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本人一生的經歷可佐證此言不虛。我表面上屬于安份守己之輩,但性格中似乎有著某種不安份的基因。按照常理,年過七旬之人理應穩當一些,可是我卻忽然動了重游峨眉山的念頭,只因近五十年前的一次峨眉山之旅,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原本一生或許就是留在清華做一名大學教師的,誰知就因為爬了一次峨眉山,卻使我后來從事過鐵路橋梁工、通信部門技術人員、高校教師,以及國企、外企和民企的管理工作,這一念之差變化多大呀!那云山霧罩、若隱若現的金頂峨眉竟是那樣神奇,怎么就決定了我大學畢業后的命運呢?有興趣的朋友且隨我先看一張照片吧。</h1> <h1> 這張照片攝于1970年春節,地點是峨眉山萬年寺。人物是自稱“峨眉四俠”的清華大學學生、原北京四中老同學,從右至左依次是江上舟、蕭云及本人何吉林,畫面中四俠缺一的是陳曉星,站在我們對面擔任攝影,讓俠客們留仙蹤于峨眉山。</h1> <h1> 37年后,北京四中百年校慶時,當年的“峨眉四俠”合影以志紀念。列位看官或許要問:不就是一次爬山旅游嘛,何以值得如此回味和紀念?原來這里有一個在那個年代并不罕見,卻又帶著幾分荒唐可笑的故事,就此決定了我的命運。而且不幸的是,在那次聚會合影四年后,江上舟不幸去世了,他與我高中同桌,大學同系,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因此我也特別想重游故地,在那不老青山的仙境中緬懷紀念這位老朋友。</h1> <h1> 1970年初,我們當時在清華大學四川綿陽分校。那年春節,領導學校的工軍宣隊決定不放假,在分校工地上過三天所謂“革命化春節”。我早就對那些極“左”的、形式主義的做法十分反感了,與三位老同學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不管它,上峨眉山玩兒去!可我卻有件糾結的事:春節各連隊聯歡演出,我擔任大合唱的朗誦,我顛兒了這節目可怎么辦?至少得把朗誦詞留下來吧。真是知子莫若母,我媽早就斷言我屬于“蔫兒壞”一類,腦瓜一轉計上心來,雖說是無組織無紀律行為,也要為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讓人覺得咱哥兒幾個純屬瞎胡鬧不是?于是修書一封,說是“去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培養愛國主義感情”云云,與朗誦詞一起留下,也算有點兒責任心吧。萬事齊備,旅游登山去也!</h1><h1> 讓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我們高唱著《長征組歌》奮力爬山時,工軍宣隊已經在準備嚴厲處分我們了。春節三天,我們來回奔波四百多公里,興奮地回到學校,卻遇到當頭棒喝:你們這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地反對清華工軍宣隊,你們的信就是反動綱領!一下就把我們打蒙了。幸虧我沒把寫信的事對他們三人說過,一人做事一人當,他們三位茫茫然一無所知,審來審去無論如何與“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沾不上邊。最后也只能開幾次批判會,我們“峨眉四俠”被批判成了“四條漢子”,最后寫檢查了事。</h1><h1> 3月份畢業分配,我被分到哈爾濱鐵路局。報到時路過北京回清華,見到參與畢業分配工作的欒老師,她好奇地問我:“這邊聽說你們在綿陽不老老實實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要向峨眉山的和尚學習什么愛國主義?你這是鬧的什么名堂啊!原來畢業留校的名單里可是有你的。”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命運就此改變。</h1> <h1> 說完了當年的故事和重游峨眉山的理由,我卻又有點兒猶豫,當年爬山的艱苦給我印象太深了。峨眉山海拔三千多米,比泰山高一倍。從華嚴頂到金頂的一千多米都是積雪,高山缺氧,我們上爬幾十米就要喘口氣,吃塊糖以補充能量。金頂氣壓低,燒水80度左右就開鍋,在華藏寺吃的和尚飯都是夾生的。下山時有一段陡坡,幾乎是在雪地上連滾帶滑,到山下腳腕都腫了。如今最陡處上下山雖然有索道,但我的年齡和身體能吃得消嗎?歲月不饒人哪!當年年輕氣盛,哪會顧及這些。我不禁想起辛棄疾(字稼軒)的一首詞,開頭就感嘆自己:“甚矣吾衰矣!”(唉,我已經十二分地衰老嘍!)可是…可是…后邊又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原來老先生去旅游一趟,身心竟與那美妙的青山相交融,也變得瀟灑年輕了!我何不學稼軒先生也去“嫵媚”一回呢?還猶豫什么,上路吧!<br></h1> <h1> 噫吁嚱,危乎高哉!峨眉之巔難于上青天!在傳統的旅游名山中,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算是最高的。想當年上大學時,1545米的東岳泰山我四個半小時就登頂了,可登峨眉山足足爬了一天半!當然現在條件不同了,這次是坐旅游觀光車和索道,再加少量的徒步上山。而下山時走了另一條路,以便看看當年我們曾經留影的萬年寺。既然是懷舊之旅,還是大體按我們當年登山的路線,從山腳到山頂來介紹令人神往的峨眉山。最精采的是金頂的四大奇觀: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由于峨眉山常年云霧繚繞,氣象瞬息萬變,四大奇觀能看到一個都屬不易,我卻有福都看到了,難道是我緬懷老友江上舟的真情感動了上蒼?實在是太神奇了!</h1> <h1> 當年峨眉封山,不能走報國寺正路上山,我們是從直通清音閣的支路登山的,這是我們遇見的第一個景點,印象頗深。這里古木參天,但見黑白兩條湍急的溪水從高山深澗中奔流而下,分別穿過接王亭兩側的兩座橋而匯聚在一起,清越歡暢的溪水聲激蕩在山谷之中,因此該景點又名“雙橋清音”。</h1><h3></h3> <h1> 本人肉眼凡胎不識天書,特請教高人,可有人認得清音閣旁的石碑上寫的是什么字?</h1> <h1> 當年來到清音閣時,這座寺廟空無一人,據說和尚都集中到山下報國寺辦學習班去了,唯余空谷清音不絕于耳,更覺山林之幽靜。如今時移世易,此地游人如織,廟外進香之青煙裊裊,廟內誦經之梵音悠悠,慨嘆今日之清音已非昔日之清音了。</h1> <h1> 從清音閣上行兩公里來到萬年寺山門,萬年寺是峨眉山的一處大寺廟,廟內陳設與其他許多寺院相比,確實不同凡響。</h1> <h1> 彌勒寶殿墻壁上生動的石刻人物壁畫。</h1> <h1> 大殿內精美的塑像、繪畫和供品陳設。</h1> <h1> 通往圣壽萬年寺的道路兩旁有許多石雕小象,列隊恭候香客與游人,好大的氣派呀!知道為什么有這么多象嗎?峨眉山乃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白象。</h1> <h1> 這就是圣壽萬年寺內騎在白象上的普賢菩薩。圣壽萬年寺是一座有著圓弧穹頂的磚石結構無梁殿,這在佛教寺院中是很少見到的。</h1> <h1> 當年我們“峨眉四俠”曾在萬年寺外照相,如今將近半個世紀過去,當年站立的地點與萬年寺之間的一棵小樹已經長得十分高大,遮蔽了視線,真有點兒歲月滄桑之感!上舟老友,我們就在這看得見萬年寺的地方,再合影一次,以志紀念吧。</h1><h3></h3> <h1> 峨眉山的實物景觀不止佛教文物,在山上一路走來,動物、植物、食物、人物都有值得觀賞品味之處。首屈一指的當屬峨眉山猴,學名藏酋猴,屬于獼猴中體型最大的。你看,連路燈上都有猴子撈月。</h1> <h1> 這塊“猴頭性情頑劣,山中無法無天,隨身藏好財物,謹防它來搶奪”的警示牌,絕非嚇人之用。當年我們爬到洗象池猴群聚居處,幸虧大雪封山,未遇猴群打劫。卻看到廟墻上數月前處決猴王的一張布告,說是該猴王作惡多端,將一位不讓它搜查食物的女子推下山崖,于是公安部門將其誘捕,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游客需加以警惕云云。直看得我們又覺好笑,背后又冒涼風。</h1> <h1> 這不,猴頭兒說來就來了,儼然一副“要從此地過,留下買路錢”的山大王模樣!</h1> <h1> 哼哼,該著哪個游客倒霉,絕逃不過本大王的法眼!</h1> <h1> 一位女游客被搶下塑料提兜,翻個底兒朝天。“真晦氣,沒搶著好吃的,這點兒水果將就解解饞吧。”</h1> <h1> 一只狗看到我老伴在休息,過來討要吃的,旅游區的狗跟游人真不見外啊。</h1> <h1> 本狗可是見過世面的,想糊弄我,沒門兒!</h1> <h1> 就連漂亮的小松鼠也不避游人,會跑過來要吃的。峨眉山的動物真有靈性!</h1> <h1> 峨眉山的植物形態也是多種多樣。這棵樹婀娜多姿,讓人充滿豐富的想象。</h1> <h1> 石頭上長樹,生命力真頑強。</h1> <h1> 路邊小草的葉子也清新脫俗。</h1> <h1> 峨眉山最古老的一顆大樹,樹齡一千余年的“楨楠王”。</h1> <h1> 深秋時節漫山紅遍,層林盡染。</h1> <h1> 山野之游少不了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峨眉山最具特色的就是雪魔芋。當年我們在金頂華藏寺吃的齋飯,米飯都是夾生的(那時還沒有壓力鍋),難以下咽,可是和尚做的雪魔芋素菜真是太好吃了,以致幾十年不忘,這次再來品嘗一下雪魔芋燒鴨塊吧。雪魔芋是將魔芋粉制成豆腐狀,經過幾天霜雪冷凍后,發泡成海綿狀,其質地松軟,入口松爽,香而不膩,風味獨特,成為峨眉山寺廟待客珍品。</h1> <h1> 峨眉山乃佛門清凈之地,一路行來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對“靜心”又有不少感受。看這位在清音閣寫生的女學生,周邊是游客熙熙攘攘、嬉笑喧嘩,她卻不為所動,靜心作畫,享受著山林、溪流的大自然美景和清音,多么愜意!</h1> <h1> 路遇一位手持魯智深禪杖的云游武僧,從遼寧一路走到云南,又來到峨眉山,大概是遍訪名師學藝吧。在高鐵時代,這樣的云游在凡人看來也許苦不堪言,又怎能體會靜心習修者內心的愉悅呢?</h1> <h1> 在登頂的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這群揹著背簍的人上下穿梭而行,他們揹的可是數百斤重的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原來金頂上正在施工擴建工程,但是建筑材料只能由機械力運到索道上站附近,登頂的最后幾百米高程和幾公里山路只能靠人力背上去。金頂的輝煌建筑,就是靠這群普通勞動者用肩膀扛起來的啊!</h1> <h1> 這些民工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長年累月一揹幾十年。游客空身爬高山都費勁,他們卻負重幾百斤前行,累了就用手杖支住背簍站立休息一會兒。這樣的生活不苦嗎?可是我卻分明聽到有民工返回時,用天生的好嗓子快樂地唱著山歌。或許他們不像《紅樓夢》里所說那些居住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人有那么多復雜的欲望和煩惱?這也是一種靜心的境界吧。</h1> <h1> 在五彩斑斕的秋色中,金頂索道就在眼前了。如今的金頂與幾十年前有什么樣的變化嗎?</h1> <h1> 在接近金頂的茫茫霧氣中,隱約顯現出一尊佛像。</h1> <h1> 一陣清風吹過,倏忽霧氣消散,現出金光燦燦、寶像莊嚴的十方普賢圣像。十方普賢菩薩圣像通高48米,表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須彌座上立有四匹六牙吉象,象背上第一層為普賢菩薩的四頭像(面向東、西、南、北)和兩面身;第二層為普賢菩薩四頭像(面向東南、西南、西北、東北);最高層為前后普賢菩薩頭像(代表上、下兩個方位)。“十方”意喻普賢十大行愿,以圓滿的無邊愿行廣度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從圣像基座下可進入佛中殿,供奉阿彌陀佛銅像,因不許拍照,只能遵守規矩。這座世界最大的普賢圣像可是當年所沒有的,2004年動工興建,2006年舉行的開光儀式,令人對峨眉金頂頓生敬畏之心。</h1> <h1> 在通往普賢圣像的一百二十余級臺階兩側,漢白玉的臺基之上,以及佛像基座兩側,都有列隊的象群,蔚為壯觀。</h1> <h1> 霧中的金頂華藏寺第一重殿彌勒殿,殿門上懸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華藏寺”金匾。當年我是在這里第一次住寺廟、吃齋飯,所以印象深刻。遺憾的是我們造訪僅僅兩年后,華藏寺就在一次人為大火中被燒毀了,燒毀的文物數量眾多,特別是《北隆藏經》在全國只有兩部,而華藏寺珍藏的是最齊全的木刻版本,共7600冊,被付之一炬。起火的原因,竟然是占用金頂的某單位把木質結構的廟宇當作柴油發電機房,真是無知者無畏啊!我不禁在想,如何防止這類愚蠢的破壞行為再次發生呢?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固然是根本,但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人是無神論者,不信佛道,但或許宗教所培育的敬畏之心,也有其存在的歷史必要性吧?</h1> <h1> 華藏寺第二重殿大雄寶殿中的三身佛。</h1> <h1> 殿中精美的佛教壁畫。</h1> <h1> 華藏寺第三重殿普賢殿,又稱金殿,以其通體銅質結構,在陽光下金光燦燦,且位于最高點,因此得名金頂峨眉。</h1> <h1> 這塊石頭上刻有金頂的海拔高度3079米。以前記載金頂高3077米,汶川大地震后突升2米,大自然“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偉力真令人驚嘆!在峨眉山最高處有三座相連的峰,從東到西依次為金頂(3079米)、千佛頂(3045米)、萬佛頂(3099米),從山下看呈中間低兩邊高的額頭上的眉毛形狀,古人名之為“螓首蛾眉”(額廣而眉彎。用以形容婦女容貌的美麗),峨眉山之名由此而來。</h1> <h1> 遠眺金頂。</h1> <h1> 云霧飄過索道上站。</h1> <h1> 金頂附近的舍身崖,關于它的名稱由來先賣個關子,后面介紹圣燈時再加分說。別看名稱令人肝兒顫,這里可是觀賞佛光和圣燈的最佳地點。</h1> <h1> 傍晚從金頂遠眺群山。</h1> <h1> 難得金頂天朗氣清、皓月當空之夜,十五的月亮十四圓。憑誰問,“嫦娥”老矣,尚欲飛天奔月耶?</h1> <h1> 最后再給朋友們介紹一下金頂的四大奇觀:日出、云海、佛光、圣燈。我們原計劃在金頂住兩晚,期望能看到四大奇觀之一,也就滿足了。誰知天公不作美,兩晚過去,居然一個都沒看到!多虧老伴兒英明,說再住一晚,爭取不留人生遺憾。就是這多出的一天,四大奇觀居然都看到了,心誠則靈啊!人生的機遇,常常就存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h1><h1> 最后一天清晨來到金頂,環顧四周,東方天際一抹亮色,今天看日出有門兒!</h1> <h1> 上舟老朋友,我帶你到金頂來看最壯麗的日出了,你一定很高興吧!看,東方的天際越來越紅了。</h1> <h1> 江山如此多嬌!</h1> <h1> 金頂沐浴在絢麗的朝霞之中,令人神往和遐想。</h1> <h1> 金頂第二大奇觀是形形色色的云海。</h1> <h1> 金頂第三大奇觀是佛光。看佛光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下午1點至3點之間,高空晴朗,太陽能夠從身后照射過來,同時山谷中有霧氣蒸騰上來。此時可以看見一個五彩的光環,自己的影子處于光環中,而且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的影子,神奇吧。這張是我老伴兒用手機拍的,我戲稱她是峨眉山的××精變的,在佛光中現出了原形,拖著長尾巴。</h1> <h1> 這是我在另一個位置拍的自己的佛光。仔細看,因為拿著單反相機拍照,影子的肩膀兩邊都是不對稱的,實在沒法兒在佛光中擺個更神氣一點兒的姿勢。</h1> <h1> 金頂第四大奇觀是圣燈,據說是在晴朗的夜空中,站在舍身崖處向下看,可以看到許多忽明忽暗、漂浮不定的亮光,過去還有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叫“萬家佛燈朝普賢”。近年來對峨眉山的介紹大多回避圣燈,即使提到也語焉不詳。其實據我分析,過往千百年來,有許多人厭倦了世俗社會,把自己的命運托付給普賢菩薩,于是從舍身崖縱身而下。而長期的農耕社會每到夜晚是沒有燈光的,山崖下一片漆黑,于是飄浮的磷火(俗稱鬼火)就成了“圣燈”。如今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再不用從舍身崖“舉身赴清池”了吧!從這里向山下望去,人間燈火如繁星,我忽然悟到:這不就是“換了人間”的新世紀由人民創造的“圣燈”嗎!</h1> <h1> 重游峨眉山,看到祖國這樣壯美的山河,又有許多新的感悟,怎能不平添愛國情懷。當年的“峨眉四俠”中,江上舟為了中國的大飛機項目重新啟動,和芯片產業化追上世界先進水平,立下了殊勛,不幸英年早逝。其他三位也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了貢獻,蕭云還參與策劃了瓦良格航母的引進工作。誰能說我們當年“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純屬妄言呢!從人生事業的開始到退休,兩游峨眉山,自有不同的體驗。而相同的感覺就是,唯有不避艱險勇于攀登人生遇到的一個個山峰后,當你“回首向來蕭瑟處”時,你會切實感到,今生無悔矣!</h1><h1> 載著滿滿的收獲,告別了,金頂峨眉!</h1> <h1> 李白詩云:“蜀國多仙山,峨眉渺難匹。”正是這座渺難匹的仙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如今近半個世紀過去,當年那一步是耶,非耶?已無須計較。陶淵明《歸去來辭》有云:“樂夫天命復奚疑”,快樂地聽從天命,還有什么可猶疑的呢!重游峨眉山,使古稀之年的我又重新“嫵媚”了一回,稼軒先生誠不余欺也!</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沾益县|
洛阳市|
包头市|
永登县|
闵行区|
依兰县|
上杭县|
喀喇沁旗|
彰化市|
峡江县|
蒲江县|
广河县|
延庆县|
中西区|
哈尔滨市|
卢龙县|
缙云县|
旬阳县|
紫阳县|
龙岩市|
八宿县|
双鸭山市|
黄大仙区|
吉安市|
晋宁县|
奈曼旗|
岳西县|
修水县|
东海县|
织金县|
普安县|
蒙自县|
永寿县|
化州市|
郯城县|
五指山市|
江北区|
刚察县|
蒙山县|
临海市|