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霄圣母殿位于曲陽縣城南部羊平村,為祭祀三霄圣母的一處廟宇,1993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h3><h3> 據《保定文物》一書記述,三霄圣母殿始建于金代,元、明時期均有重修,該殿建筑面積161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寬三楹、進深三楹、高十米,是典型的單檐廡殿式建筑,殿前原有抱廈,現已塌毀無存。殿頂為琉璃瓦脊、布瓦頂,殿前壁上面為方格木隔扇窗,殿內有明柱、垂柱各四根,該殿造型、木結構式樣等都具有較典型的元代建筑風格。<br></h3><h3> 該殿的東西北三面墻壁有壁畫遺存,東壁內容為《三霄圣母出游圖》北墻壁為《三國演義故事》西壁壁畫為《圣母娘娘送子圖》。這些壁畫除局部損壞、模糊不清以外,大部分遺存完好,從內容、線條、風格來看,壁畫為元、明時期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參考價值。</h3><h3> </h3> <h3>山門為近年重建之物,為硬山脊、布瓦頂、中置拱券門、兩側置一對拱形小窗,所配石獅有些偏小,莫非是練舉重用的?門前若再能補建一座照壁,即可增加古廟的氣氛,又能避開煞氣。</h3> <h3>馬殿正前方左右若補建一對兒鐘鼓樓,這座廟宇會更加靈秀!</h3> <h3>馬殿內口磚砌拱券門</h3> <h3> 三霄圣母殿屬于道教宮觀,該處建筑群占地面積700余平方米,殿宇原為興圣寺內之殿,后寺毀僅存該殿及馬殿,三霄圣母殿供奉云霄、碧霄、瓊霄三位女神。</h3><h3> 該處廟宇整體建筑布局,為一條座北向南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為山門、馬殿、東西廂房、正殿,現存馬殿和正殿,山門為近代復建之物。據廟內碑刻載“金天德年間(1149~1153年)重修”,可知該廟始建早于金代。三霄圣母殿經歷代重修,該殿木結構形制具有典型元代建筑風格,而且該殿“單檐廡殿式”建筑格式,在古代廟宇應用中凸顯它的地位之高。它的主體結構頗似曲陽北岳廟德寧之殿的縮寫,殿內四角垂柱與定州大道觀基本相同。</h3><h3> 馬殿為單檐兩坡五脊懸山式建筑,正脊為琉璃瓦頂裝飾花紋圖案,該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外口木質門板、兩廂斜花楞格子窗扇、內口磚券拱形穿堂門,因殿內原有兩尊泥塑騎馬像而得名。 </h3> <h3>殿內四角斗拱結構</h3> <h3>殿內頂棚木結構</h3> <h3> 該殿東、西壁和北壁均繪有壁畫。東壁《三霄圣母出游圖》,場面壯觀,人物繁多,畫面生動,三霄圣母拱手立于暖轎之前,側有侍從,前有儀仗隊,背景有祥光繚繞,霞光普照,五彩繽紛。西壁繪《圣母娘娘送子圖》,人物形象逼真,衣紋線條流暢。大部壁畫保存完好,從繪畫線條、風格看,壁畫可能為元、明重修時所繪。 三霄圣母為道教女神,因其主司生育、護佑兒童之責,故各地多有此祠,香火多為婦女供養。<br></h3><h3> 三霄娘娘為云霄、瓊霄、碧霄的合稱,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三位仙女。她們執掌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等,不論貴賤貧富與否,都從金斗轉動。從前百姓求子、生育都叩拜三霄娘娘,所以又被民間稱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三霄娘娘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東墻壁畫《三霄圣母出游圖》</font></h3> <h3>北墻東側壁畫</h3> <h3>北墻西側壁畫</h3> <h3>西墻壁畫《圣母娘娘送子圖》</h3> <h3> 該殿在2010年10月13日晚7時發生了一場重大火災,據說大火燃燒了四個多小時,余火燃燒至凌晨三點才被撲滅。此處文物在那場無情的大火中化為灰燼,殿頂坍塌變成了一片廢墟,這是火災后重修的殿頂屋脊及門窗隔扇。</h3><div> 通過三霄圣母殿這場火災,對比分析北岳廟內之正殿,德寧之殿曾經在遼契丹時期,被契丹所焚,現存建筑物為元代重修遺存,曾經遭受各方質疑的殿內壁畫,為原唐代吳道子所繪壁畫,在經歷被契丹所焚后是怎樣劫后重生的?如果沒有三霄圣母殿內壁畫、見證這場火災歷程,德寧之殿內的壁畫遺存極難自圓其說!</div> <h3> 這是2001年維修之前的照片,該圖顯示殿前立柱即是抱廈框架殘存。(圖片來源于網絡)</h3> <h3> 據廟內重修廟宇碑刻記述:三霄圣母殿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五日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并于二零零一年進行局部維修。為確保大殿永久延續,留給子孫,經省市主管部門批準,縣文物部門認真組織,自二零一零年十一月起由省古建研究所施工,對大殿進行全面維修,更新全部梁架,鋪設殿頂瓦件,海墁地面石板,墻體抹灰斷白,于二零一一年四月竣工,重修后三霄圣母殿保持了其歷史風貌。</h3> <h3>清化寺石佛</h3> <h3> 清化寺石佛為唐代遺物,現已殘破斷為三節,但均無移位,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h3><h3> 據《保定文物》一書記述:清化寺建于唐代,元明曾兩次重修,后被毀僅剩唐代石佛一尊。石佛系立像,高七米,面部被整個鑿去,現在看到的石佛,系近年當地村委會集資修復后的模樣,石佛西側立有一通漢白玉石制功德碑,記述著捐款人的姓名。從整體形象上看,應為釋迦牟尼佛說法布道形象,大佛站立于復蓮臺之上,上身內穿僧袛支,下穿裙衣,外穿同肩罩衣,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作說法印,表示釋迦游行說法,濟度眾生的氣氛。</h3><div> 復蓮座直徑兩米,厚0.49米,蓮座下有一方基石,長寬各為2.5米,石佛偏東斜對面約三十多米遠,矗立一通明正德十一年《重修清化寺記》石碑,碑身中部有裂痕,但基本完整。</div><div> 清化寺石佛系廟堂殿宇內之物,若按石佛的高度,原廟宇具有一定的規模,佛身后面的方孔似是當初固定在墻山之用。有資料顯示:石佛為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所刻,為原清化寺遺物。因為地處無人看管之地,佛頭曾經被盜割,今為補刻佛頭,所以比例感覺有些失調,刀法生硬在所難免!石佛孤立無助滴面對這荒蕪的田野,仿佛在向世人昭示什么,似乎唯有這寒風中吹下的落葉??????才能陪伴其左右……</div> <h3> 另據曲陽縣一位研究造像風格的專業人士和海龍先生認為:“清化寺可能是唐代重修過,但大石佛絕對是前朝遺物,準準的東魏未或北齊初風格。”</h3> <h3>注:文中帶有日期的照片均為楊老師拍攝。<br></h3><h3>2017年11月21日紫塞金城、逃禪煮茶整編于保定紫云軒</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凤庆县|
政和县|
怀化市|
荥经县|
淄博市|
册亨县|
晋江市|
武鸣县|
武定县|
彰化市|
通榆县|
曲阜市|
武功县|
清河县|
鄂托克旗|
丽水市|
宁波市|
霍山县|
樟树市|
绥芬河市|
中江县|
达孜县|
榕江县|
新田县|
乳山市|
龙海市|
务川|
靖远县|
温宿县|
富源县|
德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霍山县|
克拉玛依市|
新绛县|
吴旗县|
青州市|
阿拉善左旗|
邯郸市|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