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構圖法雖然帶個"法"字,其實違法的成本并不高,頂多也就是讓你的作品不夠好看</h3><h3>實際上,構圖法是無數前輩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能讓作品展示效果更好的套路<br></h3> <h3>這張圖應用了哪種構圖法,它有啥優點?</h3><h3>今天要為您分享的,就是攝影江湖中流傳已久的 6 大基本構圖法,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和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千萬別錯過哦~<br></h3><h3><br></h3><h3>1. 最常用:三分法構圖</h3><h3><br></h3><h3>三分法構圖,又被成為井字構圖、九宮格構圖,是出場率與知名度都非常高的一種構圖法,絕大部分攝影們都聽過它的鼎鼎大名。</h3><h3><br></h3><h3>那么,三分法構圖到底是什么呢?</h3><h3><br></h3><h3>簡單來說,就是用橫豎各兩條直線"井"字排布,把畫面分為九等分;"井"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畫面最吸引人之處,適合放置主體。</h3><h3><br></h3><h3><br></h3> <h3>這種構圖法堪稱是基礎中的基礎,學構圖必先學三分法;它又是如此"萬金油",適用范圍極廣,適用于絕大多數拍攝場合。</h3><h3><br></h3><h3>畢竟,無論是什么拍攝題材,都希望能夠快速、有效地吸引觀眾注意力;而三分法構圖,完美地滿足了這一需求。</h3><h3><br></h3><h3>由于三分法實在是過于好用,不少手機、相機都會自帶三分法參考線,在取景構圖時方便你把主體往三分線、交點上靠:</h3> <h3>手機自帶的三分法構圖參考線</h3><h3><br></h3><h3>既然三分法適用范圍那么廣,人氣那么高,是不是用起來就百無禁忌了呢?當然不是。</h3><h3><br></h3><h3>使用三分法時要注意兼顧畫面平衡,尤其是當畫面比較空,除了主體以外沒什么其它景物的時候。</h3><h3><br></h3><h3>如果主體比例較小,"重量感"不強,對畫面整體的平衡性影響不大,用三分法的效果是很不錯的:</h3> <h3>但如果主體比例較大,畫面的失衡感會十分強烈讓人看著有些別扭:</h3> <h3>強行套用三分法,畫面失衡感顯著</h3><h3><br></h3><h3>在這種"畫面空,主體大"的情況下,為了畫面整體的平衡性,最好采用中央構圖。</h3><h3><br></h3><h3>此外,即使主體比例不是很大,當畫面比較空,主體又按照三分法原則排布時,容易出現"另一端無聊空虛"的現象。</h3><h3><br></h3><h3>所以,如果有條件,應當盡量在主體對側的視覺興趣點、線上安排陪體,使畫面更顯平衡和豐富。</h3> <h3>如上圖,將太陽和船分別安排在兩個對位視覺興趣點上,畫面平衡而又富有趣味性。<br></h3><h3><br></h3><h3>說完了適用范圍最廣,出場率最高的三分法構圖,我們接下來說說適用范圍沒那么廣,但出場率也很高的中心構圖。</h3><h3><br></h3><h3>2. 最穩妥:中心構圖</h3><h3><br></h3><h3>"中心"這個詞,在我們漢語的語境中,總是帶著某種"重要""集中"的意味。我們來看幾個例句:</h3><h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r></h3><h3>所以,畫面的中心,往往也是視線的第一落腳點。把最重要的東西,也就是主體放在中心位置,能有效突出、強調它的主體地位:</h3><h3><br></h3><h3><br></h3> <h3>白花雖小,卻是不折不扣的主體</h3><h3>和三分法比起來,中心構圖的畫面可能會缺乏變化,略顯呆板,不夠好看;但是,它卻不會出什么錯,堪稱最穩妥的構圖法。<br></h3><h3>在新聞紀實、體育競技等以記錄為主,而不太要求美感的特殊題材中,中心構圖更是上上之選,它有兩大無可替代的優勢:<br></h3><h3>一是主體突出,一目了然;二是拍攝成功率高中心構圖能避免出現主體"動一下就飛出畫面了"的尷尬,確保你不會錯過那些決定性的瞬間:<br></h3> <h3>把川普放在中心,他怎么亂動都跑不出畫面</h3><h3><br></h3><h3>此外,中心構圖具有最佳的畫面平衡性,最為"穩定",十分適合拍攝建筑、靜物等題材。</h3><h3><br></h3><h3>尤其是當主體的比例大,而畫面中缺乏其他景物時,主體的偏移會造成強烈的失衡感,采。</h3><h3><br></h3><h3>同時,中心構圖也最適合表現物體的對稱性,常與對稱構圖聯合使用將物體的對稱中心放在畫面中心。</h3> <h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畫框是長方形,若是缺乏陪襯景物,長邊兩側很可能會比較無聊,甚至是多余。</h3><h3><br></h3><h3>而中心構圖的穩定性,使畫面更缺乏變化,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缺點。上圖就是個好例子。</h3><h3><br></h3><h3>要處理這一問題其實也不難,裁剪成方畫幅吧。方畫幅和中心構圖、對稱構圖真可以說得上是天造地設的黃金搭檔。</h3><h3><br></h3><h3><br></h3> <h3>在上一段中,我好像提到了"對稱構圖"吧?那接下來就講講對稱構圖好啦!</h3><h3><br></h3><h3>3. 最美麗:對稱構圖</h3><h3><br></h3><h3>或許由于人體本身是對稱的,對稱總是讓人看著比較順眼、舒服,自然也比較美。而對稱構圖能最大限度地強調畫面的對稱之美。</h3><h3><br></h3><h3>對稱構圖常與中心構圖聯合使用,將對稱軸放在對稱中心上,使整個畫面形成對稱,最大限度發揮對稱的美感。</h3><h3><br></h3><h3>對稱構圖+中心構圖法的效果顯著,但限制也同樣十分巨大:景物本身得具有對稱性,比如說,平靜水面的倒影:</h3> <h3>而在大自然中,除了平靜水面的倒影,擁有高度對稱性的景物不是太好找,所以對稱構圖更多地被用于建筑攝影當中。<br></h3><h3><br></h3><h3><br></h3> <h3>對稱之美,更多地體現在人工造物之中</h3><h3><br></h3><h3>需要注意的是,物體的對稱性不一定是天生的,明顯的,一眼就能發現的:</h3><h3><br></h3><h3>在大空間尺度上不對稱的物體,在小空間尺度中可能形成對稱;在某視角下不對稱的物體,換個角度以后可能也會形成對稱。</h3><h3><br></h3><h3>多觀察,多尋找特殊角度;嘗試放大,用取景框裁剪多余的干擾景物,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h3> <h3>當然,是否需要苛求完美的對稱,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對稱的畫面固然美,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缺乏變化。</h3><h3><br></h3><h3>而"大對稱小不對稱",即主體對稱而陪體或背景細微處不對稱的畫面,其實也挺不錯,具有對稱之美,同時又不乏變化。</h3><h3><br></h3><h3>如下圖,道路使畫面具有"大對稱",而背景天空的云和右側的逆光又形成了"小不對稱",使畫面在對稱的同時又不至于太僵硬呆板;</h3> <h3>還有一點需要指出,"對稱"并不一定是指對稱面兩側的景物必須完全一致。</h3><h3><br></h3><h3>相同類型,在空間上相互呼應的景物,也能展示出對稱的美感和趣味性:</h3> <h3>說完了最具美感的對稱構圖,接下來該說說最動感的對角線構圖了。</h3><h3><br></h3><h3>4. 最動感:對角線構圖</h3><h3><br></h3><h3>對角線構圖又叫斜線構圖,是一種將主體沿畫面對角線方向排布,或呈現出延伸趨勢的構圖法,有兩個最大的特點。</h3><h3><br></h3><h3>第一,對角線是傾斜的,畫面具有強烈的動感:</h3><h3><br></h3><h3><br></h3> <h3>沿對角線展布的雄鷹,仿佛正掠過你面前</h3><h3><br></h3><h3>第二,對角線是畫框中最長的直線,沿對角線展布主體,使主體自然地填充整個畫面,畫面舒展而飽滿,視覺效果更好。</h3> <h3>這兩大特性被廣泛應用于風光、運動等題材中,但同樣也可以用在人像攝影上:</h3><h3><br></h3><h3>背景簡潔的豎幅大頭照或半身特寫,很適合使用對角線構圖,略微傾斜的主體會給人一種活潑靈動的感覺;</h3> <h3>小清新人像常見的"歪歪流"</h3><h3><br></h3><h3>而在全身照或大半身照中運用對角線構圖,則會造成一種"腿好長"的心理感受,無形中增加了被攝者的身高。</h3> <h3>但如果背景不夠干凈,尤其是存在強烈而明顯的水平線(如地面、水面)或豎直線(如墻壁,柱子)時,強行傾斜畫面會適得其反。</h3><h3><br></h3><h3>我們來看個正反例子對比吧。</h3><h3><br></h3><h3>左圖的背景簡潔,不含具有豎直標尺作用的景物,傾斜感不強;而右圖則會讓人想吐槽</h3> <h3>5. 最文藝:框架式構圖</h3><h3><br></h3><h3>人類有種很欠扁的心理,那就是"你越擋著我就越想看"。正是這種夾雜著好奇心+逆反的心理特性,讓框架式構圖大放異彩。</h3><h3><br></h3><h3>框架式構圖,指利用前景物體形成框架產生遮擋感,使人更注意框內景象的構圖方法。</h3><h3><br></h3><h3>前景景物需要與主體具有一定的區分度,如顏色、明暗、清晰-模糊對比等,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框架",從而繞過前景聚焦主體。</h3> <h3>框架的畫面比例也很重要。框架太小,沒有框架感;框架太大,會喧賓奪主。</h3><h3><br></h3><h3>舉個例子吧,都是"樹枝-藍天"的題材,在下圖 A 中,樹枝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理解為"以樹枝為前景突出藍天"的框架式構圖;</h3><h3><br></h3><h3>而下圖 B,樹枝已經占了大半個畫面,與其說是框架式構圖,不如說是"以藍天為背景的樹枝特寫"。</h3> <h3>選擇構成框架的物體時還需注意,不要選擇太搶眼的物體,以免過于分散主體注意力。</h3><h3><br></h3><h3>比如說,下圖中央處,那個形狀莫名的雕像輪廓就過于搶眼,極大分散了背景的注意力。</h3><h3><br></h3><h3>你看到這圖,并可能并不會把目光越過框架,去欣賞后邊的風景,而會去琢磨</h3> <h3>當然,除了突出主體這種常規用法之外,框架式構圖更重要的用法是,讓照片變得更文藝、更與眾不同,更有逼格。</h3><h3><br></h3><h3>比如說,換個新奇的角度看世界,一下子就讓普普通通的風景變得別具一格。</h3> <h3>注意,如果構成框架的景物不太好看,你應該把它模糊化處理,就像上圖這樣;</h3><h3><br></h3><h3>而如果構框景物很美,你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其畫面比例,并保持其清晰,在突出主體的同時讓你的畫面更具視覺美感。</h3> <h3>6. 最可控:引導線構圖</h3><h3><br></h3><h3>當畫面中出現清晰的線條時,十分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在構圖時利用這一點,對觀眾的視線加以引導。</h3><h3><br></h3><h3>這種對視線的引導,可以是平面的,誘導觀眾視線從畫面的一個角,蜿蜒引導向另一個角,"走"過畫面更多的部分;</h3> <h3>這種引導也可以用于創造、增強縱深感,將觀眾的視線從前景處"吸"向畫面縱深處。</h3><h3><br></h3><h3>可以通過使用多組引導線,或使用匯聚線,來強化這種"吸睛"效果。</h3> <h3>小路在透視作用下形成了匯聚線,吸睛十足</h3><h3><br></h3><h3>引導線不一定是具體的有型的線,但凡是有明顯方向或延伸趨勢的物體,都可以稱為引導線。如人的目光,大片延伸的相同顏色和陰影等。</h3><h3><br></h3><h3><br></h3> <h3>不需實體,陰影也可以構成引導線</h3><h3><br></h3><h3>多個同類物體的連線,也可以構成引導線。</h3> <h3>總而言之,之所以叫這些有形無形的線條"引導線",就是因為它們能夠以特定的方式引導觀眾的視線。</h3><h3><br></h3><h3>至于怎么引導,要達到什么效果,那就要看你的想法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武宣县|
木兰县|
邵阳县|
华宁县|
伽师县|
习水县|
萨嘎县|
潼关县|
嘉黎县|
当雄县|
六安市|
剑川县|
西贡区|
浮山县|
大冶市|
洮南市|
新兴县|
田东县|
甘德县|
肇州县|
广昌县|
泸西县|
南郑县|
澄城县|
白城市|
满城县|
景洪市|
渑池县|
射洪县|
信宜市|
台北县|
扶绥县|
湛江市|
黄冈市|
柳河县|
九台市|
永康市|
乌海市|
嘉定区|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