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知道蕭紅大名是很久以前的事。這位中國近代女作家,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卻有著天才的寫作素養,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但系統了解蕭紅其人,是經過閱讀《呼蘭河讀書會》的引薦文章及有關資料后,讀過部分原著才有全面了解的。格友長才兄也陸續推薦了一些文章,使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位女作家的全貌。</h3> <h3>蕭紅,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她向報社投稿,并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由此走上了寫作道路。1933年4月,她以悄吟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棄兒》;同年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跋涉》自費出版,引起了轟動,受到了廣泛的好評。1934年,兩人到達上海,與魯迅先生相識。蕭紅在同年完成長篇小說《生死場》,次年在魯迅的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魯迅先生為其寫了序,稱贊其所描寫的"北方人民的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由此,蕭紅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使其在30年代文壇上嶄露頭角。這一時期,蕭紅還寫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并結集出版了《商市街》、《橋》等作品集,成為公認的散文中的經典。</h3> <h3>1936年7月,因蕭軍感情出軌,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悶,蕭紅只身東渡日本,同年末返回上海。抗日戰爭爆發后,又輾轉漢口、臨汾、西安、重慶等地,1938年8月與蕭軍離異,與端木蕻良結合。此年被視為蕭紅創作前后兩期的分界。1940年春,她與端木同抵香港。此時蕭紅創作的中篇小說《馬伯樂》以犀利的筆鋒表現出了其幽默和諷刺的才能。她在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美好環境中,又寫出了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呼蘭河傳》,被茅盾先生稱之為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小說表達了對國民團體的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等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以致被越來越多的后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后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這一時期,蕭紅在創作的藝術上日趨成熟和輝煌。</h3> <h3>蕭紅的一生是追求愛和自由的一生。雖然家境殷實,因早年喪母,卻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倒是與祖父感情深厚。祖父病故后,蕭紅精神上完全失去了依靠,但她想方設法逃離如囚禁一樣的生活,追尋自由的人生。蕭紅是民國時期的受過很多波折的孩子,她遇到了舊社會所有女孩的苦難,她有兩次懷著別人的孩子尋找愛情的經歷,有四次被所愛的男人拋棄的悲慘遭遇,她一生蒼涼,是不幸中的不幸者。年僅31歲,就早早地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令人扼腕。</h3> <h3>但就在這短短的八年創作生涯中,蕭紅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財富。她的作品鄉土氣息濃烈,敘事風格細膩深刻,委婉動人,尤其在小說文體上作出了很大的創新。海內外許多文學評論家都認為,蕭紅以自己的女性之軀跋涉過漫長的道路,她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視歷史,終于站到了與魯迅同一的高度,達到到了同一種對歷史文明及國民靈魂的了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周口市|
扶风县|
柏乡县|
曲麻莱县|
伊吾县|
新安县|
禄劝|
原阳县|
白河县|
淅川县|
伊吾县|
积石山|
大埔区|
望奎县|
龙州县|
疏勒县|
开原市|
新乡市|
平潭县|
溆浦县|
安康市|
阿拉尔市|
克东县|
南漳县|
盱眙县|
新安县|
龙游县|
大田县|
长治市|
肇源县|
光泽县|
烟台市|
高唐县|
修武县|
龙井市|
且末县|
筠连县|
富顺县|
湘潭市|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