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敬軍人!致敬老前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所認識的、尊敬的、毛伯伯!和我們的老前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開國功臣毛少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級八一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級獨立自由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級解放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疆軍區副司令員-毛少先少將。毛少先將軍 抬著任弼時走完長征路,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到達陜北。隨后,組織上開始調查毛少先的"AB團"問題。任弼時說:"哪里有這樣的反革命?他要真是AB團,還能背著我,不把我扔了才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少先將軍(1908-1983),原名毛少軒,江西省安福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少先將軍簡介:南疆軍區原副司令員毛少先將軍是江西省安福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0軍排長,湘贛邊工農民主政府警衛隊隊長,紅6軍團連長、營長。參加了長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9團連長、營長,120師獨立第二支隊支隊長、團長,八路軍南下支隊司令部科長、團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第16團團長,第一野戰軍第3軍后勤部軍械處處長,甘肅軍區酒泉軍分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新疆軍區司令部軍械處處長、管理處處長,新疆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南疆軍區第二副司令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勛章。1983年2月15日逝世,終年75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1929年,毛少先參加湘東南赤衛軍,后編入紅軍,任紅20軍排長。1931年,毛少先進入湘贛軍區河西教導隊學習。結業后,任湘贛邊工農民主政府警衛隊隊長、紅6軍團17師連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2年9月,毛少先時任紅20軍連長。有一次,毛少先輔導一位赤衛隊長學兵器,那位赤衛隊長不慎弄斷了"漢陽造"的撞針,兩人被當做"AB團"骨干分子抓了起來。毛少先是放牛娃出身,目不識丁,不知道"AB團"是怎么回事,結果遭到拷打,毛少先只能請求:"不信我的話,就叫我去和敵人拼命!"審問者逼毛少先去拷打別的被誣陷為"AB團"的同志,毛少先拒絕了,結果遭到更嚴酷的拷打,就這樣被審訊了兩個多月,才被放了出來。但是毛少先仍然是被懷疑和監控的對象,被派到伙房劈柴、挑水。52團政委方理明有意識地保護了毛少先,他成了方理明的擔架員。1933年6月,任弼時來到湘贛邊區,制止了省委劉士杰、陳洪時亂抓亂殺的行為。1934年8月,紅6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得了重病,躺在擔架上工作。方理明對負責任弼時安全保衛工作的余秋里說:"毛矮子吃苦耐勞,是抬擔架的能手,就叫他給任弼時同志抬擔架吧。"余秋里把毛少先叫去,見他個子矮就問:"你抬擔架行嗎?"毛少先沒好氣地說:"別說抬擔架,就是一個人背,我也要把首長背走,不信你試試看!"說著就要背起余秋里跑。余秋里這才同意。為了減輕擔架員的疲勞,任弼時每天只坐三、四小時擔架,就改乘騾子,上山時堅持扶著手杖自己走。一段時間后,任弼時逐漸了解了毛少先的經歷。紅6軍團在貴州有一次和敵人遭遇,情形十分嚴峻,敵人離任弼時只有百來米,任弼時身邊只有余秋里、王赤軍(后授少將銜)和毛少先等人。毛少先背起任弼時就跑,余秋里等在后面掩護。事后,任弼時說:"是矮子同志救了我的命啊!"不久,毛少先升任營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抗日戰爭開始后,毛少先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9團連長、營長。1938年10月,120師358旅組建獨立1團,毛少先任團長。1941年,毛少先任120師暨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獨立2旅(兼第2軍分區)9團團長。1941年底,120師到崞縣后,擴軍萬余人,原有的義勇軍已整編成忻崞代游擊支隊,毛少先任120師暨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獨立2旅(兼第2軍分區)游擊第2支隊支隊長,簡稱毛支隊。后任警備6團團長。1943年,毛少先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11月起,毛少先任八路軍南下支隊司令部科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團長,參加了開辟湘鄂贛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抗戰勝利后,毛少先任呂梁軍區16團團長、晉綏軍區第2縱隊獨立3旅團長。參加了中原突圍后到陜甘寧解放區。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獨立3旅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3軍8師,下轄22、23、24團,毛少先任團長。1949年6月,第一野戰軍成立第1、2兵團,毛少先任第2兵團第3軍8師團長。后任第3軍后勤部軍械處處長、甘肅軍區酒泉軍分區司令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戰爭時期,毛少先參加了汾孝、臨汾、太原、扶眉、蘭州等戰役戰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新中國成立后,毛少先任新疆軍區司令部軍械處處長、管理處處長。1950年,毛少先榮獲人民功臣勛章。1954年,毛少先進入西北軍區干部文化學校學習。結業后,任新疆軍區后勤部副部長。1958年-1978年,毛少先任南疆軍區副司令員、第二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少先1983年2月15日,因病在烏魯木齊逝世,享年75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是任弼時誕辰75周年之際,為紀念任弼時,中共汩羅縣委編輯出版了《任弼時》一書。同時,中共汩羅縣委宣傳部約請了一批老同志撰寫回憶和紀念文章,結集出版了《懷念任弼時》一書。隨后,在國內報刊上也陸續發表了一些回憶任弼時的文章,如陳琮英撰寫的《和弼時同志共同生活和戰斗的歲月》、劉俊秀撰寫的《革命的良師回憶任弼時同志對我的教育和培養》和毛少先撰寫的《我給任弼時同志抬擔架》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任弼時家庭照。毛少先兒子毛世中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下圖照片、任弼時家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是毛少先將軍的老戰友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是毛少先將軍的老戰友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照片第二排左起:第二人,毛少先。第二排右起:第一人,劉發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排右起:第一人,曾光明,二人、黎斌,三人、馬洪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少先夫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照片是毛少先夫人楊靜阿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圖:是毛少先夫人楊靜阿姨獎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開國少將毛少先,因為個子矮小,在部隊落下一個綽號叫"矮子",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矮個在長征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1934年8月,紅6軍團西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病重,吃苦耐勞的"毛矮子"承擔起了保衛任弼時的安全工作,他和戰友抬著任弼時,冒著敵人的炮火,攀山走險、日行上百里。10月,紅6軍團在貴州和強敵遭遇,情形十分嚴峻,敵人離任弼時只有百來米,毛少先二話不說,背起任弼時就跑。事后,任弼時說:"是矮子同志救了我的命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晉西北有支能征善戰的"毛支隊" 1937年9月,三五九旅挺進到晉西北的忻縣、崞縣、代縣一帶,旅長王震發現這一帶有"神山營""黃牛連"等抗日武裝,決定把這些抗日武裝置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便分派給毛少先一個任務,讓他離開獨立營,去組織和領導這些抗日武裝,給的番號為忻崞代游擊支隊。 離開獨立營時,王震問毛少先:"派你去游擊隊當隊長,有啥要求?" 毛少先回憶說:"當時,我有點不愿意離開大部隊,心想既然叫我去組織游擊隊,總不能空著雙手去,便要求派黨員,派干部,給武器。" 王震指著毛少先及其警衛員蔣立云說:"黨員、干部和武器,你們都有了!組織開展游擊戰,不能靠天,不能靠地,要靠地方黨組織,靠人民群眾,不然,把你的獨立營全帶去也不行呀!" 毛少先雖然沒有在王震那里要到人和槍,但從王震那里要到了主心骨:靠黨組織,靠人民群眾。他帶著警衛員來到崞縣,與當地的黨組織取得聯系。共產黨員邢志尚、李向陽、張大同等人原先聽說八路軍派人來領導游擊隊,都奔走相告,喜出望外,但一看只來了兩個人,都有點兒失望。 然而,毛少先沒有讓地方黨組織失望。毛少先回憶說:"我一遍又一遍地把黨中央的指示和王震同志的談話,作了盡可能的傳達和發揮,翻來覆去說明一個道理:要趕走日本強盜,不能靠神仙皇帝,要靠我們自己,要攜起手來,萬眾一心地與日本強盜拼搏!"做通了黨員和群眾的思想后,立即行動起來,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糧出糧。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戶戶出力抗戰。后來,在崞縣不僅組建了區、縣游擊隊,還新建了兩個團。這兩個團的番號是七一四團和七一九團。借鑒崞縣經驗,毛少先又在忻縣和代縣成立了區、縣游擊隊。 到了1938年春,三五九旅向敵后挺進時,由毛少先領導組織起來的忻崞代游擊支隊改用新番號,稱八路軍一二〇師獨立第二支隊。毛少先任支隊長,支隊政委由崞縣縣委書記胡全兼任。獨立第二支隊下轄兩個大隊:崞縣的四個區游擊隊編為第一大隊,大隊長趙世柱,大隊政委劉武;忻縣和代縣游擊隊編為第二大隊,大隊長劉森,大隊政委彭在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上半年,獨立第二支隊在毛少先指揮下,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先后襲擊同蒲鐵路,攻擊原平車站,炸毀橋梁十多座,收復了寧武、神池、五寨、岢嵐、偏關、河曲、保德等七座縣城。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1938年底,毛少先計劃把原平鎮的日偽軍主力引誘到田家莊消滅。然而,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日偽軍把獨立第二支隊的一個打圍的連隊包圍了,而此時獨立第二支隊的主力在上申村和下申村一帶。毛少先接到報告后,決定馬上進行反包圍。于是,獨立第二支隊兵分三路,對日偽軍進行了更大的包圍。這時,由于形成了里外雙層包圍圈,里面有自己的部隊,不好射擊,只能展開白刃戰。毛少先身先士卒,掄起大刀與日偽軍拼殺。這場戰斗,共打死打傷日偽軍上百人,燒毀汽車十余輛。毛少先就是這樣率領獨立第二支隊,縱橫馳騁在雁門關至石關嶺一帶,打得日偽軍不敢輕易出動,贏得了群眾的擁護。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獨立第二支隊為"毛支隊",還編了一首歌傳唱:"毛支隊"扎根在人民心間,每個人都和我們血肉相連。單個是活的碉堡攻不破,集體是銅墻鐵壁打不爛。敵人見了發愁,人民見了喜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是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革命的照片和事跡,他們是共和國的開拓者,人民的功臣,老百姓的救星。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楷模!我們一定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我們永遠懷念老前輩。</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青铜峡市|
石城县|
来宾市|
六枝特区|
札达县|
上饶县|
屯门区|
东至县|
万载县|
隆昌县|
宝鸡市|
万全县|
安庆市|
孝昌县|
修武县|
汉寿县|
醴陵市|
仁寿县|
寿光市|
潜山县|
南丰县|
多伦县|
静海县|
永靖县|
贵定县|
万州区|
辰溪县|
宜兴市|
平遥县|
江孜县|
三亚市|
信宜市|
蒙自县|
腾冲县|
仙游县|
鄂尔多斯市|
安图县|
天等县|
香河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