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親愛的母校—虎林中學(現虎林一中)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起飛的助推器,走到哪里我們都會自豪地夸耀:我是虎中的學生。37班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雖然我們沒成為名人、棟梁,可是我們卻是共和國基礎的一分子,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我們是永遠的37班。</h1><h3> <br></h3> <h1> 1968年6月20日,這是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們畢業了。這張畢業照是我們班最后的團聚,從此虎林中學37班成為了歷史。照片還帶有那個時代的痕跡,寫有"虎中軍訓團四連四排畢業留念"的字樣。正如照片題詞那樣"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畢業了我們奔向四面八方。2013年青島聚會前同學們出版了班書,取名《同學 — 永遠的37班》。明年我們畢業就50年了,半個世紀的積淀,同學們思念的情感愈加強烈,愿這小小的相冊能帶給我們些許慰藉。</h1> <h1> 您好尊敬的李勇智老師,您是我們班的第一任班主任,也是我們人生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引路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諄諄教導,您更以自己的一生為我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雖然我們沒有成為達官貴人,但我們沒有使您失望,我們都努力做好一個大寫的人。老師祝您健康長壽!我們愛您。</h1> <h1> 鄧偉男老師,聽說您臨終時還惦記著37班同學,這使我們潸然淚下。文革初期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抄過您的家,這里我們道一聲對不起。我們的思念、我們的聚會您能看到嗎?我們想念您的笑容,懷念您那醇厚的男中音,再給我們唱一曲俄語《喀秋莎》吧。您教會了我們用口琴演奏歌曲,您教會了我們怎樣雍容大度應對復雜的世界。我們永遠懷念您!</h1> <h1> 老班長邱德謀,你的一聲"起立",我們站得筆直齊聲高喊"老師好"。你離開班級也許更久些,那時你就很高,很樸實。你的晚年好嗎?</h1> <h1> 后任班長井傳忠,家住樺南村的農家子弟,為人和長相一樣憨厚樸實。每天騎著破舊的自行車,趕十幾里路,過一條小河來上學。中午在校啃著自帶的干糧,冬天天不亮上路,到班級眉毛帽子都掛著白霜。畢業后回鄉擔任過生產隊長,可惜命喪車禍。愿你在天堂過的更好。</h1> <h1> 團支書范淑香,班級的老大姐。無聲地分擔著老師的工作,以大姐的身份潤物細無聲地做著許多同學的思想工作。現在想起來還那么可親可敬。可惜晚年身體狀況不好,我們祝愿老大姐走出煩惱健康愉快。</h1> <h1> 第一位學習委員陳昆,文質彬彬聰明過人,升初二時轉學到佳木斯。但37班沒有忘記你,幾經周折終由楊遠平在網上尋到。你是咱們班最有可能上大學的人,可是時代耽誤了你。</h1> <h1> 團支副書記郝榮琴,團支部對班級管理工作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記憶猶新。希望你還能像當年領導團支部那樣帶領我們走好人生的最后里程。</h1> <h1> 體育委員王玉立,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話不多點子多,從班級到社會始終是領導者的角色。68年還未畢業就應證入伍,先任邊防大隊長,后任省邊防煤礦礦長。至97年轉業到雞西任職工大學副校長、市總工會領導。05年處級離職后定居大連,一生可謂官運亨通。</h1> <h1> 我們班級唯一的一對伉儷—-李俊明王玉立,俊明當年是團支部組織委員、接替陳昆成為班級學習委員。晚年生活在大連,健身跳舞,比年輕時還有活力。</h1> <h1> 姜子辣—-姜玉香,文娛委員,班級活動少不了的積極分子。率真、熱情、大方,是班級聚會的積極倡導者和籌備者。</h1> <h1> 勞動委員蘭宗來,既老實成績又好的男生。聰明有心計,參加長征二隊徒步走到北京。應該說文革耽誤了你,也耽誤了我們一代人。祝你晚年快樂。</h1> <h1> 衛生委員王玉艷,記憶中你的身體就不太好,經常頭疼。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晚年成為幼兒園園長。祝你健康,事業有成。</h1> <h1> "老牛"—-劉福忱,經過部隊大熔爐的冶煉,牛勁更堅。沒有這種老牛精神,就不會有37班的大聚會。讓我們向"老牛"致敬!</h1> <h1> 精明的張穎超,歷艱辛,經坎坷,終淡定。喜文學,擅詩賦,聚會中必不可少的經紀人,愿你為同學們寫下更多更好華章。</h1> <h1> 二巴子—-叢書卿,聰明、睿智、熱情、助人,是班級的活躍分子。虎林工業戰線的領導者之一,至于這個綽號從何而起,不得而知。</h1> <h1> 大美女史秀良,能說會道,永遠充滿活力,是2009年虎林聚會的積極籌辦者之一。</h1> <h1> 大哥大級人物欒桂林,你的沉穩、城府和主見,同學們望塵莫及,你的熱忱和助人令我們感動。</h1> <h1> 小不點徐燕燕,從年齡上和心態上都是個小不點。你像個燕子嘰嘰喳喳、嘻嘻哈哈,樂觀善良是你的天性,熱情大方是你的底色。你的容顏永駐,你的歌聲不老。</h1> <h1> 徐燕燕嫁給了孫方明,同時孫方明也嫁給了37班。以后37班的所有活動都少不了這個女婿,女婿和女兒一手策劃了班書的出版成功。這里向女婿孫方明道謝并致敬。</h1> <h1> 清華大學副教授黃云慶,37班學歷和學位最高的人。學歷的差距并未拉開同學們感情的距離。</h1> <h1> 為找到你朱福蓮同學,同學們煞費苦心。當年那個說話就臉紅,聲音像小貓一樣輕聲細語的害羞小姑娘,已經成了老奶奶。</h1> <h1> 老魚精—-于敬忱,"魚精"的綽號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其性格和為人。精明過人,善辯過人,好運過人。南開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著與專業相關的化纖產業,事業有成,37班的活躍分子。</h1> <h1> 官腦殼子—-官福平,這個綽號也許是因為你的腦袋大的緣故。干你就干出個名堂來,打乒乓球是全縣冠軍,刻印章也是縣里有名。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你在班級聯歡會上表演的木偶動作,不就是當今的霹靂舞動作雛形嗎?祝你晚年健康快樂!</h1> <h1> 小辣椒—崔玉省,尖尖的聲音,潑辣的性格,這也許就是綽號的由來。當年的小辣椒已滿頭華發,難以辨人,唯有尖尖的聲音沒變,熱情好客的性格沒變。</h1> <h1> 帥氣風趣的修德林,繪聲繪色時會吸引一幫小兄弟在周圍。畢業后從一個農民做到省外運公司總經理,更大的舞臺展示了你的智慧和能力。遺憾的是你沒等到盼望已久的37班畢業50年大聚會,就離開了我們。你在天堂好嗎?我們不會忘記你!聚會你會來的。</h1> <h1> 沉默寡言的女孩劉福清,你家住農村,每天步行幾里路到校,卻很少遲到。你很少說話,有的只是淡淡地一笑。虎林聚會時你提出再聚會能不能到青島,令我吃了一驚,當年的農村小妮子,膽也大了。可惜青島聚會你沒去,遜色不少。</h1> <h1> 小神仙—-王長林,從綽號就可以感受到你的智慧與聰明,個子不高,心眼不少;聲音不大,主意很堅;性格溫和,滿面笑容。你大概快見到重孫子了吧?</h1> <h1> 李偉—-像快活的小蘋果,在校的名字叫李春香。單純、快活的可愛,似乎總是無憂無慮。你顛覆了我人越漂亮老得越快的論斷,是同學中最不顯老的一位。</h1> <h1> 遠洋船舶政委—-張志恒,經過部隊的錘煉,轉業后干起遠洋海運。熱心組織班級聚會活動,現在這里使用的照片就是他收集制作的,我只是盜用而已。我向他致歉并致謝。</h1><h3><br></h3> <h1> 最具內秀的人—-楊遠平,撲閃著一雙大眼睛,未說話先笑。話語不多,似乎總在思索中。思路敏捷,頭腦清晰,往往有獨到的見解。陳昆、朱福蓮都是他想方設法找到的,謝謝遠平。</h1> <h1> 說話連珠炮似的田淑鳳,來班級時間不長,離班級的時間不短,直到2013年青島聚會前才聯系上。2015年見面后才知道快人快語的性格沒變,是一位雷厲風行的中學校長,但也沉穩不少。</h1> <h1> 智多星寧蘭智,邊說話邊用舌頭吐著泡圈,一眨巴眼一個點子。年輕時坎坷,晚年生活幸福。</h1> <h1> 細聲細語的徐淑梅,說起話來像小鳥唱歌。晚來37班一年,和37班感情還不錯。</h1> <h1> 王華子—-王存盟,這應該不是綽號,而是小名。身體干瘦卻沒什么毛病,特愛講話,說起話來嘴角泛白。對軍情軍史較擅長,晚年同兒女居住青島。</h1> <h1> 平平淡淡的張桂芳,都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你身上應驗了。畢業后到東方紅當了一名教師,后來調回老家安徽,晚年和女兒生活在青島、辛勤平淡勞作一生,平淡中的幸福。</h1> <h1> 數學課代表于喜順,住在虎林卻很少在聚會露面,2015年回鄉小聚終于請了出來。多和同學們見見面吧,見一面少一面了。</h1> <h1> 胖翻譯官—-王玉明,綽號緣于電影《小兵張嘎》中王澍扮演的漢奸胖翻譯官的形象,同學們都以此取樂。別人喊他,他只是憨憨地一笑,不善言辭卻從事著善于表達的檢察官工作。</h1> <h1> 大家還能認出這位美女嗎?這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李繼英同學。左側是她1969年的照片,那時她在東方紅林業局大修廠當工人。右側是她今年在七臺河女兒家時在商場購物的生活照。真是歲月不饒人吶!</h1> <h1> 淘小子程永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語文課上頂著講桌轉的一幕,我們經久不忘,晚年的神態卻判若兩人。</h1> <h1> 英俊的帥哥高連文,北大荒長征二隊隊長。話不多,意志堅定。晚年腦梗的病魔至行動不便,可是班級的任何活動都少不了你的到場。其熱心超出常人,佩服佩服!</h1> <h1> 農村娃冷賢利,六十年代農村孩子到縣城讀中學,不是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的。正是有中學學習的底蘊,你才能勝任農中校長的角色。每次聚會你的即席賦詩,令我們印象深刻。</h1> <h1> 才女李淑杰,班級時就顯露出你的語言和詩人才氣。我們為你的才華感到驕傲,讓歷史蕩去往日的塵埃吧,我們晚年生活需要的是快樂健康。你說呢?</h1> <h1> 老歪—-于智勇,原名于洪孝。平時頭習慣性向左歪,于是得名老歪。為人忠厚老實善良,生活艱辛而不忘同學情,愿你晚年不為生活所累,快樂健康。</h1> <h1> 與一般女孩不同的宮慧芳,這么說是因為你從不像一般女孩的樣子扭捏,嬌嗔,而是語速快,動作敏捷有力。和徐淑梅同時來到班級,倆人是要好的朋友。晚年生活在上海,希望你明年能一同回家鄉看看。</h1> <h1> 越老越有氣質的單慶楨,講實話在校時給我的印象并不深,到班級的時間較晚。幾次聚會的言談舉止卻留下深刻印象。畢竟是縣政府機關的干部,有素質。</h1> <h1> 你在哪里李萍!你是班級最聰明的女生,正直正氣,絕無小家子女孩的氣質。全班人都在找你,你的同桌在呼喚你,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見到你?</h1> <h1> 小帥哥馬占軍,依稀記得你講話時的夸張手勢和口氣。畢業后你的信息就不多,50年后的聚會你回來吧,50年后的帥哥還那么帥嗎?</h1> <h1> 班級百靈—-王淑琴,看照片有沒有明星氣質?嗓子好歌唱得好,文革前調轉到富裕。晚年聯系到生活在大連,也許過早地離開班級的緣故,又遠在他鄉,對舊時同學印象不深了,可是你是37班一員,37班不會忘記你,也不會忘記你的歌聲。回故鄉看看吧,你曾生活和學習過的地方,那里還有守望你的老同學。</h1> <h1> 小個子余恒濱,由于出身不好,同學們也喊他"小地主"。自幼在姑姑家長大,似乎在白眼和漠視中讀完初中。極其艱苦的下鄉勞動,回城后在建筑工程隊工作 ,2015年我回虎還是在維修工地找到他,在那當頭呢,愿他有個祥和幸福的晚年。</h1> <h1> 班級的才子,虎林的名笛—徐振安。為了心愛的笛子,到處拜師學藝,苦苦練習,一下課就可以聽倒那時還不怎么悅耳的笛聲,越聽越習慣,也越來越悅耳。這是我們這些不學無術的人望塵莫及的。晚年又練起了書畫,越活越有滋味。</h1> <h1> 林樺,高大健壯的你怎么這么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你還記得37班嗎?</h1> <h1> 老實人趙洪軍,老實的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畢業后似乎生活的不盡人意,祝愿他晚年幸福。</h1> <h1> 黑小子趙忠林,也是淘得出奇。晚年因腦血栓與世隔絕,感情已經淡漠了。</h1> <h1> 老驢—-呂偉夫,說起話來像打機關槍,脾氣暴的像頭驢,因此得名。為人耿直,心地善良。是聚會活動的積極分子,2013年青島聚會后因肺栓塞逝去。我相信下次聚會你的靈魂一定會到的,因為你離不開班集體。你沒唱完的歌曲《母親》我們會唱完,唱好的。</h1> <h1> 人高馬大的馬秀云,同樣只和37班生活了一學期便轉走。樸實憨厚,愛打籃球,找到37班好似回到了娘家。</h1> <h1> 處過一學期的哥們隋福民,肥頭大耳有福之人。隋占興校長之子。離開班級后不再承認自己是37班的人。可37班不會忘記你。</h1> <h1> 隋占興校長之女羅德音,嬌小女生,快人快語,熱情大方。升初二離開后從不同37班來往。</h1> <h1> 二毛子—-宋寶玉,你是班級第一個離開我們的人,走的太急了,還未來得及體味一下生活的五味。你開了不好的先例,我們曾約好50年再見,你食言了。在另個世界里我們再做同學吧,你是不是就因為長相有點像外國人而得此綽號?</h1> <h1> 一對姐妹花,這是初中時期的馬秀云和郝榮琴,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純潔最美好的。</h1> <h1> 失去老伴的高連文孤單地站在丹東雪地,你離不開37班,我們也少不了你。讓我們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活出晚年的精彩。</h1> <h1> 高連文到大連同王玉立、李俊明夫妻小聚</h1> <h1> 2017年11月寧蘭智、叢書卿、欒桂林夫婦到廊坊看望喪偶不久的高連文,同學情深。</h1> <h1> 魂牽夢繞的母校,終于見到了你,你的容顏已改觀,懷念你的心沒變。<br></h1> <h1> 叢書卿、修德林、劉福忱、陳昆,欒桂林在哈小聚</h1> <h1> 欒桂林夫婦、叢書卿夫婦和高連文在一起</h1> <h1> "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沒有攀上那么高的險峰,自然無法領略無限的風光。</h1> <h1> 1973年,畢業5年后的相聚,鄧老師和我們在一起。</h1> <h1> 我們沒有成為勁松,只看了,可是我們也有勁松的品格。上左二是孟祥鎮,中左一是宮慧芳哥哥宮兵。</h1> <h1> 歡送同學應征入伍。照片雖小,光線也不算好,卻掩蓋不住同學之間的真情厚誼。</h1> <h1> 1983年送別鄧偉男老師離虎的留影,和鄧老師并坐的是曲大中老師。鄧老師夫婦把一生的大好時光奉獻給了邊疆教育事業,獻給了俄語人才的培養。虎林的山水不會忘記,邊貿事業不會忘記,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學生更不會忘記恩師的培養。</h1> <h1> 虎頭山見證了1990年我們班首次聚會,那時我們還算年輕,李勇智還能和我們一起歡聚。</h1> <h1> 2009年第二次聚會時我們剛退休還不算老吧</h1> <h1> 歡送王玉利、高連文同學光榮入伍,當兵是那個年代最神圣的選擇。</h1> <h1> 2009年第二次聚會去虎頭的路上,文娛委員姜玉香指揮我們高唱打靶歸來。</h1> <h1> 烏蘇里江,家鄉人民生命的江,你清澈又坦蕩。你見證了沙俄的瘋狂擴張,也見證了日本侵略野心的膨脹,更見證了今天兩岸的和平安詳。我愛你故鄉的江,你永遠在我們生命中流淌。</h1> <h1> 在玲瓏剔透,秀美壯觀的"烏蘇里江第一塔"前,我們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紀念照。</h1> <h1> 在塔內我們邊看著展品,邊抓緊時間聚攏著拍照。家鄉的美景和同學們的情誼都不能少。</h1> <h1> 青島聚會在赴嶗山景區的途中,老修、老官和老寧邊走邊交談。</h1> <h1> 青島嶗山—道教圣地、著名的旅游景區,見證了我們這些來自烏蘇里江畔的老年學生聚會。人老心不老,我們是永遠的37班學生。2013年青島聚會在嶗山風景區的合影。</h1> <h1> 大海啊—令我們神往地方,你的浩瀚舒展了我們老年的皺紋,你的波濤蕩去我們心靈的霧霾,在你的面前,我們是無邪的孩子,那么渺小,那么可愛。我們這些來自完達山麓的老年學生,已將山和海的神韻交融。這是在青島海濱的合影</h1> <h1> 硝煙散去祥云起,中俄打開國門做生意,烏蘇里江架起了國門橋,跨過口岸出國去。2014年玉立攜俊明回鄉與同學們在虎林海關前的合影。</h1> <h1> 2015年應田淑鳳夫婦之邀,37班部分同學游856農場,在"豐收鼎"前的留影。</h1> <h1> 都在東方紅工作過的徐燕燕、劉玉年、劉福清2015年在東方紅相遇。</h1> <h1> 同游美麗的856農場景區</h1> <h1> 熱情的東道主田淑鳳夫婦,邀同學們到自己的農場游覽,如今的農場建的一個比這一個漂亮。好時代日新月異地變化著。</h1> <h1> 在856農場百畝荷花的映襯下,我們似乎也顯得年輕了許多。</h1> <h1> 四朵荷花別樣紅</h1> <h1> 三位安靜的男生:王玉明、冷賢利、單慶禎。</h1> <h1> 在856農場現代化的體育館前留念</h1> <h1> 47年后的相互牽手—-四朵金花在賓館房間</h1> <h1> 猶如親姐妹的兩位美女同學李偉和徐燕燕,也是班級少數幾位容顏變化最小的同學。是否印證了心不老則容顏不老的古訓?</h1> <h1> 燕燕不提示,我只覺得這位美女似曾相識,50年未見面的郝榮琴你好嗎?歲月不饒人,老同學見面都認不的了。多想回到那個年代,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地生活在一起,有嬉笑打鬧,有爭吵流淚;有多愁善感;也有不自量力。課桌上我們勤奮苦讀,操場上我們奮力奔跑,教室里有我們激昂的歌聲,田野里有我們農忙的汗水。這一切都成了今天美好的回憶,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唯有同學間的真情不變。</h1> <h1> 2017年11月叢書卿陪老伴登上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也算我們班的名人啦。</h1> <h1> 幸福的伉儷—-欒桂林夫婦,這兩對夫妻她們相親相愛,相敬相伴。相互提攜,走過坎坷,歷經風雨,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可歌可泣。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她們值得我們學習和敬重。</h1> <h1> 親愛的老師,看到你們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我們無比高興。我們都快七十的人了,有些力不從心,看到你們我們有什么資格賣老。老師祝你們健康長壽,新年快樂!</h1><h1> 這是玉立和俊明2014年回虎林在老干部局聯歡會上同曲老師和白老師親切見面的合影。</h1> <h1> 這是福忱同學和德林在青島聚會中,去嶗山景區路上的瞬間留影。沒想到4年后就成為永恒的紀念。人海兩茫茫,何處覓青春,何處話衷腸。德林病中,福忱到哈探望,老哥倆說不完的知己話。幾十年江湖博弈,幾十年的宦海沉浮,此時都化為烏有,只要同學間的真摯情意那么珍貴,那么永恒。德林最后留給我的話竟是"酒真不是個好東西,就是它把我害了。"珍惜吧同學們,只有健康才是我們自己的。</h1> <h1> 這就是我,班級可有可無的人—劉玉年。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看來這話的確不假。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一個沒有志向和追求的人,平生碌碌無為。懦弱而又倔強;循規蹈矩而又些許叛逆;附庸而又不乏主見。一生只求平平淡淡,與世無爭,卻也坎坷多磨難。我是講唯物主義的,到老來倒有些唯心了,相信起命運來,用我的話講,我就是事事不順的人,是那種我燒香佛就掉屁股的人。不過自己對自己的一生很滿意,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對得起社會,問心無愧。幾經修改做成此相冊,獻給37班的師生,以示留念,算是為我們畢業50周年聚會的獻禮。</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鄱阳县|
大关县|
济阳县|
沙田区|
丽江市|
景东|
禹州市|
宁都县|
普兰县|
苏州市|
岳池县|
镇宁|
金山区|
偃师市|
理塘县|
富蕴县|
北票市|
白城市|
济南市|
明水县|
八宿县|
平凉市|
银川市|
玛沁县|
宽甸|
彩票|
朔州市|
五寨县|
宕昌县|
罗定市|
湖南省|
临武县|
句容市|
定远县|
宿迁市|
正镶白旗|
修水县|
江源县|
中卫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