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短視頻~去往撒哈拉的路上</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像突尼斯這樣</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北部,蔚藍的地中海溫柔地親吻著大城小鎮</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帶來如水般的柔情,時間也放慢了腳步</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派曬著太陽的慵懶姿態</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南部,茫茫撒哈拉大沙漠鋪展開來</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風沙卷起一種蒼桑,在玄黃里留下印記</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刻在當地人黝黑的臉上......</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海水和沙漠就這么交織著</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纏綿悱惻,始終演繹著一種獨特的風情。</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人生五十個必去之地》這本書中</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撒哈拉大沙漠名列第19位。</b></h3><h3>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和專家們經過激烈的唇槍舌劍后,從500個侯選地點選出了現在這50個地方。這份名錄是絕對經得起考驗的,因為這是一群有著1500年旅行經驗的旅行家們的最終選擇,也是每一個地球人窮盡一生的夢想。</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小時候,最愛的就是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書里千奇百怪的故事,狂野奔放的風景,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年幼的我關于世界的輪廓,滋養著對未來的渴望,也于內心深處埋下了流浪的種子,希望有一天能夠像三毛一樣,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刻骨銘心的愛情,以及數不盡的精彩紛呈的故事。</b></h3></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國家地理雜志》是這樣評價撒哈拉大漠的:</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當懷著浪漫夢想的人從踏入撒哈拉的第一天就會發現,沙漠是個真正無關風月的地方,一切都市的浮躁和騷動都在它狂野的風沙和無際的沙海前轉化成一個單純的信念,活下去。當你的眼睛被毒灼的陽光照得失去光彩,當你品嘗著流出蒼白肌膚的久違汗水,那一時刻,你可能忽然明白,這就是撒哈拉的游戲規則,先掠走你的一切,然后在不動聲色地教你學會人生:你可以滿懷激情地想象,但是必須腳踏實地地生活。。。。。。</b></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風吹來的沙</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落在悲傷的眼里</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抹平了來時的腳印…… </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每想你一次</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天上飄落一粒沙</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從此形成了撒哈拉</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傳奇女作家三毛最情深的話語之一!</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致敬永遠的三毛,真正的行者!</b></span></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終于完成心愿單之一</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騎駱駝進入撒哈拉沙漠看日落</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感受人生50個必去之地的美妙時光</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進入突尼斯之前,有必要了解的:</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最佳旅行時間</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夏秋三季。</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季(3月底-6月初)和秋季(9月底-11月)這些季節內,突尼斯的氣溫相對宜人,極少會超過30℃,溫暖而不灼熱。地中海岸鮮花盛開,暖風陣陣,撒哈拉地區氣溫也相對溫和,所以是瀏覽沙漠的好時節。</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而夏季(6月-9月)則是突尼斯海邊度假的旺季,此時最適宜游玩陽光和海灘</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穿衣指南</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突尼斯春秋季溫暖怡人,不用帶太厚的裝束,薄衫單外套即可;夏季高溫,宜清涼出行,但因為這里是阿拉伯國家,女生切記不要穿著暴露,如不要穿超短裙、熱褲以及無袖上衣出門;冬季雖然氣溫都在零度以上,但早晚還是偏冷,需要備厚外套和毛衣以御寒。另外,如果要前往沙漠游玩,不管在哪個季節都一定準備好全套的防曬和防風沙裝備,沙漠中白晝溫差大,一件厚外套也是必不可少。突尼斯地形變化多樣,多荒涼的沙地與荒漠,宜穿舒適抗磨的平底鞋。</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簽證</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自2017年2月起,突尼斯對中國游客開始實行免簽政策,中國游客可在突尼斯境內免簽停留90天。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入境卡</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突尼斯海關不是很嚴格,出入境卡要求填寫的內容也很簡單,基本都是在護照上可以找到的基本信息, 只要知道相應的英文單詞就可以填寫。</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貨幣<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突尼斯通用貨幣為突尼斯第納爾(Tunisian Dinar 原符號:TD. 標準符號:TND)。典型的紙幣有5第納爾(綠色)、10第納爾(藍色或啡色)、20第納爾(紫紅色)、30第納爾(橙色)和50第納爾(綠色和紫色)。每第納爾分為1000米利姆(Millemes),典型的硬幣有5第納爾(銀帶銅嵌件)、1第納爾(大銀色)、500米利姆(1/2第納爾:小銀色)、100和50米利姆(大型黃銅)、20和10米利姆(小黃銅)和5米利姆(小鋁材)。</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參考匯率(2017年11月)</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TND≈3.1793人民幣元</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TND≈0.5186美元</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突尼斯不允許將貨幣第納爾帶出境或帶入境,必須在境內兌換后使用。在突尼斯不能直接拿人民幣兌換第納爾,所以從國內去的朋友要先換成美元或歐元,到了突尼斯再拿美元或歐元兌換成當地貨幣</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消費水平</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當地阿拉伯手工藝品較有特色。突物資供應比較齊全,物價水平遠低于地中海北岸各國。突尼斯的消費水平適中,總體來說比中國大城市稍低,但跟歐洲國家比起來還是很"平易近人"的。住宿在旅游旺季時費用漲幅較高,淡季可以找到十分便宜的旅館或賓館。突尼斯很多景點接受國際學生證,免費的</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消費參考:</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牛、羊肉每公斤約合100元人民幣;牛奶每升約合4-5元人民幣;普通法式面包棍每根約合1元人民幣;各類蔬菜價格隨季節變化,每公斤最低價約在2-12元人民幣之間。在當地購物可使用現金(商家一般僅接受突第現金,不直接接受外幣)、銀行信用卡支付。突銀行業較為發達,可在機場、銀行、賓館用歐元、美元等主要外幣兌換突第。機場兌換點匯率較合理。謹記索取匯兌收據,以便離突時據此將用剩的突第兌回原外幣。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街邊的阿拉伯特色三明治:3-5第納爾;</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瓶裝水:1第納爾;</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便宜的餐館:8第納爾/餐;</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乘出租車:市內1-5第納爾;</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明信片:0.2第納爾;</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小費</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突尼斯,總的來說給不給小費皆可,不似美國是必須的。</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機場的洗手間會有服務人員幫你遞擦手巾、衛生紙而索要小費,可以給50米爾或1第納爾;就餐時,如果菜肴非常好吃或是服務態度非常滿意時可酌情給1第納爾左右,若不滿意就不要給。</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打車時按計價器交錢即可,無須額外給小費。</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銀行卡</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稍大的城市,大的酒店商場或者賣貴重物品的店可以刷VISA,MasterCard和AE的卡,銀聯一般用不上。但在小城最好備好充足的第納爾,避免找不到ATM機也刷不了卡的尷尬。備好零錢,出租車司機一般會把零頭當小費。</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通信電源</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手機通行GSM制式,從我國內自帶GSM手機換上當地SIM卡并充值后即可使用,話費不貴。當地SIM卡售價每卡5突第,充值卡每卡分別為5、10突第,每5突第另加稅金0.3突第,可在零售點購買(機場大廳設有零售點)。長期居留者可報裝ADSL網絡,網費與中國相近。高檔酒店客房內一般均可自帶筆記本電腦上網(有線或無線)。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通行歐洲標準電源插頭,建議自備電源轉換插頭。電壓為220V。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緊急電話</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火警:198</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匪警:197</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急救:190</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最初關于突尼斯的印象就是2011年爆發的茉莉花革命。</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個賣水果的小販自焚<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010年的一位以賣水果謀生的青年Mohamed Bouazizi在突尼斯南部城市Sidi Bouzid街上販賣,卻由于沒有提前申請執照,被城管執法沒收了。Mohamed當然就想不通啊,我賣個蔬菜水果只是為了養家糊口,你現在把我家當都沒收了,不是把人往絕路上逼?Mohamed為了以示抗議,不久后就自焚了。<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可誰都沒想到,這位青年為了爭取自己利益的一時沖動之舉猶如蝴蝶煽動的那一下翅膀,隨后潮水一般地席卷了整個阿拉伯世界。<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整體事件要回到2008年,這一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除了我國成功舉辦了夏季奧運會以外,就應該是次貸危機了。這場金融海嘯引領的全球經濟衰退,使得經濟長期依靠旅游業支持的國家比如突尼斯和埃及突然失去了經濟支柱,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上升。而我們的小伙兒默罕默德就是因為經濟不好找不到工作才被迫上街去賣水果的。這期間被城管約去喝茶聊天應該不在少數,于是才有了上面這一出杯具的發生。</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自焚事件發生之后,民眾處于對默罕默德的同情,更處于對政府長期專制,政治體制僵化,腐敗和經濟衰退的抗議,紛紛走上街頭示威游行,爭取民主。</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于是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阿拉伯國家中大量長期執政的統治者倒臺,社會出現動蕩。輕則像突尼斯約旦沙特這些國家,政府改制改組,埃及更是換了好幾茬政府。而像利比亞敘利亞也門這些國家我就不用多說了,成為了新聞聯播一段時間的主角兒,連年內戰民不聊生,還誕生了ISIL這個超級恐怖組織。</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整個阿拉伯之春運動的源頭,突尼斯幸運的成為唯一一個民主轉型成功的國家。目前國家重回正規,社會漸趨安定,只可惜旅游業短時間內還不能回到以前的狀態。</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突尼斯的歷史】</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后發展為奴隸制強國。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公元前146年,北非第三次布匿戰爭后,羅馬人打敗腓尼基人,迦太基被征服并成為羅馬共和國的阿非利加行省。</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公元56世紀突尼斯先后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廷人占領。</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703年突尼斯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574年突尼斯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881年突尼斯成為法國殖民地。</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57年7月25日突尼斯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國,布爾吉巴任第一任總統。</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接替布任共和國總統。</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1年年初茉莉花革命爆發,最后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權。</b></h3><h3><br /></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需要強調的事:作為一個游客來到突尼斯,完全感覺不到茉莉花革命的氛圍,覺得這里的人們十分淳樸,社會呈現一片祥和的氛圍。</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據地陪導游說,突尼斯目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當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自從"自由革命"以來,突尼斯的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高達20%。尤其是在南部,很多年輕人靠買賣利比亞走私的柴油過日子,像極了一點即燃的宗教情緒。政府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顯然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b></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 突尼斯是阿拉伯國家,90%以上的國民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徒信奉五條準則:1.唯一的神是真主阿拉,穆罕默德是偉大的先知;2.每天要做五次禮拜;3.一生當中要去圣城麥加一次;4.每年齋月的時候,從日出到日落不進食也不喝水;5.把收入的10%捐給窮苦的人。</b></span></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來突尼斯一定要去凱魯萬!</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其是伊斯蘭世界里的第四圣城(前三是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7次即等于去麥加朝覲,可見凱魯萬的宗教地位之崇高!城內據說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布在大街小巷,造型各異,確實有點江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況。規模小的清真寺僅在遠處可見穹頂,走近后與相鄰民宅無異!小竅門:綠色大門為清真寺,藍色大門為私宅,可千萬別進錯門哈!</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凱魯萬最大的清真寺是奧克巴清真寺,也是北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該寺最初的設計、建造者是奧克巴本納菲,這位阿拉伯第三次遠征軍的統帥,既是一位驍勇善戰、富于謀略的軍事指揮官,又是一個有治國方略的總督。他意識到要治理北非這蠻荒民眾,除了行政的統治外,還必須用宗教從精神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們。事實上,宗教確實做到了武力不能解決的問題,伊斯蘭教神奇地同化了當地的柏柏爾人,非但使柏柏爾人皈依了伊斯蘭,而且使柏柏爾人這個種族從語言、文化到信仰、習俗完全歸化了阿拉伯民族。這段歷史,是突尼斯歷史上充滿神奇和英雄傳說的年代,它即使柏柏爾人感到自豪,又足以使阿拉伯人感到榮耀。</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們此行是從摩洛哥飛到突尼斯的,時間三個半小時,第一站就是哈馬馬特</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哈瑪瑪特(Hammamet)是距離突尼斯市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是突尼斯著名的海濱休閑圣地,海水清澈,沙灘潔白細膩</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時間已是午后,陽光開始傾斜,海水通透得像碧綠的翡翠。站在堤岸上,逆著光拍攝一張剪影照,背景是純粹的海水和天空,美極了。</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再晚一些時候,落日的余暉灑在寧靜的濱海大道上,一片金黃,第一天就看到了地中海的日落!好開心!我們像小孩子一樣,和光影玩著躲貓貓的游戲,把這個美如油畫的場景印在心里。</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這片海應該是我們的福地,第二天一早,我們又來到沙灘看到了地中海的日出!</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夢開始的地方~迦太基遺址介紹</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迦太基一詞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是"新的城市",顧名思義,他是地中海東海岸城市Tyre的腓尼基移民。在羅馬人口中,迦太基也被稱作布匿。</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迦太基的建城史是帶有傳奇色彩的。據說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蘇爾王國的老國王穆托去世,而他的兒子Pygmalion想要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因此老國王的女兒Dido為了免遭迫害,急忙再仆人的掩護下乘船逃亡,最后終于在突尼斯灣這片區域登陸。但是在這里北非土著Berber部落首領馬西塔尼只應允Dido一塊牛皮大小的地方棲身,可沒想到聰明的Dido公主讓仆人連夜把牛皮切成細條,再把細條連在一起,在緊靠海邊的高地上圍起一塊方圓315公頃的土地也就是現在Acropolium(衛城)的地方,建起了迦太基城。此處要說明的是當時我們的羅馬城還沒有建立,歐洲基本還被古希臘文明的光輝所籠罩。</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也許這是Berber人首領做過的最愚蠢的決定,因為腓尼基人只要安頓下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依靠他們的三大種族技能航海,經商,戰爭,迦太基在巔峰時期統治了整個西地中海,包括整個北非沿岸西至摩洛哥,伊比利亞半島,意大利南部,科西嘉島,西西里島和撒丁島,與希臘分庭禮抗。</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此圖為布匿戰爭前后迦太基在西地中海的勢力范圍</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直到公元前四世紀,我們熟悉的羅馬帝國才上線,統一了亞平寧半島后,開始向地中海擴張,而這顯然觸碰到了迦太基人的蛋糕。第一次布匿戰爭就以羅馬人向迦太基殖民地西西里發起進攻而宣告開始,此時強盛的迦太基根本不把羅馬人放在眼里,可新組建的羅馬海軍硬是在米拉海戰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迦太基海軍,最后迦太基向羅馬求和,并全面撤出了西西里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吃了敗仗的迦太基人當然不會就此罷休,在一代名將漢尼拔(不是那個開人腦殼的變態漢尼拔)的率領下,臥薪嘗膽,先是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并以此為根據地發展經濟和訓練不擅長的陸軍。終于在公元前218年,聯合當時還未開化的蠻荒高盧人,跨過阿爾卑斯山進攻羅馬帝國的發源地亞平寧半島,殺的羅馬人是聞風喪膽。但是羅馬帝國畢竟已經做大做強,深入歐洲腹地的迦太基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將羅馬一舉殲滅。喘過氣來的羅馬帝國卻突然出兵迦太基首都,得到消息的漢尼拔不得不撤兵回援,最終在扎馬戰役中,疲于應付的迦太基大軍被羅馬大將大西庇阿打敗,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迦太基被迫與羅馬人簽訂了更為苛刻的合約,償還大量戰爭賠款,撤出了包括伊比利亞在內的所有歐洲地圖,解除整個海軍艦隊并交給羅馬帝國。從此,海上霸主迦太基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緩過神來。</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從這之后到公元前149年期間,迦太基人每年都向羅馬帝國進貢,一直持續了五十年,而這期間,羅馬人忌憚迦太基人的聰明和貿易能力,總是想找機會徹底消除這個禍患。羅馬政治家老加圖當時那句著名的"delenda est Carthago!""迦太基必須被毀滅"也變成了羅馬上層階級中最常見的口頭禪。終于在公元前149年,迦太基趁Numidia王國內亂不和出兵攻打,而彼時Numidia與羅馬結盟,因此羅馬人便以此為借口出兵迦太基,在頑強抵抗了三年后,最終被小西庇阿破城,而這一次,迦太基人就沒那么幸運了,羅馬人放火燒城,據傳大火燒了整整17天,然后在全城四周撒鹽阻止任何植物生長,三年戰爭期間大約有20萬迦太基人陣亡(這在當時是非常龐大的人口),而僅幸存的五萬人被賣為奴,從此盛極一時的迦太基這個名詞在世界上消失,這片疆域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羅馬帝國北非地區最重要的行省。</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突尼斯五分之一的國土屬于撒哈拉沙漠。我們在沙漠邊緣的戈壁帶邂逅了此行最壯觀的自然景觀:吉利特鹽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鹽湖,湖水幾乎完全干涸,只有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的鹽灘。與空中的云層連在一起,頗有世界盡頭的意味。據說,這里還會出現如夢似幻的海市蜃樓,只可惜一般都在夏天。</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埃爾杰姆斗獸場El Jem Colosseum</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其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斗獸場,是世界三大古羅馬斗獸場之一,其規模僅次于古羅馬斗獸場,但比羅馬的斗獸場還要完整。建立在迦太基時代,在2世紀羅馬統治時期,逐漸壯大完善起來。福樓拜曾將它譽為"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志和象征"。</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藍白小鎮~西迪布薩義德(SidiBouSaid)</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如詩如畫的西迪布撒義德位于在突尼斯城以北20公里,是北非最美麗的小村落,始建于13世紀.小鎮建在懸崖上,白屋藍窗的安達路西亞風格的小屋是這個美麗小鎮的特色,加上滿街飄香的丁香花瓣,使這里成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鎮,每年夏天上百萬的歐美游客慕名而來,目的就是坐在懸崖邊咖啡館的平臺上,對自己的愛人說一句"我愛你"!</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之所以稱它為"藍白小鎮",是因為這個坐落在地中海邊峭壁上的鎮子,所有的房屋只有兩種顏色,白色的墻,藍色的門窗。如此單純,卻是如此美麗。整個小鎮是沿山勢蜿蜒而上的,布局很簡單,一條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兩邊是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白色房屋,也有些小巷從屋子內延伸出去,房屋都只有二三層高,家家戶戶的房頂都能看到碧海藍天一色的極致海景。<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個人非常喜歡藍白小鎮 的那家海邊咖啡廳"Cafe de Délice",叫美味咖啡廳,坐在藍色長條凳子上,地中海的海風吹著,喝一杯咖啡或者果汁,悠悠閑閑地打發時光,愜意便好。</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藍白小鎮 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閑適",當地人的生活有著法國人的緩慢節奏,到了晚上,人們便紛紛全家出動,來到海邊的咖啡廳,一杯咖啡或者薄荷茶,靜看時光離去。</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指南:咖啡6個第納爾,經典松子薄荷茶7個第納爾。</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尼斯城的藍白小鎮,地中海對面就是希臘和意大利西西里群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cafee des delicess 的地理位置是整個鎮上最好的了,這里也是游客最多,名氣最大的一家店,可以拍到最美的也是突尼斯的名片照片!</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突尼斯,門上的裝飾是一個非常有看點的東西。</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般都是藍色的鐵窗和藍色的木門。</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大門充滿了天方夜譚的瑰麗與神秘。</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下半部和一般的門沒什么兩樣,都是有棱有角的方形,也是主要的出入口,平時是不會開整扇門的;其特色表現在上半部,半圓形的穹頂,就像在伊斯蘭世界中常見到的清真寺屋頂,象征伊斯蘭教徒的宇宙觀。門板上則是用圓釘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圖案,更凸顯伊斯蘭的獨特風情。</b></h3><h3><br /></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熟悉的當地人基本可以從門上的裝飾讀出此戶人家的身世,職業和信仰。</b><br /></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比如說六芒星,代表猶太人。</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六角星成為猶太人的統一標志,則是在17世紀。</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大衛星(即六芒星,又名大衛之盾、所羅門封印、猶太星),是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的標志!</b></h3> <h3>圖片上方第二格對應兩個六角星</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新月代表穆斯林</b></h3> <h3>圖片上方一個五角星和一個月亮組成的圖案</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魚和十字架代表基督徒</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馬特馬他(Matmata ,阿拉伯語: Ma?mā?ah),是一個在突尼斯南部,由柏柏爾人居住的小村莊,一些當地的柏柏爾居民仍然住在傳統的地下居里。</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穴居的典型結構是首先從地面開鑿一個非常大的坑,讓后從這個坑的側面再橫向挖人工的洞穴作為房間,一些房間之間還會有連接的通道。</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聰明的柏柏爾人居住這種房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他們之所以選擇這種居住方式主要是與當地的氣候有關,這個地區因受撒哈拉沙漠的影響,終年干旱酷熱,使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柏柏爾人的地下村莊則環境安靜,空氣清新。住在里面涼爽舒服,一年四季都不受氣候的影響。</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尼斯人講阿拉伯語,通用法語,當地還有另外一種語言,即突尼斯語,是突尼斯的方言。馬特瑪塔的柏柏爾村莊沒有學校,很多人都沒有上過學。這里的人一般用當地方言交流,會說阿拉伯語的很少,會說法語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即便是在蘇塞、哈瑪瑪特等地方讀書的柏柏爾人也不說自己來自于馬特瑪塔。</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柏柏爾人喜歡穿一種類似斗篷的長袍,披在身上感覺厚重。突尼斯中部以及南方的男人在冬季都會穿上這樣的衣服,他們稱之為"柏柏爾長袍"。經過改良后的柏柏爾長袍顏色鮮艷,布料種類豐富,有的禮服也被設計成柏柏爾長袍樣式,上面鑲滿了亮晶晶的裝飾物。</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font color="#39b54a"><b> 我也興沖沖地穿起了鉑鉑爾長袍!</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柏柏爾人家中的所有屋子都沒有門,遠看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洞口。洞口處都畫有魚和手的圖案,這是柏柏爾人的"護身符"。魚的圖案代表"吉祥",手的圖案表示"平安"。</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們來到了一家柏柏爾人的家中參觀,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都離開家在外面打工賺錢養家。進門的時候,和藹的老人非常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照相。家中有一個老嫗,看到我們進門后,熱情的拿出剛做好的餅和飄香的松子薄荷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離開的時候,我留了5個第納爾,熱情的柏柏爾人都站在門口和我們道別。</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尼斯市 tunis</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位于地中海南岸,突尼斯湖以西,毗鄰突尼斯灣。突市歷史悠久,可上溯至迦太基時期,自13世紀哈夫斯王朝起成為突首都。突尼斯市實際上是一個大區,由突尼斯、阿里亞納、本·阿魯斯和馬努巴四省組成,總人口224.8萬。其中突尼斯省98.4萬人。突市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海灘綿延20公里,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外國游客。城區由新、老兩部分組成。</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老城麥地那(MEDINA)是伊斯蘭傳統城市建筑的象征,保留了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傳統布局和建筑風格,其中宰頓清真寺建于公元704年,864年重建。老城集住房、手工業和商業功能于一身,共有2800個手工作坊(包括木器、金屬、首飾、皮革、紡織、食品、香精等),3050家店鋪,1050個商業服務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麥地那的傳統手工藝和商業面向旅游者。麥地那的阿拉伯市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外國游客,這里一個小巷接一個小巷,每條小巷就是一種工藝產地,生產特定的商品,保持著傳統分散的小作坊生產方式。有銅器巷、金銀手飾巷、香料巷、阿拉伯帽巷、阿拉伯服裝巷、橄欖木制品巷、地毯巷等等。每條小巷地上堆著、墻上掛著各種光彩奪目的商品,一派阿拉伯市場色彩。 </b></h3> <h3>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蘇塞Sousse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第三大城市,現有居民12.5萬。蘇斯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9世紀,腓尼基人就在這里建立了繁榮的商行"哈突麥特",其商業活動在迦太基和羅馬統治時期一直沒有間斷。</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阿拉伯人進入北非時,蘇斯已是一個重要城市,并以作為沿海防務的要塞,成為穆斯林遠征馬耳他、撒丁島、西西里島及歐洲南部的基地。</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蘇斯旅游業發達,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又有得天獨厚、景色怡人的海濱,是突尼斯第二大海濱度假基地。沿海濱修建的各種星級飯店、賓館鱗次櫛比、風格不同、造型各異、錯落有致。</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每年有大批外國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和度假。蘇斯每年吸引游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二。老城麥地那是蘇斯市的主要景點之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老城之所以出名應歸功于它的古城堡和大清真寺。</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康塔維旅游中心位于蘇斯市北部,始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占地面積307公頃。旅游中心主要包括若干豪華旅館、旅游別墅及其它各種旅游設施,擁有1.5 萬張床位。中心內設有一個游港,泊有300多艘游艇。另有一占地7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重點說說信仰的力量~感人至深的突尼斯人,記2015年6月26日恐怖襲擊事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突尼斯城以南約140公里的海濱旅游勝地蘇斯省康大維港馬哈巴帝國酒店的專屬沙灘,一名年輕人持槍在沙灘掃射,據目擊者稱,整個屠殺過程持續了近45分鐘,造成38人死亡,死者多數為外國游客,其中英國人最多。這也成為突尼斯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針對外國游客的暴力恐怖主義事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隨后宣布為事件負責。此次襲擊引起英國國內極大震怒。但更為可怕的是,此次"蘇斯省大屠殺"距離上一次發生在突尼斯的恐怖襲擊只有不到3個月。3月18日,兩名恐怖分子混在游客中襲擊了參觀突尼斯城巴爾多博物館的外國人,導致19死、44傷,這是蘇斯省慘案發生前突尼斯傷亡最慘重的涉外暴恐事件。</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金玲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地緣上接近伊拉克、敘利亞等恐怖組織集中地,突尼斯成為恐怖分子制造恐怖暴力事件的便利之選。此外,由于突尼斯外國游客較多,更加符合恐怖組織制造恐怖的行為動機,希望造成地區恐慌。此外,突尼斯安保環節薄弱也給恐怖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b></h3><h3><br /></h3><h3>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感人的突尼斯人,感人的恐怖襲擊中的一幕,在沙灘襲擊中,當地酒店的工作人員,全都是突尼斯人... 在慘案發生之后,他們組成了人肉盾牌,擋在了襲擊者的面前... 不停對匪徒喊著一句話:</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You must kill us first, but we're Muslim"</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要殺就先殺我們!!但是我們也是穆斯林!</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匪徒這才調轉了頭,朝反方向走去。。。。</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因為這10幾個人的無畏.....許多游客因此逃過一劫....</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這才是信仰真正的力量。</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同樣是信仰,同樣是穆斯林,相信最恨ISIS的也是有真正信仰的穆斯林吧</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 /></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所以突尼斯是安全的,尤其是突尼斯人特別和善可親,大方熱情,主動打招呼和求合影,相比摩洛哥人要好很多!</b></h3><h3><br /></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尼斯VS摩洛哥</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兩國撒哈拉沙漠的區別</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論視覺沖擊,摩洛哥的優于突尼斯,主要是因為有大沙丘,這種巨大的存在很容易震撼人心,論好玩,不管是騎駱駝、滑沙,還是夜宿沙漠,有大沙丘總是要爽一些的。突尼斯杜茲、吉蘭堡附近的沙漠位于Grand Erg Oriental是邊緣的地方,整體看起來較平</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色彩不同,還是摩洛哥優勝!</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都以晴天正午的光線做標尺的話)摩洛哥的是紅色沙漠,突尼斯則是金色沙漠,還有就是心理上,雖然撒哈拉橫跨北非,但三毛去的國家是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這次我是很遺憾沒有進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也就擦邊傷情感懷一下吧!</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一路上的"行車"風景,注意是坐在車上時的風景,摩洛哥也優于突尼斯。</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也許是版圖比較大,摩洛哥沙漠團奔向沙漠的一路上,翻越阿特拉斯山,各個峽谷,戈壁荒漠,最后紅色的大沙丘突然闖入眼簾,這一路可謂是波瀾壯闊,風景很大氣,色彩鮮艷!</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突尼斯一路少有起伏的山脈,色彩也并不容易入畫,有些單調。這一點,摩洛哥顯然更漂亮。</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但突尼斯奇特宏大遼闊的地貌,倒不像身處地球,這是摩洛哥沒有的。很多風景在星球大戰和英國病人電影中出現,看到也很震撼和熟悉。</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不過突尼斯就是地貌單調,不管是順時針逆時針環線,第一天頭幾個小時公路兩旁就是橄欖樹和農田的平原,再后幾個小時開始有月球地貌出現,但也一直就是月球地貌了,然后第二天順時針的還是月球地貌,完了開始是綠洲棕櫚樹;逆時針的是荒漠+綠洲棕櫚樹。好了,就算是你到了杜茲、吉蘭堡,你眼前的還是綠洲棕櫚樹,小鎮邊上的那叫戈壁,再走遠一點才慢慢開始有沙。</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除了以上,其他景點的可看可玩性突尼斯勝過了摩洛哥。</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比如馬特馬他的地穴、泰塔溫的谷倉、月球地貌、海市蜃樓,甚至你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如紅色的吉利特鹽湖、莫斯艾斯帕。總之,突尼斯的內容更豐富多樣。<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四,麥地那,摩洛哥優勝!</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前往兩個國家旅游都不會錯過老城麥地那。跟摩洛哥的菲斯、馬拉喀什的麥地那相比,突尼斯的突尼斯城、蘇塞、凱魯萬的麥地那,夸張點直接可以說是弱爆了的感覺。</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單對單比較,規模上完全不敵。最重要是里面的"原生態"保留下多少?給游客是什么樣的感覺?雖然兩國麥地那里很多店都算是在賣旅游紀念品,但摩洛哥的讓我覺得我來到的還是當地人的世界,在菲斯老城里迷路時、拉著皮革的驢子從我身邊經過時,看到工人在奇臭無比的大染缸里勞動時,這種感覺特別強烈。</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而突尼斯,很多時候我覺得我來的是一個給游客們參觀的旅游市場</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兩國麥地那的風格是不同的,摩洛哥的阿拉伯風保留的重,突尼斯的則有地中海的味道,比如藍白的色調,精美的門把手、窗臺。摩洛哥的由于喜歡在街道頂上蓋著遮陰的木條,顯得有些陰暗,突尼斯的老城內則很明亮,加上藍白,適合小清新們。<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五,遺跡,突尼斯擁有更多厚重的歷史,比如迦太基文明,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等等。。。突尼斯完勝!</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論遺跡,突尼斯完爆摩洛哥。無論是什么時期、什么風格的,我不管你哪個名頭大,就以最直白的保留的完好,可看性高來說,突尼斯最好的那些,你基本算是能看出個原來的大概;而摩洛哥的什么沃呂比利斯,還有什么tomb,你得要有很好的想象力來腦補才會覺得有意思。事實上,突尼斯的遺跡的文化價值也高過摩洛哥的,迦太基、凱魯萬...分量重太多。</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六,藍白小鎮,摩洛哥優勝!<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地中海風情的藍白小鎮上,摩洛哥再次搬回一局。舍夫沙萬完爆突尼斯的一切,不用解釋了。</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b></h3><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但是舍夫沙萬是山城,海邊小鎮如何呢?跟摩洛哥的索維拉、拉巴特城里的烏達雅相比,我覺得突尼斯的招牌西迪布賽真的只贏下名頭響亮。<br /></b></h3><h3><br /></h3> <h3>摩洛哥撒哈拉沙漠</h3> <h3>突尼斯撒哈拉沙漠</h3> <h3> 地理書籍上有過對非洲突尼斯的描述:</h3><h3><br /></h3><h3> 說它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原因是他的地理位置一半扼守地中海,一半南接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h3><h3> 一帶一路提出后,突尼斯更是中國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如此神秘而古老的國度怎能錯過,短短幾天行程,我們地跨突尼斯南北大陸,從地中海沿岸一路向南,沿著來往于撒哈拉沙漠商隊的足跡,抵達撒哈拉沙漠重要門戶杜茲,感悟撒哈拉,掉頭向北,趕往古羅馬帝國時期留在非洲的歷史遺跡---埃爾·杰姆斗獸場,恍惚歷史將我們拉到建于公元3世紀初供古羅馬帝國貴族享樂的人獸搏擊血腥場面;最后我們收尾于有歐洲后花園之稱、著名的西迪布薩義德"藍白小鎮",感受地中海海風及陽光的沐浴。</h3><h3><br /></h3><h3> 一路上可謂收獲滿滿,回憶美好!</h3><h3><br /></h3><h3> 這是一個純樸的清澈的國度。盡管時過境遷,但文明并非遲暮。拜占庭人毀壞了古羅馬留下的建筑,阿拉伯人卻用這些坍塌的石柱建起了宏偉的奧克巴清真寺。西班牙人留下了唯美的藍白小鎮,法國人在這里刻上了自己的烙印。</h3><h3><br /></h3><h3> 總的來說,如果你厭倦了東南亞的風景,想去一個高性價比的旅游之地,她有著地中海的湛藍、撒哈拉的火焰、阿拉伯的風情、歐洲的影子、非洲的傳統,你可以盡管來突尼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h3><h3><br /></h3><h3> 一生一次的突尼斯旅行,我會懷念的......</h3><h3><br /></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连山|
富平县|
广东省|
邹城市|
孟连|
徐水县|
基隆市|
河北区|
全椒县|
鄂尔多斯市|
青河县|
印江|
井陉县|
青阳县|
旬阳县|
满洲里市|
英德市|
弥勒县|
富阳市|
临泉县|
汉寿县|
栾川县|
安义县|
洛宁县|
库车县|
马山县|
湟源县|
乐清市|
钟祥市|
清徐县|
海阳市|
太白县|
景东|
九台市|
田阳县|
宣武区|
云南省|
乌拉特前旗|
东光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