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餃子起源于齊魯,傳承于中原,走出了國門,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大眾美食。中國的餃子文化深遠,寓意深刻,各種吃餃子的名目和節日令人應接不暇。</h3><h3>"迎客面條,送客餃子"</h3><h3>"除夕守歲吃餃子"</h3><h3><br /></h3><h3>作為廣東女兒,山東媳婦,最具挑戰性,最有成就感的廚藝就是在異國他鄉學會包餃子。</h3> <h3>九十年代初,我們漂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求學,思鄉的情緒化作對家鄉美食的思念。留學的日子很忙很緊張,但大家總是想辦法做家鄉菜解解讒,餃子就是當時最時髦的美食。</h3><h3>記得當初找不到搟面杖,我們曾用過可樂瓶子,喝水杯子,買來洋人做面包時用的巨大木頭家伙,都不能如意。先生買了一根木竿拖把,把木竿鋸成一尺左右長度,再用砂紙打磨光滑,做成了像模像樣的搟面杖,餃子便在留學生朋友中傳開了,我也很快掌握了包餃子的每一道工序。</h3><h3>愛餃子,更愛家鄉的美食。</h3> <h3>在南方長大,我一直認為那兩頭翹中間鼓的餃子包起來很難,學會了才知道包餃子并不難,難的是自己嫌麻煩。先要揉出軟軟的面團,再醒半小時左右。揉面時要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再趁醒面的工夫準備餃子餡。</h3> <h3>搟餃子皮是最有技巧的,左手按面團,右手飛舞搟面杖,一片片又薄又圓的餃子皮從手里飛出,到如今那些歪果仁還認為搟餃子皮是真正的魔術般的手藝。</h3> <h3>我特別佩服北方人擠餃子的手法,把裝好餡的餃子皮放手心,兩手一捏就擠出一個鼓鼓的餃子。從婆婆那里學來手藝,我也能用雙手擠出餃子,但總是不如她們包的漂亮,不管如何努力,擠出來的餃子總是歪歪扭扭,不過餡是夠滿夠足。</h3> <h3>先生是山東人,家里的餃子餡以傳統的山東三鮮餃子餡(白菜,韭菜,豬肉)為主。后來為了更健康營養,把豬肉餡的肥肉去掉,加上鮮蝦仁,用姜和醬油,鹽調味,成為我家特有的四鮮餃子餡。用全瘦的豬肉做餡,鮮蝦的加入禰補了沒有肥豬肉的不足。</h3> <h3>為了能夠提供包餃子用的韭菜,我在自家后院里種下韭菜,一年四季韭菜不斷,新鮮,安全,方便。房子換了幾處,不變的是后院墻角總會有那綠茵茵的韭菜。<br /></h3> <h3>那年回國,在老家嘗到了青木瓜菜的美食,喜歡上木瓜做菜的特別清香,回美后開始種起木瓜,多年的努力終于迎來木瓜滿枝頭。</h3><h3>摘一個青木瓜,擦成絲,用鹽腌十分鐘,再用水清洗,擠去水分,加豬肉餡,調味,包成木瓜餃子,十分清爽可口。</h3> <h3>也可在木瓜餃子餡里加上黑木耳,好看又有營養。</h3> <h3>包好的餃子煮一半,煎一半。先生會用蒜臼子搗出蒜泥,加上香油和醬油蘸著吃。是的,家里第一個蒜臼子是先生93年回國時背出來的,當時公公說這是"背石頭上月亮"。</h3> <h3><br /></h3><h3>餃子應該是家庭主婦讓孩子把肉菜吃光光的食品之一。女兒們小時候,我就經常把她們不愛吃的蘑菇包進餃子餡里,讓她們不知不覺的吃下肚。</h3><h3>餃子,多變的寶寶營養餐。</h3> <h3>出差或者回國前,趕緊包上一大群餃子,給那山東領導準備足夠的糧草,差一點就給攤個大餅圍脖子上了。</h3> <h3>心血來潮,用菠菜汁和胡蘿卜汁和面,把橙色面包到綠色面里面,揉成條,再切成小團作出雙色餃子。</h3> <h3>我包餃子我作主,把雙色各放一邊,餃子就半橙半綠了,組成花辮,十分有趣。</h3> <h3>或者,包一群里外雙色的餃子,幾個餃子手拉著手,轉圈跳舞。生活,本該如此多姿多彩。</h3> <h3>餃子象征著吉祥,幸福和財富。不管是要出門遠游,還是孩子升學應試,吃一頓餃子,帶著長輩的祝福和期望。</h3><h3>餃子帶來平安,餃子吃出快樂。</h3> <h3>向生長在外國的第二代灌輸中國文化是第一代移民的心愿,最直接的方法是美食滲透,一起包餃子便是一例。這不,姐妹倆包起餃子來有摸有樣,專注,認真。"俺山東銀愛吃餃子",大女兒的山東話很地道。</h3> <h3>"好吃不過餃子"。</h3><h3>不論是在中國,還是異國他鄉,如果要選一款最有代表性的中華美食,最受喜愛的大眾食品,餃子肯定是當之無愧的冠軍。</h3><h3>餃子,吃不盡的故鄉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克拉玛依市|
临澧县|
眉山市|
永平县|
柳江县|
陆河县|
太仆寺旗|
纳雍县|
肥东县|
辽源市|
稻城县|
平度市|
达拉特旗|
佛冈县|
临西县|
信阳市|
芒康县|
芮城县|
即墨市|
新乡县|
南丹县|
高雄市|
霍林郭勒市|
金华市|
全州县|
汕尾市|
荣昌县|
子长县|
健康|
汶上县|
当涂县|
郯城县|
通山县|
莆田市|
公安县|
扬中市|
弋阳县|
吉木乃县|
密山市|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