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幾十棵櫻桃樹開滿粉紅色的小花,花下一個穿著母親裁剪的碎花裙,頭戴櫻桃枝編成的花環的丑妮子隨著飄落的花瓣雨快樂的舞蹈著 ——————題記</p><p class="ql-block"> 櫻桃樹開花了,滿樹的一簇簇的花??壓彎樹枝,花下一個丑妮妮子跳著荒誕不經的舞蹈。 微風吹過,櫻花滿天飛舞,多像粉色的蝴蝶講著丑妮子童年的故事。唱著丑妮子變成白天鵝歌。那是神奇的歌,那是輕飄飄的歌,那是快樂的歌,丑妮子的童年是那樣的美,那樣的快樂,那樣的......</p><p class="ql-block"> 丑妮子出生在70年代,那時農村每個家庭都很貧窮,小孩子吃的,玩的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小時候最洗歡每天野野的在大自然里游走,下河洗澡,上鳥窩里抓鳥,在大炕上扭著荒誕不經的舞蹈,把葫蘆當瓜吃,把剛含苞待放的向日葵摘下來別在柵欄上還自嘲做了一面花墻.....</p><p class="ql-block"> 那如風的日子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櫻花樹下</p><p class="ql-block"> 丑妮子家有三個小園子,一個種菜,一個種玉米,土豆,還有一個栽了2,3十棵果樹,櫻桃樹多,三棵李子樹,一棵山里紅樹。春天,她家就是個大花園,櫻桃樹下也是她的樂園。把裝糧食的麻袋往地上一鋪,在樹下躺在,坐在,趴著好不愜意 。花落了,粉色的花瓣似粉蝶在風中飛舞,如天上下了一場花瓣雨。地上鋪了厚厚一層花瓣,我和劉小魚兒,張小華捧著地上的花瓣互相一揚著,當時真有種仙女散花的感覺。她突然想起讀過的小人書紅樓夢里面的林姑娘葬花的場面,她們也學著林黛玉掃著花瓣,不知為什么就是哭不出來,怎么也找不到"黛玉葬花"的感覺。當時很是詫異,這么美的落花干嘛要哭呢?</p><p class="ql-block">這風一樣的日子呦!</p><p class="ql-block"> 櫻花開時,櫻桃園里鳥最多, 在櫻桃樹下打鳥打得也最多,什么黃殼啦,藍貝兒拉,不過要數家巧最多(麻雀)也最好打。雖說丑妮子是個女孩子,但打鳥的技術絕對不亞于男孩,她最喜歡用彈弓,瞄準目標,快速拉弓,用泥球做子彈。一打一個暈。 大哥長她三歲,他屬于那種愛靜的男孩,他不喜歡打鳥,不喜歡上樹,不喜歡溜冰,當然也不喜歡在我的樂園櫻桃園里玩,有時我覺得他和丑妮子性別弄混亂了,男孩子游戲丑妮子都超喜歡,他都超煩,他只喜歡搜集各種小人書,積攢一摞摞的本子。他愛本子勝過一切,有一次,他把奶奶過冬喝的雞蛋偷偷拿走三個換了一摞本子,被奶奶發現,大發雷霆,大哥辛苦積攢的本子被奶奶變成一條條紙片,大哥傷心了好幾天。有一天,丑妮子發現櫻桃園里來了幾只油鸛子,她打了幾次沒打著,大叔家哥哥說得用夾子打,可她不會下夾子。丑妮子對大哥說:如果你能打著油鸛子,我就把我挖菜掙的錢給你一元(那一元可是我給媽媽挖了一個夏天的菜的工資呀)這樣你不就又可以積攢本子了,大哥活心了。丑妮子用激將法使大哥也有了打鳥的沖動,他在櫻桃樹下下了幾盤夾子,取夾子時沒打著一只鳥,倒是打到一只耗子。為此丑妮子嘲笑他很長時間。從此大哥再也不打鳥兒了。</p><p class="ql-block"> 櫻花謝了,樹上掛滿了小果子,可是不</p><p class="ql-block">知道為什么,山里紅樹始終沒開花結果,丑妮子去問大人,她們也不知曉。也許天知道吧!開始是一顆顆小青果,漸漸的果子泛紅了,熟透的櫻桃紅的發紫,奶奶最喜歡吃櫻桃了,她常常命令我去摘櫻桃,此時,她家里來的屯鄰多了起來,無論誰來走時都會帶走一盆櫻桃的,這時也是丑妮子最討厭的時候,因為每次有人來都是丑妮子去給她摘櫻桃,摘櫻桃很是辛苦的。那時多希望園里沒有這些樹呀!后來,媽媽對客人們說:你們自己摘櫻桃吧!樹太多了,我們人少,摘不過來,那時人們是很質樸的,誰家想吃就自己到我家園子里摘了。那時沒有人想過櫻桃可以賣錢的 。櫻桃吃完了,三棵李子樹也滿是李子,不過當時的年代不會給果樹撒藥的,到了秋天,滿樹的李子每個里面都住著一只小蟲蟲,媽媽不讓我摘,說不能吃,有蟲子,丑妮子經不住李子的誘惑,尋了一年又一年,有一年我在三棵李子樹里,萬千個住著蟲子的李子里找到三個好李子,張揚的她自己偷偷吃掉了三個李子,第一個李子是吞下去的,吃到后兩個才品出滋味,那年丑妮子9歲。要比同齡的小伙伴早吃到李子,吃完后一直很后悔,為什么沒給奶奶,弟弟留一個呢?那時怎么那么的嘴饞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櫻桃樹下</p><p class="ql-block">——霸道的奶奶</p><p class="ql-block"> 我奶奶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地主家里。這個家的孩子除了我奶奶是女孩其余四個都是男孩。</p><p class="ql-block"> 我奶奶從小就被父母寵上了天。養成了霸道的性格。而且有點不說理。我奶奶16歲嫁給我爺爺。我爺爺家僅有我爺爺一個孩子。而且也是富裕的地主家庭。爺爺家的財產不用說了。聽奶奶講當時她結婚時娘家陪送她有我們住的村子一半的土地。可我懂事時只見奶奶手上戴了一對銀手鐲,頭上別了個銀發簪。再就什么也沒有了。我家里有一個木頭匣子。蓋子上雕刻著花。奶奶有一天告訴我這個匣子是她的首飾盒。曾經里面有三對金手鐲,幾只金簪子……我問奶奶它們去了哪里。奶奶不說話了。后來媽媽告訴我這些上交國家了。被分給了一些窮人了。還有那些地。奶奶結婚時陪嫁的雕花家具,青花瓷器………我問媽媽青花瓷瓶在村子東頭的常家吧,我去她家玩看見過,雕花家具在村西頭韓家吧。媽媽點點頭。我生氣的說,找他們要回來。我去要。說著我就要往外走。被奶奶呵斥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奶奶在我家地位很高的。家里無論來哪個親屬,都是奶奶陪親屬吃飯。爺爺雖然也出生在富裕家里,卻很老實。奶奶總欺負爺爺。爺爺從來沒有資格陪客人。只有干活的份。媽媽更是只有做飯的份。我們小孩子眼巴巴看著美味被客人吃到見底。心里默念客人多剩點……</p><p class="ql-block"> 奶奶很要強,過日子是好手。當她一貧如洗后,幾年的光景又成為村里的小富戶。不過她再也沒買大量的地,只是為自己購置了一對銀手鐲,一只銀發簪。</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奶奶是不講理的。每次她和爺爺生氣,讓我們家所有人都不行理爺爺。吃飯時爺爺不許上桌子。有一次爺爺奶奶生氣了,準確說是奶奶欺負爺爺了,奶奶過分到不讓爺爺吃飯,爺爺就沒敢吃。媽媽偷偷給爺爺盛了一碗飯讓爺爺在灶房吃,就這樣爺爺坐在柴火堆上狼吞虎咽的偷吃完飯。一直到奶奶消氣了他老人家才上桌邊吃飯。奶奶在我家說一不二。我媽就是奶奶的打手。每每我們姐弟不管誰惹禍了。奶奶都會告訴我媽:“這次從大的開始打,那次從小的開始打。而且弟弟和哥哥不在挨打的范圍內。”我想這要比株連九族更沒道理吧。</p><p class="ql-block"> 奶奶霸道是出了名的,我家的裝柴火的園子架在東院鄰居家的前面。占了她家很大塊地,一直到有一年她家租戶(一個如我奶奶一樣霸道的年輕媳婦)把我家的柴火園子給趕出東鄰家的園子。奶奶這次被后來的小輩干敗了。氣的生了一場大病。</p><p class="ql-block"> 奶奶雖然霸道,但她對我們很好,她的小釣筐里的好吃的總是分給我們幾個,從不獨享。</p><p class="ql-block"> 有時真的懷念我的霸道奶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櫻桃樹下</h3><h3>————饞嘴的我</h3><h3> 我出生在70年歲中期,那個年代真的很窮 。而我卻是個饞嘴的孩子。苦春頭沒啥吃實,我就滿山拔一種草根,那種草根辣辣的,很好吃。榆樹結榆錢了,我比鳥兒都先知道。每天肚子撐的鼓鼓的。夏天終于來了,滿院子的紅櫻桃,吃得滿身櫻桃汁,即使被媽媽責罵也還是很開心的。</h3><h3> 記得弟弟要出生時,媽媽因為超生,躲到三姨家生弟弟。三姨家很富裕,園長里種了很多香瓜,西瓜……不像我家除了種菜剩下的園子就種土豆,玉米。</h3><h3> 一天三姨給我摘了一個葫蘆,讓我玩,我想:“這葫蘆一定很甜吧,光外形就很好看”。于是就大大的咬了一口……那味道現在想起來還后悔呢?我怎么這么多的饞呀。</h3> <h3>櫻桃樹下</h3><h3> ———— 回憶我媽</h3><h3> 一直以來想好好寫寫我媽,然一直沒寫出來,不是沒啥寫的。而是記憶中關于我媽的事太多了,而我的寫作水平太差了,差到不知從何寫起。所以就一直寫不出來。</h3><h3> 我媽兄弟姊妹眾多,她排行老三。 大姨,大舅成家早。外公又是個不怎么愛勞動的人。我媽13歲就承擔起去大井挑水的勞動。種地,鏟地,收割都是我媽和外婆完成。從小我媽就在要強的外婆影響下成為一個莊稼地里的好把式。我媽嫁到我家,奶奶身體不好,印象中奶奶冬天不下地,整天抱個火盆在炕上。父親有工作,基本上不管家里的勞動。一切家庭重擔都落到我媽身上。小到喂豬,洗衣做飯,拉扯孩子,做衣做鞋大到鏟地收割,扒炕,托坯,抹墻,編筐折蔞……她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并且毫無怨言。</h3><h3> 每每想起關于我媽的點點滴滴都會淚涔涔的</h3><h3> 我媽如廣大普通婦女一樣平凡,但她又和那個時代的廣大勞動婦女不一樣。她雖然沒有工作,但她上學時學習一直是身后邊一排人。學習很好的我媽因為是女孩,雖然重視教育的外婆,并把幾個兒子都送到高中,送到軍隊,但因為貧窮,更因為我媽是女孩,是外婆的得力助手,她學習那么好剛升入初中就被迫輟學了。那個年代是考試升級制,考不上就留級。我媽從一年一路遙遙領先考入初中。升入初中學業被迫終止。這是我媽一生的遺憾。所以她嫁到我家,很重視對我們姐弟五人教育。誰不愛讀書她會想各種辦法讓我們喜歡學習。我媽經常讓當教師的父親從學校借書。她利用夜里忙完活看。我媽喜歡看文學類書籍,在我八九歲時就看我媽讀三國,讀青春之歌,讀水滸,讀聊齋,讀蹉跎歲月,讀林海雪原………那個年代家家沒按電,晚上全靠昏暗的煤油燈。媽媽閑我們姐弟五人晚上太吵鬧,早早把我們趕到大坑上,吹滅燈,給我們講她看過的聊齋里的鬼故事,有時她自己編鬼故事講給我們,在好奇心驅使下聽到恐怖地方蒙著大被滿頭大汗,每天晚上都是在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里嚇睡著了。一次起夜,發現我媽在寒冷的屋里讀大厚書,才知道媽媽把我們幾個鬧人精嚇睡了的目的。后來哥哥姐姐晚上學習,我媽就借著昏暗的燈光看大書,我有時不愿意睡可以不出聲看小人書。印象中,我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h3><h3> 我媽性格很好,對奶奶特別好。小時候,家里雞蛋入秋就開始積攢起來,一攢就是三四籮筐。奶奶冬天每天早晨一碗雞蛋水。從不間斷。那個年代很貧窮,父親開會回來總會買一兜子蘋果,我們姐弟五人一人半個,剩下的我媽用筐子裝好掛在窗鉤子上,每天奶奶吃一個。我媽從來不吃一口。每天我媽都請示我奶今天做什么飯,記得有一次外婆來我家了,我媽仍然請示我奶做什么飯,我奶說:小米飯。年僅八歲的我當時就氣哭了。我哭著說:"姑姑來你吩咐我媽做餅,我外婆來你吩咐我媽做小米飯”。我奶被我逗笑了。紅著臉對外婆說:"丑妮子都知道挑理了"外婆打圓場:“是我告訴你奶要吃小米飯的”我媽說:“你外婆胃不好,吃小米飯養胃。你不能和奶奶那樣說話。”成家后,一次在我媽家回憶起這事,我問我媽,我奶那么厲害,和誰都處不好,為什么你倆沒生過氣?你是怕我奶?媽說:“不是怕,是不和她老人家一樣的”。</h3><h3> 我媽為人很低調,記得那年二姐,大哥一起考上理想的學校。當我爸從學校跑回家,在院子里就喊,兩個都考上了,都考上了!那高興勁兒,現在都忘不了。我媽從園子里出來,眉宇間帶著笑意,雙手抱著肩膀走進屋里,我媽的反映讓我都懷疑她是不是高興。等到我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我媽連雙手抱肩的動作都沒有了……</h3><h3> 還想繼續寫我媽,可這豈是幾天能寫完的呢?</h3> <h3> 櫻桃樹下</h3><h3>-------寫給同桌的你</h3><h3> 今天朋友圈里有人發了首老狼的《同桌的你》,聽著,聽著,想起你來----我的學生時代的第一個同桌-----洪玉蘭。想起我們坐一張桌的點點滴滴。</h3><h3> 記得我們成為小學生的第一天,你走進教室坐在了我的旁邊,然后我們就聊了起來,聊什么都已經記不清了,唯有你是我學生時代的第一個好朋友已經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h3><h3> 洪玉蘭,不知道你現在在哪里,算起來我已經有33年沒見面了,不知道你過得怎樣?我常常有回故鄉找你的沖動,又怕你已經不再是孩提的蘭蘭姐了,只有作罷。</h3><h3> 你還記得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嗎?或許你忘記了吧!兩年前,我在寫回憶童年的時光的散文時提到過你,提到過我們一起逃學的往事,你還記得嗎?讓我來幫你回憶吧!記得在小學一年級時,我們倆是班級老師的寵兒。我是班長,你是中隊長 。我們學習不相上下,我們即是知己,也是競爭對手 。課上我們爭個你死我活的,課下我們又形影不離。印象最深的是你我一起逃學的事。記得那天,老師把同學們撿到的很多文具拿出來,其中有我丟的小刀,我跑到講桌前向老師要回我的小刀,可老師卻說:抓鬮,誰抓到就給誰。老師寫了很多鬮,找了幾個同學抓,眼看我的小刀不保,我不住知哪里來的膽子,跑到老師的講臺前把所有的鬮都撕了,抓起我的小刀,沖著老師嚷到我不念了。你突然說,你不念我也不念了。估計老師沒想到8.,9歲的小屁孩還會罷課,老師被我們的壯舉嚇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我們在同學們崇拜的目光中,昂首闊步走了……</h3><h3> 那一天我們的友誼更深了,我們沒敢回家,在學校后面的小樹林里游蕩,開始我們倆談論以后不讀書做什么,你說要賣冰棍,一根掙三分錢,我說,賣雞蛋,一個掙1角錢……一上午,我們為美好未來規劃著,中午,放學的鐘聲敲響了,我們把書包藏好,裝著放學回家了,并相約下午老地方見。下午,我們依然在一起游蕩,可是咱們突然發現離開學校是很寂寞,很傷心的事。硬著頭皮又走回教室了,老師可不干了,生氣的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不行。得給你們考試,不打一百分,就立馬走人。我們倆偷偷告訴對方,就交白卷,看老師能咋辦。可是考試時我們都藏心眼兒了,結果我們都考了一百分。那時我們又變成了競爭對手了。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原來我們小時候爭強好勝多像啊!短暫的一年級生活結束了,在鄉里工作的父親怕我們姐弟在村里耽誤了,把家搬走了。在新的學校里我常常想你,一放暑假我急急急回村里看你,你卻告訴我,我轉走不久你不念書了,可我卻沒有你的勇氣陪你不念書,因為我太喜歡讀書了,我不能不上學,勸你,你卻說,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的,讀書有什么用……當時我很失落,想和你一起讀初中希望破滅了。后來我再也不想回村里了。再也沒有見到你。今天聽這首歌,突然好想你。好想你的那句話,你不念我也不念了。多想你能是我學生時代的最后一個同桌,而不是只有一年。今天,亂七八糟的寫了這么久的事,回憶起你,我學習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孩提知己-------洪玉蘭。</h3> <h3>櫻桃樹下</h3><h3> — —大炕上</h3><h3> 童年的冬天不是在雪地里,冰面上,就是在炕上嬉鬧,玩耍。我家的房子大,炕也很長,但是我很少在上面玩,因為奶奶不允許。我奶奶可是那個屯子里最讓人敬畏的人物。我經常去張小華家炕上玩,她是我的一個本家姑姑,她的媽媽(我的四奶奶)患精神病多年,別人家孩子不敢去她家,可我敢去,她雖瘋可她知道我是她的孫子,所以不打我,而且對我很好,有什么吃的都會給我的 四奶奶家的炕很熱,很干凈,我一去她家,四奶奶就讓我上炕上暖腳。暖熱了腳我和華姑姑一起玩打撲克牌,有時候把四奶奶的柜子里的針頭線腦都拿出來,玩開商店的游戲。滿炕的亂七八糟的物品,四奶奶從不生氣,有時她也和我們一起玩。最好玩的是和四奶奶在炕上玩唱戲。四奶奶給我們臉上抹上臉紅,我們每個人腰間系上包頭發的方巾,一只手里拿個笤帚當扇子,另一只手拿個手帕,和四奶奶一起扭著。四奶奶很聰明,會唱很好聽的二人轉,記得她最喜歡唱王二姐思夫,現在想起耳畔還回蕩著四奶奶動聽的小曲:"八月呀,秋風呀,冷颼颼,王二姐坐北樓眼淚汪汪呀......"有一次,我們玩的太高興了,蹦的勁兒太大了,我們把炕蹦塌了,四奶奶哈哈大笑,我和華姑姑嚇哭了,四爺爺正好從外面打牌回來把四奶奶暴打了一頓。再去四奶奶家,四奶奶仍讓我們上炕上玩,可我不敢上了,我和華姑姑在地上玩,四奶奶一次次把我們抱到炕上,我們一次次跳下來。后來四奶奶也和我們一次次從炕沿上蹦下來,邊蹦邊說我飛了,我飛了。華姑姑哭了,我也哭了....四奶奶一直在神志不清中生活到死,沒人把她當人看,可她對我很好,很好,每次走過她家,四奶奶都會給我好吃的,別人逗她要,她怎么也不給的。</h3> <h3> 櫻桃樹下</h3><h3> --------------老屋</h3><h3> 上周六,去姑姑家閑聊時得知我家鄉下的老屋扒了。聽到這個消息很是傷心了一陣子。原打算寒假去鄉下給父母上墳時拍幾張老屋的圖片。對老屋,對那段時光留個念想,現在看來是永久的憾事了。</h3><h3> 老屋比我小一歲,算起來41歲了。記憶中的老屋和我一樣的充滿朝氣。老屋是爺爺奶奶把所有財產上交國家后經過十來年的奮斗,蓋成的,當時我這代還只有大哥一個男丁時,奶奶說要給大孫子打江山。老屋在當時是村子里最高,面積最大,最奢華的房子,它的存在曾羨煞多少雙眼睛。不要說筆直的松木大坨,就連椽子都是松木的。厚厚的山房草,黃黃的泥巴抹的光溜溜的外墻。室內更是別人家有錢也買不到的。兩鋪大炕上鋪著媽媽新編的草席,媽媽編草席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藍藍的窗框,明亮的玻璃 。玻璃上貼著媽媽親手剪的窗花。這些都不足為奇。最讓人羨慕的是北墻上貼了足足有80多張父親得獎狀,從省里下發的,到鄉里下發的。每天我從炕上起來。就會看到這些獎狀,心里暗暗發誓長大我也要像父親一樣,做個優秀的人。北墻前有一排大柜,柜子上是爺爺用毛筆寫的大字。據說爺爺上學時學習很好,經常替老師講課,村里人管爺爺叫:“張大學xiao” 爺爺的毛筆字寫的特別好,每當春節,爺爺最忙碌,整個村子人家都請爺爺寫對聯。后來大些明白為什么奶奶霸道出名,村里人都很敬畏我家,原因在爺爺,在爸爸,在媽媽的默默的奉獻……爺爺曾寫了幾本毛筆小楷說留給子孫。這幾本小楷工工整整擺放在柜子上面,可這幾本小楷在后來幾次搬家,被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弄丟了。柜子上面還擺著奶奶的幾個小瓷罐子,后來也讓我們弄打了。兩只松木箱子里放著毛澤東詩詞,馬列主義叢書,發黃紙張的四大名著……"這兩個松木箱子曾吸引我一次次打開它 。</h3><h3> 后來,爺爺奶奶去世了,我們隨父親去鄉里,當時有人主動出4千元錢買下老屋,即將談妥時,父親晚上做了個夢,夢中奶奶說這房子是張家在村里的里程碑,不能賣給外姓人,可是爺爺,爸爸兩代單傳。后來父親把老屋留給了祖太爺生的另一股張姓子孫 。父親只從那堂叔收取1500元錢。但要求永遠不許賣給外姓人。后來這個堂叔去了肇東,把房子又轉給了四爺爺家(祖太爺的另一股張姓子孫)老屋一直都是張姓子孫住著,從沒改姓,直到它被扒了。</h3> <h3> 櫻桃樹下</h3><h3>-------我和爺爺的故事</h3><h3> 我對爺爺的感情要遠遠大于奶奶。爺爺不像奶奶重男輕女,老實,木訥。對我很好。從來不教唆媽媽打我。只要他有好吃的,都會偷偷給我。爺爺很怕奶奶,就連想吃菜園里的一個柿子也得經過奶奶的同意。記得有一天中午,奶奶在午休,爺爺在院子里乘涼,我在樹下玩積攢起來的碗片。爺爺向我招招手,我悄悄地跑過去。爺爺告訴我趁奶奶睡覺領我偷自己家園子里的柿子。高興的和爺爺悄悄摸進園子,摘了幾個不同顏色的柿子,我和爺爺躲在櫻桃樹底下偷偷的吃……不想園子那邊劉爺爺大聲說:張大哥,領丑妮子吃柿子那。就這一嗓子,奶奶在屋里大聲罵起爺爺和我。爺爺領著我從園子里逃跑了,跑到我家另一個種莊稼的大園子里躲起來,這個大園子里有一大片柳樹,我和爺爺在柳樹林里發現很多油蘑菇,我們倆采了很多蘑菇,爺爺說:讓媽媽給我燉蘑菇吃,可到家,蘑菇被奶奶沒收了,被晾成了蘑菇干了,最后變成了客人的食物了……</h3><h3> </h3><h3><br></h3> <h3>櫻桃樹下</h3><h3>------快樂的丑妮子</h3><h3> 丑妮子來到世界上絕對的是個意外。霸道的奶奶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本來有三個孩子的媽媽因為只生哥哥一個男丁,被迫又懷孕了,奶奶找人掐算是男孩。從不勞動的奶奶撿了一個秋天的玉米須(把玉米須墊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下防寒的)即使哮喘病很重還是偷偷做了好多男孩小衣服。當丑妮子來到人世間,對奶奶絕對的晴天霹靂。奶奶生氣把小衣服,玉米須都扔掉了,四姨不生孩子,來看丑妮子時,奶奶竟然說把丑妮子送給四姨。四姨很高興,抱著丑妮子走到了房子后面的園子邊,被丑妮子年僅四歲的哥哥哭喊著要了回來。聽媽媽說哥哥把鞋子都跑掉了,邊跑邊喊:“放下我妹妹,放下我妹妹……”。奶奶生氣得三個月沒看一眼丑妮子。直到丑妮子會哄人了,才搭理丑妮子 。所以丑妮子很怕奶奶。</h3><h3> 盡管這樣,丑妮子生活的很快樂,每天盡情玩耍,春天丑妮子挎著小筐滿山挖野菜,丑妮子不喜歡吃野菜,太苦了,但喜歡在大自然中那份快樂,那份自由</h3> <h3>童年的經商之路</h3><h3> 說起來好笑,我兒時最初的理想是賣冰棍。在那個貧窮的小村子里,每到夏天,賣冰棍的人最讓我羨慕,媽媽從來不會給我買的,即使一角錢三根,便宜到極點。每日在盼望中,煎熬中度過。六七歲的孩子眼中賣冰棍是讓人多么羨慕的,每每別人問我長大了干什么,我都會毫不猶豫的說:賣冰棍。</h3><h3> 九歲那年,媽媽園子里的菜大豐收,小蔥多的吃不完。一天,媽媽開家庭會議,內容是誰愿意把園子里的蔥賣掉,一捆給誰2角錢??。哥哥姐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愿意。媽媽只好作罷。我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媽媽你說話算數嗎?我愿意賣蔥,但是必須是給我賣的錢的一半。可媽媽犯愁的說:你又不認識秤,咋賣啊?我想想,可不,眼看財路斷了,我突然想出好辦法。激動的說:我可以成捆賣,一捆五角錢。</h3><h3> 就這樣大暑假的我每天都會早早起床,去村子里最繁華的地方賣掉小蔥。后來,不管媽媽同不同意,從園子里見啥摘啥,一律按個賣……一個暑假下來,我被曬成黑泥蛋。也分了很大一筆錢。媽媽絕對的是老姜,把錢哄了回去,說是給我過年做新衣服。把我樂的屁顛屁顛的……現在想想,即使不買菜過年也會做衣服的。不過賣菜那段日子真是有趣。后來,上師范時,我賣過襪子,褲子……賣過文具,上班后替爸爸推銷過日歷,臺歷……雖然沒有多少錢,但絕對的快樂,這快樂來源于童年,來源于那個會經濟獎勵的母親。</h3> <h3> 童年的游戲</h3><h3> 七八月份,對于小孩子們,就是瘋上天的季節。這時候麥子熟了,家家都會在場院里打麥子。場院里一座座小山似的麥垛就是我們這群野孩子們的快樂天堂。在麥垛上翻跟頭煞是好玩。</h3> 殺年豬 <p class="ql-block"> 最讓人魂牽夢繞是小時候家里殺年豬了,一 進臘月,村里各家養了兩年的大肥豬該殺了,農村的迎年該從殺年豬開始了。九歲那年臘月的某一天,管事的奶奶告訴媽媽通知親戚和屯鄰明天早上殺年豬。我高興的直跳高,近一年沒有大吃那香香的肉了,第二天一早,家里來了很多人,他們大多是親戚也有幫助殺豬的村鄰,因為爸爸從來不干殺年豬的差事,在村里人眼里,爸爸是文化人,文化人是不會干粗活的,其實爸爸只不過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大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把三四百斤的大黑豬放在了八仙桌子上,幾個大男人按的按,揮刀的揮刀,豬也不坐以待斃,扭著身子掙扎著,慘烈的嚎叫著時而掙脫大人們跳下八仙桌,時而左右搖滾著,掙扎著,即使是四五個莊稼漢也費了好長時間才制服大肥豬,隨著一大盆子鮮紅的豬血,豬不再有聲了,接下來開始剃毛,開膛破肚,切割成幾部分,大人們有的洗腸子,有的剃肉…………忙碌了兩個多小時。媽媽和幾位姑姑開始做飯,煮肉。殺豬菜可是殺年豬這天招待親朋的硬菜。里面有骨頭肉,和后丘肉,還有血腸,酸菜……母親們煮了近一個小時的肉,滿屋子里肉的香味饞的我跑了幾趟廚房。母親終于掀開那口神圣的鍋蓋。香氣撲打著我。母親從鍋里撈出一塊肉分給我們幾個圍著鍋臺礙事的孩子。我們在姐姐帶領下找了個小屋子,開始吃了起來,養兩年的豬肉真的很香,香到現在再也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豬肉。各種菜都做好了,屋里炕上,地下放了好幾張桌子,坐滿了大人,姑姑招呼我們吃飯,可是這時的我們已經再也吃不下了… 爸爸把自己珍藏的好酒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們,在說笑聲,喝酒聲談論著,品味著豐收的喜悅。</p><p class="ql-block"> 飯后 媽媽洗完碗碟,開始把肉分成幾袋子,幾個姑姑家,叔叔大伯家…親戚們帶著濃濃的肉香,濃濃的親情回家了。媽媽依然繼續忙碌了,把剩下的肉分割成小塊,擺在簾子上拿外面凍一宿,然后用倉房里的大缸裝好上面又擺了一層冰塊,留著過年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改名字 <p class="ql-block">丑妮子自上學起,就不喜歡自己的名字,這個名字起的時候大人們沒有任何思考。丑妮子剛出生因為是女孩,重男輕女的奶奶就給起了個小名—丑妮子,一天,查戶口的人來訪,當問道剛出生不久的丑妮子叫什么名字時,又恰巧爸爸媽媽沒在家,正在吃蘋果的奶奶看看手中的蘋果隨口一說大名就叫張麗萍吧。寫戶籍登記的人不知是沒文化,還是領悟太深,真的就登記成麗蘋了。因為這個名字給丑妮子帶來很多煩惱,一年級同學們一看到丑妮子就喊大蘋果,圓又圓……丑妮子很是生氣,自己總是想我怎么是美麗的蘋果??呢?,總想自己改個名字,可是一年級班主任不讓改,說已經認識丑妮子的名字了,終于,在升入二年級時丑妮子家搬到爸爸工作的鄉里了,爸爸送丑妮子到新學校丑妮子成為二年一班的學生。爸爸把轉學證交給了小學校長就走了,校長把丑妮子送到二年一班主任手里也走了。丑妮子開心極了,主動和班主任邵老師介紹自己——我叫麗紅很高興成為您的學生……班主任邵老師表揚丑妮子的大方,不像屯子里來的,問丑妮子當過什么班干部學習怎么樣……丑妮子自豪說當然是班長了。班主任竟然沒有考察直接讓丑妮子當班長。二年級一班多了一個“麗紅”這個名字在一個月后才被媽媽發現。來鄉里一個月了丑妮子結識了很多小伙伴,好朋友,有一天一個小伙伴在丑妮子家大門外喊著丑妮子名字,家里人發現丑妮子應聲跑了出去,才知道丑妮子偷偷把名字改了,就這樣這個名字伴隨著丑妮子到了小學六年級第一學期,丑妮子很喜歡自己起的名字,因為她覺得這個名字讓她在新的學校更出色了。六年級第二學期丑妮子父親工作調轉了,丑妮子全家搬到另一個地方了,父親強行把丑妮子的名字改回來了,不過此時的丑妮子已經長大了,對于名字是什么也不那么看重了,因為丑妮子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如冰心了,安徒生了……</p> 糊墻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農村房子都是泥草房,里面的墻都是用紙糊的。這個墻條件好的家庭一年糊一次 ,差的幾年糊一次,特別貧窮的人家里面干脆就是黃黃的泥巴墻。丑妮子家當時在村里算是數一數二的人家了。</p><p class="ql-block"> 春節前丑妮子家要糊墻了,糊墻這個活在丑妮子家可是個大活,丑妮子家房子大,房子的棚又非常高,每次糊棚都得是家里最高的人站在桌子上面放著的凳子上面來糊,糊棚的人還得仰著頭,一不小心糨糊會從白紙上流下來弄得人的臉上,身上到處都是。每每糊棚哥哥和大姐可就遭殃了,他倆是糊棚的主力,糊墻的四周二姐和完成棚的大姐大哥完成,丑妮子多半是和弟弟等小孩子負責運送刷好糨糊的白紙,媽媽一人刷好糨糊紙。她家房子大約得1天多時間糊完。還好房子北墻不用糊,北墻上滿是爸爸參加工作以來得的獎狀,后來又增加大姐參加工作的獎狀和我們上學時得的獎狀,每每糊墻時真感謝這些獎狀使她們少干了不少地方。</p><p class="ql-block"> 糊好白墻后巧手的媽媽還會剪幾個漂亮的剪紙貼在相應的位置,再貼上幾張漂亮的年畫,村里人茶余飯后評價誰家墻白,誰家畫好,幾乎都會選擇我家,因為當時村里人家一般是用報紙,而丑妮子家則是清一色白紙,而且墻上那一面獎狀就讓多少家眼紅而又無能為力呀。</p><p class="ql-block"> 糊好墻,年的腳步就更近了,仿佛聽到噼噼啪啪的爆竹聲……</p> 拾秋 <p class="ql-block"> 明天是三八節,朋友圈里出現各種曬禮物??,丑妮子突然想起去逝的母親,想起她和母親一起拾秋的美好時光………</p><p class="ql-block"> 一入秋,農村就更忙了,大家開心的收割地里的莊稼。</p><p class="ql-block"> 7、8十年代,還沒有普及機械化,一律人力收割,丑妮子家早早的收割完地里的莊稼,都放在場院里晾曬,黑黑的瓜子,圓滾滾的黃豆金燦燦的玉米……鄰居劉小魚兒的媽媽給她炒了一些瓜子,那香味很是誘人,丑妮子也想讓媽媽也炒瓜子吃,可是媽媽是舍不得把大大的瓜子炒了給孩子們吃的,要用這些瓜子換錢買過年的東西呢!媽媽承諾給丑妮子會帶丑妮子拾秋去,于是丑妮子每天都和媽媽帶著袋子去很遠的地里拾秋,一個個毛嗑頭找剩下的殘余,或是別人地里遺棄的特小的毛嗑頭,豆楂上的幾個豆莢,玉米秸稈堆里遺留的玉米棒子……就這樣丑妮子和媽媽拾秋拾到落雪了才結束。拾到的毛嗑整整兩麻袋,雖然就像老張蛋一樣大,但是丑妞子很開心,媽媽用其中的三分之二的毛嗑榨了毛嗑油,剩下半麻袋子留著給孩子們炒著吃,磕著拾秋拾到的小毛嗑,一把要磕很久很久,但是丑妮子真的很開心。拾到的黃豆媽媽仍然是一大部分榨豆油,一部分做醬,剩下一點媽媽給孩子們換豆腐了……拾秋拾到的土豆大點的人吃,小的變成豬的口糧,豬可是一家人過年的解饞之物,更是買新衣服錢的出處。最讓丑妮子開心的是拾秋時返回的路上撿到從一輛輛滿載著甜菜疙瘩的車里晃下來的甜菜疙瘩,整整撿了一袋子多,這些媽媽沒有再賣了,而是給孩子們熬糖漿,甜菜糖漿可好吃了,可甜了,丑妮子最喜歡用粘豆包蘸著糖漿吃。</p><p class="ql-block"> 拾秋很累,但是拾秋拾到的果實很甜。以至于丑妮子參加工作后仍然喜歡和媽媽在十一假去拾秋。直到媽媽走了,丑妮子才告別拾秋</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德庆县|
正阳县|
葵青区|
西华县|
中江县|
融水|
松溪县|
南涧|
卢氏县|
隆昌县|
白河县|
阳原县|
普安县|
鹤庆县|
梁河县|
天峨县|
邵阳县|
邓州市|
新民市|
财经|
临汾市|
油尖旺区|
黔南|
澜沧|
广东省|
信丰县|
绥芬河市|
敦化市|
四平市|
新营市|
靖边县|
从化市|
多伦县|
噶尔县|
罗江县|
定南县|
三都|
南阳市|
乐东|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