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金秋,北京迎來難得藍天。得悉故宮博物院正在舉辦中國古代繪畫精典《千里江山圖》特展,慕名前往參觀,同時重游故宮。</b></h3> <h3><b>天安門前華表,在藍天映襯下更顯挺拔、莊重。</b></h3> <h3><b> 天安門大門粉飾一新。每扇大門九縱九橫八十一顆門釘,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八十一這個數字代表皇家地位,只有皇宮才能使用。</b><b>王、</b><b>公、侯等只能逐級遞減。</b></h3> <h3><b>故宮端門,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南門。</b></h3> <h3><b>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十大宮殿之一,它是明清兩代皇宮,舊時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木結構古代建筑群。</b></h3><h3><b> 故宮平面圖</b></h3> <h3><b> 午門,舊時紫禁城的正門,兩側垂直延伸部分為雁翅樓。本次《千里江山圖》畫展就是在午門城門樓正殿舉辦。</b></h3> <h3><b>巍峨的午門雁翅城樓。</b></h3> <h3><b> 在午門西側排隊領取畫展參觀號。運氣還好,拿到了下午1點半-3點半的參觀號。時間還早,可先游覽故宮。</b></h3> <h3><b>太和門前廣場</b></h3> <h3><b>太和門前廣場玉帶河及熙和門。</b></h3> <h3><b> 太和門,是通往太和殿的大門。也是紫禁城前三殿的正門。</b></h3> <h3><b>太和門前的銅獅。</b></h3> <h3><b>穿過太和門,太和殿及其前廣場豁然展現在眼前。</b></h3> <h3><b> 太和殿,也曾稱為奉天殿、皇極殿,民間俗稱金鑾殿。它是故宮內最高大的建筑,通體高35.05米,位于北京南北中軸線中心、內城兩條對角線交叉點上。太和殿坐落在三層石基座組成的丹陛上,整體造型宏偉壯觀。太和殿在明清兩代是封建皇權的象征。</b></h3> <h3><b>太和殿前的云龍石雕,只有皇帝才能從上面通過。</b></h3> <h3><b>太和殿丹陛圍欄均由漢白玉雕刻組合而成。</b></h3> <h3><b> 丹陛外側探出的龍頭,即體現皇宮威嚴又兼有排水功效。下大雨時會出現"千龍噴水"的壯觀景象。</b></h3> <h3><b>第二層基座步道</b></h3> <h3><b>銅龜</b></h3> <h3><b>銅鶴。在中國古代,龜與鶴象征長壽延年、太平吉祥。</b></h3> <h3><b>日晷,相當于古代季節日向及時辰標準器。</b></h3> <h3><b>嘉量,相當于古時的重量計量標準器。日晷與嘉量象征著天下大一統皇權。</b></h3> <h3><b>太和殿雄姿。</b></h3> <h3><b> 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合稱故宮三大殿,也稱故宮前三殿。</b></h3> <h3><b>錯落有致的建筑布局。</b></h3> <h3><b>保和殿內的皇帝寶座。</b></h3> <h3><b> 保和殿后面巨大的云龍石雕,刻有九龍戲珠圖案,為整塊石料雕成。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約250噸。據記載為了把石料從一百多里外的房山運到故宮,曾動員了上萬民夫,一里地打一口井,冬天提水澆冰形成冰道,然后將巨石拖運進京。拖運工程耗時一個多月。</b></h3> <h3><b>遠看后三宮及景山萬春亭,層層疊疊,金壁輝煌。</b></h3> <h3><b>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彩繪在故宮得到完美展現。</b></h3> <h3><b>乾清門前兩側的鎏金水缸</b></h3> <h3><b>影壁琉璃圖案</b></h3> <h3><b> 乾清門。進入乾清門,就進入了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區域。</b></h3> <h3><b>乾清宮前游人如織。</b></h3> <h3><b> 乾清宮是雍正之前皇帝處理政務的場所。自雍正起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改為在養心殿。</b></h3> <h3><b>乾清宮內的皇帝寶座及正大光明匾。</b></h3> <h3><b>交泰殿(位于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內布置。</b></h3> <h3><b>坤寧宮,帝后日常生活居所。</b></h3> <h3><b>皇帝的新婚"洞房"</b></h3> <h3><b>在坤寧宮東院新開辟了快餐廳,方便游客就餐。</b></h3> <h3><b>用過午餐返回午門,準備參觀畫展。</b></h3><h3><b>從太和門大廳內看午門。</b></h3> <h3><b>從斜坡階梯步道登上午門。</b></h3> <h3><b> 千里江山畫展分成很多部分,重點是《千里江山圖》,其它部分大多是關聯展出。</b></h3> <h3><b>為了保護古文物,展廳內燈光調的很暗。</b></h3> <h3><b> 千里江山圖創作于宋代,由宮廷畫家王希孟創作,并得到宋微宗的親自指導。</b></h3> <h3><b> 千里江山圖宋代后流失于民間。至清代,有收藏者將其獻給乾隆皇帝,乾隆視為珍寶,題詩并收藏于御書房。此后,乾隆又令宮廷畫工照原樣臨仿一幅收藏。</b></h3> <h3><b>一并展出的乾隆狩獵圖。</b></h3> <h3><b> 千里江山圖在民國初年由溥儀攜出宮外,后又流落民間,幸運的是歷經展轉又回到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b></h3> <h3><b>建國后毛澤東曾到故宮觀摩千里江山圖。</b></h3> <h3><b> 千里江山圖是一幅整絹畫卷,寬51.5厘米,長1191.5厘米,上有宋朝蔡京的跋,乾隆的題詩等。千里江山圖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亭臺樓閣、高山流水,構成一幅美妙的江南水鄉圖。令人驚嘆的是王希孟創作這幅畫時年僅18歲。</b></h3><h3><b><br /></b></h3> <h3><b> 在畫展廳排了一個多小時隊,終于可以近距離觀看這幅作品了!參觀者來自全國各省市,也不乏外國游人。</b></h3> <h3><b> 千里江山圖局部照片。</b></h3><h3><b> 現場允許拍照,但禁止使用閃光燈。由于展櫥玻璃板反光,影響了拍照效果。</b></h3> <h3><b> 參觀完畫展,出午門大殿,沿城門樓步道游覽午門。距離上一次游覽午門已有幾十年時間了。</b></h3> <h3><b> 在午門城樓向南看端門。再遠處依稀可見人民大會堂和歷史博物館。</b></h3> <h3><b>午門西雁翅樓外側。</b></h3> <h3><b>從午門自上而下看太和門廣場,視野更加開闊。</b></h3> <h3><b> 在午門上遠望北京CBD和正在施工的"中國尊",古今建筑交相輝映。</b></h3> <h3><b> 從午門城門樓東側可直接進入紫禁城城墻上部通道。</b></h3> <h3><b>俯瞰紫禁城護城河及勞動人民文化宮。</b></h3> <h3><b> 紫禁城東南角角樓。紫禁城城墻上共建有4座角樓,分別建在紫禁城城墻的4個角上。</b></h3> <h3><b>角樓內屋頂裝飾。</b></h3> <h3><b>在紫禁城東側城墻上眺望北京東部城區。</b></h3> <h3><b>東華門城樓</b></h3> <h3><b>文華門。文華殿現為陶瓷館。</b></h3> <h3><b>西六宮南北通道</b></h3> <h3><b>儲秀宮,西六宮之一。當年慈禧曾在這里居住。</b></h3> <h3><b> 翊坤宮,西六宮之一。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華妃曾在這里居住。1885年慈禧50大壽時將翊坤宮與儲秀宮打通,形成前后宮。</b></h3> <h3><b>交流體會</b></h3> <h3><b>御花園太湖石假山</b></h3> <h3><b>御花園內的天一門、欽定殿。</b></h3> <h3><b>養性齋,嘉慶、道光二帝都曾來此小住。</b></h3> <h3><b>千秋亭</b></h3> <h3><b>澄瑞亭</b></h3> <h3><b>鎏金銅象</b></h3> <h3><b> 順貞門。當年皇帝選中的嬪妃就是經此門抬入宮內。而正宮皇后則是由大清門經天安門抬入皇宮。據載一次慈禧要懲罰兒媳-同治帝皇后,皇后脫口說出"我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誰敢打我!",無意間揭了慈禧當年從順貞門進入皇宮的低微出身,從而徹底激怒慈禧。同治皇后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b></h3> <h3><b> 紫禁城內城墻。單從這一段高墻就可想見皇宮的戒備森嚴,而這只是很多道堅固城墻中的一段。北京有外城、內城,內城中有皇城,皇城中有紫禁城,再往里又有內外兩道宮墻,宮與宮之間又是高墻相隔;護城河也相應有數道,古時配有吊橋;每道城墻均有禁軍巡邏把守,城樓、城墻上配有火炮、強弩,真可謂"固若金湯"了。然而再高的城墻也難以保護自命不凡的皇帝,他們最終被人民推翻。</b></h3> <h3><b>在神武門門洞內看景山。</b></h3> <h3><b> 神武門-故宮博物院北門</b></h3><h3><b> 故宮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短短一天只能是"走馬觀花",很多都沒能看到,只能留待下次再來參觀。</b></h3> <h3><b>在景山制高點萬春亭看故宮</b></h3> <h3><b>夕陽下的故宮神武門、宮墻及護城河。</b></h3> <h3><b> 故宮西北角角樓。太陽已落,余輝映襯下的角樓顯得肅穆安寧,莊重典雅。</b></h3> <h3><b> 再次參觀故宮的幾點感懷:</b></h3><h3><b> 故宮是我國完整保存下來的唯一古代皇宮建筑群,它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勞動人民智慧,故宮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b></h3><h3><b> 故宮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聯合國將故宮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謂實至名歸。</b></h3><h3><b> 與世界其它著名宮殿相比,故宮顯得規模更加宏大,氣勢更加雄偉,色彩更加絢麗。將故宮譽為世界十大宮殿之首并不夸張。</b></h3><h3><b> 然而從總體上看,感覺也存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例如古跡、文物管理不夠先進。主要體現在部分宮殿內部裝飾沒能及時維修、更新;部分宮殿內油漆剝落,灰塵較多,文物養護也存在欠缺;部分宮殿室內光線昏暗、設施陳舊、氣氛壓抑。這些都亟待改進與完善。在古跡與文物管理方面,盧浮宮、凡爾賽宮、冬宮、葉卡捷琳娜宮等世界著名宮殿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b></h3><h3><b> 相信隨著國家對歷史古跡、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的重視,隨著科技進步,隨著故宮博物院管理工作的不斷改進,故宮這座國之瑰寶將會以更加璀璨的光采展示給世人。</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江西省|
珠海市|
舞阳县|
固阳县|
石屏县|
盘山县|
惠水县|
绿春县|
公安县|
文安县|
天长市|
武冈市|
梧州市|
中方县|
平顶山市|
荔波县|
马山县|
冷水江市|
邹平县|
金门县|
肇东市|
平顺县|
武山县|
云梦县|
德州市|
安庆市|
阳泉市|
韩城市|
潮州市|
云和县|
竹北市|
凤山县|
平陆县|
革吉县|
齐河县|
云林县|
东方市|
汽车|
榕江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