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陽春三月江南之行結束后,一直忙于上山下鄉,工作,學習還有賺錢。忙碌的生活雖然充實,但卻常常讓人內心感到疲憊。八月集中公休取消后,旅行的計劃一拖再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靈魂與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給自己一個悠閑的假期,暫時離開一成不變的生活。去看看從不曾看過的美麗風景,去嘗試,去體驗一些從未經歷過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去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找回自己,以更好的狀態回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次西北秋攝之旅不是自助游,而是參加了游俠客戶外旅行網組織的攝影團。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攝影團隊的活動,雖然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愛好者,但由于雙子座好奇心重,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所以,我決定去體驗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之前,有著種種的顧慮。擔心和陌生的女團員拼床無法入眠,擔心四天看日出無法早起,擔心西北的干燥氣候無法忍受…但是,到決定去的那一刻,還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準備,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p> <h3> 西北秋攝之旅第一天是各路游俠蘭州集合,自由活動。為了保存體力,我并不打算游蘭州的各大景點。但是,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看看。</h3><h3><br /></h3><h3> 一個是孕育了幾千年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另一個是甘肅省博物館。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當我親臨黃河鐵橋邊時,只見混沌不堪的黃河水一路奔騰向東流去,沒有想象中的驚心動魄,也沒有壺口瀑布那樣的驚滔駭浪。</h3><h3> </h3><h3> 望著那黃河水,心里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著名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只有李白這么豪邁大氣的詩人,才能寫出黃河的氣勢磅礴!</h3> <h3> 離開了黃河第一橋,坐上公交車前往甘肅省博物館。一進博物館,直接參觀絲綢之路的展示館。彩繪陶器,漢代簡牘,佛教藝術是博物館現藏歷史文物的三個突出特點。</h3><h3><br /></h3><h3> 絲綢之路三千里,黃河文明八千年。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代絲綢之路甘肅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遺存,在甘肅留下了無數藝術珍品。走進博物館絲綢文明的展廳,終于一睹國之瑰寶唐三彩的真容,不虛此行了!</h3> <h3> 甘肅省博物館有個鎮館之寶,便是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于武威縣城北一座東漢靈帝時期的張姓將軍墓,銅奔馬三足騰空躍起,右后足踏于展翅飛翔,回首驚現的古神鳥飛燕之上。</h3><h3><br /></h3><h3> 這鑄銅形象構思奇巧,造型優美,栩栩如生,真是藝術珍品。當年,郭沫若在甘肅省博物館參觀時,見到銅奔馬,認定是國寶級文物,為銅奔馬命名"馬踏飛燕"。在這件國寶跟前,仔細端詳半天,久久不舍得離去。</h3> <h3> 西北秋攝第二天,早上八點從蘭州出發,一路驅車,馬不停蹄地趕路,于三點多到達張掖丹霞地貌景區。</h3><h3><br /></h3><h3> 這里地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吸引了諸多電影來此地取景,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都選擇了這里作為外景地。</h3><h3><br /></h3><h3> <br /></h3> <h3> 游覽從2號觀景臺開始,2號是景區里最高的觀景臺,可以看到景區的全貌。但需要爬666 節臺階,大概半小時才能到達觀景臺最高處,這里適合用廣角鏡頭拍攝全景。</h3><h3><br /></h3><h3> 所以很多游客都只是在2號觀景臺停車處拍照。建議時間充裕的體力佳者登上游覽。<br /></h3> <h3> 在2號觀景臺隨拍幾張,便匆匆離去,趕到1號觀景臺。臨澤丹霞地界有4個觀景臺,1 號觀景臺是4 個觀景臺里最大的一個,大約有七八個不同的平臺構成。如果你需要走到每一個平臺拍上一張照片,全程至少也得要半個小時。</h3> <h3> 丹霞地貌,是紅色砂礫巖經過長期的風化剝離,流水侵蝕而形成的奇山怪石,有紅,黃,白,綠,藍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h3><h3><br /></h3><h3><br /></h3> <h3> 1號和4號觀景臺是精華所在,都適合拍日落黃昏。</h3> <h3> 觀賞丹霞地貌的最佳時間就是雨后,這樣經過雨水的濕潤,色彩更加絢麗明亮。</h3> <h3> 3 號觀景臺可以看到著名的七彩扇,這里的臺階都做成了三種顏色交替的彩色,跟類似顏色的山擺放在一起相得益彰。</h3><h3><br /></h3><h3> 3號觀景臺和4號觀景臺中間會路過《三槍》的拍攝場地麻子面館,不過車子是先到四號觀景臺再返回麻子面館門口停下。<br /></h3> <h3> 4 號觀景臺是主觀景臺,設在一道東西向的山梁上,由大道爬上山梁,向南面眺望,東側的七彩山嶺將在落日光照下,呈現斑駁陸離的景象,也就是著名的刀山火海景點。</h3><h3><br /></h3><h3> 在這還可以遙看張藝謀拍攝三槍的麻子面館,也是觀看日出和日落的最好地點。適合長焦拍遠景,一條一條的層次非常鮮明。<br /></h3> <h3> 我趕到4號觀景臺時,看到主觀臺上面密密麻麻站滿游客。窄窄的山道上擠滿了上山或下山的人,一步一步慢慢挪向前去,龜速一般。走到一半,還是放棄了。看這陰沉沉的天空,也不會有日落。</h3> <h3> 西北秋攝第三天,一大早出發前往祁連山下的馬蹄寺。去之前的一天,導游交代張掖突然大幅度降溫,必須要穿多點御寒衣物。</h3><h3><br /></h3><h3> 到達馬蹄寺的時候,祁連山山脈己然飄起雨加雪,山下氣溫達到零度。全部裝備都穿在身上,仍然覺得寒冷,沒有游玩的心情了。</h3> <h3> 除丹霞外,張掖必游的另一個景點是祁連山腳下的馬蹄寺。馬蹄寺有著開闊的森林草甸,自然風光優美,生活著90%能歌善舞的裕固族人。</h3> <h3> 馬蹄寺石窟,是中國的佛教重要石窟之一。它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城東南80余公里的臨松山中,計有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觀音洞等處。各處相距數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因山崖石質屬粗紅砂巖,不便雕刻,故絕大多數為泥塑。<br /></h3> <h3> 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懸崖之上,令人不禁驚嘆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藝,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br /></h3> <h3> 來到洞窟最高層,俯視整個景區,馬蹄山草豐花繁,一派秋日風光,極目南山,翠柏蒼松,黛山浮雪,真是美不勝收!</h3> <h3> 中午從馬蹄寺出來,趕往下一站嘉峪關。西北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h3><h3><br /></h3><h3> 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h3><h3><br /></h3><h3><br /></h3> <h3> 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布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h3><h3><br /></h3><h3> 后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h3> <h3> 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張騫曾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緩緩西行。這里是明時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古時出了嘉峪關,就是茫茫戈壁,告別了中原故土,進入蠻荒之地。</h3><h3><br /></h3><h3> 如今的嘉峪關,這個因酒鋼而發展起來的移民城市里,聚集了來自東北、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人們,給這座新城帶來了無限活力。</h3> <h3> 當我親眼看到雄偉壯觀的城樓時,不由得感嘆,真不愧為號稱天下第一大雄關。雖然,城樓有相似之處,但給人的感覺卻不一樣。</h3><h3><br /></h3><h3> 站在遠處,遙望城樓,不由自主地想起王維送別朋友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時那刻,我能體會到詩人依依惜別的心情!雖然此關非彼關,但,意境是一樣的,出了城門一樣都是茫茫的戈壁啊!</h3> <h3> 只可惜,沒有看到日落的美景。如果太陽西斜,金色的光輝灑滿整個城樓的時候,晚霞滿天的景致,該是多么溫暖,多么美好!</h3> <h3> 西北秋攝第四天,起早從酒泉前往金塔胡楊林景區。本來到達金塔計劃拍日出的美景。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一路上下起雨加雪,天氣非常寒冷,手腳都僵硬了。</h3> <h3> 步入金塔胡楊林,只見一潭潭碧水邊,環繞生長著一棵棵胡楊。水面平靜無波,清晰倒影出一道道胡楊美麗的身影。這里的樹并不高大挺拔,卻是靈秀逼人。</h3> <h3> 金秋時節,胡楊的葉子片片金黃,美麗,光彩奪目。從不曾近距離接觸過胡楊,但卻心心念念己久,驀然間出現在我的眼前時,心里突然間有種驚艷的感覺。醉人的金秋讓人不知所措,視覺神經頓然凝固。</h3> <h3> 胡楊林里兜兜轉轉,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金波湖,只見平靜的湖面被一層層薄霧籠罩。人走在湖邊,遠遠望去仿佛在水里飄動一樣。</h3><h3><br /></h3><h3> 眼前的景象太美了,仿佛進入一個美麗的仙境。第一次看到起霧的湖水,還有胡楊挺拔秀麗的倒影,一切都是妙不可言!</h3><h3><br /></h3><h3> </h3> <h3> 手機與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都無法真實還原當時的美。連文字也無法表達出當時的感覺,霧氣繚繞中的胡楊林另有一番風情,沒有藍天白云也不妨!</h3> <h3> 在秋的催促下,胡楊林便在不知不覺中,由濃綠變為淺黃,繼而變成杏黃。有的胡楊已盡顯初冬的褐紅,葉片飄飄灑灑,如同無數耀眼的碎金灑在水面。</h3> <h3> 樹水相連,水色一天。在水灣里,胡楊林猶如一幅自然而神奇的生命畫卷。</h3> <h3> 在這片胡楊林里,感受到一次生命的強烈震撼,一次心靈的空間靜謐,一次美麗的視覺盛宴。同荒涼地貌的反差,水洼邊一片秀挺的胡楊美麗得讓人心曠神怡。</h3> <h3>飄渺金波湖</h3> <h3> 在金塔胡楊林停留時間不多,對金塔的印象非常深刻,有種驚艷的感覺!離開金塔繼續趕路,下午三點多,來到內蒙古達來呼布鎮黑城遺址。</h3><h3><br /></h3><h3> 黑城遺址是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該城建于公元九世紀的西夏政權時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將馮勝攻破黑城后遭廢棄,至今城內還埋藏著豐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貴文書。</h3><h3><br /></h3><h3> 近年來,由于周邊地區沙化嚴重,流沙從東,西,北三面侵蝕黑城,許多遺址已埋于沙下。文物保護工作者呼吁有關部門盡快行動起來,搶救性保護黑城遺址。</h3> <h3> 黑城,埋于流沙中的古城,她的城池已被流沙吞沒,城系黨項族所建之西夏國古都,先后和北宋,遼以及南宋,金鼎足而立。</h3><h3><br /></h3><h3> 約公元1227年被蒙古滅亡,文明已然在黑暗森林中泯滅。</h3> <h3> 沙漠已經快將這里吞噬,黑城里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h3><h3> </h3><h3> 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辟的絲綢之路的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h3> <h3> 在黑城古遺址荒涼而空曠的沙丘上,完成了西北之旅唯一一次的蹭拍。</h3> <h3> 當天下午,氣溫低至四五度,寒風凜冽。但模特非常的敬業,穿著薄如輕紗的長裙,邁著輕盈飄逸的腳步,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微笑。</h3> <h3> 對于擺拍,蹭拍,搶拍,偷拍,我最喜歡的還是偷拍。</h3> <h3> 黑城怪樹林景區包括黑城古遺址和怪樹林這兩大景點,黑城是絲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殘垣斷壁上滿是歷史感,漫漫黃沙和古老佛塔是其最主要的看點。</h3><h3><br></h3><h3> 而怪樹林中都是一些與世長辭的胡楊樹,姿態光怪陸離,落日時分的怪樹林更會給人一種滄桑與不朽感。</h3> <h3> 怪樹林實際上是大片胡楊樹枯死而形成的。胡楊是一種奇特的樹種,生命力極強。近代以來,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極大的破壞了胡楊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h3><h3><br></h3><h3> 特別是額濟納河斷流,沿河兩岸的大片胡楊林因缺水而枯死。胡楊特有的耐腐特性,使大片枯死的胡楊樹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形態怪異的悲涼景觀。</h3> <h3> 蒼涼,不朽的"怪樹林",據說是黑將軍及眾將士不死的靈魂所在。相傳,當年黑城守將黑將軍英勇善戰,威名遠揚。</h3><h3><br></h3><h3> 后來,有大兵進犯攻城,來兵把河水截斷,黑將軍在既無援兵,又無飲水的困境中,率兵突圍,一路拼殺,最后戰死在城西的怪樹林中。這片逝去的胡楊就是黑將軍及眾將士不死的靈魂所在。</h3> <h3> 這里胡楊"陳尸"遍野,形態千奇百怪,奇形怪狀,有的張牙舞爪,有的匍匐扭曲,有的斬腰斷臂,有的昂首掙扎…</h3><h3><br /></h3><h3> 當夜幕降臨時,怪樹林滲透出一股猙獰恐怖的氣氛,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斬腰斷臂</h3> <h3>張牙舞爪</h3> <h3>生死相依</h3> <h3>血盆大口</h3> <h3>抵死纏綿</h3> <h3>深情凝望</h3> <h3> 每一棵胡楊林都好像在訴說著遙遠的歷史故事,每一棵胡楊林都好像在訴說著絲路之上的悲歡離合,每一棵胡楊林都好像在訴說著塵封之久的波瀾壯闊…</h3> <h3> 胡楊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就是因為它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才使得它在這么惡劣的環境里可以生存下去。</h3> <h3> 西北秋攝第五天,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在額濟納胡楊林景區。這是整個行程中最主要的一天,也是我此次的目的。</h3><h3><br /></h3><h3> 之前不是陰天,就是雨加雪,沒有期待的日出和日落絕佳美景。但是,這一天,天氣很好,光影也不錯。一大早,趕至八道橋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地帶拍沙漠驢影。</h3> <h3> 當我們走到游俠客獨家安排拍攝沙漠驢影的地點時,看見驢隊己經準備就緒。這時候,天邊已經慢慢明亮起來,天空中飄蕩著一片片絢麗的云彩。</h3> <h3> 駝隊在領駝人的帶領下,向我們團隊正對面的沙丘緩緩而上。大家各就各位,拿起相機專注地拍攝。四周沒有人聲,只聽到相機咔嚓咔嚓按快門的聲音。</h3><h3><br /></h3><h3> 慢慢地,沙丘邊上有一道道金黃色的射線,由弱到強,由小變大。不一會兒,太陽就從沙丘上空慢慢升起,沙漠的顏色也由白變紫,再由紫變成金黃,皺褶的沙丘如凝固的波浪一般,一直延伸的遠方。</h3> <h3> 當太陽光映照整個天空時,逆光拍攝下驢隊變成一道美麗的剪影。</h3> <h3> 最后的8道橋看不到胡楊林了,已經是沙漠地帶,這里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地方。"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用在這里是再貼切不過了。</h3> <h3>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湖泊最多,鳴沙聲最大的沙漠,因此它所形成的景觀和風格也最為獨特。</h3><h3><br /></h3><h3> 沙山、鳴沙、湖泊、綠草、鳥禽、古廟、藍天、還有駱駝,這一切溶為一體,是一個其他國家和地區所罕見的沙漠自然風景區。</h3><h3><br /></h3> <h3> 走進巴丹吉林,一座座高大的沙丘撲面而來,綿延如波浪起伏。第一次看到沙漠,心情還是挺興奮的。行走在沙漠中,雙腳會陷入柔軟細膩如肌膚的沙子當中,然后,迅速抽離出來,再邁出腳步。</h3><h3><br /></h3><h3> </h3> <h3>沙漠駝影的工作照</h3> <h3> 離開了八道橋,我們坐著景觀車去四道橋進行林下趕羊與《東方不敗》場景攝影創作。</h3> <h3> 到了四道橋,跟著導游和領隊往養羊的農戶家中走去。一路上,道路兩旁都是一些高大挺拔胡楊樹,湛藍的天空,白云朵朵,風光旖旎!大概步行十幾分鐘,我們到達林下趕羊的地點。</h3> <h3> 來的路上,陽光普照,光影很好。到達指定地點后,太陽被厚厚的云層遮擋住。我們團隊一行人只能原地埋好機位,慢慢地等待好的光照出現。</h3> <h3> 等了半個小時,云層一點點移動,太陽從云層中慢慢地透射出一些光線,但效果還是不太好。期待中的丁達爾光沒有出現,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h3> <h3> 完成了林下趕羊的拍攝,我們在樹林里另一個地方繼續《東方不敗》人物的擺拍。雖然,不是很喜歡擺拍,但,既然選擇體驗,就要去嘗試一下。</h3> <h3> 扮演東方不敗的模特舉起手中的劍直指對方時,天空落葉紛飛,畫面中立刻有大片的既視感,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肅殺的氣氛。</h3><h3><br /></h3><h3> 只是模特略顯單薄,沒有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霸氣側漏。那時那刻,腦海里不由自主回憶起林青霞那英氣逼人不失灑脫的東方不敗之形象。</h3> <h3>東方不敗之笑傲江湖</h3> <h3>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h3> <h3> 離開拍攝地點,往回走進入四道橋景區。四道橋又叫英雄林,因當年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曾在這里取景過而得名。那場胡楊林中張曼玉與章子怡在漫天飛葉中的決斗,電影唯美的場景令多少人心醉神迷!</h3> <h3> 四道橋里人山人海,想拍些小景無從入手,只好離開前往七道橋。</h3> <h3> 七道橋也叫夢境林,這里的樹年紀不大,樹型比較小,不像四道橋那樣高大密集。七道橋沒什么看頭,在里面逛逛就可以了。</h3> <h3> 額濟納胡楊林景區一共有八道橋(六道橋暫未開發),最值得玩的是二道橋、四道橋和八道橋。</h3><h3> </h3><h3> 每道橋的景色大不相同,一道橋叫陶來林,二道橋倒影林,三道橋紅柳海,四道橋英雄林,五道橋是土爾扈特莊園,六道橋暫時沒有開放,七道橋夢境林,八道橋沙海林。</h3> <h3> 果斷離開七道橋,輾轉來到二道橋倒影林。一進倒影林,便看到一潭潭清淺的河水上面,有著一抹抹金黃色樹木的倒影。湖面水平如鏡,波瀾不驚!</h3><h3><br /></h3><h3> 眼前這一切,才是我夢中,心心念念的胡楊林。漫步在濃郁的林中,欣賞那些或挺拔,或偉岸,或蒼勁,或古樸,或茂密的胡楊千姿百態,美不勝收!</h3> <h3> 完全不同于江南的小橋流水煙雨人家,這里的胡楊和湖水構成了一幅色彩碰撞強烈的油畫。</h3> <h3> 胡楊蒙古語稱為"陶來",是落葉喬木,木質纖細柔軟,樹葉闊大清杳。耐旱百澇,生命頑強,是自然界稀有的樹種之一。</h3><h3><br /></h3><h3> 額濟納胡楊林區是世界僅存三處之一,且保護最為完整。現有數百年的胡楊,仍枝繁葉茂,領盡大漠瀚海風騷,是大自然獨鐘的奇跡。</h3><h3><br /></h3> <h3> 胡楊是樹木中起源最早的類群,被稱之為植物的"活化石",一棵胡楊的主根,可以穿越地層一百多米,"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br /></h3> <h3> 平日里,額濟納特別很是安靜,茫茫戈壁,寸草不生,除牧民,很少有人前往,唯有這些胡楊卻默默地守望在這里。</h3> <h3> 一到金秋時節,額濟納就成了攝影天堂,金色的胡楊,澄藍的天空,紅通通的蘆葦蕩,攝人心魄的夕陽霞光,令人震撼。</h3> <h3> 胡楊從葉子發黃到凋落只有十幾天,太早葉子還沒黃透,太晚的話一次霜降便風起葉落。</h3> <h3> 因此,每一年九月底至十月中旬,數十萬游客及攝影家從五湖四海趕來,近在咫尺只為一睹胡楊林的風采,平日里平靜的小鎮,頓時變得熱鬧起來。住宿很緊張,甚至會一房難求。</h3> <h3> "極目金黃千里秀,自成一景閱滄桑"是對胡楊林最貼切的評價。</h3> <h3>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二道橋的游客漸漸散去,只剩下三三兩兩的攝影愛好者們,還在湖邊捕捉太陽最后的光芒!</h3> <h3> 看著斜陽映照下山光水色,不由自主地想起周傳雄的《黃昏》。有些人并不喜歡黃昏,覺得它帶來憂傷。我卻不覺得傷感,喜歡黃昏,喜歡它的光芒,它以最美,最多彩的景致結束了一天!</h3> <h3> 西北秋攝第六天,四點半出發前往居延海拍日出,之后再折回到張掖。六點鐘抵達居延海景區大門,門口黑乎乎地站滿等待驗票的人們。團隊票都是提前預定的,應該取票后就可以進入景區內,可是我們等了半小時才能入內。感覺這里的管理混亂,真是個坑爹的景點。</h3><h3><br /></h3><h3> 進入居延海,遠遠看去,天邊的色彩漸漸的明亮,一抹金黃色漸變成粉紅色。疾步行走經過十幾分鐘到達一個觀景亭子。</h3><h3><br /></h3><h3> 早上的氣溫低于零下,北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湖邊,蘆葦蕩邊密密麻麻站滿成百上千的旅客,只等太陽一躍而起。幾點鐘后,沖天直射出一道耀眼紅線。</h3> <h3> 幾點鐘后,沖天直射出一道耀眼紅線,再慢慢地露出像雞蛋一樣大的金黃。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興奮地等待!</h3><h3><br /></h3><h3> 一分一秒過去,太陽始終沒有從厚厚云層穿破而出。幾點鐘后,徹底消失在地平線上。我繼續前行,走到海歐聚集的地方。</h3> <h3> 第一次拍鳥,用運動檔高速連拍,真心感覺比拍飛行中的蝴蝶要難。還沒來得及構圖與對焦,海歐已經一躍而飛,從來沒有過狼狽與手忙腳亂!</h3> <h3> 西北秋攝第七天,早上六點鐘出發前往冰溝丹霞景區。今天不是拍日出,而是等待太陽出來光線慢慢照射在赤紅色的宮殿型丹霞地貌景觀。</h3><h3><br /></h3><h3> 雖然冰溝跟七彩丹霞相比,顏色比較單一,變化不大,但形狀壯觀,奇特。來到冰溝丹霞觀景平臺上,靜靜地等待太陽出來。時間一點點過去了,陽光一點點打在丹霞地貌景觀上,把宮殿照亮。</h3><h3><br /></h3><h3> 宮殿顏色越來越赤紅,光影效果非常好。眼前這座壯觀宮殿,還有一個別稱叫盧宮魅影。可是我怎么看,都覺得它更像著名的布達拉宮。</h3> <h3> 位于甘肅省張掖市,冰溝丹霞與同在張掖的七彩丹霞不同,冰溝丹霞只有赤紅色一種顏色,通過地貌沉降,水流沖蝕等因素,形成千奇百怪的生動形象。</h3> <h3> 如果張掖丹霞看的是色彩,那冰溝丹霞看的就是造型了,那多變的造型讓你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杰作真是鬼斧神工!</h3> <h3> 這位仁兄真是拼了老命,竟然跨過護欄,來到山體邊上拍照。</h3> <h3> 離開冰溝丹霞地貌,繼續趕路。下午三點左右,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青海門源地界。這次秋攝線路竟然跨過了三個省份,真夠折騰的。</h3> <h3> 進入青藏高原的地界,景致又不一樣了。公路兩旁是連綿百里的白樺林,一片片地金黃,讓人眼花繚亂。那一刻,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有些人一次又一次地去青藏高原了。僅僅是路上的風景,己是這么精彩,這么迷人!</h3> <h3>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h3> <h3> 手機隨拍都可以做桌面壁紙了</h3> <h3> 一路前行,到達青海門源帽兒山景區,停車半個小時,自由活動一下。</h3> <h3> 西北之旅拍了很多風光照片,一千多張照片就是沒有幾張是自己滿意的,大多是廢片。有些風光片看上去很炫麗,卻感動不了我。整理了幾天,就是這張圖片,讓我動容!</h3><h3><br /></h3><h3> 打動人心往往與感情有關,它背后的故事包含了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母愛。好想回到童年,再次回到媽媽的懷抱!</h3> <h3> 西北秋攝第八天,六點半從北山基地出發前往北山林場。到達第一個景點是一個瀑布,第一次用手機慢門攝影APP拍了幾張。動態模糊加四分之一秒的快門,貌似效果還可以。</h3> <h3><br /></h3><h3> 離開瀑布,到達北山林場的小水庫。水庫的上方有個小小湖心島,島上稀稀落落長著幾棵白樺樹。湖的四周青山環繞,山上白樺樹層林盡染。水庫的下方有一條歡快的小溪流,小溪流潺潺流淌著清澈的水。</h3> <h3> 溪流兩岸長滿了金黃色的白樺樹,植被茂密。這里的景致還不錯,但停留的時間太短。清晨的北山,寂靜而安詳。除了我們游俠客,再沒有其他的游人。</h3> <h3>群山疊障</h3> <h3> 看著植物上掛滿一層薄薄的,白色的雪霜,可想而知當時的天氣有多冷。我最怕冬天,低溫會讓我對一切事物都索然無味,這次旅行真是很大的考驗。</h3> <p class="ql-block"> 終于可以離開干燥而寒冷的大西北,回到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廣西。這次旅行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在短短的八天里,有收獲,有遺憾,有吐槽,有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收獲的是認識了一些資深的攝影發燒友,通過與他們交流,學到一些有關攝影的知識。吐槽的是,整個行程設置不合理,一些景點安排時間太短,讓人感覺這個團不是攝影團,而是到此一游團隊。失望的是,游俠客旅行公司派出的攝影領隊,沒有告知景區內那個點拍光線最好,機位最佳,自己自顧地扛著相機自娛自樂,沒有盡到領隊的責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縱觀整個過程有著種種遺憾與不如意,但在額濟納的那天,天氣很好,看到夢中的胡楊最美麗的樣子,于愿足以。如果這一次行程太過于完美了,下次就不會再有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后期:自由飛翔</p><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自由飛翔(部分文字摘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阿合奇县|
石屏县|
隆化县|
宜昌市|
诸城市|
呈贡县|
甘洛县|
会同县|
金乡县|
宁都县|
通辽市|
皮山县|
鲁山县|
青冈县|
江口县|
安庆市|
镇赉县|
德昌县|
吐鲁番市|
红安县|
梓潼县|
卓尼县|
淮北市|
石屏县|
白河县|
句容市|
资源县|
金秀|
汤原县|
宜章县|
临洮县|
曲阳县|
嘉定区|
莱阳市|
茂名市|
双流县|
临洮县|
牟定县|
中方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