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如同螞蟻中的工蟻,蜜蜂中的工蜂一樣,我是人類中勞動的“工”者的一員,人生的命運從誕生的那一刻就已經確定了。</p><p>1970年4月29日我參加石油大會戰,開始了一個工者——石油工人的勞動新點...</p> <h3>這是用拼字書寫的“石油大會戰”歲月前奏...</h3><h3>1966年10月18日,14歲到北京受到領袖接見,人群中作者與毛主席相距不到10米,觸手可及...</h3> <p>在廣闊天地如耕牛一樣,起五更爬半夜,種水田,終于看見了另外一種生活的曙光。</p><p>50年前的這幾天,是人生發生轉折點的時間。經過集體戶內部推薦,貧下中農推薦,生產隊大隊公社幾級革命委員會的政治審查和身體健康情況檢查,我——一個不滿20歲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被批準同意,具備了資格,就要啟程出發去參加石油大會戰了。</p><p>這幾天是忙著迎接不知前途如何的準備,又忙著各式各樣的告別,又忙著集體戶長事務交接?……看著經過千辛萬苦親手建立起來集體戶的房屋工具,看著熟悉了一年多了農村的一草一木,看著有了一定感情的農村朋友和同學面孔,心情如同春天到來時的冷暖氣流交替,硤裹著遼河畔的風沙,一陣一陣的回旋吹打。</p><p>當時就有一點是清晰的,那就是自己做為一個好人被選送到三線(一個新的地方),肯定這是一個好事。因為要出發之前,我們在填的表上面印的紅字就是毛主席——把好人好馬送到三線去的最高指示,我們是選拔出的優秀好人。</p><p>那年的春天風沙大,回想當時的前一年插秧時節,集體戶的幾個同學想家又沒有路費,就偷偷的趁著開會的機會一起從孤家子?步行回四平。一夜之間走了近百里路,在困累餓中,餓極了的時候,路過董家窩棚生產隊大家就喝點井水,用來充饑。早上走到梨樹鎮時,實在走不動了,一個個癱軟在路邊歇息。沒有錢買吃的,就把一個同學身上帶有的郵票,找到郵局商量著退了,用這退郵票的一角多錢買了三根冰棍,每人唆喇幾口,給身體補充能量,堅持回到了家……</p><p>現在聽著似乎是童話,可這是千真萬確的經歷,那個年代就是這樣過來的。?</p><p>?</p> <h3>1970年4月29日作者和數萬戰友一樣作為優秀知識青年被抽調出農村廣闊天地,參加石油大會戰。</h3> <p>云集松遼平原的前郭~一列列火車日夜不停拉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千軍萬馬~石油會戰大軍。</p> <h3>再創新業~伴著大慶石油大會戰,吉林省扶余前郭區域擂響了開發年產百萬噸原油大油田的戰鼓</h3> <p>終生難忘~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凌晨,綠皮火車將我們經過白城用一晝夜拉到前郭火車站。天亮后坐大板汽車到油田搬運隊的松花江碼頭,等待過江。</p><p>下午的時候我們才背著行里登上了大駁船,向松花江北岸的扶余駛去。</p><p> 江面上是寒風裹著沙塵的江風,拖船的發動機一個勁兒的吃力的轟鳴吼叫,駁船向前在微微挪動,直到日薄西山船才靠岸。下了船后,我們又坐上了大板汽車奔向西北。天黑時分,被拉到一個叫土城子的地方。在一片土丘旁,走進了用蘆葦席搭建的地闇子。在百多號人居于一起的大通鋪,按照班組順序擺上了自己的行李。</p><p>狂風怒號,刮得席棚呼呼作響,互相說話都要大聲喊的夜色中開飯了,一桶桶已經變成黑色的高梁米飯,一桶稀乎乎的菠菜湯拎上來了,用剛剛發的搪瓷鐵碗,每人分到一碗飯和一碗菜。不到兩三分鐘就都吃完了,因為太餓了,饑腸響如鼓已經敲了半天了!</p><p>大風的嚎叫中,地闇子席棚子里搖搖晃晃的白熾燈炮發著忽閃忽閃的昏黃光色,合衣躺在通長大鋪上,沒有睡意。瞇瞇呼呼的躺到半夜,好像剛入睡,覺得頭上一陣冰涼,哦,下雨了!席棚頂上一滴滴往下滲水。</p><p>天亮外面光線射入,地面是浸著濕透的鞋子,大鋪上的被褥披上一層沾著雨水的砂土。</p><p>隨著哨子吹響和起床起床的大喊大叫聲,朦朦朧朧中的人們紛紛爬出被窩,胡亂穿上衣服,迷迷糊糊的在席棚外清晨涼風侵襲下,強打精神開始了早飯洗漱前一天伊始的集合列隊出操……</p><p>——但是一個個依然精神抖擻,因為這畢竟是批從農村集體戶走出來的百里挑一的好人。</p> <p>風華正茂~參加石油大會戰時,剛滿十八歲。精神抖擻的穿戴上油田壟溝棉襖會戰服和狗皮帽子,拿的是每月發給會戰費二十五元。(扣掉伙食費十五元。實際到手十元錢),名字叫“會戰青年”,依然是心花怒放~</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壯志凌云~打著紅旗向前走~革命理想高于天,風沙中轉戰滔滔的松花江兩岸~扶余大溪浪河和前郭的木頭。</span></p> <p>以苦為榮~天當床,地當床,一座座席棚子,鋪上草墊子的地窨子是最好最舒適的宿舍。從江邊挑來,裹著泥土沙沫的松花江水,沉淀一下是最好的直接飲用水。先生產后生活是會戰當年的不成文慣例,板房帳篷當時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侈……</p> <h3>擂響戰鼓~石油大會戰誓師大會</h3> <p>紅旗飄飄~莽莽草原上的會戰大軍拉開“寧可筋骨斷,拿下一百萬”的石油大會戰!</p> <p>大顯身手~來自天南地北的石油會戰大軍集戰工地,進入半原始狀態的人力苦干拼搏,要修建一個甩蘇超美的地下大隱蔽油罐</p> <p>七天七夜~會戰工地的鏖戰,有時站著也能打個盹。累算不了什么,最大的難——就是“餓”。一個月45斤糧食,一天到晚三頓飯,一頓一平碗高粱米飯,一碗幾乎油水的菜湯,要支撐早上天亮到掌燈晚上一天十幾小時的繁重體力勞動,沒有休息和一點零食,就這樣撐著熬著,“餓”的滋味真是不堪回首。</p> <h3>白手起家~扔下鋤頭的知識青年,學中干,干中學,一窮二白創大業</h3> <h3>戰天斗地~在近乎泥潭的場地中,掙扎著安裝采油設備</h3> <h3>舍生忘死~苦于累,生與死,考驗無時不刻的陪伴,不時可以聽到戰友的工傷犧牲消息</h3> <h3>前郭縣木頭工地的七天七夜</h3> <h3>艱苦創業~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不僅是當時流行的口號,更是行動寫真</h3> <h3>酷暑嚴寒~日復一日,青天一頂,毫無遮攔的油田建筑工地,簡單到一根扁擔一把鍬的工具</h3> <h3>無怨無悔~我是黨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今天在采油,明天就把井鉆,后天運輸去裝車,夜晚又把崗來站</h3> <h3><font color="#010101">無私支援~披星戴月會戰中油建采油鉆井各會戰指揮部的互相支援,協同作戰,不講價錢,也無怨言</font></h3> <h3>最美期盼~融化冰凍的、按量供給的、玉米窩頭,填滿肚子,吃頓飽飯,最好是熱乎乎的...</h3> <h3>總結動員,戴花獎勵,再接再厲,拼搏繼續,睡夢中幾乎都在呼喊...</h3> <h3>緊張井然~天亮起床、出操訓練、洗漱吃飯,然后意氣風發到會戰工地</h3> <h3>舍生忘死~金秋十月的冷水中建設橫跨松花江的穿江管線,滔滔松江水刺骨寒</h3> <h3>哪有艱險沖向前,鐵骨丹心熱,凱歌胸內炫</h3> <h3>精神激勵~毛主席語錄:看來發展石油工業還得革命加拼命,經歷長征的領袖,發出的敬佩感嘆...</h3> <h3>時尚潮流~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爭當模范,地埋輸油管線</h3> <h3>官兵一致~再忙再累,總須有敞開思想的政治教育,同甘共苦后的坦蕩聊天</h3> <h3>口號響亮~甩蘇超美~建設當時國內最大的半地下油罐工地研究攻關,克難,登攀</h3> <h3>養成習慣~抽支煙、暖暖手,落落汗。</h3> <h3>靚麗青春~打扮一下,別支鋼筆,留下青春華俊的回憶</h3> <h3>晚霞映照,苦與累擋不住的樂觀游覽,偶爾有詩幾篇</h3> <h3>百年大計,一絲不茍,三老四嚴,扎入頭腦里的質量檢查員</h3> <h3>悠然攬勝~劃動舢板,石油會戰兵團的戰友在松花江上忙里偷閑</h3> <h3>感受冬天~荒郊野外,數九寒天,火烤胸前暖,背后風雪寒</h3> <h3>群策群力~攻關施工,沒有過不去的火燃山</h3> <h3>經常吶喊~各類鼓勁加油會議不斷,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h3> <h3>樂觀主義~數九寒天,苦中耍戲,</h3> <h3>群情激奮~表獎誓師一個戰役接著一個階段,休閑就是坐在草地上的開會</h3> <h3>會戰口號~寧可筋骨斷,誓奪石油一百萬</h3> <h3>赤膊上陣~風雨無阻搬運安裝石油管線</h3> <p>力量源泉~抓思想革命,促生產發展。圖中左三是當時已經進入指揮部政治機關的作者本人??</p> <h3>不是謊言~領袖像前合個影,無窮力量心中升</h3> <h3>八方支援~松花江上的供應船隊運來祖國各地的物資</h3> <p class="ql-block">激勵革命加拼命~經常的頒獎大會</p><p class="ql-block">心滿意足~在油建木工隊成為先進生產者</p> <p class="ql-block">最高獎勵~作者(一排中)獲得了先進生產者稱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身邊左是入黨介紹人,連隊的宋景斌指導員。</p> <h3>誰計得失~盡管夜以繼日,沒有星期天,每月津貼21元,包括吃飯穿衣的錢</h3> <h3>卓爾不群~石油會戰兵團特有的學習提升課堂,會戰動員大會前,油建政治處的同志們圍坐在宋寶初政委身邊,就是在這里的工地洪學智(時任省燃化廳長)看望了大家。</h3> <h3>軍令如山~當年的會戰指揮部紅頭文件,多入雪片</h3> <h3>鏡頭回閃~我為祖國獻石油,石油滾滾來,我的心里樂開花</h3> <h3>啟發智慧~大干苦干中,更沒有忘記研究如何“巧干”</h3> <p class="ql-block">落戶木工~我當時所在的四營十二連,后來的木工連,我的工種。木工連長丁萬一,三老四嚴最出名的老丁頭,一個從舊中國走過來的工匠,我的入黨介紹人。</p> <h3>聯誼全國~長春的周榮閣和上海的俞開云以水代酒,盡興聊天</h3> <h3>追尋美麗~利用閑暇,拍張難得的戰友合影</h3> <h3>鐵骨錚錚~油建指揮部四營木工連的戰友,身后是凝聚血汗的獎旗</h3> <p>颯爽英姿——會戰兵團的四平籍女戰士,其中還有我的四平三中同學孫立春</p> <h3>喜不勝收~原油滾滾,磕頭機抽出烏黑原油,中國工業的血液在這里澎湃<br></h3> <h3>歷史豐碑~會戰的后人還記得的第一口油井</h3> <h3>欣喜萬分,初戰告捷,幾乎人人一張照片</h3> <h3>凌空穿越~跨越松花江的輸油管線<br></h3> <h3>鐵輪滾滾~修建的前郭旗木頭鐵路運輸石油專線通車了</h3> <h3>舉手致敬~石油會戰兵團的英雄們,犧牲的戰友。。。</h3> <h3>油龍蜿蜒,里面流淌的是千千萬萬石油戰士的鮮血和熱汗</h3> <h3>演繹產品~建設成的原油冶煉廠</h3> <h3>成長...</h3><h3>喜怒悲哀憂,意志堅如鐵,</h3><h3>金木水火土,金剛不壞身。</h3> <h3>夢里依稀慈母淚,真是羨慕~鄰村天倫樂,我們何日把家還?</h3> <h3>感受繁華~坐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跨過大江看前郭爾羅斯的城市風光,照張照片,郵給遠方牽腸掛肚的父母</h3> <h3>若有所思~有了讀書的時候,可以靜靜的思索</h3> <h3>骨肉相連~與從家鄉來看望的弟弟一起</h3> <h3>帽徽微影~鐵骨忠心在,青春亦無悔</h3> <h3>人生歷練~轉崗到機關,用上了手搖電話</h3> <h3>白手起家、能力淬煉~創辦了職工學校工人大學,寬余時的與學校的領導老師到雪中踏青</h3> <h3>奢侈生活~步行去趟大城市:扶余縣城</h3> <h3>供銷社對面~改善伙食,裝點生活</h3> <h3>真情難舍~離開油田前,戰友搭起簡易宴臺,舉宴送別,摯友孫鳳臣的兒子也來為叔叔踐行</h3> <h3>依依不舍~會戰11年后與戰友別離在前郭火車站臺上,政治處劉偉民主任的兒子巖巖哭著抱著不讓離開...</h3> <h3>舊壤新花~如今茫茫會戰荒原建設起來的油田新總部</h3> <h3>何處可尋~會戰當年的風趣連連、英姿勃發。。。</h3> <h3>呼喊飄遠~會戰成為了一代人的永恒回憶</h3> <h3>真情永遠~會戰20年后的戰友聚會</h3> <h3>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依稀尚存青春身影。</h3> <p>感慨萬端~會戰46年后,兩鬢斑白的會戰兵團四平戰友相聚(左一)作者、(左二)太史恭克—四平輕工局長)、(左三)李守玉—四平地礦局長)、(左四高貴生)、(左五)趙曉光—四平人社局副局長、(左六)趙國志、(左七)陳平</p> <h3>咫尺天涯~46年后上海的石油會戰兵團戰友</h3> <h3>油田建設公司宣傳部張學武等老同志舊照</h3> <h3>歷史銘記~紀念開發油田大會</h3> <p>在四平工作的十二連老戰友舊地重游(左起)~</p><p>作者李天順(四平市衛生局副局長)</p><p>趙國志(四平市工信局副局長)</p><p>張國華(四平聯合收割機廠黨委書記)</p><p>王玉平(依然在油田做領導并接待我們的女戰友)</p><p>張闖(四平市就業局局長)</p><p>宋廣超(四平鐵東區山門鎮黨委書記)</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人類社會的進化不會停止,事業的發展永無止境,每個人都會有刻苦銘心的歷史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不變的初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教育后來,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曾經是七十年代的石油會戰兵團四營十二連三排戰士,那段歷史經歷即是個人永不磨滅的記憶,也是一代人的財富,國家的財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當自豪于輝煌成就大廈的耀眼光芒時,別忘了支撐這大廈的基石和奠基者們凝固其中的血汗。那用拼字寫成的歲月不停的回響腦中...作者</span>是離開會戰30年后,時任鐵東區委副書記的照片...</p> <h3>童心未泯~歲月的波濤永遠也沖刷不掉工作服胸前已經印到心里的字...為人民服務</h3> <h3>每每讀起自己的書,書中的人,書中的事,如不散的芳香不停的熏香自己,濃化靈魂中的工者味道...</h3> <p>不忘初心、無怨無悔的工蟻~</p><p>在上蒼安排的生命職能中,有一批生命擔負著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干活,而且還要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使命。按照分類,這些物種是蜜蜂巢中的工蜂,是螞蟻穴中的工蟻,是“工”字打頭的勞動者...</p><p>當居住巢穴里面的其它生命能夠延續,開始有安穩幸福感時,上蒼賦予工蜂工蟻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們存在的意義實際上已經實現了...</p><p>初心又驅使自己在四平健協會長的公益崗位上奔波,為打造四平為全民健康的長壽之鄉勞碌中...</p> <p>舊習難忘~偶爾練練石油大會戰中學到的木工技藝</p> <p>老兵新傳~2020年的4月29日將至,在吉林省四平市健協助老設備實驗制造室,在抗擊新冠疫情中,頭頂五星紅旗安全帽依然勞動如初...</p><p>為心中夢、履工者命,為解天下老年人上步梯樓難,造老年樓道電梯,已經三載風雨,繼續迸發50年前石油大會戰點燃的不滅生命能量弧光,生命不息,戰斗不止...</p> <p>一首2018在九門口長城躍馬揚鞭時的賦詩,仍然是此時此刻真實心情寫照...</p><p>快半個世紀了,又一個勞動紀念日到了。回顧除提醒不忘本命、抑生妄想,還有為完成使命全程的激勵和鞭策...</p> <p>牢記歷史~石油會戰的歲月是不能也不應該被忘記掉的。</p><p>“歲月如歌歌如夢,往事似煙煙似云”!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歷史,再為當年大會戰送上贊美,為“會戰青年”伸出拇指。當年的“會戰青年”都成了古稀老人,好多人都辭世而去。幾天前的油田管理局高局長在長春逝世,因為是疫情期間她唯有女兒不能奔喪,奮斗一生風光旖旎,也沒有一個遺體告別。他的愛人郭桂梅我們同在建設公司政治處工作,聽說也早已離世。從那時到今天,一大批人滿腔熱血灑在了松遼平原。由于石油的開發,松江兩岸建起了繁華的松原市,但是滿街道的行人已經很少見退休回到故鄉的石油工人,誰也不會認識這些創建了一個城市的故鄉陌生人,滿街的豪宅呼嘯而過的奔馳寶馬想來也都與這些過去的“老”人無緣。</p><p>今是2020-4-29,不忘50年前的今天,松花江岸必定會再刮起一場大風,吹得江水歡歌,楊柳嫩綠,山花嬌艷,候鳥翔集!繪出壯美的春江麗景獻給當年的“會戰青年”!獻給七零大會戰!</p><p>天道公允,滄桑蘊情,石油大會戰是共和國不會忘卻的一頁閃光便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龙南县|
四子王旗|
柘城县|
富锦市|
兴义市|
嘉黎县|
兴安盟|
正蓝旗|
胶州市|
铁岭县|
社旗县|
开远市|
正安县|
吉安县|
通榆县|
永定县|
文成县|
修武县|
潢川县|
新余市|
余干县|
龙门县|
尼玛县|
周宁县|
高台县|
安顺市|
南投县|
思茅市|
宝清县|
科技|
福鼎市|
岐山县|
门头沟区|
河池市|
牙克石市|
睢宁县|
竹北市|
台江县|
翁牛特旗|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