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我的小學】</b></h3><h3>是“哈爾濱拖拉機配件廠子第小學”,在哈爾濱市的“哈西”地區。我是1962年9月入學的,當時學校剛辦一年,學校只有3個班,二年級1個班,一年級2個班,我在一年二班,以后的幾年中,學校每年都是新招兩個班。記憶中學校搬了幾個地方,直到三年級才固定。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每個班分一塊小地,讓少先隊員耕種,我們班種的是向日葵和蓖麻等,當時我是兩道杠的中隊委員。由于文革的原因,我們在小學多上了3個月,直到68年11月才畢業,也沒照畢業像。</h3><h3>記憶中小學我們二班有50人左右,班長是叢彩明,班干還有陳風英、于德蘭,我是學習委員。在三年級結束的時候我們班有好幾個人隨父母建三線離開了哈爾濱。班級學生流動性較大,有轉來的有轉走的。我們班有印象的同學還有:孫煥慶、劉全秀、趙福萍、王英林、蒲亞琴、肖忠范、范長英、張榮弟、田力君、車小濱、閆桂英、曲秀珍、安鳳蘭、袁紹英、鄭乃華、張麗珍、譚俊冬、代長印、朱安民、郭寶喜、董云鴻、孫懷倉、范春文、徐建合等。</h3><h3>記得二年級時是一個年輕的女性逄老師,教了一年后好象去了牙克石。三年級是一個男性白老師,對學習抓的很緊。四年級以后是李志華老師,一直教到畢業。</h3> <h3>1964年六一兒童節拍照于哈爾濱動物園,為全校少先隊員和老師合影。</h3> <h3>1964年六一兒童節拍照于哈爾濱動物園,為當時的二年級合影。</h3> <h3>這是2018年9月在哈師大附中校慶時,部分小學同學的留影。右起:鄭乃華、翟炳泉、譚俊冬、董云鴻、田力君、張榮弟、王文智、、劉亞麗、、王英林、王金榮、。</h3> <h3><b>【我的中學】</b></h3><h3>是哈爾濱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現在的哈師大附中。由于文革的原因,我們是1968年12月初入學的,我被分到68級7排,68級共10個排。我們排是學校的標兵班級,年年都評先進。學校除了上課外,還在農忙時組織下鄉勞動,在放寒暑假進行學工學農勞動等。有的班級養豬,我們班燒磚、拉沙子、脫磚坯。</h3><h3>第一次下鄉勞動是在69年9月份,到郊區的“小南溝”幫“翻身社”秋收。每人背個小行李在哪里吃住13天,收胡羅卜、青蘿卜、紅蘿卜等,還趕上一場雪。</h3><h3>第二次下鄉勞動是在70年6月份,坐火車到遠郊的“雙城五家子公社”夏除勞動,進行鏟地、谷子薅草間苗等。</h3><h3>在校期間還在哈鉛筆廠勞動,在“翻身社”菜庫勞動,多次在公交車上當售票員,還參加寒假積肥等活動。</h3><h3>我們在1972年1月中學畢業,稱71屆畢業生。匆忙畢業,我們班也沒照畢業像,直到4年后才補照了一張照片,人也不全了。我們班有50多人,四年后照相時到了37人,照片以外的人記不起來了。班干有韓天發、姚長林、蘇亞春等,有的在學年或學校擔任有學生職務。</h3><h3>我們班主任老師是周文清,是我們的語文老師,記憶中教我們如何寫“小評論”和“記敘文”。數學老師是宋顯彬,物理老師是孟憲榮,化學王老師。雖然在文革時期,我們基本學完了初中的課程,高中部分開了個頭就畢業了,我在班級擔任數學課代表。給我印象深的還有給我們代過語文課的學年連長馬希堯老師。</h3> <h3>照于72年1月的畢業時,由于班級沒人組織照畢業像,我們一個班組的4個同學照了一張照片“于哈留念”,寓意我們即將各奔他鄉。</h3> <h3>照于72年6月,小學、中學都是同學年的。</h3> <h3>76年春節補照的畢業像,叫“中學戰友喜相逢”。當時已經畢業四年,多數人已經下鄉,來的人也不全了。</h3> <h3>1994年5月中學同學聚會的幾張照片,有老師參加。</h3> <h3>2017年6月中學同學聚會的幾張照片,有老師參加,有國外和國內其它城市回來的同學參加。</h3> <h3>2018年9月哈師大附中60年校慶時的幾張照片</h3> <h3>我們的周文清老師</h3> <h3>隨著時光的流淌,我的學生時代已經遠去,有一些記憶開始模糊,那些記憶中的、印象較深的、時常想起的老同學,愿你們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武陟县|
屏东市|
沽源县|
福泉市|
桐柏县|
贵阳市|
柳河县|
平乐县|
陆丰市|
达日县|
永康市|
咸阳市|
河津市|
抚州市|
龙州县|
涟源市|
潞西市|
喀什市|
翁牛特旗|
马边|
怀仁县|
昌图县|
华安县|
铜鼓县|
尉氏县|
蓝山县|
雷山县|
尼玛县|
罗平县|
大荔县|
高台县|
永善县|
永丰县|
明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包头市|
安国市|
吐鲁番市|
新和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