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冬時節,王文通、葛懷喜、張文和三位老懷仁場站無線連戰友,于11月30日自駕車前往43年前曾經戰斗生活的老部隊一一原山西大同空八師師部營房(西營區),尋找當年的足跡。</h3> <h3>這是師部營區正門口</h3> <h3>營房正門口兩側的當年最時髦的標語“提高警惕,保衛祖國”依舊保存</h3> <h3>據從無錢連升職到懷仁場站副站長的王文通介紹,西營區己于2000年前后買給了山西同煤集團。還好,不知什么原因,這個營區的所有建筑、院落、樹木原封不動的保存著,只是房屋的門窗破舊、營區雜草叢生荒無人煙。闊別幾十年還能見到這么完好的老師部營區,恐怕是沒有幾個啊。</h3> <h3>這是由南向北通往師部禮堂的柏油路(路面己破壞),西側是報務員訓練教室,東側是23團團部樓房</h3> <h3>這是營房門口內兩側的師部收發室</h3> <h3>這是師部營區門口東側警衛班站崗崗亭</h3> <h3>圖為師部營區東側地下指揮所入口,無線連的航行氣象臺、情報臺、機要臺、對空報臺、單邊帶、有線臺、油機發電室、總機班、師部指揮所等都座落在這個地下。</h3> <h3>這是進入地下指揮所入口臺階,每天至少上下兩個來回,24個小時內值班滿8個小時啊</h3> <h3>這是地下室航行丶氣象、協同臺等報房</h3> <h3>這是總機值班房</h3> <h3>這是機要臺、單邊帶值班室</h3> <h3>圖為地下指揮所上的無線連話臺所在位置,地上的房子已經拆除,當年的場景己無蹤影,葛懷喜站立的地方就是75年至76年他住過的房間位置。</h3> <h3>這是地下指揮所半露出東側的窗戶,上邊是話臺宿舍后墻位置。房子的東側和南側的大溝里經常生長出能食用的蘑菇,值班時加餐採蘑菇炒辣椒是一道美味佳肴。</h3> <h3>這是原空八師、空十五師的師部辦公樓</h3> <h3>營區的松樹還是原來老樹,它們記載著歲月流逝,時代變遷。</h3> <h3>這是無線連平房宿舍(西南側)去往飯堂的道路,西側看到二層樓房是原24團飛行員宿舍樓</h3> <h3>圖為無線連老平房宿舍進門大廳,這個位置曾經是乒乓球愛好者打球的地方。因這個平房不通暖氣,靠生爐子取暖,房間不夠用(搭上下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一百天,無線連就搬到了營區最后排的小禮堂東側二層樓房宿舍里居住,條件又進一步改善。</h3> <h3>這是老無線連平房宿舍改成接層二樓后的樓梯</h3> <h3>這是平房宿舍東側</h3> <h3>這是平房宿舍西側</h3> <h3>這是無線連平房宿舍后面(北側)飛行員宿舍</h3> <h3>曾記得:“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主席語錄最流行墻上刷</h3> <h3>這是1976年11月以前,曾經的無線連宿舍平房。后來不知何時改成了二層樓房,里面每個房間都改成帶衛生間的了。圖的樓房北側,西側是農村莊稼地。</h3> <h3>這是1976年11月后無線連居住的二層樓(只占用該樓東側一門)</h3> <h3>這是無線連居住樓房,現保存完整。一樓靠門口東側是連長室,我在時(1980年1月止)是余以彬連長、朱云煥指導員居住,西側是炊事班居住。二樓一上樓對著是洗漱衛生間,東側陽面曾經是王先保老臺長、王文通和我居住的房間</h3> <h3>二樓洗手間已破爛不堪</h3> <h3>門窗還是初始木料制成的,風雨幾十年依然保存完好</h3> <h3>進入一樓門口的通道</h3> <h3>由一樓上二樓的樓梯通道</h3> <h3>1976年11月至1980年1月我王文通居住過的房間</h3> <h3>這是(由西至東)飛行員飯堂、無線連飯堂、干部灶</h3> <h3>無線連曾經吃飯的飯堂(東側①),當時的(1975年至1980年我在時)連隊伙食費每天0.49元,而傍邊一墻之隔的空勤灶(飛行員)每天伙食費2.70元,差多少倍啊</h3> <h3>這是師部西營區的洗澡堂位置,水塔和煙囪。當時沾飛行員光,每周洗兩次熱水澡還是滿不錯的。</h3> <h3>洗澡堂的西側就是無線連宿舍樓房,當時記得夏天我在樓下給戰友理發,還兼飛行員的師首長們路過此處還讓我給理過發啦</h3> <h3>這是我們報務員訓練用的教室,那個時候除了正常電臺值班和補休夜班睡覺外,每天要到教室內訓練發報、抄報專業技能</h3> <h3>這是西營區營房內的藍球場</h3> <h3>當年王文通可是一連的主要藍球運動員,后位組織者,三分投籃高手之一啊</h3> <h3>看著籃球框手又癢癢了,當年的情景又引入眼簾,我記得當年無線連藍球運動員有:潘祥踞、賈銅章、余鼎、王文通、陶建光、王洪齊、</h3> <h3>球場的中線還有白漆印跡哪,當年的質量真純啊</h3> <h3>這是師部營區的小禮堂,當年看電影、開大會都在這里面,這次看它好像小了許多,可能是現在見高樓大廈多了的緣故吧。</h3> <h3>圖為飛行員干部家屬樓</h3> <h3>營區老房編號依然存在</h3> <h3>師以上干部居住的房子</h3> <h3>在無線連平房后邊最北側是師長居住的別墅</h3> <h3> 老戰友李鳳海看到我發的照片而后感言:看到老營區的照片,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又見當年的那些小樹在路邊,在荒草中已長的那么高大尚為欣慰。當年咱們營區的樹是那么的少,那么的小,很是可憐。<br></h3><div>深深感到</div><div> 蒼山變化為自然規律</div><div> 暫時戀情是我輩永恒</div><div><br></div><h3> 所有感懷誦小詩一首</h3><h3> 淚睹殘垣伴破窗</h3><h3> 欣觀故樹干枝強</h3><h3> 春沙朔雪征程遠</h3><h3> 鷹擊長空入夢香</h3><h3> 涓水</h3><h3> 2017年12月10日</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 <h3>這是營區西側的游泳池還保存完好,那時候夏天星期天一有閑暇就能游個泳,挺悠閑的啊!</h3> <h3>:</h3> <h3>同煤集團存放的散煤使營區雜亂無章</h3> <h3>無線連的發報臺(發射臺)的發射天線架己不是當年的了,時代變遷,科技發展嗎。</h3> <h3>在發報臺房前留個影,盡管營房已經變成小二樓,但每每回憶往事總不能忘記發報臺的戰友。每天兩次換頻,聽到新的發射機發出滴滴答答電波聲時,總是感謝發報臺的戰友及時熟練的操作,從未影響航行氣象等信號傳遞。</h3> <h3>發報臺全景</h3> <h3>發報臺遠景</h3> <h3>這是通往外場的鐵路專線,當年我們都曾在這個鐵路線上卸過火車車上石渣的重體力活的</h3> <h3>葛懷喜站著的位置是親和鄉清水河村莊頭,他回憶75年新兵訓練就住在這個村子里。</h3> <h3>這是清水河村的房子,這是山西十大怪之一房子一面蓋(一面坡)</h3> <h3>記得嗎?這是原空十軍大同軍部招待所(圍墻內)</h3> <h3>這是七八十年代的大同人民公園的門口</h3> <h3>這是空十軍軍部賓館</h3> <h3>這是大同空十軍南側一墻之隔的陸軍322醫院</h3> <h3>322醫院遠景</h3> <h3>這是大同市6、7、80年代最好建筑"紅旗商場",2014年因修建古城墻,為保留老建筑整體北移。現已成為大同市辦公用房</h3> <h3>應縣木塔,我們當兵服役時都曾去過,但它的歷史我們不曾了解。那時只是一個木塔,周圍空蕩蕩什么建筑都沒有,現在可不一樣啦,不過60歲憑身份證是免費的參觀。</h3> <h3>應縣木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釋迦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純木結構,無釘無鉚。</h3> <h3>在大同,我們受到無線連老戰友余波、原外場氣象臺王守義(75年河北豐潤人)盛情款待,</h3> <h3>在大同與王守義、余波、沈海紅(通信營二連92年)基本商定明年適時組織無線連戰友《尋找足跡 相聚大同》事宜,活動安排以通知為準。</h3> <h3>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我們一行四人驅車分別從天津濱海新區、河西區、河北任丘、石家莊、河南洛陽、山西晉城、太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應縣木塔、懷仁縣親和鄉清水河村、西營師部、大同市、懸空寺、任丘、河西區、濱海新區漢沽歷時7天2680公里,溫差由零上8度到零下17度。在西營尋找40年前每個角落足跡,感慨萬千,往事如煙。</h3> <h3>這是葛懷喜在現場錄像</h3> <h3>這是師部營區大門處錄像,左側二樓原是平房無線連宿舍。</h3> <h3>迎著晚霞踏上了返程之路,一路途經各地,受到沿途新老戰友熱情接待。戰友之情情深似海,戰友之愛大愛無疆。</h3> <h3>各位戰友:尋找足跡重回老部隊美篇編輯均由我自己憑在部隊5年記憶而習,有不當之處請老戰友指正,謝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乐业县|
克拉玛依市|
冷水江市|
子长县|
二连浩特市|
新余市|
临洮县|
达孜县|
乌拉特前旗|
上杭县|
资源县|
郸城县|
沈阳市|
房产|
新沂市|
桐城市|
丹江口市|
黄梅县|
远安县|
正安县|
且末县|
石林|
忻州市|
香港|
讷河市|
苍南县|
嵊泗县|
伊春市|
黄骅市|
渭南市|
天等县|
双峰县|
鄱阳县|
乡宁县|
福海县|
日土县|
湄潭县|
霍邱县|
扶余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