”。</p><p>宮廷補繡,俗稱貼布繡。花間派詞人溫庭筠在《菩薩蠻》中寫道“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說的就是這項技藝。</p><p>追本溯源的話,要一直回溯到我國南北朝時期,逢年過節時,荊楚一帶的人們將五色彩綢剪貼成各種形狀,貼在屏風或戴在頭上,這便是宮廷補繡布貼畫的雛形。</p><p> 這一分支在民間漸漸流傳開來。那真是個純真美好的年代,手工制品煥發著鮮活的生命力,女性圍坐在一起,討論的不是化妝品,而是手中的針線活。從帽子到衣服到鞋子,一針一線都帶著手作的溫度。母親給孩子縫制的肚兜上,手工布貼繡畫一幅賽過一幅,創作的活力中蘊藏著濃濃的愛意。就連小小的口水巾,也會用碎布頭貼繡一朵小花或是寶寶的小名。</p><p>坳上學校的譚曉玲老師,日日經過村莊,都能看見李傳嬌老人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做女紅。當地人說起這位老人時,禁不住帶著幾分自豪感。坳上鎮水頭村的李傳嬌啊,那真是心靈手巧,她做的手工作品我們都喜歡得很!</p><p>那些小小的物件,不但在當地遠近聞名,也吸引了譚曉玲老師的駐足。她常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左右端詳,著迷不已。看得久了,內心被這造物之美感動,她開始向老人請教,并趁著寒暑假的空閑時間自己在家剪舊衣服,試著做布貼繡畫。民間手作非遺文化,由此得以傳承。</p><p>安靜的性格,讓譚曉玲樂意宅在家中,沉浸于布貼繡畫的世界。</p><p>有時候,機緣就在這樣的不經意間悄然降臨。朋友來家里玩,看見了譚曉玲自己做著玩的布貼繡畫,覺得非常別致好看,便將之介紹給蘇仙區工藝美協。就這樣,譚曉玲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p><p> 最初,蘇仙區工藝美協提供資金,讓譚曉玲專心創作布貼繡畫,她還不太敢接受。直到作品被送去參展,并屢屢獲獎,她才有了信心繼續走下去。</p><p>談及一路走來的經歷,她說,創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布貼繡畫需要好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功底,而自己并沒有學過美術,每次要創作一幅畫,光是材料就需要特別多,找不到合適的布和線時,還得自己染制。最難的是,一直到現在她都是一個人做,這種無人交流的孤單感,常常成為創作路上的阻礙。</p><p>然而,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并非易事,這樣的傳統手作需要強大的耐心和非常的熱愛,有時候,一幅作品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而她,還有著教師的身份,必須先保證教學的成績,才能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沒有熱愛與專研精神是堅持不下來的。</p><p> 歷史的傳承,通過一雙手得以承載、呈現。譚曉玲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挖掘、重組,創新出一種純手工藝術品,把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貼繡,巧妙結合在一起,并運用獨創的技法表現出畫中意境。</p><p>她的作品中同時融入了書法、剪紙、國畫、窗花等其他藝術形式,讓傳統與時尚結合,藝術與藝術交融,使得布貼繡這一古老的藝術文化得以綻放出異樣華彩。</p><p> </p><p>盡管一路走來不免寂寞,但創作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贊美時、抱著獎項歸來時,她的內心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有那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讓她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更重要的是,在她的身后,還背負著非遺傳承的責任與使命。</p><p><br></p><p>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被認真對待。譚曉玲心想,要傳承,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不如建立團隊,通過培訓更多的人,將布貼繡畫作為文化產業發展起來,為居家婦女提供就業渠道,讓她們也能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p><p> 譚老師的作品得到省廳級領導的贊賞</p><p><br></p><p>藝術在生命的交替進程中不斷發展,經時間的釀造,有了醇厚的芳香。</p><p><br></p><p><br></p> <h3>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聽取瀾心介紹貼布繡畫</h3> <h3>隨行省市區各級領導</h3> <p>省文化廳高揚先副廳長</p> <p>浦發銀行高端客戶體驗活動</p> <p>第二期培訓</p> <p>坳上鎮培訓</p> <h3>冬日的暖陽,擁抱這古老的村莊,我深情款款,走在這平仄光滑有些殘缺的青石板的小巷,雙手隨時可觸斑駁的墻面,亦見那陳舊的窗棱或粘些灰塵,屋檐舒緩中的錯落有致,石雕圖案的精思巧構,我穿繡花鞋的腳步是否能追隨故人的智慧,捕捉先人的靈感?
笛聲婉揚,又怎能演繹古風遺韻的全部。又如何能喚醒縱橫交錯的往昔和風云變故的曾經?
坐在村口,手執一針,一線,一布,我云淡風輕的附首,和虔誠執著的心念,去丈量創藝思考的高度。感悟藝術空靈的深度。
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我從不在任何人面前諱言。
遠離喧囂鬧心的城市,靠近最自然的淳樸,探尋民間之大美。生命的驛站,靈魂的宿地,又豈止教書而已。
“譚老師,我覺得荷花后面的布應該用藍色好些”“譚老師,我沒見過這樣的小舟”“譚老師,這個吊墜叫什么?”傳統文化強大的魅力已經深深吸引孩子們的好奇與興趣,我們作為師者,在重視國學教育的今天,我們怎能扼殺孩子們的向往與渴望。又怎能忽視孩子們天生對美的感悟力!
每一副畫已層層疊疊植入我千絲萬縷的情懷,那是中國文化的力量所在,無法矜持,生活的阡陌,凡塵的凈地,也是我的精神富有。
</h3><h3><br></h3> <h3>瀾心原創散文
有一種花,開在溪口,開在田邊,開在山坡,開在細細的絲雨里,開在明媚的春光里。淡藍的花瓣,金黃的花蕊,開在你的目光所及。它的名字就叫田邊菊,誰沒見過田邊菊呢,它的名字就像它的樣子,那樣樸實,那樣平常,那樣清麗。 一年年田邊菊冬天凋謝,春天又開。我想風一定是淡藍的,才把這些花兒染成這樣清洌的顏色。
和孩子們走在田壟,星星點點的田邊菊一簇簇,相擁而來,不經意之間便踩到一朵,孩子們采的滿滿一手,迎著風兒歡跑,花兒落在臉上,頭上。回來把田邊菊插在我的案桌,教室的講臺。等花兒凋了,便放在太陽底下曬,干了泡水,喝一口,每一個字都覺得菊香微瀾。
我的母親出生在田邊菊盛開的四月,看著漫山遍野的田邊菊,于是外婆給母親取名菊英。二十歲那年母親成了村里最漂亮的女人,她也從鄉下嫁給當醫生的父親。父親遠再郴州工作,很多年母親以她的堅忍,善良,獨自撐起一個家。在我看來,母親更有冬菊的臨難而不懼。
郴州網對瀾心布繡畫跟蹤關注,感謝廖總
?
?<br></h3> <h3>心原創散文《遇見西河》</h3><h3>西河,喜歡你,從你的名字開始,。</h3><h3>你就流淌在這片蔥蘢疊翠的深處中,不疾不徐,不寬不深,如江南小家碧玉,半分羞澀,半分清純。溫醇楚楚可人。</h3><h3>你的綠分明是天的眼睛,草兒的影。</h3><h3>恬靜,偶見三兩只野鴨悠閑自在游弋。</h3><h3>不見小船,一座孚橋橫于河上,像一條素帶,系于你的腰間。</h3><h3>三兩石橋,相依西河,布滿青苔,似乎低吟一首悠長古老的歌。</h3><h3>我追隨你,一路暢然。</h3><h3>石榴花開,忘憂花開,篷草花開,白色的野薔薇將謝;河岸栽種的黃菊開的歡騰,農家小樓白墻青瓦,新景象新希望。</h3><h3>眺望你,晚霞晴天,水光陌陌,蔓草連天,清新的草香和著清涼的河風,越過鼻梁,直投心懷。</h3><h3>就像我兒時常坐在耒河之畔,無憂無慮。忘懷所有!</h3><h3>心純凈,行至美。你我向往的距離,是與名利的種種分離。</h3><h3>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h3><h3>我與蝶,在花間舞,似蝶亦是蝶!</h3><h3>歸罷,想起一首詞,很適合自己:</h3><h3>野有蔓草,零露瀠兮,</h3><h3>有美一人,清揚婉兮,</h3><h3>邂逅相遇,適我愿兮</h3><h3><br></h3><h3>?</h3><h3>?</h3> <h3>文:瀾心
攝影:好攝之徒
制畫是寂寞的,一個真寂寞的人,才能把畫,作的入心,一個浮于表面寂寞的人,畫只是畫面上的寂寞,其色彩圖案的組合一定是浮躁和凌亂的,而這個寂寞,無關于他人是否懂你及你的畫,你在你的世界里,他人介入不了你。這是真寂寞。
若你看畫,畫便在。我是畫,當如何?我若綻放,當如何?人有千面,畫有千變,貼布繡畫,若為人,只為瀾心!<br></h3> <p>南岳雅居高端客戶體驗活動</p> <p>以紅綠黑為主色,體現民間藝術之大俗美,面如桃花俏,衣服繡花,背景藍天染色,繡雙燕,綠樹紅果采用鏤空法,平面與立體結合,突出視覺的層次感,又避免繁瑣擁擠感。籃的線條表現是在布下粘貼線,再把布壓實,樹,果,籃用的是鳳尾紗,色彩有變化。豐收的情景,喜悅的心情躍上畫面!</p> <p>瀾心貼布繡畫之三——背景的設計</p><p>目前的布畫基本是不太重視背景的設計,背景僅僅是作為畫本身的一個單純的承載體,瀾心貼布繡畫充分重視背景對畫在色彩呼應,意境營造,內容表現所起的作用,白色從來都不是我的首要選項,比如扇,我用了半窗欞圖案做背景,既是兩種藝術和文化形式的結合,又襯出扇的雅致。</p><p>蘭花花是古典圖案,細竹簾為背景,更增添了一份古樸拙樸之美。很多畫我用了重彩,使畫在視覺上更貼近民間對藝術的理解和追求。當然我所用的材料包括</p><p>麻布,雪紡,所有的選擇都考驗創作者的審美!所以布畫一定要脫離那種了無生趣的背景設計,把背景置于你的視覺感知之外。讓背景和畫內容高度融合,更完美傳達我們的內心所向。</p> <h3>以紅色為主色,朱紅牡丹,花瓣內測繡紅色,突出花的立體感,利用撞色搭配水綠色布制作鳥,包紅邊,借鑒了一點剪紙的手法,如鳥身上的花紋,翅膀用紅色為底,繡水綠色紋路,葉子大膽使用紫紅色,葉柄用深紅色棉線,枝采用深紅帶點黑,紅色深淺變化,使畫面有了層次變化,所有的繡都在面上,增加制作難度,在包模時,圖案會有位置偏離。</h3><h3><br></h3> <h3>文:瀾心
一直是等待花開的冬天,
不經意已春色濃,,
我迷戀你斑斕色彩的魅魊,
一針一線深處的迷魂。
無須記懷,你的美一直在那里。
那是穿越歲月風塵的重彩濃墨
寂默里幽芳瀾珊,萬語千言。
這樣的我要一份記念,
絢爛如你,精致如你,
如春色,默然已成內心不變的風景,,。<br></h3> <p>瀾心貼布繡畫與剪紙</p><p>貼布繡是中國最古老的手藝之一,貼布繡畫是瀾心在傳統技藝上的創新和獨到應用。貼布繡畫具有比其他布畫更大的兼容性,這種兼容性表現色彩,表現手法,表現對其他藝術形式的借鑒,重組,而剪紙圖案和色感給了瀾心啟示,如何實現藝術的融合與跨界,瀾心進行了很多嘗試,剪紙的鏤空之美,紅白色彩的過渡,主題的表達,,所有的轉換既有保留,又要有視覺之外的新感。《福》中的鹿采用很實的做法,鹿上的花紋繡實。而鹿身的桃和布半實半鏤空。而外圍的福字基本是大鏤空做法,整副畫以紅色表達為主,藍為底,繡花,襯托,《江姐》則采用紅白兩色,以白布包模,紅布包邊,全畫無鏤空,貼布繡以它獨特形式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剪紙藝術。《蓮魚》外圍就是一張非常明顯紅色剪紙圖案裝飾。在色彩上給人以視覺上強烈對撞。《四季》以剪紙圖案為創作原型,但是你看到的是似剪紙而非剪紙,隱隱約約,你若懂一定能捕捉到剪紙的影子,你不懂它就是一副貼布繡畫!!</p><p>當然表現手法可以更多樣,可以更多變。</p><p>瀾心貼布繡畫是中國布畫唯一能將剪紙與布相結合的畫種!將剪紙靈活運用到貼布繡畫中,是對中國布畫更大的突破!如果能在色彩上,圖案上,制作手法上提升,相信一定可以成為最美的布畫!</p> <h3>故事已經久遠,,但今天的我依然記得它。
很多事,未必留下印痕,存在就是全部的意義。
我高高地站在這兒,看見的,看不見的,其實它們都在那里。那些發生的。再無法在當下,我只有用這種方式演繹你。<br></h3> <h3>組畫——春之音</h3><h3>已紅色為主色,采用了紅清綠撞色法。</h3> <h3>組畫——清涼一夏</h3><h3>在這副荷花圖中,你能看到青花脫俗的韻味,又能窺探到剪紙藝術的影子。</h3> <p>五彩之秋,這副畫繡點較多,菊花完全是秀出來的</p> <p>中國色 --鏤空</p><p>剪紙——窗欞—布貼繡</p><p>作為工藝美術,它具有比其他布畫在工藝具備更多創意的想象空間和兼容性。在色彩運用上,更具有自由的張性,即便是單色,它依然可以借助鏤空和繡點,豐富畫面內容和凸現層次感。此畫選擇經典紅綠搭配,紅是西瓜紅,綠是草綠,鶴翅有鏤空與背景有呼應,古典與時尚融合,俗中掩雅,整個畫面濃濃的中國元素韻味!</p><p>中國窗欞圖案花樣美輪美奐,與古典圖文結合,我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它!如果有恰當好處的圖案設計,那將是另類的美!</p> <h3><font color="#010101">原先從生活中凝結而成的民俗文化,被新的時代拋棄。當我們推進城鎮化建設,向“西化”的生活靠近,舍棄故土,遠離自然,那些古老的文化,也就只是寫在“文化遺產”里的符號,它們漸漸的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分離。</font></h3> <h3>中國布畫,不僅可以作為一種工藝美術的形式存在,更有它深含的文化內涵。
瀾心貼布繡布畫,在材質上,表現手法上比普通的布畫更具有兼容性,包容性,豐富性。
第一剪紙
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在瀾心布畫中很多地方用到剪紙,剪紙的鏤空,剪紙的明快,以剪紙圖案為背景,以局部剪紙為點綴,或將剪紙的層次化,或將剪紙的色彩化,如果能將剪紙藝術巧妙的運用到布畫中,我相信可以創作出中國最美的布畫!<br></h3> <h3>郴州畫院院長唐卯題字</h3> <p>貼布繡是中國最古老的手藝之一,貼布繡畫是作者結合布貼和繡創作的一種純手工工藝美術品..把不同布質,不同顏色的布,貼繡巧妙結合并運用其他獨創技法,表現出不同畫之意境.作品同時融入書法,剪紙,國畫,窗花等其他藝術形式,藝術與藝術之間的碰撞,現代與傳統的交激’使布貼畫這一古老的藝術綻放異樣光彩.貼布繡畫充分利用布的柔性,或折疊或打碎或鏤空或編織或染,顛覆一切中國傳統布畫的表現手法,畫面更加豐富多姿,表現力更強.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放棄大量休息時間,經過四年的摸索創作,作者敢于在傳承中創新,大膽用布用色,形成個人獨特藝術風格,深受當地群眾喜愛,作品在全國省市屢屢獲獎.</p><p> [吉祥中國]融入大量表現吉祥喜慶幸福熱鬧的中國元素,鎮海塔下,燈彩搞掛,龍馬游走.風車彩球,虎帽花鞋……亮麗的色彩,展現新春佳節的熱鬧場景,制作中采用繡染剪紙堆積等手法,使整個畫面更具欣賞性</p> <h3>培訓目的
第一提高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價值!
第二創造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
貼布繡畫是蘇仙區民間優秀藝術,也是有市場效益的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它的制作工藝繁瑣,面臨傳承的巨大壓力,重視拼布繡畫保護已經勢在必行,由此通過培訓,由獨立創作向集體創作轉型,為推動我區非遺文化發展,為非遺文化將來融入人們的日常現代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培訓對象:坳上鎮婦女,瑪瑙山礦下崗職工,水頭學校學生
培訓人數:30人
培訓地點:坳上鎮水頭培訓室
培訓時間:2018年10月2一10月<br></h3> <h3><font color="#010101">每一副畫都凝聚作者的智慧,心血,每一副畫你都能觸摸到作者的柔情和她的蘭(瀾)心慧質,就像一朵朵野菊花,它的芬芳連同她的美麗,她的文字,她的心靈,她的才華在你的心中錯開蔓延開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愿我以溫度傳遞美好,透過我的指端,直達你的向往。我愿你以美好回敬溫度,為一名熱愛傳統文化的教師而點贊!<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也許我的畫還有些粗糙,有些幼稚,然它們也生動著,可愛著,既有對原創的尊重,也體現作者對原創的理解,融入繪畫,剪紙,拼布,繡,書法,染布于一體,形成自己獨特之藝術風格。我相信,隨時間的推移,它會日逐完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所以種種手工藝逐漸被國人被遺忘和沒落。</font></h3> <h3>郴州電視臺兩度報道,郴州日報,郴州網給與了報道!</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卻在此時無比珍惜起這些手藝來,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信念指引我去追溯,找回、使用并傳承。像是一次手藝晚生與前輩的交流,更是傳統手藝跟手藝之間碰撞與結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淺墨入畫,遠山如黛,河水纖瘦窈窕。舊瓦陳磚,小橋老樹,是否記得曾經走過的人,是否記得曾經講過的故事。在至靜至清的光陰里,默默述說著一段往事<br></font></h3> <p>貼布繡畫所用工具材料</p><p>底圖</p><p>透明紙:復印圖案</p><p>卡紙:分薄厚,軟硬,作用定型</p><p>鋪棉</p><p>膠水,各種剪刀</p><p>線:以棉線為主</p><p>布:純棉,真絲,雪紡,鳳尾紗及根據畫需要設計的背景布</p><p>顏料:染色</p> <p>中國有麥稈畫,漆畫,砂漿畫,金鉑畫,羽毛畫,等等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工藝畫比布更有創意的空間。布的色彩斑斕繽紛,布的質地豐富多變,布的可塑性更強,揉,碎,折,染,鏤空,拼,,同時可結合其他多種藝術形式,如剪紙,窗花,書法,木雕等等。使畫面更具有欣賞性,裝飾性,以及收藏價值。當今中國還沒有針對布本身的特質進行創作。所以它完全可以形成獨立的畫種,作為一個產業發展</p> <h3>【瀾心貼布繡畫】
心得分享,有興趣的可以關注!
貼布繡畫的歷史淵源
貼布繡的存續狀況
貼布繡的分布區域
貼布繡畫的工藝流程
貼布繡畫的使用材料
貼布繡畫的文化和經濟價值
貼布繡畫的主要特點
貼布繡畫繡與貼的運用
貼布繡畫色彩搭配
貼布繡畫布質選擇
貼布繡畫線條處理
貼布繡畫背景設計
貼布繡畫細節與整體效果把握
貼布繡畫藝術與其他藝術的結合
貼布繡畫作品及其非遺創新產品<br></h3> <h3>主要圖片提供:微友桿子
配文:瀾心
喜歡中國畫,那份韻味無窮的留白意境,也許我不懂,但是我知道,留白,那是一種空曠無言的美,一種極致的靜,素的背景,空的靈逸,虛實相生,有多少可以舒意的情懷,無卻勝有,白亦是色。
做一個給自己留白的女人!
留一份清雅與脫俗,留一份少言和安靜,留一份善良與溫婉。靜默里有一份淡定的從容和超然的風骨。
推開窗門,一陣香氣襲來,原來是玉蘭花花開,是春天快要到了嗎?白與淡紅的相襯,似有一種留白的清麗和孤傲。美而不媚!
給自己留白的氣質佳人,一定是一副中國畫!<br></h3> <h3>藝術不是一份簡單的安靜,不善言辭是這份安靜最好的注角,好好的教書,我把余下生活融入每一塊布中,她們在我眼前跳躍翻飛,可以是波動,可以是平緩,可以是愉悅,可以是傷感,樸實無華的生活給予我莫大的力量;藝術是什么?我不懂,但是里面涂抹著我的天性,還有內心與思想。</h3><h3>色彩與色彩的碰撞,層層疊疊的畫面,也可以是文字般唯美。<br></h3><h3>我是需要遠離一些世俗的眼光,還好我不需要靠你維持生計,我可以按照我想要的樣子去做,就這樣,挺好,藝術家們說,你這樣挺好。</h3> <h3>關于貼布繡畫的構思
一.場地設置
1.展示區
展示各類貼布繡畫作品及相關資料,供來訪者指導,參觀,學習,交流。
2.貼布繡畫培訓室
不定期開展培訓班,讓廣大婦女掌握貼布繡畫的制作工藝,實行居家就業,同時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產品的創新提供良好氛圍!
3.貼布繡畫體驗區
針對學生,市民,團體,通過體驗制作,交流互動,讓更多人“零門檻”“無障礙”學習這項傳統技藝,讓貼布繡畫將來能成為最接地氣的藝術品,非遺來自民間,也應該讓她回歸民間生活!
二.貼布繡畫的運作
1.通過舉辦公益講座,參與各項非遺文化活動,博覽會,走出去,引進來,豐富傳播渠道,加大貼布繡畫文化的宣傳力度。
2.成立合作社,建立貼布繡畫設計,制作,展示,銷售一體的創作團隊。為讓貼布繡畫成為看得見的效益,用的著的非遺,提高村民保護傳承非遺的積極性,同時接軌現代,結合古村現有資源,探索“互聯網+非遺”“文化+雙創”的融合發展路線,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或服務項目。將坳上古村打造成以節氣民俗,傳統工藝,農事體驗為主,以文化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發展!
3.傳承人的培訓
傳承人群的培訓是重點,擴大傳承人的數量,培養骨干繡娘,提高她們的技能,創新意識和文化自信!
4.產品銷售
三.關于瀾心貼布繡畫和坳上古村合作方式。
有待探討!<br></h3> <p>拼布中的貼布繡和布貼畫制作工藝上有幾個步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縫制代替了膠水,并且從平面變成了立體或實用物品。這些種類的貼布技法都是一樣,貼縫,壓線,作品完成。可以運用在一切實用布藝上。而不是像傳統的布貼畫要表框或者只能掛在墻上。做每種拼布的時候要分清楚上下的位置,要不然表現出來的貼布會出現不夠平整結合部分不夠精致等問題。我想這些拼布的技術只有學過和研究過貼布的童靴才能明白</p><p>越來越多人喜歡貼布繡,因為技法簡單可以表現萬千圖像。技法簡單但是這種方法是勞動力超強大的,因為必須一針針的手縫。那么現在也出現機縫貼布繡的作品。個人覺得機縫的 東西雖然速度上很優越,可是給人的感覺非常的生硬,而手工完成的貼布作品非常靈動柔和。給人非常舒適地柔美感。</p><p><br></p> <h3>文化廳高揚先副廳長</h3> <h3>第四期培訓</h3> <h3>一個個明艷的采茶女,明艷了一個夏,明艷了一個假期。
或嘻或靜,俏生生的紅藍綠
用時間計算的手工畫,也許不是我顛覆了藝術,而是藝術顛覆了我的人生
</h3><h3><br></h3> <h3>遠古的神話故事,以唯美絢麗的畫面,古典的圖案花紋,以個人的審美情趣,來詮釋它的內涵,女媧其實就是人面蛇身,布內藏線顯示波紋狀的裙暗含其意。絲帶上的隱花是國畫顏料的點染,天臺山的烈焰五彩斑斕的石,無需遙想,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的
一個個明艷的采茶女,明艷了一個夏,明艷了一個假期。
或嘻或靜,俏生生的紅藍綠
用時間計算的手工畫,也許不是我顛覆了藝術,而是藝術顛覆了我的人生
<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株洲市|
兴义市|
始兴县|
兴文县|
江达县|
东城区|
晋宁县|
胶南市|
嘉禾县|
九江市|
南安市|
左贡县|
类乌齐县|
浑源县|
凉山|
崇州市|
大连市|
措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来凤县|
轮台县|
铜山县|
南岸区|
丰台区|
内黄县|
黑水县|
宽城|
达拉特旗|
株洲市|
桂东县|
商水县|
南部县|
兴海县|
曲阳县|
磐石市|
涡阳县|
桐柏县|
忻城县|
广灵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