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要去西藏啦!</h3> <h3>對,我也要去西藏啦。瞧,西藏就在這里。</h3> <h3>2012年9月6日,我們終于踏上了征程。火車一路西行,開始了我們的心愿之旅。</h3> <h3>第一站是蘭州。9月7日傍晚到達。當晚我們按賓館服務員的指點,去了當地的小吃街——正寧街。各種美食令我們垂涎欲滴,只可惜胃口消化不了,只好吃了條烤魚,喝了一碗湯。</h3> <h3>9月8日一早,我們又來到位于黃河岸邊的中國蘭州牛肉拉面館。確實是名不虛傳,就餐的人真多,隊伍都排到大門外了。</h3> <h3>熱騰騰的拉面上桌了。我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h3> <h3>吃完早餐,漫步在黃河岸邊。</h3> <h3>蘭州市街邊植物笑臉的造型很惹人喜歡。</h3> <h3>下午我們隨團來到了黃河公園。</h3> <h3>母親河邊,一組母子的雕塑。這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h3> <h3>巨大的水車又名天車。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這是一種利用黃河水流自然的沖擊力的水利設施。水車立于黃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轉動;枯水季則以圍堰分流聚水,通過堰間小渠,河水自流助推。這種通過水車轉動,自動提水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是古代的"自來水工程"。</h3> <h3>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h3><div>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div> <h3>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旅游的標志,也稱“馬踏飛燕”,為東漢時期的鑄銅藝術品,現寓意一日千里,馬到成功。甘肅省博物館因有著35萬余件收藏品而備受矚目,更因為“馬踏飛燕”吸引著眾多的游客。</h3> <h3>我與馬踏飛燕</h3> <h3>9月9日上午游覽丹葛爾古城。</h3> <h3>從丹葛爾古城出來,自費參觀贊普林卡,我倆就在門口合影留念。</h3> <h3>然后到了對面的一個雕塑公園。我提心吊膽的上了吊橋。</h3> <h3>安妮非常大膽,居然爬到一個古舊的大水車上拍照。</h3> <h3>下午游覽青海湖。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咸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h3> <h3>我們乘坐游艇來到了二郎劍。</h3> <h3>真的非常神奇。二郎劍把青海湖一分為二。湖水一邊是咸的,一邊是淡的。</h3> <h3>老天爺非常給力。乘船時還下著小雨,我們登岸后就雨過天晴了。</h3> <h3>在青海湖邊,安妮不顧高原反應,高興的跳起了民族舞。</h3> <h3>因為是晚上的火車進藏,9月10日上午,我們來到了西寧市人民公園。古樹前</h3> <h3>湖水邊都留下了我們的倩影。</h3> <h3>下午游覽塔爾寺。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h3> <h3>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h3> <h3>晚上乘火車進藏。9月11日清晨,我們在火車上迎來了朝陽。</h3> <h3>火車經過玉珠峰。玉珠峰,位于青海格爾木南160公里的昆侖山口以東10公里,是昆侖山東段最高峰,南緩北陡,南坡冰川末端海拔約5100米;北坡冰川延伸至4400米。山峰頂部常年被冰雪所覆蓋,無巖石表露。冰雪坡較平緩。粒雪盆以下冰川,由于每年氣溫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于累積,屬消退型大陸冰川。</h3> <h3>美麗的措那湖。措那湖,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侖山山脈之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高度4650米,面積約300平方公里。</h3> <h3><font color="#010101">廣袤無垠的羌塘大草原,一周后我們回來時已是一片雪原。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第二大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其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黑頸鶴、藏原羚、藏雪雞等為羌塘自然保護區特有的物種。</font></h3> <h3>云海,群山,湖水,好美的畫面,讓人浮想聯翩……</h3> <h3>海底世界、追逐、蘑菇云……</h3> <h3>途中,我們趁停車的時間下車留影,格爾木的海拔是2829米。</h3> <h3><font color="#010101">到達那曲時已經是海拔4513米了。</font></h3> <h3>隨著火車的前行,我們都逐漸出現了輕微的高原反應。就連蛋黃派也有了反應。</h3> <h3>進藏的當晚,我們為防止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沒有外出。12日上午來到美麗的羊卓雍錯。</h3> <h3>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拉薩西南約70公里處,與納木錯、瑪旁雍錯并稱西藏三大圣湖。它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h3> <h3>下午來到乃欽康桑峰,海撥7191米,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軌崗日山。它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體雄偉,危巖峻峨,頂部尖錐突起,形如鷹嘴。坡嶺溝空間的終年積雪發育了眾多冰川,卡若拉冰川即形成于此。</h3><div>這里也是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地。</div> <h3>很是遺憾,這里的冰川也因此受到了影響。</h3> <h3>與當地藏民合影</h3> <h3>自費參觀一個莊園,我們沒有參加。</h3><h3>在莊園前的廣場上有很多藏民三五成群的圍坐在一起,喝奶茶,吃點心。她們很熱情的與我們打招呼,還送給我們一塊她們自制的小點心。小點心的口感非常香酥,有點像我們的桃酥,但奶香味更濃一些。</h3> <h3>下鄉時,一直想在農田里打個滾兒。但那時條件有限,今天終于可以圓夢了!<br></h3> <h3>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這些成熟的青稞麥,藏民都不收割了,把它作為一道風景,使游客可以與其親密接觸。</h3> <h3>在這大片成熟的青稞麥田里,我們玩的很嗨!</h3> <h3><font color="#010101">藏民家門口的牛糞巴掌墻。聽導游講,在藏區,看誰家富有,只要看他家的牛糞墻就可以了。并指著遠處的牛數著:一萬,兩萬……。一頭牛年收入就是一萬元,聽的我們目瞪口呆。</font></h3> 傍晚來到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div><br></div> <h3>扎什倫布寺明朝正統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興建。后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加以擴建。大殿兩側為彌勒殿與度母殿。寺的西側有大彌勒殿,高30米,甚宏偉。可與達賴的布達拉宮相媲美。</h3><div>據說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的真身就在扎什倫布寺。</div> <h3>在晚餐飯店的后院,我們偶然發現,那里居然還是一個左旋柳濕地保護區呢!又增加了一個景點,這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獲。</h3> <h3>左旋柳,據說是由于內地樹種受高原氣候影響所致。這種高原紅柳像麻花一樣,從根部由左向上旋轉生長,倔強有力,它是自然界的杰作,代表著不畏風雪傲然而立的抗爭精神。樹齡都在千年以上,亦有“活著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美譽。</h3><h3>相傳,西藏原無柳樹,唐代文成公主到達拉薩后,將灞橋別離時皇后所賜柳枝親手植于大昭寺周圍。自此,左旋柳根扎高原不斷繁衍,延續著漢藏1300多年的親情。</h3> <h3>9月13日上午,返回拉薩途中,因限速,司機停車休息。我倆的身后就是從拉薩到日喀則的拉日鐵路的工地。</h3><h3>拉日鐵路全長253公里,三個小時到達,工期4年,2010年9月26日開工,2014年8月16日上午9點正式發車。</h3><div>工程除了需克服高寒缺氧,還成功解決了地熱溫度最高、內燃機車牽引隧道最長、高海拔風沙治理等三項世界性難題。</div> <h3>這位老先生是我們的團友,已經76歲了,自己一個人從西安到蘭州參團到西藏旅游,精神可嘉。</h3> <h3>9月14日前往林芝途經米拉山口。</h3> <h3>我們來到米拉山口時,正好下起了大雪。我們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多么希望濟南也能下場大雪啊。當年冬季,濟南果然如我們所愿,下了好幾場大雪。</h3> <h3>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處拉薩市到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的分界上,這里是拉薩——林芝旅游線上的一個休憩之地。</h3> <h3>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處常年積雪,發育有遠古時期冰川活動遺跡。米拉山是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邊的拉薩河水系與東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嶺,也是林芝地區海洋性氣候與拉薩地區內陸性氣候的自然分野,具有顯著的地理分界意義。</h3> <h3>過了米拉山口,海拔逐漸降低。途經中流砥柱。</h3> <h3>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溝深,河流湍急,為尼洋河第一大峽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傳這塊巨石是工布地區的守護神-工尊德姆修煉時的座椅。</h3> <h3>中午在工布江達縣城就餐。餐后在尼洋河畔留影。</h3><h3>尼洋河,全長307.5公里,流域面積1.75萬平方公里,在雅魯藏布江眾支流中排行第四,但水量豐足,僅次于帕隆藏布江。</h3><div>尼洋河發源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米拉山西側的錯木梁拉,由西向東流,在林芝縣的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div> <h3>下午參觀比日神山生態景區。位于比日神山上的林芝自然博物館,建筑面積3479平方米,館內收藏了大量動植物標本,被稱為中國第二大自然博物館。該館同時展現了大峽谷的壯麗雄奇、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的恢宏氣勢、低海拔谷底的迤邐風光,以及野生物種資源的千姿百態和林芝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h3><div><br></div> <h3>展館內,原始物貌的仿生立體展區,布滿大量動植物標本,讓人恍如進入一座動植物王國。藏羚羊、野牦牛、小熊貓、白唇鹿、黑熊、羚牛,還有藏野雞、手掌參、松茸、冬蟲夏草……簡直看也看不過來數也數不完。</h3><h3>圖片中的前兩個動物,就是人們所說的豺狼虎豹中的豺和豹。最后一個動物,我們記不清它的名字了,暫且稱它為“雙面猴”吧!</h3> <h3>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h3> <h3>我們都陶醉在格桑花的花叢中。</h3> <h3>這株巨柏樹齡有2200年,原樹高42米,胸徑2.22米。</h3> <h3>后又來到有“世界巨柏王”之稱巨柏林。她位于西藏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一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在巴結鄉境內的巨柏自然保護區,散布生長著數百棵千年古柏,是西藏特有的古樹——巨柏。 巴結鄉境內的巨柏自然保護區。這些古柏平均高度約為44,胸徑為158厘米。</h3> <h3>在古柏林中央有一株十幾人都不能環抱的巨柏,它高達50多米,直徑近6米,樹冠投影面積達一畝有余。經測算,這株巨柏的年齡已有2000-2500年之久,被當地人以“神樹”之尊加以保護。</h3> <h3>當晚入住林芝八一鎮的藏江南賓館。</h3><h3>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位于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市相連,西連那曲地區嘉黎縣、東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印度占據)、緬甸國接壤,被稱為西藏的江南。</h3> <h3>晚餐后我們在小鎮游玩,徜徉在尼洋河畔。尼洋河在這里有一段河水倒流。從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拐彎過來的河水與正常流行的河水呈反方向流淌。在河流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h3> 9月15日一早就下起了小雨,我們來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div>雅魯藏布大峽谷北起米林縣派鎮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經排龍鄉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區靠近印度阿薩姆邦的地方),主體在墨脫縣。它的全長504.6千米,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div>這就是雅江大拐彎。雅江在這里作了個奇特的馬蹄開的大拐彎,其壯麗奇特無與倫比。</div></div> <h3>大峽谷的第一個景點:大度卡的藏族民居。<br></h3> <h3>大峽谷的第二個景點:田園風光,馬兒在悠閑地吃草。</h3> <h3>大峽谷的第三個景點:古老的大桑樹,樹齡1400多年,高八米,徑圍11米,古樹枝葉繁茂,年年開花,但無果實,當地人稱布歐色薪,意為“雄桑樹”。將其視為吉祥物。相傳是由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親手所植。</h3> <h3>雙木破石,情比石堅。看到很多人在圍著巨石轉圈,一打聽,原來是說圍繞巨石轉幾圈會有桃花運滴……。令人啼笑皆非。</h3> <h3>雅江大峽谷的第四個景點:S形大轉彎。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其實,大拐彎峽谷是由若干個拐彎相連組成的。</h3> <h3>“雅江大峽谷,南迦仙女峰”。南迦巴瓦”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戰矛”。南迦巴瓦峰主峰高7782米。 我們非常有幸,在陰雨綿綿的間隙,云霧散開,南迦巴瓦峰揭開了她的面紗,讓我們一睹其美麗的風采。</h3><div>一個北京來的小伙子激動的讓我們幫他拍照留念。他說“我已經來過三次了,就想能看到“她”,今天終于如愿了,太令人興奮了!”</div> <h3>雅江大峽谷的第五個景點:谷底探幽。</h3><h3>這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低處的巴昔卡,海拔僅有155米,是大峽谷的最低點。</h3> <h3>這是從山上流淌下來的山泉水,奔騰著匯入了雅魯藏布江。</h3> <h3>雅江大峽谷的最后一個景點:也是離南迦巴瓦峰最近的地方。因為云霧繚繞,在這里我們沒有再次看到她的容顏。</h3><h3>這里雅江的小魚很美味,我們一條魚兒兩人吃。</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午從雅江返回拉薩途中,因高原反應不敢進餐,就在餐廳外休息。忽然間,“彩虹!!!”。就像一座七彩橋高掛在空中,仿佛要把我們帶入仙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太棒了,林芝二日,經歷了雨雪和小冰雹,又見到了絢麗的彩虹。好完美啊!</font></h3> <h3>9月16日上午在八廓街</h3> <h3>各種藏家器皿琳瑯滿目。</h3> <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h3> <h3>她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h3> <h3>布達拉宮屹立在海拔3700余米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紅宮高達115.703米。是西藏地方規模最大、式樣最全,美麗如畫的宮殿。</h3> <h3>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主體建筑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余米,外觀13層,內為9層。</h3> <h3>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觀光客不計其數。</h3> <h3>1961年3月,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1月,國家旅游局又列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h3> <h3>在布達拉宮上眺望,拉薩美景盡收眼底。終于來到了心中的圣殿,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h3> <h3>布達拉宮廣場位于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宮正對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這座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區政府和拉薩市重要的活動場所,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觀光的旅游景點之一,是一座融休閑、文化、集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廣場。</h3> <h3>9月17日前往納木錯。途經那根拉雪山。</h3> <h3>那根拉山口,海拔達5190米,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境內,是通往納木錯的必經之地,也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h3> <h3>在厚厚的雪地里,我們盡情的舞著。</h3> <h3>看著漫山遍野的積雪,真想把這一切都牢牢的留在我們的記憶里。</h3><h3>在這里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使我們差一點與納木錯擦肩而過。——起因就是這漫天飛舞的大雪。司機師傅怕大雪封山,所以勸說我們放棄前往納木錯,原路返回拉薩。因為我們第二天就要結束旅程,真怕被積雪攔住,所以就簽字同意了。幸虧車上有幾位游客執意前往,而且看到也有其它車輛繼續前行。司機師傅無奈也只好發動了汽車。真沒想到,過了那根拉山口,山下已是陽光明媚。</h3><h3>美麗的納木錯,就在不遠的前方等候著我們!</h3> <h3>納木錯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咸水湖。</h3> <h3>“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h3> <h3>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約1920km2。最深處超過了120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h3><div><br></div> <h3>9月18日,我們即將乘火車離開拉薩返回濟南。在拉薩火車站,我們非常激動。美麗的青藏高原,您是我們永遠的記憶。</h3> <h3>我們默默的祝福:“大美青藏高原,扎西德勒”!</h3> <h3>羊卓雍錯視頻</h3> <h3>林芝八一鎮尼洋河視頻</h3> <h3>南迦巴瓦仙女峰視頻</h3> <h3>布達拉宮</h3> <h3>納木錯視頻</h3> <h3> 2012年9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潍坊市|
宁夏|
明水县|
西吉县|
安阳市|
温宿县|
海南省|
香格里拉县|
铁岭市|
赫章县|
施秉县|
斗六市|
宁阳县|
永善县|
张家港市|
灵丘县|
县级市|
南乐县|
洛浦县|
迁西县|
昌乐县|
静宁县|
吉安市|
汶川县|
中超|
南陵县|
凤山县|
鄂尔多斯市|
周口市|
宝应县|
林西县|
昆明市|
华池县|
阜宁县|
新和县|
肇庆市|
南城县|
南川市|
陆川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