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事隔三年,我與同事們跟隨康輝旅行社的導游在本月初再一次來到井岡山,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接受革命再教育。參觀了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以及黃洋界、小井醫(yī)院、造幣廠、毛主席舊居等革命遺址,并且觀看了由600多位本地紅軍后代演繹的大型紅色實景劇《井岡山》。所到之處,感受頗多,深知現(xiàn)在的好日子來之是多么的不易。那黃洋界的炮聲、八角樓的燈光,歷史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特別是通過聽黨課、重溫入黨誓詞以及為先烈獻花圈等活動,更加堅定了吾輩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主旋律,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感謝水利局領導的周密安排,感謝康輝旅行社的熱情服務。</h3><div><b>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介于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之間,總面積約四千平方公里。這里崇山峻嶺,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并且離中心城市較遠,是國民黨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在毛澤東同志率部進入時有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式的農民武裝占據(jù)。</b></div><div><b>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b></div><div><b>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與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b></div><div><b> 毛澤東、朱德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十六字決,是從敵強我弱的現(xiàn)實情況總結出來的制勝法寶。 在這一軍事原則的指導下,他們接連粉碎了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三次"進剿",這是朱毛紅軍會師后取得的巨大勝利。</b></div><div><b>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zhàn)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b></div><div><br></div><div>部分文字/參考百度整理</div><div>攝影/秦風漢月(特別說明的兩幅除外)</div><div><br></div><div><br></div> <h3><b>勝利的號角</b></h3> <h3><b>井崗山游客接待中心廣場</b></h3> <h3><b>前赴后繼、勇往直前</b></h3> <h3><b>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b><b>爭取更大光榮</b></h3> <h3> <b>井岡山革命博物館</b>,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茨坪紅軍南路,是1958年11月由興建的全國十大獻禮工程,新館于2007年竣工開館。總建筑面積20030平方米,館藏文物3萬余件。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革命博物館,榮獲首批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等多種榮譽稱號</h3> <h3>八一南昌起義</h3> <h3>秋收起義</h3> <h3>朱毛勝利會師井岡山</h3> <h3>井岡山勝利會師視頻</h3> <h3><font color="#010101">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font></h3> <h3> <b>大型紅色實景劇《井岡山》</b>:夜幕降臨,由李前寬導演,梅帥元策劃的大型紅色實景劇在一個55000平方米的巨型山野劇場隆重上演。參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員,大都是當?shù)剞r民,他們的先輩就是當年的紅軍。白天耕作,晚上演出。每次演出結束,都會舉著火把夾道送別觀眾,然后步行或騎摩托車回家了</h3> <h3> 演出現(xiàn)場座無虛席,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紅綢化作血海與紅云,巨形鐮刀錘子熠熠生輝。北斗星輝下,山野叢林間,1000多盞燈流動閃爍,那是遠方深山密林中紅軍隊伍正在穿行</h3> <h3> 隨著“國際歌”響起,紅綢隨風在空中飄揚,直徑30米的通體明亮的巨大的黨徽呈現(xiàn)。浩大的燈光工程、180度全景式畫面,把現(xiàn)場觀眾帶回80年前的崢嶸歲月</h3> <h3> 寧靜的夜晚被一聲槍響打破,場上陷入一片黑暗,沉沉的夜色中,老百姓與革命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舞臺中央,在一陣密集的槍聲與頻閃的燈光中倒下</h3> <h3>寂靜的夜空中,孤獨的燈光閃爍</h3> <h3> 漸漸地,北斗七星被逐個點亮,《八角樓的燈光》音樂響起,舞臺上800多盞暖黃的燈光被點亮,匯集成漫天星海<br></h3> <h3>老百姓踴躍報名送子參軍打敵人</h3> <h3> 震撼的光影效果,振耳欲聾的炮火聲,真實再現(xiàn)了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中,軍民浴血奮戰(zhàn),奮力反抗敵人的壯烈場景</h3> <h3> 集結號吹響,戰(zhàn)士們緊急集合,隊伍在場地中急行穿梭<br></h3> <h3>風展紅旗如畫</h3> <h3>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與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h3> <h3>運送南瓜的木筏</h3> <h3>朱德的扁擔挑起軍民魚水情</h3> <h3>高舉著紅旗,沖鋒在前的紅軍戰(zhàn)士</h3> <h3> 一枚炮彈落入河中,炸起十多米高的水柱,但受傷的戰(zhàn)士仍將紅旗高高舉起</h3> <h3>在槍林彈雨中救死扶傷的女紅軍</h3> <h3>在戰(zhàn)火中疏散轉移的老百姓</h3> <h3> 為了掩護老百姓撤退,女紅軍中彈倒下,孩子那聲聲催人淚下的呼喊聲讓人不自覺地淚如雨下<br></h3> <h3>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凄涼的旋律響起,戰(zhàn)友抱起犧牲的女戰(zhàn)士,邁著堅定的腳步走向前方</h3> <h3>新婚的老妹送別阿哥當紅軍</h3> <h3> 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有石頭哎,碰到阿哥的腳趾頭,痛在老妹的心那頭。《十送紅軍》的旋律隨風而起</h3> <h3> 紅軍夫婦為了跟上隊伍的步伐,不得不將襁褓中的嬰兒托給當?shù)卮竽飺狃B(yǎng)</h3> <h3> 不忍舍棄孩子的女紅軍走了又回頭,并跪在長橋上望著老鄉(xiāng)抱著孩子的背影默默哭泣、深深祝福</h3> <h3>粉碎敵軍“圍剿”,朱毛紅軍無敵</h3> <h3> 紅軍戰(zhàn)士們懷著對革命一定會勝利的堅定信念高舉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寂靜夜色中,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被“點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征途一片光明</h3> <h3> 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踏上新的征途,向著廣闊的贛南地區(qū)進軍</h3> <h3>依依惜別的深情</h3> <h3> <b>小井醫(yī)院:</b>1928年夏,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已由茅坪轉向茨坪,紅四軍軍委決定在茨坪建立紅光醫(yī)院,后來改名為“小井紅軍醫(yī)院”</h3> <h3> 小井紅軍醫(yī)院是一幢完全由木頭架起來的兩層樓房,共32間房間,約900平方米,可容納200位傷員<br></h3> <h3> 由于敵軍嚴密封鎖,醫(yī)生、藥材和醫(yī)療器械嚴重缺乏,連最起碼的麻醉藥品、碘酒、鹽水與酒精也時常供應不及,傷病員在治療過程中要忍受極大的痛苦<br></h3> <h3> 1929年的一天夜里,因叛徒告密,國民黨軍隊偷襲了小井村并將醫(yī)院燒毀,130多名重傷病員因來不及轉移,全部英勇就義。1967年,修復了小井紅軍醫(yī)院,還將烈士們的部分遺骨從小井遷到茨坪重新安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紀念塔,后來又建了烈士墓和烈士碑。原紅四軍后方總醫(yī)院黨支部書記、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組織戰(zhàn)線杰出的領導者、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曾志同志的部分骨灰就安放在這里</h3> <h3> 在小井村紅軍醫(yī)院舊址的陳舊墻壁上至今還掛著一位神態(tài)嫵媚、衣著時髦和眼神多情的女子的照片,她就是出生于湖南宜章縣的紅軍美女戰(zhàn)士曾志。有誰知道,在其楚楚動人的美貌深處,是鋼鐵般的堅強意志</h3> <h3> <b>紅軍造幣廠:</b>1928年5月,為了突破敵軍的經(jīng)濟封鎖,紅軍軍部運用“謝氏花邊廠”的鑄造技術,在井岡山上的上井村創(chuàng)辦了紅軍造幣廠。紅軍造幣廠沿用“墨西哥”版別鑄造了第一批銀元,并在每塊銀元上鑿上個標志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自己發(fā)行流通的“工”字印記,稱為“工”字銀元,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政權最早在革命根據(jù)地內發(fā)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屬鑄幣。</h3> <h3> <b>黃洋界:</b>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景區(qū)。黃洋界山頂海拔1343米,這里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氣象萬千。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h3> <h3> <b>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b>位于黃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頂上, 是為紀念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當時為木質結構。1965年冬,重新修建為鋼筋水泥結構。“文革”期間,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擊,這座碑被炸毀,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寫的“黃洋界”三個字。1977年,炸毀“火炬亭”,重新豎起了原來的鋼筋水泥紀念碑,同時在豎碑的前面增建了一個橫碑,正面是毛澤東手書的《西江月·井岡山》,背面是朱德手書的“黃洋界”三個大字</h3> <h3> <b>大井毛澤東舊居:</b>位于井岡山市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是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h3> <h3> 毛澤東舊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墻壁為白色,慣稱它為白屋。當時還住有五戶農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裝。1929年1月底,這棟房子被敵人燒毀,僅剩下一堵殘墻、屋后的兩棵樹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塊大石頭。1960年,當?shù)卣葱迯蜁r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作為紀念</h3> <h3> 屋前的這塊大石頭因毛澤東時常坐在上面看書讀報、批閱文件,被人稱為讀書石</h3> <h3> 與毛主席舊居白屋相鄰的朱德同志舊居和陳毅同志舊居</h3> <h3>聽導游講井岡山革命斗爭史</h3> <h3>聽輔導員上黨課</h3> <h3> <b>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b>茨坪中心景區(qū)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陵園于1987年10月建成并開放。</h3> <h3>聆聽輔導員講解紅軍先烈革命英雄史</h3> <h3>聽輔導員上課視頻</h3> <h3>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h3> <h3>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所題寫。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h3> <h3> 在紀念常正面毛澤東題字“死難烈士萬歲”前憑吊革命先烈</h3> <h3>重溫入黨誓詞</h3> <h3> <b>茨坪毛主席舊居:</b>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常在這里居住、工作。《井岡山的斗爭》這篇光輝著作就是在這里起草的。朱德、陳毅、彭德懷也曾在此辦公和居住</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b> 八角樓:</b>在寧岡縣城東南16公里處的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屋樓房,樓上有一個八角形天窗,當?shù)厝罕姺Q之為八角樓。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經(jīng)常在八角樓居住和辦公。并在八角樓的清油燈下,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font></h3> <h3><b><br></b></h3><h3><b>赤井</b></h3><h3>秦風漢月</h3><h3><br></h3><div><b>茅坪村,</b></div><div><b>八角樓。</b></div><div><b>樓放光芒,</b></div><div><b>萬眾奔征途。</b></div><div><b>武裝割據(jù)與蔣斗,</b></div><div><b>星火燎原,</b></div><div><b>翻身看農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b>黃洋界,</b></div><div><b>炮聲吼,</b></div><div><b>吼斷云山,</b></div><div><b>獨營對強寇。</b></div><div><b>十面埋伏亂石渡,</b></div><div><b>一炮打紅,</b></div><div><b>江山歸大統(tǒng)!</b></div><div><b><br></b></div><div><b>黃洋界:1927年,國民黨軍對黃洋界哨口發(fā)起進攻,紅軍第31團第1營2個連憑險據(jù)守,戰(zhàn)士將一門剛修復的只有三發(fā)炮彈的迫擊炮搬上了望哨,前兩發(fā)都因受潮沒打響,第三發(fā)終于在敵人中間開了花。敵以為毛率主力回來了,于是連夜逃走</b></div><div><b>2014年9月8日寫于第一次上井岡山</b></div> <h3> 八角樓毛主席舊居以及井岡英杰袁文才生平陳列室</h3> <h3>在八角樓毛主席舊居與袁文才后人留影</h3> <h3><b> 領袖峰:</b>景區(qū)位于井岡山大井,占地近萬畝,離茨坪七公里。領袖峰擁有全國最大的領袖(朱、毛)頭像,是井岡山的一個標志。站在領袖峰廣場可以遠眺井岡山主峰五指峰,也就是第四版100元人民幣上畫的那座山</h3> <h3> 走進領袖峰,就是井岡風鈴廣場,中心五角星,代表著偉大領袖毛主席。周圍五顆五角星,代表著從井岡山走出去的五大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和林彪。山上有井岡山傳奇人物王佐墓及其傳奇展覽,京劇《杜鵑山》中雷剛的原型就是王佐,柯湘的原型就是何長工,樣板戲的名稱《杜鵑山》也是取自這個景區(qū)里的杜鵑山</h3> <h3>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前跳廣場舞的群眾</h3> <h3>茨坪毛主席舊居旁邊的挹翠湖</h3> <h3><b> 茨坪南山火炬廣場:</b>火炬廣場建在茨坪南山公園八面山哨口的山頂之上,其主火炬高達34米,寓意著毛澤東同志在34歲時帶領紅軍上井岡(導游攝)</h3> <h3>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前培訓留影</h3> <h3>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合影留念(導游攝)</h3> <h3>毛澤東與賀子珍銅像</h3> <h3>夜幕下的毛主席漢白玉雕像</h3> <h3>前來井岡山參觀學習的各地群眾</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浪卡子县|
娄烦县|
宁津县|
离岛区|
游戏|
兴安县|
宿迁市|
南平市|
友谊县|
罗平县|
雅江县|
鄂州市|
沧州市|
平泉县|
曲靖市|
天门市|
渭南市|
龙岩市|
通化县|
崇州市|
铜梁县|
泰顺县|
潼南县|
达尔|
新郑市|
德清县|
石屏县|
陕西省|
冀州市|
衡东县|
龙州县|
建水县|
镇沅|
济宁市|
东丽区|
南京市|
菏泽市|
嘉义市|
鄂托克前旗|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