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狂野、冷艷、原始的堪察加半島

王瑩文

<h3>  堪察加,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為一半島。西臨鄂霍次克海,東瀕北太平洋和白令海峽。面積3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堪察加"在俄語中意思是"極遙遠之地"這里地處邊遠,距莫斯科1萬多公里,地廣人稀,經濟落后,可以說是俄羅斯的"西藏"。</h3><h3><br /></h3><h3> 這是一個山海相依的地方,</h3><h3> 這是一片野性而神秘的土地,</h3><h3> 這是一個冰與火交織的世界,</h3><h3> 這是一個棕熊與鮭魚生生不息的王國。</h3><h3><br /></h3><h3> 對懦弱怕苦的人而言,</h3><h3> 這是艱苦、危險、受難之地,宛若地獄,</h3><h3> 在勇敢無畏的人看來,</h3><h3> 這是幸福、刺激、愉悅之境勝似天堂。</h3><h3><br /></h3><h3>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堪察加正是險遠之處。</h3><h3> 2015年和2016年,我兩次探訪堪察加。初去時,遇到的國人寥寥無幾,從去年開始,逐漸增多,堪察加甚至成了攝影團的熱線。</h3> <h3>  堪察加象一位酷斃的硬漢:硬朗、粗獷、彪悍、渾身透發出原始、野性的氣息;堪察加又象一位溫柔美麗的村姑:樸素自然,天生麗質,不施粉黛,面容俏麗,婀娜多姿,使人不知不覺地墜入溫柔之鄉。</h3><h3> 在堪察加探險旅行的感覺極似吃四川火鍋:在品嘗各種美食的同時,享受著從味蕾到胃部的無比刺激,并使你回味無窮,還想再來。只不過,這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無以倫比的風景,刺激你的眼球直抵心靈深處,引發猶如火山噴發般的強烈震撼。這種赤裸裸、坦蕩蕩的美,會使你未走便想再來。</h3> <h3>  堪察加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半島,沒有公路或鐵路與外界相通,它與外界的交通是靠航空或海運。從北京飛往堪察加沒有直飛航班,中途需在哈巴羅夫斯克或者海參崴轉機,飛行時間大約5個多小時。執飛的是俄羅斯航空及西伯利亞航空。</h3> <h3>  云霧中露出兩座金字塔狀的山峰,這就是堪察加州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標志性山峰------阿瓦恰火山和科里亞克火山。</h3> <h3>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瀕臨阿恰克海灣,空中望去,依山傍海,城市就在海邊蜿蜒展開。這座城市里居住了堪察加半島一半以上的居民,卻是全世界第二大無法通過公路到達的城市。</h3> <h3>  堪察加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于鄰近美國阿拉斯加和日本,所以是俄羅斯的重要軍事基地。部署著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是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基地。在冷戰時期,這里是外國人不得進入的軍事禁區和有名的"軍人城",冷戰結束后一段時間過去,才對外國人開放。</h3> <h3>因堪察加地處邊遠,交通不便,離莫斯科有上萬公里,且經濟落后,涉足的游客不多。</h3> <h3>  圣三一大教堂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最大的東正教教堂。</h3> <h3>  教堂位于城市的高處,在此俯瞰,整個城市及火山一覽無余。</h3> <h3>  堪察加最著名的幾個旅游景點都在遠離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偏僻無人區,有的還無公路可達,需乘坐直升機前往。所從,堪察加人經常夸張地說:"堪察加沒有路,只有方向。"即便有路,公路狀況也很差。我們乘坐的是一輛卡瑪斯軍用重型卡車改裝的Bus Truck,6輪6驅,具有強大的越野通過能力。</h3> <h3>  經過12小時的顛簸,我們最后穿越了原始森林中的土路,爬上僅有低矮植物的山崗,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克柳切夫自然公園內托爾巴齊科火山腳下。俄羅斯后勤保障團隊非常給力,在火山熔巖形成的巖石中迅速搭好了住宿、餐廳的帳篷。</h3><h3> </h3> <h3>  這里最令人可怕的是成群的蚊子軍團,黑壓壓呼隆隆地向你撲來,而且無孔不入。盡管我們戴上了罩住頭臉的防蚊帽,噴了驅蚊噴霧,但仍然無法完全抵御它們的瘋狂攻擊,而且是一咬一個包,疼癢難耐。有一次,我因嫌防礙拍攝而取下了防蚊帽,被咬了滿臉紅包,回營地一數,媽呀,26個包,而且一個星期后才消。其次,是周圍有棕熊等猛獸,所以俄羅斯領隊反復強調不許單獨外出。再次,是反復無常的氣候,即便夏季,也會經常遇到狂風大雪、大霧。曾有一晚狂風呼嘯,幾乎將帳蓬刮走,我們縮在帳篷里眼睜睜度過了恐怖的夜晚。</h3> <h3>  攝影點設在距離營地1500米的小湖邊。小湖水平如鏡,湖中長著如飄帶般的綠色水草,湖邊正盛開著白如棉絮的野花。五座白雪皚皚的火山環繞在小湖周圍,一片寂靜空靈的境地。</h3> <h3>  堪察加是著名的火山活躍區,共有200多座火山,其中29座活火山。堪察加火山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我們所在營地舉目可見五座:烏什科夫斯基海拔4057米,石火山海拔4575米,,克柳切夫海拔4750米,無名火山海拔2869米,托爾巴奇克海撥3085米等。圖中左側雪山就是堪察加的最高峰,也是歐亞大陸最高的火山------海拔4750米克柳切夫火山。</h3> <h3>  這里卻又是風光異常誘人的仙境,不僅漂亮,更是震撼。淸晨,朝陽映紅了雪山頂,雪山倩影倒映湖中。</h3> <h3>  紅霞如火,燃燒了天空,燃燒了小湖。遠處雪山如一對戀人,腰纏輕紗,臉龐被羞澀和幸福染得微紅。</h3> <h3>火山群景色</h3> <h3>彤云滾滾</h3> <h3>破曉前的景色</h3> <h3>  詭異的云朵給火山戴上潔白的頭巾,顯得如此神秘和神奇。</h3> <h3>  當踩著黎明前的黑暗,來到湖邊時,你不會知道即將迎接你的是怎樣的清晨。你焦急地期待著,甜蜜地憧憬著,大自然這神奇的魔術師給你變幻著絕無同一的瑰麗景色。</h3> <h3>  神奇的晚霞描繪出半湖瑟瑟半湖紅的奇妙畫卷。</h3> <h3>  在我2016年再次到達此地時,幸運從天而降:克柳切夫火山突然噴發了,火焰時隱時現,火山灰沖天而起,噴發的火山在朝陽和彩霞的渲染和襯托下益加壯觀。我想,這輩子恐怕再難看到如此震撼的景象了,這哪是火山噴發啊,簡直就是人品大爆發,運氣大噴發!</h3> <h3>  噴發的克柳切夫火山</h3> <h3>  誰說福無雙至?我信雙喜臨門。就在我們次日上午收拾帳蓬,依依不舍準備離開時,無名火山也突然噴發了!它濃煙滾滾,將大量火山灰拋向天空,與克留切夫斯基火山一唱一和,遙相呼應。</h3> <h3>  我們的第二個點還是是托爾巴齊科火山,但我們是繞上一個大彎,去到另一面近距離接觸它。它距離克柳切夫斯基火山并不太遠,都在一個火山群內。由于沿途經常需在原始森林中狹窄且坑坑洼洼的土路中或火山灰上行駛,而且要兩次涉河,使人覺得路程十分漫長。由于前兩天下雨,小河洪水泛濫,水流湍急。這時,戰斗民族司機的大無畏以及6x6重卡的強大威力就派上用場了,"怪獸"在轟鳴中征服了洪水。</h3> <h3>托爾巴齊科火山晨景</h3> <h3>  我們扎營在火山腳下一片稍平的地方,身下就是黑黝黝的火山灰。舉目四望,到底都是早己冷卻的火山熔巖和火山次,一片荒涼景象,仿佛我們來到了另一個星球。這里己成為徒步觀看火山熔巖的一個營地,建有簡陋的幾間大帳蓬及廁所。手機在此根本沒有訊號。</h3> <h3>  清晨,營地籠罩在細雨濃霧之中。隨著太陽升起,出現了一道淡淡的彩虹和佛光,宛若仙境。</h3> <h3>一位俄羅斯美女登上小山頂,俯瞰著山下的蒼涼景色。</h3> <h3>  托爾巴齊科火山曾在1976年和2012年底兩次噴發,形成了浩浩蕩蕩長達幾公里的熔巖流。我們2015年到此時,雖然大部分熔巖表面已冷卻硬化,但還是有部分地區底部存在未熄滅的熔巖。走在表面已硬化的熔巖流上,仍能感覺到腳下一股熱氣上升,蒸騰為彌漫的團團霧氣。</h3> <h3>  這片玄武巖熔巖是2012年11月火山噴發形成的,方圓有十幾平方公里。</h3> <h3>  堅硬的玄武巖被火山的高溫熔煉成巖漿,噴流出地面,生成赭紅色的熔巖,它們層層疊疊擠壓堆疊在一起,形成千姿百態的形狀。</h3> <h3>  暮色蒼茫中,熔巖流蒙上一片幽藍的色調,顯得十分神秘、詭異和恐怖。</h3> <h3>  地形、運動狀態及流速的差異使熔巖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狀和圖案。</h3> <h3>  從形狀可以想象出當年熔巖翻騰扭結的情景。</h3> <h3>  繩狀熔巖、枕狀和崩裂的熔巖。</h3> <h3>  地形陡峭處,巖漿鬼斧神工地塑就了壯觀的熔巖瀑布。</h3> <h3>  要尋找和拍攝尚未的熄滅的熔巖,必須選擇在天黑后徒步熔巖流。在熔巖上行走,必須小心翼翼,一些熔巖處于酥松狀態,而且有許多崩開的裂縫,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尋找未熄滅的熔巖首先得找到表面尚在發熱的巖石,有些巖石溫度還蠻高,不能久站,否則會烤焦鞋底(我的攝影三腳架就有一只腳墊被烤化了),其次要從熔巖的裂縫中尋找。</h3> <h3>從熔巖裂縫中暴發的火團</h3> <h3>熔巖裂縫中迸發串串火星</h3> <h3>  2015年我們還能輕易地找到裂縫中未熄滅的溶巖,次年再來時,千尋百覓,卻怎么也看不到它的蹤影。</h3> <h3>  大自然的更新能力是強大的,滿目蒼涼的荒野上己開始呈現一線生機,火山巖和火山灰上己開始生長苔癬、小草和野花。</h3> <h3>  各種鮮艷奪目的野花生機勃勃。</h3> <h3>在南面,1976年火山噴發造成了方圓幾公里的"死亡森林",一片片光禿禿的枯樹干或倒或立,荒涼悲慘。</h3> <h3>  火山噴發使這里一片焦土,滿目瘡痍。枯立的樹干直指蒼穹,仿佛在向上天哭訴著命運的悲慘與不公。</h3> <h3>  它們又如一個個寧死不屈的斗士,面對不可抗拒的火山的肆虐,它們抗爭過,堅持過,雖死猶榮。在它們的下面,已經有新生的一代綻發嫩芽,前赴后繼。</h3> <h3>躺下的,似乎死不瞑目,怒視著遠處的火山。</h3> <h3>  第三站是位于南薩哈林斯克自然公園的穆特洛夫斯基火山。該火山海拔2323米,距離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80多公里。但道路坑坑洼洼,破爛顛簸,爬山時根本沒有正規道路,而是在冰原上行駛,只能根據以前的車轍和司機的經驗選擇前行路線。</h3> <h3>  從火山上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跌落斷崖,形成飄忽的瀑布。</h3> <h3>我們的宿營地選擇在山坡上一處鮮花和灌木叢簇擁的小木屋。</h3> <h3>  小木屋是為徒步火山的探險者及戶外運動愛好者而設的簡陋住所,空間不大,容納人數不多。無人管理,先到者先入住。</h3> <h3>  營地旁有一條沿著山坡流下的淸沏小溪,冰雪融化而成的溪水冰冷刺骨,叮叮咚咚地向山下流去,這也是我們埋鍋做飯的食用水源。</h3> <h3>  時值夏季,這里仍然是冰天雪地。神奇的是,小溪兩旁生長著碧綠的野草和盛開的小花。</h3> <h3>  冰川旁怒放的鮮花</h3> <h3>  營地四周,風光旖旎。幾座火山歷歷在目,有的還在往上冒著熱氣騰騰的煙霧。云霧在山間纏繞,飄蕩著。</h3> <h3>  日落時分,紅花綠草,白色冰川,金色遠山,藍天白云,使人不覺得處于蠻荒之地,而是置身神域仙山。</h3> <h3>  暮色蒼茫中,一邊品嘗美味的野餐,一邊欣賞天邊的晚霞和飄逸的云霧,那可是真正的秀色可餐!</h3> <h3>  荒山曠野的夜晚</h3> <h3>  天近咫尺,滿天星斗,仿佛伸手可摘。</h3> <h3>  呼吸著帶有花草芳香和泥土氣息的新鮮空氣,枕著小溪流水的動人韻律,安然入眠。</h3> <h3>  清晨的滿天朝霞</h3> <h3>  雨后,蒼穹架一道七色彩虹,而且持續兩個小時,久久不褪。</h3> <h3>  彩虹不稀罕,但冰川上的彩虹可真的難得一見。</h3> <h3>  在穆特洛夫斯基火山最令人激動和難忘的是冰洞探險。冰洞隱藏于冰川的一處陡坡中間,沒有當地向導的帶領,根本找不到它那隱秘的處所。欲入冰洞,必須手足并用爬上一段陡峭冰坡,而岀來時,我干脆一屁股坐在冰雪上,懷抱相機,乘坐天然的冰雪滑梯哧溜而下。</h3> <h3>  山坡下,是從冰洞奔涌而出的溪流,湍急冰冷,靠近便感到一股寒意。</h3> <h3>  冰洞入口有一窄道,僅容一人通過。陽光斜射入洞,照亮洞內冰柱、冰掛,入里漸暗,冰雪透著幽藍。</h3> <h3>  冰洞外窄內寬,形成拱頂大廳,洞深百余米,底部有溪,流水潺潺。人入其內,半喜半憂,喜之美如天宮,滿目琳瑯;憂之高深莫測,恐有崩塌。</h3> <h3>  另一冰洞,不高不深,入內需躬身而行。上有滴水淅淅,下有小溪石縫中緩緩穿行。半透明的冰層圓弧相連,閃爍著五顏六色,仿佛是通向冰雪童話世界的隧道。</h3> <h3>  由于流水的作用,每年的冰洞位置或洞口形狀都會有所差異。第二次到達時,洞口位置己別于前,且洞口寬敞,入內漸窄。</h3> <h3>  堪察加最負盛名的景點之一是噴泉谷。噴泉谷位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北面的克羅斯基自然保護區,包含兩部分:烏宗破火山口及泥火山群,地熱間歇噴泉谷。游覽噴泉谷需乘坐俄制米8直升機前往,飛行約1.5小時。米8運輸直升機搭載10余人,乘客在兩側長櫈面對而座。開有圓窗若干,其中一些可打開,便于拍攝。</h3> <h3>  飛行途中,可從空中俯瞰卡勒姆基、小謝米亞奇科等火山。直升機在火山上空盤旋繞圈,以便乘客觀賞和拍攝火山全貌。</h3> <h3>  火山口猶如一口大鍋,往外噴發著濃濃的蒸汽,形成滾滾翻騰的煙柱。</h3> <h3>  火山頂上,積水在火山口而成的火山湖,仿佛鑲嵌著一顆碩大的藍寶石。</h3> <h3>  直升機降落的第一站是烏宗破火山口。它看似群山懷抱中的一個盆地,約10公里,實為火山大噴發后留下的破火山口,并形成了熱水湖及濕地。這里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各種形態的地熱活動,湖面熱氣騰騰,彌漫著陣陣硫磺氣味,周邊分布著許多各種各樣的冒泡泥罐、噴氣口等。<br /></h3><h3> 此處也是棕熊活動區,泥地上留下了明顯的棕跡。為了安全,游客需由攜槍警衛陪同,沿著木棧道而行。</h3> <h3>  烏宗破火山口的地熱泥潭,此起彼伏地冒著泥漿氣泡。</h3> <h3>  直升機降落的第二站是離烏宗破火山口不遠的噴泉谷。這是著名的間歇泉集中區,從飛機上遠遠望去,一條小河從山谷流出,谷內熱氣騰騰,升起一道道蒸氣,彌漫飄突。噴泉成份各異,有酸性泉、硫磺泉、氨堿泉等。</h3> <h3>  由于地熱豐富,周圍的植物郁郁蔥蔥。</h3> <h3>  噴泉有著不同的命名,如列希泉、豐坦泉、雙體泉、地獄之門、巨人泉等。</h3> <h3> 噴泉有大有小,噴發時間和間歇時間也有長有短。其中以巨人泉最為壯觀,先是水升漸滿,繼而冒泡沸騰,突然發出轟鳴,巨大水柱騰空而起,噴高可達10---15米,頓時水珠四濺,氤氳籠罩,在陽光照射下如夢如幻,最后,泉水消落,醞釀下一次噴發。</h3> <h3>  回程中,直升機降落在風光秀麗的小河畔,游客在此午餐并可免費泡洗溫泉。</h3> <h3>  到勘察加探險旅游不可不去庫頁湖觀看棕熊捕食鮭魚,這是去勘察加的重頭戲。庫頁湖,又稱千島湖,位于堪察加半島最南端的南堪察加野生動物保護區,它是火山劇烈噴發后形成的火山湖。湖的面積7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為176米,最深處306米,與海相通。</h3><h3> 堪察加約有20000頭棕熊,而庫頁湖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堪稱"棕熊王國"。庫頁湖同時又是著名的鮭魚產卵區,每年7、8月,數百萬條鮭魚從大海洄游到此繁殖。因此,鮭魚就成為棕熊積蓄熱量以備冬眠的重要食物,此季也是觀看棕熊捕魚的最佳時機。</h3> <h3>  庫頁湖有一個研究棕熊和鮭魚的研究機構,在其旁邊設立了一處接待游客的營地,每年7----9月開放接客,但接待能力有限,僅有可供住宿的木屋一座,大帳篷4頂,除此之外,就需游客自帶帳篷扎營了。營地不提供膳食,旅行團或游客需自帶糧食蔬菜,在營地提供的廚房自己做飯。</h3><h3>接待營地沒有公路與外界相通,要進入主要靠乘坐直升機,其次是通過海路。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有乘直升機到此一日游的項目,但真正要領略庫頁湖風光和觀看棕熊,至少在此居住1---2晚。</h3> <h3>  棕熊經常在營地四周走來走去。營地四周都拉上了電網,防止棕熊侵入。要離開營地外出時,必須有持槍警衛陪同保護。人們總在動物園看籠里的動物,現在輪到動物看&quot;籠&quot;中的我們了。</h3><h3> 營地的風光很美,抬頭就能看到湖邊的伊林斯基火山。</h3><h3> </h3> <h3>  科研站有一木橋,橋下是鮭魚逆水洄游的通道,因此也就成為棕熊的&quot;食堂&quot;。游客可以站在木橋上,拍攝近在咫尺的棕熊捕魚。</h3> <h3>  橋下的棕熊將頭埋入清澄的湖水中,注視成群結隊游動的鮭魚,瞄準目標,猛地一撲,眼疾爪快逮住鮭魚,然后抓出水面,大快朵頤。</h3> <h3>  我們乘坐汽艇到達一處棕熊捕魚的觀察處,棕熊就在不遠的湖灘上捕魚。最近時,棕熊離我們僅有5米。</h3> <h3>  一只棕熊叼著它的戰利品上岸。</h3> <h3>  兩只憨萌的小熊正在嬉戲打斗。</h3> <h3>棕熊撕咬著捕獲的鮭魚</h3> <h3>  這只小熊捕食技巧尚不嫻熟,面對如此眾多的鮭魚,一個猛撲下去,竟然顆粒無收。</h3> <h3>  棕熊食魚通常先從撕皮開始。</h3> <h3>  哺乳的母熊及她的孩子。母熊有6只乳房,她一胎通常生下2---3只小熊。</h3> <h3>  一個河口入湖處也是棕熊的狩獵場,河邊建有一幢兩層的木樓供人們觀察拍攝。我們看見20余只棕熊聚在此處河灘,捕食逆流而上產卵的鮭魚。</h3> <h3>  棕熊在追擊驚慌逃竄的鮭魚。</h3> <h3>又得一條!</h3> <h3>  海鷗和鮭魚。海鷗通常會揀食棕熊的殘羹剩菜。</h3> <h3>  在鮮花遍地的一個小島上,安葬著世界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家-------- 星野道夫。這位旅居阿拉斯加20年的自然攝影家,多次到堪察加拍攝棕熊。1996年8月8日,他就在這座小島的帳篷里,遭到棕熊的襲擊而身亡。我釆擷來野花放在其墓碑前,緬懷這位偉大的自然攝影家。</h3> <h3>  清晨蹓彎的棕熊。</h3> <h3> 棕熊和天上的莢狀云。</h3> <h3>  庫頁湖夜空的銀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两当县| 东兰县| 青冈县| 安远县| 遂宁市| 西华县| 太谷县| 宜君县| 靖江市| 浦北县| 星子县| 黔东| 兰州市| 乌苏市| 万州区| 隆尧县| 文昌市| 连山| 新安县| 象山县| 澄江县| 长海县| 新田县| 合水县| 敦化市| 浦北县| 仁化县| 蓝田县| 余庆县| 南投县| 海林市| 宁海县| 锡林郭勒盟| 田阳县| 青冈县| 喀喇| 涟水县| 姜堰市| 萍乡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