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答案》</h3><h3>漫漫長征路,悠悠故鄉情……</h3><h3>——《紅色之旅》我的尋親吉安故鄉行紀實</h3> <h3>四月的中旬,塞北大地萬物復蘇,乍暖還寒。而我的老家江西已是郁郁蔥蔥,春意盎然了。2016年四月中旬,我們原沈陽八一學校的幾個江西籍校友,懷著對故鄉的憧憬與向往,相約到了江西。</h3> <h3>在南昌我們和原南昌八一的同學聚會聯歡,同是江西老表后代,共敘天南地北之情!</h3> <h3>我們去了廬山,我們上了井岡山,去了贛州、婺源、瑞金、于都……</h3> <h3>江西樸素而富饒的紅土地上,一道道紅色風景線,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中!</h3> <h3>黃洋界的云霧、八角樓的燈光、南昌城頭的軍旗,紅都瑞金的水井……至今還在解讀著歷史的真諦:星星之火,怎樣才能燎原?燎原大火,怎樣才能生生不息!</h3><div> </div> <h3>【一】<br></h3><div>【紅色之旅】接近尾聲的時候,最后一項議程也是最讓人期待和興奮的事,就是紅軍后代、江西籍的同學各回原籍尋親祭祖。贛縣、南康、吉安、吉水,我們分成了幾個小分隊,奔赴各自的老家。為了安全起見,一位同學陪我組成吉安-林支隊,從井岡山下來,奔向我的老家--江西吉安。</div> <h3>一路上,我的心情五味雜陳……這片我只是耳聞卻從未來過的故土,爸爸就是從這里踏上革命的征程,我向往這片紅色的土地!隨著吉安的臨近,我的心越來越興奮,與此同時又那樣的忐忑不安。在這之前,只是爸媽五十年代初期回了一次老家,爸爸去世早,已近四十年,此后我們與老家再無聯系。雖然在一位學哥的幫助下,通過遼寧省委黨史辦與江西省委黨史辦溝通,又告訴我說江西省委黨史辦已和吉安市和吉安縣黨史辦打了招呼,但等待我的將是什么結果?我的心真的沒底。來時媽媽期待的目光,殷切的囑托,我將會給媽媽一個怎樣的答案?這么多年時代變遷,這片故土對父親的祭奠緬懷,將會給我一個怎樣的答案?“遺忘…?淡漠…?”茫然中,我暗暗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千方百計找到我的老家:吉安、官田鄉、水源梅花村,然后在村口拍張像留個紀念就離開,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是老家給我的最后答案。</h3><div><br></div> <h3>紛雜的思緒陪我一路到達吉安市,下車后,吉水縣同學的一位親屬開車送我們去吉安縣政府。望著家鄉的“衙門”,我的心反而淡定了許多。整理了一下行裝,大踏步的邁進了這幢綠樹掩映的樓房。在熱情的保安指引下,走進了吉安縣黨史辦公室。</h3> <h3><font color="#010101">進門的剎那間,一位個頭不高的年輕人微笑的朝我走過來,握手的時候我簡單的介紹了自己,聽到爸爸的名字,他拿出一本書【中國共產黨吉安縣歷史.第一卷(1921—1949)】翻出記載爸爸名字的那一頁,我的眼眶有些濕潤……在縣黨史辦曹主任的講述中,當年吉安地區紅軍革命斗爭的情景好像一幅幅畫面,在我眼前掠過;雖然年代久遠,但仿佛就在眼前。雖然我只是耳聞,卻仿佛身臨其境。到達吉安的第一感覺:熱情的接待讓我的心溫暖起來。曹主任仔細的詢問了我的行程和打算,每當我提出一個愿望,他都立即撥打電話,雖然我聽不太懂當地原汁原味的吉安話,但能感覺到他在為我的事做溝通和安排。由于我們【紅色之旅】是集體活動,并已購好返程票,給大家尋親的時間很短,盡管曹主任一再建議我多住幾天,可我的行程只能確定在一天半。在這爭分奪秒的寶貴時間里,開始了我緊張的尋親祭祖活動。</font></h3> <h3>當天上午,在縣黨史辦曹主任、一位和梅花村較熟悉的劉局長、及黨史辦的一位女同志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吉安烈士紀念館。</h3> <h3>整潔肅穆的紀念館只有我們一行人,館長親自為我們講解。</h3> <h3>據講只有滿八千以上烈士的地區,國家才批準建館。吉安已知姓名的烈士就已超過了八千,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烈士,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長眠于此。我懷著敬仰、沉重的心情了解著家鄉的英雄們……</h3> <h3>在臨別時,我向著烈士紀念碑,深深地鞠了三次躬,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雖然我經歷過許多次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但在故鄉的土地上,飽覽家鄉前輩的斗爭事跡,這對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前輩英勇無畏的奉獻與當今物欲橫流的猥瑣丑陋形成了明顯的對照。高大---矮小、光輝---晦暗,我覺得我在跟著英雄的前輩升華!</h3><div> </div> <h3>【二】<br></h3><div>午餐后,爸爸老戰友的孩子開車從南昌趕過來,說是陪我一起尋親祭祖,寒暄過后,曹主任、劉局長陪同我們奔赴我的老家—梅花村。</div> <h3><font color="#010101">兩輛小車你追我趕的行進在這片我常聽卻未見的土地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從眼前掠過的已不是媽媽向我敘述的綿延無盡的竹林,而是細細的柏油馬路曲曲彎彎,兩邊綠色植被郁郁蔥蔥,一片群山環抱的湖水,波光淼淼,遠處整齊的稻田若隱若現……</font></h3> <h3>在官田鄉政府,我們又接上了父母官,鄉里陳副書記,省親的隊伍算是圓滿了。</h3> <h3>行進在家鄉蜿蜒美麗的小路上,我的心情美好起來,不禁想起前蘇聯的歌曲【小路】,我想那條通往戰爭的小路,一定不會比我家鄉的小路更迷人。</h3> <h3>遠遠看到小路的盡頭有一伙人站在一塊黑色的石碑前朝著我們指指點點,我預感,那一定是我家鄉的老俵們。</h3> <h3><font color="#010101">果不其然,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迎接我們的是村里的余書記一行人。看起來年紀都不是很大,但說起我爸爸好像都很熟悉,我詢問過才知道,他們是聽老輩說起的。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時光在這里并沒有漸行漸遠……余書記雖是我堂叔收養的外孫,但他用鄉音濃重的口音叫我小姨時,我們就好似有了割不斷的血緣關系。</font></h3> <h3>我們在村口刻有“梅花”兩個字的石碑前合影留念,暢敘聽來的父親的往事……</h3><div> </div><div><br></div> <h3>無意中,我從人群的縫隙中,看到遠處一幢灰色的二層樓前,一位瘦瘦的老人就那樣朝著我望著,這時有人發現我的目光,邊回頭指著遠處的老者邊對我說:那位老阿婆見過你的爸爸媽媽。聽到這話,我迫不及待的朝她走去。</h3> <h3>當我離她還有一步遠的時候,她一把抓住我的手,嘴里喃喃的念叨著:德明給給(哥哥)啊……深陷的眼眶里慢慢溢出兩行淚水,我們都落座時,我已是控制不住我的情感,淚水也那樣的奔涌而出。</h3> <h3>后來知道這位九十三歲的老者是我的遠房堂嬸,從那一刻,她一直攥著我的手沒有松開過,直到有位村民告訴我說:去看看你家的房子和宅基地吧;我又一次的驚詫了!</h3> <h3>一伙人陪著我走近一座灰磚墻,高屋脊的老房子,雖然它夾在一群小樓房中,那樣的陳舊,但卻顯得那么的古樸有韻致。</h3> <h3>推開虛掩著的小門,看到昏暗的房間里零散的堆著些木頭和磚塊,一股淡淡的霉味道像是和我述說那久遠的以往......</h3> <h3>村里人告訴我說,這幢原地主的房子,是土改時分給我父親的,原由堂叔代管,堂叔過世后由村里保存至今,扶著我老宅的門框,我百感交集,我又一次體會到:我父親的名字,從未在這個村的花名冊里被劃掉。</h3> <h3>臨走時我留給遠方堂嬸微不足道的五百元錢,算是我的一點點心意吧。本想再找找爺爺奶奶的墓地,但說是墓地在上梅花那里,前幾日下過雨,暫時過不去,村民說他們會去祭掃。我遠遠的望著堂嬸指的祖輩墓地的方向,不舍的離去……</h3> <h3> 【三】</h3><div>在蒙蒙的細雨中,我們回到了賓館。晚上還是在星級的【廬陵賓館】就餐,并且住宿也安排在這座美麗舒適的賓館。</div> <h3>我深深的知道主任為我拿著衣服、局長為我背著挎包、鄉親們簇擁著我走在中間、吃飯請我坐在正座,縣委這樣的接待規格,并不是我有啥本事有啥特殊,這是家鄉人民以厚待我們,來表達對紅軍前輩的敬仰與懷念!</h3> <h3>次日早晨,爸爸老戰友的孩子開車回南昌,曹主任和劉局長,及黨史辦的那位小姑娘又陪著我去看望一位叫歐陽球琳的離休干部。聽媽媽說,爸爸生前一直和他有交往,也是媽媽特意囑托我看望的一位老人。車子在縣城七拐八拐,停在一片獨門獨院的住宅群中,經過幾番打聽,來到歐陽老人住的小院子。走進去,第一眼看到歐陽球琳,高高的個兒、面色白皙,雙眼皮兒大眼睛,有棱有角的嘴,雖然已是九十一歲的高齡,可還是顯得很帥。</h3> <h3>當他知道是縣里來人了,他微笑著告訴保姆端茶倒水,拿來一盤各色小點心,我也把路上買的果籃遞過去,劉局長向他介紹了我,他向我笑了笑,又熱情的讓我坐下,但好像并不認識我的父親。在我茫然之際,劉局長拿過一張紙,在紙上一筆一劃的寫到“林德明三女”——只見歐陽前輩的眼睛緊緊盯著一個個出現的字,還沒等止筆,突然搶過那張紙,雙手不住的顫抖,瞬間鼻涕眼淚順著那張飽經滄桑的面孔流淌而下,顧不上擦一把,他急轉過身尋到我,抓住我的胳膊,大聲的呼喊:德明啊!我的給給(哥哥),在場的人們眼睛都濕潤了……</h3> <h3> 因為歐陽老人耳朵失聰,我們的交流就在那張紙上開始;我說,劉局長寫,歐陽老人在紙上做答。爺爺的名字、奶奶的綽號、爸爸的確切出生時間,等等、等等……</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土地革命時期,官田鄉梅花村曾是井岡山與上海的一條重要交通線,交通員都是單線聯系。1928年爸爸就在蘇維埃政府當交通員,1930年正式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南征北戰再也沒有回到家鄉。一篇寫得滿滿的紙上,解答了我許多想知道的事情……歐陽叔叔管我奶奶叫姑姑,他的小叔叔歐陽照文和我爸爸同年生、同年參軍,后來犧牲了。聽說我們村上當年有二、三十個老俵參加紅軍,用他們的話說,有的沒有熬過雪山草地,有的沒有躲過槍林彈雨,建國后,只剩下我父親一個人了。</font></h3> <h3> 歐陽叔叔解放前也做過地下工作,解放后在中學里教書,是個有文化的人,走時贈給我幾本書,都是他寫的詩集和做的冊子。</h3> <h3>送我們出來時,一路上他握著我的手,總是不斷的挽留我在家里吃飯,曹主任再三解釋,縣里已有安排了,他不得已緩緩地松開了緊緊攥著的我的手。</h3> <h3> 中午曹主任、劉局長、侯局長和歐陽叔叔的兒子一起陪我們在廬陵賓館午餐,為我們踐行。</h3> <h3> 由于時間的關系,遺憾的是將軍林沒有參觀,吉安縣是國家第五大將軍縣,我為我的家鄉自豪和驕傲!在祝福中、在揮手致意中,車子緩緩啟動,結束了我的尋親祭祖活動,我的吉安之行留給我的是振奮、感動、溫暖和圓滿。那個我尋找的答案,在每個細小的情節中,漸漸豐滿起來,那就是:老區政府和鄉親老俵們從未忘記紅軍!打開手機,看著又新增加的十多個微信好友,我知道,我和家鄉的老俵們再也分不開了。</h3> <h3>我愛思念紅軍的老俵!我愛湖邊山上的映山紅!我愛這片溫暖馨香的紅土地!這就是我的家鄉——吉安!</h3><div><br></div> <h3>在我們離開吉安后,又先后到達于都、瑞金、贛州,甚至回到沈陽,不知情的老俵們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不斷的給我打電話,喊我到家里吃飯。拿起電話,我的眼睛總是不由自主的濕潤……</h3> <h3>在我到達沈陽的第二天,家鄉老俵們為我祖母祭掃了墓地,并在微信中發來了照片。</h3><div><br></div><div><br></div> <h3>墓碑上清晰的刻著爸媽1952年為奶奶立的墓碑,上面刻著慈母—英娘。我的祖母在我父親參加紅軍后被當作“匪屬”隔離,后被一場莫名大火燒死。</h3> <h3>此次能圓滿的完成江西的尋親活動,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影像資料,這與同學們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致以崇高的軍禮!</h3> <h3>當年父輩為革命,踏上漫漫長征路;而今我輩為尋根,懷著悠悠故鄉情!握著老俵們那激動顫抖的雙手、看著鄉親們那熱淚盈眶的眼睛,在家鄉吉安雖短暫卻記憶深刻的點點滴滴,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老區人民從未忘記紅軍!父親的名字永遠寫在紅色土地的名冊上!我用這個滿意的答案告慰在天之靈的父親,也向遠方殷殷期待的母親做以匯報。</h3> <h3>前輩的路,我們會追尋,世世代代薪火相傳!</h3> <h3>再見了!縈繞在我心頭的故鄉——江西吉安!</h3><div> 2016年4月23日凌晨完成于回沈列車上</div><div> 林小平(曾用名:林力平)</div> <h3>附:在我回家后的不久,吉安的報紙也刊登了我的回鄉紀實。這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也是老俵們念念不忘的思念之情……2017.5.22</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灵石县|
武平县|
文昌市|
盐边县|
青冈县|
阳城县|
无棣县|
陈巴尔虎旗|
许昌市|
夏河县|
肥城市|
沙洋县|
临泽县|
合作市|
榆社县|
西丰县|
太康县|
榕江县|
镇坪县|
辛集市|
尚志市|
新化县|
习水县|
彭阳县|
临夏市|
新源县|
本溪|
九台市|
金门县|
日照市|
江源县|
肃南|
澜沧|
阿克|
龙门县|
浙江省|
九台市|
武威市|
镇安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