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已經第三次來了,在此之前,民族風情濃厚的黔東南已經去了二次了 。雖然這次行程也是從黔東南首府凱里開始,但我決定本次旅行的重點在黔南。
因為通了高鐵,現在從浙江去貴州還是蠻方便的 。到貴州后,我一向的風格是從神州租車租一輛車自己開。因為貴州高速公路發達,而且車少,一般不會堵車,至于下高速以后的路況,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出發的時候做了功課,所以重點是荔波縣的小七孔風景區。而三月份是貴州最美最醉人的時節,油菜花、桃花、梨花、杜鵑花……爭相綻放,香飄人間。
去荔波的路上,首站我選擇的是貴定縣的盤江鎮音寨村,從貴陽出發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按官方介紹,這里“每年三月,貴定音寨的萬畝梨花開得銀燦燦,仿佛漫山飛雪;滿壩油菜花齊放,猶如一片金海,構成一幅“金海雪山”奇景,形成全國僅有的獨特景觀”。但到了這里,卻是非常的失望,油菜花田規模不小,但可拍度不高,我甚至都沒下車,就在車里匆匆拍了幾張。最坑爹的是“金海雪山”景區,里面的花全部是人工種植在花盆里,臨時擺放而成,連景區觀光車計算,要收78元的費用,非常不值。
離開音寨,從高速再開車兩個多小時,到了平塘縣,下高速以后,沿途看到的油菜花說起來不少,六硐卻是最不能錯過的賞花地。這里公路沿山盤旋,彎彎拐拐,小河圍繞青山嘩嘩流淌。到了春天,六洞壩子就成了花的海洋,金黃色的一大片,好不扎眼。六洞壩子的油菜花,動人心魄。 到了荔波縣城,已是晚上六點多了,賓館住下后,打聽到縣城有條美食街,趕緊開車過去,找了一家吃飯的人較多的飯店,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價廉物美。值得推薦的是瑤山烤豬,絕味豆花烤魚。 第二天起了大早,開車40多分鐘,到達了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小七孔景區是國家級AAAAA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位于貴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景區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橋,景區之名由是得之。 臥龍潭景區,由于不是豐水期,所以很遺憾沒看到臥龍潭瀑布。 由于鴛鴦湖在整修,所以我們直接去了翠谷瀑布。 拉雅瀑布 。落差30米,逼近仰視,但見瀑首懸藍天,旁綴白云,幾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勢如山倒,吼聲狀雷,頗為壯觀。瀑布騰空噴瀉,橫向墜落,同響水河縱向錯落的68級跌水瀑布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布群景觀。瀑在路側,人在瀑下,倍覺暢酣和親切。瀑布濺噴的水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給游客以撲面涼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塵的暑熱和勞乏,頓覺輕松和振奮。 水上森林——亦名瑤池。長約600米,分上下兩段。河谷里叢生著茂密的喬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從河床的雜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沖涮,河床已沒有了一粒泥沙,連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變得“圓滑”起來,但樹木卻象多情的漢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懷抱里,紋絲不動。美麗的愛情之樹四季常青。這種“水在石上淌,樹在水中長”的奇景,人見人嘆。水上森林中,石上盤根錯節,枝間古藤纏繞。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盤根,沿河穿行,踩瀑踐浪,有驚無險而趣味無窮。 小七孔古橋——位于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15(1836)年,昔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梁。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兩岸古木參天,巨大的虬枝沿著橋伸臂,宛如巨傘撐在橋上。
小七孔,也是當地傳說中的“忠貞之橋”,曾經有一對情侶相戀于此,但迫于外界的壓力,她們不能朝夕相依的執手偕老,為了愛情,他們最終決定逃離這里,攜手天涯。
可當逃離到七孔橋,洶涌的大河卻阻擋了他們的去路,正在他們準備跳河殉情時,被他們真愛所感動的七名仙女幻化出了七孔橋幫助他們,但同時,仙女告訴他們,這座橋凝聚著時間和命運的力量,他們每走一步,便會衰老一分,代表著他們走過一年,當走過七孔,他們蒼顏老矣,但也代表著他們共度了一生。最終,在七孔橋上這對情侶牽手而過,雖然只有短短百步,但他們卻如愿的執手偕老,無怨無悔。 有推薦荔波古城的,我們早上開車過去繞了一下,結果非常失望。大都是新造的房子,我甚至連停車用手機拍它的欲望都沒有。
七孔橋游完已快下午一點,決定去修文縣的折溪村的梨花湖畔,官網推薦的理由是“陽春三月,萬畝梨花與百畝油菜交相輝映”。
從荔波出發,開了四個多小時,原來決定當晚住在修文縣城,第二天去梨花,但到達修文才五點,所以還是定下來先去梨花湖,晚上回貴陽休息。
導航已經告知到了折溪村,但沒有看到一棵梨花樹,問了老鄉,老鄉說梨花起碼還有一個禮拜以后才會開。大家非常失望,但覺得已經到了這里,梨花湖畔還是應該去看看的。由于開錯道路,我只能在窄而陡的鄉間路上開著車,所幸車技還行,沒出什么事,而梨花湖還是讓我們非常失望,什么東西都沒有,只能對幾顆李子樹按下了快門。
回到貴陽市區,晚飯吃好已快九點了,趁著酒興,我們到了甲秀樓,這是我們這次貴州之行的最后一個景點了。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并恢復原名?,F存建筑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乐业县|
尼木县|
马边|
灌云县|
高州市|
桦南县|
河东区|
尼玛县|
南昌市|
综艺|
南溪县|
遵义县|
青铜峡市|
集安市|
宜都市|
弋阳县|
平果县|
巨鹿县|
利川市|
顺昌县|
易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竹市|
上犹县|
石河子市|
连城县|
上杭县|
建湖县|
遂平县|
武定县|
都安|
北海市|
泸西县|
广汉市|
松潘县|
永善县|
顺平县|
塔城市|
泰宁县|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