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鄉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圖:漁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雪鄉”有著迷人的魅力,因為那里是個童話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雪鄉”位于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海拔在1200米以上。 由于山區小氣候,每年十月便是瑞雪紛飛冬季了,而且積雪厚度可達2米左右。</p> <h3> 從初冬的冰花乍現到早春的涓涓溪流,這里無時無刻不在涂繪著雪的風韻,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雪的故事,于是,這個地方便得到了一個美稱一一“中國雪鄉”。<br></h3> <h3> 皚皚白雪在風的作用下,隨物具形,姿態萬千。或似奔馬、玉兔,或如巨蘑、神龜。百余戶的居民區被厚厚的白雪覆蓋著,儼然成了座座相連的雪屋。</h3> <h3> 去“雪鄉”采風是我早有的愿望,2009年元旦剛過,我便同我的老朋友金庫啟程前往。因事先得知去“雪鄉”可從“雪谷”穿越而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于是,我們選擇了吉林—— “雪谷”——-穿越羊草山—— “雪鄉”的路線。</h3> <h3> 車從吉林出發,走了四個多小時便到了“雪谷”。這里是勝利林場的一個采伐場,因為與“雪鄉”僅一山相隔,“雪鄉”居南,“雪谷”居北。雪鄉的綽號較早,游人很多。當地人大概受到了影響,遂起了“雪谷”這個名字,以期引起旅游效應。</h3> <h3> 在這個四面環山的坦地里,住著二百來戶人家。房子錯錯落落,到處是厚厚的積雪。因是林區,家家的房子都用木頭圍成一個院,門前堆放著小山一樣的燒材。</h3> <h3> 我們住到了一個叫“英子”的家庭農家樂。她家的門前高挑著兩只大紅燈籠,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他家很干凈,屋里也很暖和。英子做菜的手藝不錯,當晚就給我們做了林區特有的蘑菇、木耳和農家豬肉等在城里少有的菜肴,與他丈夫(是林場的場長)一同痛飲了我們帶去的“水井坊”。</h3> <h3> 第二天清晨,外面飄起了大大的雪花,十米開外就看不清了。為了知曉“雪谷”的樣子,我倆冒雪前行,踏尋了“雪谷”小鎮的每一街巷。</h3><h3> 這里是林木工人與農民混居的地方,很多家養牛。早晨,成群的牛從圈里擁出,奔到村旁的小河邊,在鑿出的冰窟窿里搶水喝,然后便三三兩兩地向山上走去。小河上架著的簡單不能再簡單的木橋,因有多處橋板爛掉,讓橋上厚厚的積雪露出很多漏洞。</h3> <h3> 第三天,雪停了,空氣格外清新,我們踏著深深的積雪開始了淋漓盡致地拍攝。拍了山寨晨光,拍了菜牛上山,拍了小橋積雪,拍了裊裊炊煙。</h3><h3> 吃過早飯,見天氣已晴好,便決定穿越羊草山去“雪鄉”。</h3> <h3><font color="#010101"> 穿越羊草山沒有像樣的路可走,只有崎嶇的羊腸小道。山坡上都是原始森林,山又很陡,雪又極深。為避免迷路,英子讓她放寒假的兒子給我們帶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山坡上,很多馬一根根地往山下拖原木。到了山腳下,則改用爬犁運到儲木場。此情此景對我們十分新鮮,自然成了我們的拍攝素材。</font></h3> <h3> 我們踏著吱吱作響的山雪艱難前行。走著走著,聽見了遠處傳來的伐木聲,一棵棵掛著積雪大樹轟然倒下,掀起漫漫雪霧。</h3><h3> 為了看個究竟,我便向伐木的方向奔去。積雪太深,幾次摔倒,好不容易趕到了那里。兩個伐木工人友好地對我們說,你們拍吧,你說伐哪棵就伐哪棵。我站在深深的雪地里,拍下了伐木的全過程,并答應給他們寄去照片。</h3> <h3> 越往上走,景色越發好看了。天格外的藍,雪格外的白,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樹上掛滿了晶瑩的霧淞,可謂是美倫美奐。</h3><h3> 路越來越不好走,不小心踩到路外,雪就會沒到膝蓋以上。山實在是太高了,我們累的不行。為了盡快趕到雪鄉,我們只能匆匆喝點水,暫短休息一下又得繼續前行。</h3> <h3> 經過四個多小時艱難跋涉,終于到達了山頂。山頂的景色更別有一番的美,平坦而深深雪的前方,排排樹木掛滿了霧淞,十分漂亮。</h3><h3> 我支好三腳架拍了全景,但當我拔出三腳架的時候,發現一只腳腿的防滑帽卻不見了。我急急地用手扒雪翻找,因雪下樹枝雜亂,費了好大的勁也沒找到,令我懊悔不已,那可是意大利曼富圖三角架呀!</h3> <h3> 過了山頂,陰云來了,我們便急急地順著南坡下山。南坡較坦,比北坡好走多了。前面就是“雪鄉”了,有很多大型登山車和雪地摩托往復運送游客。與我同行的老友金庫,腿疼的不行,實在走不動了,我便招呼一輛下山的雪地摩托,載他下山,我則繼續步行。</h3> <h3> 這時,路上已沒有什么行人,帶路的向導早已走在前頭不見了身影。我獨自一個人急急地走著,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看見路邊有了插著的彩旗,我知道“雪鄉”快到了。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在山腳下的小房子里,看見了金庫和帶路的向導。</h3><h3> 這時天已飄起了雪花。我們打車往“雪鄉”的里邊走,住到了英子介紹的“畢大姐”家庭旅店。一看表,已是下午三點多了,這段穿越之路,我們足足走了六個多小時。</h3> <h3> 自從到了畢大姐家,天就沒開過晴,足足下了三天大雪。我們只好在屋里閑著,坐在火炕上喝著店主的燒酒,企盼天晴。</h3><div> “雪鄉”這個地方不是很大,街道也不很規整,大雪把整個鎮子都封蓋了。家家的房子上,屋檐下,柴禾垛上,車上都蓋了厚厚的雪,在風的作用下,隨物具形,千姿百態,令人欣喜。</div> <h3><font color="#010101">雪鄉有個老閻頭,他在自家的院落里,營造了很多積雪景觀,還養兩只小鹿,招攬了許多游客前去觀賞與拍攝。晚上,掛在門前屋頂的盞盞大紅燈籠格外醒目,景致更為動人。</font></h3> <h3> 四天后,太陽終于出來了。原已形狀各異的雪景,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更加喜人。我們按照早已考察好的路線,一一對焦,迅速拍攝。一個多小時過去,美景盡收鏡中。</h3><div> 我們感謝蒼天,感謝大地,讓我們見到了雪的美妙,飽覽了雪鄉的風韻。雪的美,是天公眷顧的;雪鄉的風韻,是令人動情的。</div><div> 雪鄉之行,是體驗之行、鑒賞之行、快樂之行和難忘之行。愿美妙的雪鄉再展英姿,愿美妙的雪鄉花開永遠。</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张北县|
扶风县|
张家界市|
吴堡县|
武隆县|
濮阳县|
罗源县|
桃园市|
陆河县|
军事|
永城市|
靖边县|
阳曲县|
临清市|
沧源|
安福县|
湛江市|
马龙县|
琼中|
通辽市|
长岛县|
大石桥市|
红安县|
开阳县|
堆龙德庆县|
安义县|
南昌县|
常州市|
含山县|
滕州市|
兖州市|
黑水县|
武功县|
微山县|
清苑县|
油尖旺区|
福海县|
渭南市|
菏泽市|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