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鳥的世界:2017年拍鳥紀實。鳥的種類繁多生態多樣,鳥全世界現存的鳥類已知有9020多種,我國有1250多種。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類是雜食的,并不太挑挑揀揀。每年春天和秋天,鳥類都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飛行,這種在不同季節要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的季節性現象稱為鳥類遷徙。每年大地回春,鳥類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h3> <h3>白眉姬鹟:中國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東北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白眉姬鹟在中國長江以北以及四川和貴州地區主要為夏候鳥。食物主要有天牛科、擬天牛科成蟲、叩頭蟲、瓢蟲、象甲、金花蟲等鞘翅目昆蟲,以及尺蠖蛾科、松鞘蛾、波紋夜蛾幼蟲、毛蟲和其他鱗翅目幼蟲,雛鳥幾乎全部以昆蟲幼蟲為食。</h3> <h3>黃鸝鳥: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樹棲性,以昆蟲、漿果為主食,鳴聲洪亮悅耳</h3> <h3>黃雀是國內有名的籠鳥之一。它的羽色鮮麗,姿態優美,并有委婉動聽的歌聲,在我國東北北部和江蘇鎮江為繁殖鳥;食物一般隨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在東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種子、裸子植物種子和鞘翅目小昆蟲;夏季以多種昆蟲喂雛,尤以蚜蟲為主;而秋季則食漿果、草子、稗、粟等。</h3> <h3>紅肋繡眼:繁殖于中國東北,越冬往南至華中、華南及華東。以昆蟲為食</h3> <h3>黃胸鹀:分布于整個中國東部地區,包括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各省,隨季節而不同,繁殖季節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部分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草子、種子和果實等植物性食物。</h3> <h3>銀耳相思鳥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貴州南部和云南西部、南部、東部及廣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主要以甲蟲、瓢蟲、螞蟻、鱗翅目幼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草莓、懸鉤子、榕果、草子等植物果實和種子,有時也吃谷粒、玉米等農作物。</h3> <h3>太平鳥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旅鳥、冬候鳥);新疆,福建,臺灣(冬候鳥)。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蟲為食,秋后則以漿果為主食,也吃花揪、酸果蔓、野薔薇、山楂、鼠李的果實以及落葉松的球果。</h3> <h3>白眉地鶇分布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陜西、北京、河北、河南、山東、江蘇、貴州、四川、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h3> <h3>紅肋藍尾鴝:長期棲于濕潤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處,果園等平原地帶。</h3> <h3>紫翅椋鳥:分布中國為新疆西北部夏候鳥,遷徙時可見,為臺灣冬候鳥,雜食性,以黃地老虎、蝗蟲、草地暝等農田害蟲和尺蠖、柳毒蛾、紅松葉蜂等森林害蟲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園中竊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h3> <h3>絲光椋鳥:分布于中國重慶、四川南充、達縣、萬源、鄰水、屏山、峨眉、雅安、寶興、康定,貴州貴定、羅甸、江口、松桃,云南寧蒗、勐海、個舊,北至陜西南部、河南南部和安徽南部,東至江蘇鎮江、上海等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一直到海南島等,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 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h3> <h3>白腰鵲鴝:分布云南西南部和南部、海南島、臺灣。主要以甲蟲、蜻蜓、螞蟻等昆蟲為食,大都不食植物。</h3> <h3>八哥:分布于四川、云南以東,河南和陜西以南的平原地區,東南沿海臺灣、香港和海南島一帶。留鳥。野生八哥食性雜,主要以蝗蟲、蚱蜢、金龜子、蛇、毛蟲、地老虎、蠅、虱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h3> <h3>白領鳳鹛:分布于中國西部、緬甸東北部及越南北部。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h3> <h3>北朱雀:國內分布:吉林(長白山, 老爺嶺, 長春,遼源), 遼寧(丹東, 草河口),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 大興安嶺, 赤峰), 寧夏(中衛, 銀川, 賀蘭山), 甘肅(東部祁連山, 肅南, 東南部天水, 西南部卓尼, 瑪曲, 舟曲), 河北, 陜西, 山西, 山東, 河南, 江蘇(鎮江, 沙衛山島)。鳴聲洪亮婉轉。取食雜草種子、漿果和葉。</h3> <h3>白腰朱頂雀:俗名貝寧點紅、蘇雀,國內分布:東北, 寧夏(永寧), 新疆(天山), 華北, 華東。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h3> <h3>紅點頦:繁殖于中國東北、青海東北部至甘肅南部及四川。越冬于中國南方、臺灣及海南島。紅點頦雄鳥羽色美麗,并善于鳴叫,一般在晨、昏至夜晚鳴叫,鳴聲多韻婉轉而細柔,美妙動聽,十分悅耳。善仿昆蟲、蟋蟀,油葫蘆,金鈴子、金鐘子鳴叫,尤其是在發情其鳴聲更悅耳。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h3> <h3>栗鹀:中國大陸的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云南、廣東等地,多見于喜棲于山麓或田間樹上以及湖畔或沼澤地的柳林、灌叢或草甸也可見到。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兼食昆蟲等。</h3> <h3>紅耳鵯:分布于西藏東南部,往東經云南南部、貴州南部、廣西南部一直到廣東西部和香港(留鳥)雜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h3> <h3>藍翡翠:中國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長白山、遼寧東部、中部和南部、河北、山東、山西、往西至甘肅、四川、貴州、云南、南至廣東、廣西、福建、香港、海南島和臺灣。主要以小魚、蝦、蟹和水生昆蟲等水棲動物為食。也吃蛙和鞘翅目、鱗翅昆蟲及幼蟲。</h3> <h3>白鹡鸰:分布為中北部廣大地區的夏候鳥,華南地區為留鳥,在海南越冬。主要以昆蟲為食。</h3> <h3>藍綠鵲:分布云南西部盈江、滄源、南部西雙版納、綠春,以及云南東南部、廣西、西藏墨脫和昌都地區西南部。主要以鱗翅目、膜翅目、甲蟲、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小型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樹上,也在地上和灌木上覓食。</h3> <h3>戴勝:分布廣泛,主要以襀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的昆蟲和幼蟲為主。</h3> <h3>北紅尾鴝:繁殖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陜西南部、寧夏、青海東部和南部、甘肅西北部和西部及東部、河南、四川、貴州、云南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南部,越冬于長江以南,包括四川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香港、臺灣和海南島等地。主要以昆蟲為食。</h3> <h3>紅尾伯勞:遍布全國,主要以昆蟲為食,如蝽象、蝗蟲、毛蟲、螻蛄等,也吃少量的益蟲如螳螂等。</h3> <h3>白頭翁:中國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北至陜西南部和河南一帶,偶爾見于河北和山東,西至四川、貴州和云南東北部,東至江蘇、浙江、福建沿海,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h3> <h3>翠鳥:為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以及海南、臺灣的常見留鳥,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h3> <h3>斑鶇: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山東、山西、江蘇、江西、湖北、湖南、陜西、四川、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貴州、云南、廣東、福建、海南島、臺灣和西沙群島等地,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為冬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鱗翅目幼蟲、尺蠖蛾科幼蟲、蝽科幼蟲、蝗蟲、金龜子、甲蟲、步行蟲等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和幼蟲。</h3> <h3>鴉雀:遍布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主要啄食昆蟲。</h3> <h3>燕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陜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長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肅、四川、貴州、云南,東至沿海各省和臺灣,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經新疆西部天山一帶遷徙。當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島外,均有分布,為旅鳥和冬候鳥。</h3><h3>主要以草子、果食、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h3> <h3>錫嘴雀:在中國分布于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一直到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和臺灣等省,西至四川、貴州、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其中在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為繁殖鳥,并有部分終年留居為留鳥,</h3><h3>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為食,也吃昆蟲。</h3> <h3>黑頭蠟嘴雀:中國為東北、華中、西南地區較常見的留鳥,在天山為冬候鳥。食物隨季節和地區而異。春季以葉芽、嫩葉和榆實等為食;夏季幾乎全為昆蟲和昆蟲幼蟲;秋季嗜食漿果和槭樹種子及其它種子;此鳥亦喜食豆子,而且是從糧庫盜食。黑頭蠟嘴雀不僅在樹上覓食,</h3> <h3>鷦鶯</h3> <h3>鷦鶯</h3> <h3>鴛鴦: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征,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作為經常出現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h3> <h3>草鷺:在中國遍布東部及東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為夏候鳥;上海、福建為旅鳥、夏候鳥;云南為留鳥; </h3><h3>主要以小魚、蛙、甲殼類、蜥蜴、蝗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h3> <h3>牛背鷺: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遷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到南方越冬。</h3><h3>主要以蝗蟲、螞蚱、蜚蠊、蟋蟀、螻蛄、螽斯、牛蠅、金龜子、地老虎等昆蟲為食,也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其他動物食物。</h3> <h3>白鷺:中國擁有鷺科鳥禽20種,其中以白鷺屬的最為珍貴。分布在中國南方、臺灣及海南島。迷鳥有時至北京。部分鳥冬季到熱帶區越冬。</h3><h3>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h3> <h3>蒼鷺:在中國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h3> <h3>池鷺: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為夏候鳥;云南、廣東、海南、廣西為夏候鳥、留鳥;臺灣為旅鳥。</h3><h3>食物為主,包括魚、蝦、螺、蛙、泥鰍、水生昆蟲、蝗蟲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h3> <h3>天鵝:繁殖在新疆中部和北部,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西北部弱水,內蒙古烏梁素海;迂徙經東北、山東、河北;越冬在長江中、下游一帶;見于臺灣為迷鳥。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保康县|
扶沟县|
金湖县|
乃东县|
从化市|
潮州市|
虎林市|
和田市|
江源县|
平凉市|
济源市|
都昌县|
华亭县|
耿马|
信宜市|
肇州县|
淄博市|
沙田区|
瑞金市|
贵港市|
久治县|
赞皇县|
安远县|
横峰县|
平昌县|
明星|
潼关县|
克山县|
广州市|
柘城县|
台东县|
通山县|
西畴县|
德兴市|
桑植县|
阿荣旗|
凤翔县|
墨玉县|
安仁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