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美篇:繹霖(原創)</font></h1><h1><font color="#010101">音樂:《往事》</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圖片:網絡</font></h1> <h1> 1970年1月28日,一輛老式客車(那種前蘇聯的產品)冒著風雪,把我們一家送到吉林省懷德縣玻璃城子公社,大杜洼子屯,我們跟隨父母從此開始走上了“漫長”的“五七道路”,說“漫長”,那是因為當時我們根本不知道還能返回城市。這一年我13歲,弟弟11歲,妹妹8歲。很多年過去了,曾經發生在我們人生里的點點滴滴都已經刻在記憶中,無論我如何試圖刪除掉都是徒勞??。列寧說過一句名言:“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個開篇怎么感覺很沉重呢?好吧好吧,打住話題,我另起爐灶,就講講那些我經歷過的故事吧,因為只有講故事才能輕松的寫下去。</h1> <h1>一、驚悚片</h1><h1>汽車到達大杜洼子,我們在一幢房子前停車開始卸東西,小房子小到東西基本抬不進去,記得只能抬進屋里兩個木箱子和一個吃飯的桌子,地上支個鐵爐子。廚房有個大鍋臺,放個水缸就滿了。一鋪小火炕使勁擠下了我們全家六口人,只能側身,一人翻身全家必須一起翻身。(可笑,是嗎?)</h1> <h1> 第一個夜晚,沒有電燈(沒有通電),我們點起了帶來了蠟燭,簡單收拾出個睡覺的地方就躺下了,炕是涼的,屋子的四壁都是霜。我們幾個孩子啥都不懂,坐了一天車又累又困倒頭就睡了。我們不知道父母心里是何滋味,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突然什么都沒有了,未來是什么?將會怎么樣?沒有人知道。到現在為止,我都認為我的父母是最剛強的父母,在我們面前從未流漏出任何沮喪的情緒。這給我們樹立了人生的榜樣!這是后話啦。</h1><h1> 雖然屋子很冷,但是一家人擠在一起,相互用體溫驅走了寒冷,睡得還是很香。</h1><h1> 半夜里,突然碰的一聲響,嘩啦啦窗戶紙撕裂聲混著母親的大聲尖叫,我們被驚醒了。被眼前的情景驚的目瞪口呆!</h1><h1> 就在腳底下的窗戶被撞開了,一個大頭伸了進來,幾乎碰到母親的頭,真是比看恐怖電影還要可怕。我真佩服母親很快拿起手電筒照過去,結果讓我們哭笑不得,是頭毛驢的頭。咋辦呢?我們用釘子把毛毯釘在窗戶上,對付到了天亮。</h1><h1> 第二天早晨,父親把驚悚片講給生產隊的隊長聽,隊長找人給修了窗戶,又過了半個月,我們搬到了屯子里的知青集體戶去住。那里給我們騰出了一間半大些的房子,我們總算有了一個家,一個有玻璃窗的家。</h1> <h1>二、游擊戰</h1><h1> 整個一個冬天,我們和農民的孩子一樣,挨家串門,在大火炕上玩兒嘎啦哈,聽老人講鬼怪故事。春節的時候去社員家看供的族譜,吃真正大黃米做的粘豆包,看殺年豬??,吃正宗的殺豬菜。我們度過了一個充滿好奇的寒假。轉眼春天來了,我和弟弟在當地的小學上學了,相比城市的小學沒了各種會,有了更多的時間交小朋友,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在開滿野花的大草甸子上玩兒,在家門口的小河里抓魚??。</h1> <h1> 本來父母都是走“五七道路”,除了勞動就是帶領社員學習文化。母親為了給家人更多的生活保障去了公社衛生院工作,為的是將來“五七戰士”待遇取消了,母親還可保留“六二六戰士”的待遇。至于這都是咋回事,大家問度娘吧。??(大時代的產物)母親工作的地方離家8里路,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開始母親都是步行,后來40多歲的母親開始學騎自行車??,每天推著車上班,遇到好走的路就騎上一段。玻璃城子公社是懷德縣最最偏僻的地方,全是土路,下雨天就是黃泥路,沾在鞋上、車轱轆上,必須用樹枝才能摳出來。所以母親大多時候是住在單位的。家里就只有父親和二姑帶著我們。(很啰嗦,但必須交代,我感覺我會一直寫下去。)</h1> <h1> 暑假到了,原本以為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瘋玩兒呢,沒想到我和父親之間的游擊戰打響了!</h1><h1> 父親,作為“五七戰士”,是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每天都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早晨天一放亮生產隊鐘聲響起,就隨社員出工干完早活回家吃早飯,早飯后再正式出工。</h1><h1> 我父親不但自己積極地接受者貧下中農再教育,還要求我和弟弟還有二姑也參加生產勞動,我們和社員一起出工,干一樣的活,社員一天記10個工分,我二姑記8個工分,我和弟弟記5個工分。從沒干過農活的我們,學會了給玉米除草,給谷子間苗……</h1><h1>因為只有14歲,就想著和小朋友玩兒,可是我父親每天吃過飯就在門口等著我和弟弟。哎呀,那時候真是很討厭父親,每次吃過飯我就跑到廁所里不出來,等我父親和社員到地里干活去了,妹妹就跑來送信兒。得知安全了,我就和弟弟去找小伙伴們到大草甸子上玩兒。就是這樣,我們躲過初一還是躲不過十五,后來我們知道自己的勞動能給家里換回大豆腐、甜瓜、年豬肉、凍梨,慢慢滴我們開始熱愛勞動了。那一年的年終,我和姑姑、弟弟賺的工分,給家里置辦了一冬的燒材,還有過年生產隊分的年貨都是我們得勞動所得。</h1> <h1>資料:東北民間游戲嘎啦哈</h1><div>轉自:民俗文化</div><h1> 嘎拉哈是一種流傳在中國東北的婦女和兒童的傳統游戲,因使用“嘎啦哈”(豬、羊、狍子等動物后腿中間接大腿骨的那塊骨頭)作為道具而得名。這種游戲在清軍入關時由滿洲人帶到北京地區,目前該游戲仍在上述地區流行。</h1> <h1> 資料:草甸子,是聯產承包責任制前中國東北大平原對未開發的荒地,草場的統稱,主要用于當時生產隊放牧和村民自用的柴草。 近年由于農業機器化的普及,絕大部分草甸子已經被開發,在東北大平原已經很難看到以前草甸子的優美風景。</h1> <h1> 草甸子地處中緯度地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春季干燥風大,秋季氣溫驟降,霜凍來的早,冬季晝夜溫差大。夏季雨水較少,春秋多小雨,冬季是主要的降水季節,降雪極大,雪花飄飄,白色莽莽,煞是美觀。</h1><h1> 資料來自網絡</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蒲江县|
凌海市|
隆安县|
司法|
定兴县|
巴里|
广昌县|
鞍山市|
仙游县|
闵行区|
邯郸县|
肃宁县|
班戈县|
凤翔县|
施秉县|
永济市|
邵阳县|
迁西县|
广西|
会宁县|
贵溪市|
莱阳市|
贞丰县|
涿州市|
万安县|
会东县|
临澧县|
防城港市|
陵川县|
五常市|
正蓝旗|
海盐县|
安徽省|
襄樊市|
扶风县|
木兰县|
武穴市|
福泉市|
岳西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